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剂量烯丙孕素对后备母猪同期化发情、体质量及繁殖性能的影响

2021-03-10王礼伟

中国兽医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产仔产仔数发情

王礼伟,刘 颖,李 鹏,周 刚*

(1.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 淮安 223001;2.淮阴师范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1;3.淮安市淮阴区淮高镇畜牧兽医服务站,江苏 淮安 223399)

烯丙孕素是一种常见的人工合成类孕激素,化学名为17α-丙烯基-17羟基雌甾-4,9,11-三烯-3-酮[1]。作为一种口服型孕激素,烯丙孕素主要用于母猪、母马的同期发情、妊娠维持及发情抑制,其作用机理主要是抑制内源性垂体促性腺激素,导致卵泡发育受阻。动物在连续给药后自然发情停止,停药后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分泌增加,从而促进卵泡发育进行同步发情[2]。

随着我国对非洲猪瘟疫情的控制,大型养殖公司开始在全国各地开展生猪复产工作,规模养殖场自动化、机械化及智能化生产设施的应用以及“同进同出”生产管理理念的普及,母猪同期化发情配种,同期化妊娠产仔显得更加重要。烯丙孕素饲喂母猪是控制母猪同期化发情的重要技术手段,临床生产常以连续给药抑制母猪的发情,实现同期化发情的效果[3-4]。本研究开展不同剂量烯丙孕素口服液对后备母猪饲喂试验,探索其对后备母猪同期发情率、体质量及繁殖生产指标的影响,以期优选出临床最佳的饲喂剂量,提高生产管理效率,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药物与饲料烯丙孕素口服液,宁波第二激素厂生产,规格4 g/L,批号20190101;后备期、待配期、妊娠期、哺乳期饲料由淮安市美标饲料有限公司提供。

1.2 试验动物及分组150头200~221日龄后备母猪购于淮安市秋歌农牧有限公司养殖场,品种为大白母猪与长白母猪杂交的二元母猪。试验母猪均健康(机体营养状态良好,外阴无红、肿、流脓等症状)且性成熟(此前有过至少1次发情史)。

使用“RAND”函数将母猪随机分为5组(每组30头),即:空白对照(Ⅰ)组和受试药物(Ⅱ、Ⅲ、Ⅳ、Ⅴ)组,Ⅱ、Ⅲ、Ⅳ、Ⅴ组母猪按使用说明给予10,15,20,25 mg/(d·头)剂量的烯丙孕素口服液。在试验中因疾病、管理等原因被淘汰的母猪进行记录并递补。入选试验的母猪进行全面的临床检查测体质量后开始给药,每天上午6:30统一饲喂,连续服用18 d后,末次喂药后再次测体质量,记录母猪体质量变化。在停止饲喂烯丙孕素的第1天开始,上午9:00和下午15:00分别用试情公猪对试验母猪进行诱导发情,并通过按压后背观察母猪静立反射及外阴变化,记录发情时间。于4~9 d发情的认定为同期发情。在配种25 d后,用B超检查判断配种母猪是否妊娠。药物的具体给药方式为枪头投喂法,直接将药物投喂到母猪口腔咽喉处。

1.3 饲养管理试验母猪除不再使用影响繁育性能的药物外,饲养管理按常规进行。试验期间严禁公猪对试验猪群的干扰影响。试验饲养管理时间范围为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

1.4 分析指标发情率=发情头数/母猪总头数×100%;受配率=参与配种数/母猪总头数×100%;受胎率=妊娠母猪数/参与配种母猪数×100%;分娩率=分娩母猪数/参与配种母猪数×100%。

2 结果

2.1 不同剂量烯丙孕素处理对母猪同期发情效果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第Ⅲ组即15 mg/(d·头)处理组的同期发情率最高为96.67%,空白对照Ⅰ组仅为70.00%,且高于第Ⅳ组6.67%(图1A);第Ⅲ组的受配率同样最高且比第Ⅰ组高40.00%,比第Ⅱ、Ⅳ组均高10.00%(图1B),第Ⅲ组的受胎率及分娩率均为100.00%(图1C,D);说明15 mg/(d·头)烯丙孕素剂量下能够有效促进母猪发情及分娩。

2.2 不同剂量烯丙孕素处理对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母猪的产仔性能进行统计分析,在总产仔数、健仔数、有效产仔数、弱仔数、畸形数、死胎数、木乃伊胎数、窝重8个指标上,Ⅰ、Ⅱ、Ⅲ、Ⅳ、Ⅴ组水平差异均不显著(P>0.05)。第Ⅳ组即20 mg/(d·头)处理组在健仔数、有效产仔数指标上均高于其他组,平均数分别为11.17,11.67头,且窝重(15.86 kg)高于Ⅰ、Ⅱ、Ⅲ组,但健仔率为90.59%(11.17/12.33)低于空白对照组96.04%(9.70/10.10),可能是由于空白对照组的总产仔数较低,进而提高了仔猪的健康成活率。在第Ⅴ组即25 mg/(d·头)处理组,虽然总产仔总数(13.00头)及健仔数(11.17头)及窝重(16.40 kg)最高,但是死胎数(1.00头)、畸形数(0.33头)达到最高值,影响最终的健仔数和有效产仔数。考虑到猪场产房的经济效益,故在20 mg/(d·头)的烯丙孕素剂量下,母猪的产仔繁殖性能最佳(表1)。

表1 母猪产仔繁殖性能分析 头

2.3 不同剂量烯丙孕素处理对母猪体质量变化的影响通过统计分析发现,摄入不同剂量烯丙孕素对母猪体质量增加无显著性影响。对照组母猪在饲喂烯丙孕素周期(18 d)内体质量平均增加最低为10.09 kg。第Ⅳ组即20 mg/(d·头)处理组母猪的体质量增加量最高为11.67 kg。可见,在试验剂量范围内摄入烯丙孕素不会对母猪体质量增加产生负面作用(图2)。

2.4 不同剂量烯丙孕素处理对母猪发情时间分布的影响第Ⅰ、Ⅱ、Ⅲ、Ⅳ、Ⅴ组发情母猪头数分别为21,28,29,27,24头。不同剂量的烯丙孕素引起母猪发情时间分布显示,发情时间主要集中在停止饲喂烯丙孕素后5~7 d,除空白对照Ⅰ组外,第Ⅱ、Ⅲ、Ⅳ、Ⅴ组均在6 d集中发情的比例最高,第Ⅳ组即20 mg/(d·头)处理组母猪6 d内的发情率高达48.15%(13/27),并且在6,7 d内集中发情的母猪比例最高为70.37%(19/27)(图3)。

柱上含有相同小写字母表示试验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0.05),柱上数据表示平均值

图3 试验组母猪发情时间分布

3 讨 论

3.1 烯丙孕素的临床应用情况烯丙孕素同期发情处理方法作为一种让动物群体在同一时期内发情排卵的技术手段,临床上还可以通过配合使用促黄体素、马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来提高周期发情效果[5]。尽管该药物本身协同作用广、安全性高,无致癌、致畸和致突变作用,无免疫毒性和神经毒性副作用,但是在养殖过程中仍然存在使用不当导致卵巢囊肿、产仔率低和激素残留等问题[6-8]。

3.2 不同剂量烯丙孕素对母猪同期发情效果的影响母猪同期发情率、复配率、分娩率是同期发情处理技术中重要的指标,这些指标与母猪的遗传力密切相关,影响母猪的利用年限、淘汰胎次及遗传育种[9]。本研究中,第Ⅲ组即15 mg/(d·头)处理组在同期发情率、受配率、受胎率及分娩率上整体优于其他组别,使用剂量与杨光等[10]、DE RENSIS等[11]开展试验使用的饲喂剂量相同,通过定期饲喂方式提高母猪的发情率;同时杨光等[10]的研究结论显示在大栏与定位栏饲喂方式比较,后备母猪的大栏饲喂发情率更高达92.5%。在15 mg/(d·头)的剂量饲喂下,配合使用血清促性腺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以有效改善母猪的发情率、分娩率,减少隐性发情母猪的漏配率,药物激素的配合使用也可以提高母猪发情率[12]。但SOEDE等[13]、KAEOKET[14]、李艳艳等[15]先后报道的研究结果与本试验最佳剂量有所不同,均以20 mg/(d·头)的剂量进行饲喂,母猪发情率为85%~100%,不同的饲喂剂量造成了母猪发情率的差异。同时,DE RENSIS等[11]研究显示烯丙孕素最佳喂养时间为18 d,母猪发情率能够比饲喂14 d的组别高9.7%,且饲喂14 d的试验组繁殖性能低于空白对照组。STEVENSON等[16]也发现烯丙孕素饲喂18 d能够比14 d的发情率更高。因此,饲喂的剂量、饲喂的圈舍、饲喂的时间、激素的作用及管理因素均可引起母猪发情效果的差异,对于本试验中杂交二元母猪在限位栏内定期饲喂18 d的情况,给予15 mg/(d·头)的口服饲喂剂量能够达到最佳的发情效果。

3.3 不同剂量烯丙孕素对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VARLEY[17]研究发现,利二元母猪在16,20 mg/(d·头)及空白3个不同饲喂剂量处理条件下,在20 mg/(d·头)治疗剂量下,可以缩短发情期为(8.4±0.49 ) d,提高每窝平均活仔数为(11.2±0.49)头;MARTINAT-BOTTE等[18]通过研究再次发现,同样处理条件下试验组排卵数为15.4个,比对照组多0.8个,胎儿数为11.1头比对照组多0.5头,证明烯丙孕素可以提高母猪的产仔数,并得出产仔数的增加和排卵数有关的结论。STAHL等[19]研究发现,除了激素对母猪繁殖性能影响外,母猪的产仔水平与母猪自身的体况有关,母猪哺乳期需要加强营养补给,确保母乳充足,才能保证母猪产仔效率。WANG等[20]通过烯丙孕素对初产母猪繁殖性能影响的分析发现,烯丙孕素能够对初产母猪的每窝产活仔数(NBA)、每窝总产仔数(TNB)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能够改善同步化发情程度和繁殖性能。本试验研究发现,给予20 mg/(d·头)的口服饲喂剂量母猪的同期发情效果更加集中化,同时能够有效提高母猪的产仔繁殖性能。

3.4 不同剂量烯丙孕素对母猪体质量无显著性影响后备母猪的体质量变化可以反映母猪的体成熟和性成熟,第Ⅳ组的体质量增加量平均值最高,对应健仔数、有效产仔数及窝重也高于Ⅰ、Ⅱ、Ⅲ组,因此,控制适量的体质量增量能够提前后备母猪初情期和首配日龄,降低配种空怀及返情比例,增加产仔数,且不影响母猪的生长和繁殖性能[21]。EVERAERT等[22]在使用烯丙孕素后试验组母猪增加1.4 mm的背膘厚度,对照组母猪减少了0.4 mm 的背膘厚度,产仔数试验组比对照组多产1.9头仔猪,进一步说明体质量增加让母猪处于更好的发情分娩状态,另外建议通过母猪体温的控制,以便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授精,从而提高妊娠产仔率。

3.5 不同剂量烯丙孕素对母猪发情时间分布的影响发情时间分布亦是衡量母猪发情效果的重要参考指标。本试验中,第Ⅳ组即20 mg/(d·头)处理组母猪在停药后6,7 d内集中发情的比例最高为70.37%(19/27),而4~7 d内发情比例为92.60%(25/27),与MARTINAT-BOTTE等[23]在20 mg/(d·头)剂量连续饲喂18 d,停药后4~7 d发情比例为96%的结果相似,均达到了较好的同期化效果。

猜你喜欢

产仔产仔数发情
提高妊娠母猪产仔数的技术措施
母牛的发情鉴定和配种
母猪产仔率低的原因分析及提高措施
影响母猪产仔数的因素和解决措施
母牛发情的鉴定方法
胎次与公猪对巴马香猪产仔数影响及产仔数统计对样本量要求的研究
一种圆桶式狐、貉产仔箱的应用与推广
母驴配种注意啥
月相影响奶牛产仔
养羊何时配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