APP下载

数学文化有效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

2021-03-10乔文科

教育界·下旬 2021年1期
关键词:实践探究数学文化小学数学

乔文科

【摘要】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资源。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全方面理解数学文化,并将数学文化与小学数学教学紧密结合。教师将数学文化有效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文章以负数为例子,主要对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措施进行了探究,旨在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数学文化;小学数学;实践探究

一、引言

在信息技术充分发展的今天,数学也在推动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学是一种文化,能够推动新课程的改革。在新课改下,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中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将数学文化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

二、数学文化的定义及作用

(一)定义

20世纪60年代,数学文化被提出,到80年代的时候,怀尔德将数学看成一种文化结构。我国也有学者一直在关注数学文化,《数学与文化》教材中也一直在强调数学在文化中的作用,并从多角度阐述了数学文化。

关于数学文化的定义,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怀尔德第一次提出了数学文化,主要是从人类文化的层面进行解释,将数学看作文化,将数学文化看成人类文化的一部分。黄秦安将数学文化看成多个层面的汇集,包括数学思想、心理、事件、人物等,这种汇集超过了其他课程的范围。王梓坤认为数学文化是一种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凝练,它的精神内核比数学知识更广。顾沛认为数学文化有双重层面的含义,一种是狭义的,主要是指数学思想、方法方面的发展;另外一种是广义的,是数学历史、数学教育等方面关系的体现,是比较宽泛的。郑毓信将数学文化看成一种职业。邵婷婷也从两个角度看待数学文化,在广义上,数学文化主要是指对知识和观念进行整合;在狭义上,数学文化主要指数学观念系统,包含数学知识和方法。

其实,从集合论的层面看,数学文化是动态发展的文化汇集。数学文化是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出现的,主要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而不断拓展,是数学知识、方法方面的整合。

(二)作用

在小学数学知识的讲授中,数学文化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调动学生的情感,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数学文化能够不断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大概在6~12岁之间。在认知发展理论下,小学生不断进行思维转变。四年级是发展学生抽象思维的关键时期。学生在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时,经常会感觉到无力,从而对数学知识产生厌烦的学习心态。数学文化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无形中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文化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师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小学阶段的学生会感受建筑设计美、图像现实美等,这些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从而不断发展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数学文化能够塑造学生的道德品格。抽象的数学知识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久而久之,会让学生产生厌烦的学习心态,不能提高学习能力。教师在小学阶段向学生渗透数学文化,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让学生克服困难,塑造学生坚韧的品格。数学知识具有严谨性和逻辑性的特征,会塑造学生理智、思辨等品格。

三、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中存在的问题

数学如果不是在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就会成为技巧,也就会被完全扭曲。教师将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会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但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为了凸显出数学文化的作用,教师应该加深学生对数学文化的理解。但是很多教师在渗透数学文化时没有把握好“度”,主要表现在“过”和“不及”方面。“过”主要是指对数学文化内涵的理解扩大了,没有弄清楚数学文化的定义。部分教师认为教学模式就是数学文化,教学环节也是数学文化,这样就将数学文化看大了。“不及”是将数学文化的内涵缩小了,是一种具体形式。很多教师将数学文化看成了数学历史,认为数学课堂主要是给学生讲授知识和历史,这样就将数学文化的内涵缩小了。教师应该准确理解数学文化,凸显出数学文化的作用。

比如在“克和千克”的知識讲授中,有的教师过度夸大数学文化,将教学模式和教学环节也当作了数学文化。比如,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运用问题导入法:“同学们,你们都和自己的家长去过超市,你们在超市中都会买哪些物品,是怎样购买的?”学生回答:“选好物品后,将它们放到秤上再付钱。”教师紧接着说:“一壶豆油是以千克为单位,一包饼干是以克为单位的,千克和克都可以表示物品的重量。”其实,这只是一个以生活中的实例作为课堂导入,不能算作数学文化。

四、数学文化有效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

(一)从知识和能力方面融入数学文化

1.数学历史及故事。虽然教师在给学生讲授数学知识时可以创设生活情境,但是数学史料对数学定义的产生、发展以及界定更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比如,教师在讲解负数的定义时,可以向学生讲解负数的起源及发展历史,使学生理解负数的作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加深学生对数学定义的理解时,创设生活中公交车的情境,上车代表正数,下车代表负数,紧接着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教学素材及时更新。教师将比较新颖的教学素材融入数学教学中,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数学知识,而且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乐趣。教师要多了解一些数学前沿知识,多接触新鲜事物,更新教学事例,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这样才能缩短学生与知识间的距离,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

(二)从过程与方法方面融入数学文化

1.创新教学方法。要想转变学生的思维,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体现出艺术性。比如,教师在讲解负数的知识时,可以用数学故事和生活问题引出知识,引起学生共鸣,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2.活跃课堂气氛。在讲授数学知识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探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积极地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比如在讲解负数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负数的含义,知道负数的发展历史,让学生加深对负数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探究精神。

3.发挥出多媒体的作用。在小学阶段,学生以具象思维为主。多媒体能够将数学文化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教师运用多媒体,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不断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比如在负数知识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讲授负数的表示方法,让学生了解负数的起源、发展、拓展及成熟的过程。这样能够加深学生的学习感受,让学生对负数知识的学习做到融会贯通,体会负数的发展。

4.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在新课改下,教师要多组织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知识,找到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加深对数学知识的体验。这样教师就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实验探究素养,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知识,了解负数的含义,并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积极与其他学生进行探讨。教师将生活中关于负数的例子融入教学中,发挥好引导的作用,帮助学生总结知识,了解知识的定义,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5.提高提问难度。在“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下,教师在对学生提问时,可以增加问题的难度,不仅能够让学生对知识深入思考,而且能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塑造学生不怕困难的性格。比如,教师在讲解负数的知识时,可以让学生考量正负数的关联。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实例融入教学中。比如,在乘坐电梯时,以地面为零点,向上代表正数,向下代表负数。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正负数的理解,而且为学习数轴知识做好了准备,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識结构。

(三)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融入数学文化

在数学知识的讲授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感和美感。教师应该注重从数学课本中挖掘数学文化,搜集与数学知识进行相关的名言,将数学名言、歌谣等引入数学课堂中,调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解决问题中,塑造学生独立自主的品格。在生活实践中,教师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比如在负数知识的讲授中,教师可以将古人在负数方面的成就引入到课堂中,让学生了解关于负数的文字记载。这样既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负数的积极性,又能为学生创造数学文化的学习环境。

五、结语

总之,教师将数学文化融入数学课堂中,主要从两方面着手:其一,从课本出发,给学生讲解数学发展历史,创新教学方法;其二,为学生创设数学文化的学习环境。将这两点相互渗透,将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宁瑞山.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融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154.

付天贵,宋乃庆.数学文化及其在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价值[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8(06):58-63.

范琳琳.论数学文化融入数学课堂的策略研究[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3,30(01):89-92.

猜你喜欢

实践探究数学文化小学数学
探究式科学活动的组织策略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实践探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
激发兴趣, 成就精彩小学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