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

2021-03-10朱军丞

教育界·下旬 2021年1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探索

朱军丞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生活化教学有利于将理论和现实相结合,使课程内容通俗易懂。同时,在与生活的联系中,学生可以充分认识到道德与法治课这门学科对日常生活和个人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教师应将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文章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进行了研究探索。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探索

一、前言

在學习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时,理论上的知识只会给我们一个大致的概念,与实际操作和在生活中的切实应用还有一定的距离。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将教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是教师教学的重点。将生活化教学模式运用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学生更容易理解课程内容,并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重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灵活应用。将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融会贯通,提高教学质量,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采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值得我们研究探索。

二、利用贴近生活的素材导入课程

书本中的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将生活中的素材导入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将从书本中学习的知识充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利用贴近生活的素材导入课程是教师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方法之一。教师可以通过ppt导入贴近生活的素材,并在页面上配上卡通人物形象,搭配当前的流行音乐。学生会对这种新颖的方式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对教师所导入的贴近生活的素材产生亲切感,不会觉得道德与法治课程与自己的生活有距离,而是觉得道德与法治知识其实就在身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遵守公共规则”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列举生活中的素材来教育学生遵守公共规则会给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像在过马路时,要遵守“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的交通规则;不要随地乱丢垃圾,看到地上有垃圾要主动捡起来,避免造成环境的污染,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教师将生活中的简单例子与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相结合,强调道德与法治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教师也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生的道德习惯进行评估,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教师还可以引用《弟子规》中的育人故事,以及将贴近生活的素材导入到教学中。

如在学习“亲情之爱”中,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父母为了养育我们早出晚归,为我们的衣食住行保驾护航,使我们在幸福温暖的环境中幸福快乐地成长,通过父母为我们做过的生活琐事,强调家在人生中的重要意义。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生活素材,切身体会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这种方式强调了父母在学生心中的重要地位,学生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由此可见,教师应导入生活化素材,使学生切身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将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与时事热点紧密联系起来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离不开与时事热点的联系。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信息的传播变得越来越普遍和迅速。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特殊时段,教学在这个特殊时期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学生通过网络可以获得很多热点信息,教师通过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将时事热点与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规范,使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热点信息,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提升了学生的道德认知。

例如新闻中经常报道患者伤医事件。医生是一个伟大的职业,其责任是救死扶伤,学医的过程中充满着艰辛。我国对优秀医生的需求十分紧迫,优秀医生的培养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巨大。伤医事件的发生使很多高考学子放弃了报考学医的道路;患者因为暴力伤医,也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教师在教授这种案例时,不仅要向学生传递违反道德和法律带来的严重后果,而且要告诉初中生,发生任何威胁到个人合法权益甚至生命安全的事件时,要沉着冷静,用理性、客观的心态处理和解决问题,避免出现伤害他人或被他人伤害的行为。由于时事热点案例就是发生在学生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因此学生会更加关注和重视事件造成的影响,进而约束自身的言行,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将道德与法治教学与时事热点结合起来,达到了较好的教学目的,使教学顺利有效地进行。教师在对学生讲述时事热点的过程中,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教师将道德与法治教学与时事热点相联系,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也是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措施之一。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尚不成熟,有些浮躁,对道德与法治教育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教师如果只对学生进行书面讲解,会使学生不太容易理解,从而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道德与法治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使教学内容清晰易懂,同时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小红和小王扮演路上的行人,小红将自己刚吃过的香蕉皮扔在地上,小王捡起香蕉皮并扔进垃圾桶里,同时劝解小红不要随地扔垃圾。或者在教育学生之间如何友好交往时,让学生分组进行演示,创设生活教学情境,小组中的一名成员不小心摔倒,针对这样的状况,其他成员会出现怎样的反应,如何帮助摔倒的成员。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处理方式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与同学友好相处,互帮互助,团结友爱。通过这样的情境式教学,学生会更加直观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教师也能更加顺利地开展接下来的教学。因此,生活化教学方式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五、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

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和内容,并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判断和应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应该开展多种生活化的教学活动。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理论性较强,教师一味地开展理论教学,只会让学生对教学内容和形式感到无聊和乏味,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导致教学效率和质量下降,影响学生实际的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要对教学活动进行改革和创新,丰富和优化教学活动,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教学活动来增强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促进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根据道德与法治调课程教学内容,结合生活中的案例,进行话剧的编写和演出,以话剧的形式对学生开展教育,既可以促进学生思考,又可以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果,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和综合能力。

六、进行生活化评价反馈

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时,教师也不要忽视教学评价和反馈的作用,要将生活化教学与教学评价、教学反馈进行合理的融合,创新评价反馈形式,增强教学评价反馈的实效性,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评价和反馈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通过教学评价和反馈,教师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内心需求,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和程度,并对教学方向和进度进行合理的调整,以更好地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但是传统的教学评价和反馈方式较为落后和单一,教学评价往往是教师作为单一的评价主体对学生开展评价,学生的反馈结果也不夠真实和客观,导致教学评价和反馈难以达到实际的效果和意义。

因此,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时,可以将生活化的评价和反馈方法运用其中,丰富教学评价的主体,增加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增强教学评价的公平性和全面性。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小纸条评价方式,让学生对教师和教学模式进行评价和反馈,从而更直观清楚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需求,促进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改善和优化。

七、结语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开展离不开生活,同时生活也离不开道德与法治的支持,两者相辅相成。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进行实践操作,能够切身体验道德与法治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对教学内容的了解更加准确。生活化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避免了教学内容枯燥,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消化和吸收,完善了教学体系,提高了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在生活中的即时变通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兰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03):70-71.

柳银生.再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学周刊,2020(06):54.

陈俊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学周刊,2020(01):52.

李建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9(07):79-80.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探索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
例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的创新设计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