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技术·新产品

2021-03-10

网信军民融合 2021年2期
关键词:天线系统

美公司成功实现新型地面相控阵天线系统同时接入多颗卫星技术的演示验证

据印度防务世界网站1 月13 日报道,美国L3 哈里斯技术公司近日在科罗拉多州施里弗空军基地成功完成新型地面多波段多功能(MBMM)相控阵天线系统同时接入美国太空部队卫星通信网络多颗卫星技术的演示验证工作。

传统的天线一次仅能接入一颗卫星,而该新型天线系统可支持单个相控阵天线系统同时接入数百颗卫星。此次演示过程中,该天线系统的全数字架构建立了16 个同时接入点,不仅减少了天线的占地面积,还降低了每颗卫星的基础设施成本。此次演示是在水星系统公司的支持下完成的,该演示表明了相控阵技术进步与实时国防卫星指控系统的密切相关性,使相控阵技术成为整个太空基础设施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L3 哈里斯公司开发的全数字相控阵天线技术可满足日益增多的卫星任务对地面系统容量的巨大需求。

发布时间:2021 年1 月15 日

(来源:中国航空新闻网)

电阻为零的超导微处理器问世

根据最近的一项估计,目前数据中心的耗能已高达全球电力的2%,这一数字在10 年内有望攀升到8%。为逆转这种趋势,科学家们正考虑以全新的方式简化数据中心的微处理器。日本研究人员将这一想法发挥到了极致,创建了一种电阻为零的超导微处理器。

《IEEE 固态电路》杂志报道,这种超导微处理器可为更高能效的计算能力提供潜在的解决方案,但新设计目前需要低于10 开尔文(或—263℃)的超冷温度。研究人员创建的这种绝热超导微处理器,从原理上讲,在计算过程中不会从系统中获得或损失能量。

这个新的微处理器原型称为MANA(单绝热集成体系结构),是世界上第一个绝热超导体微处理器。它由超导铌组成,并依赖于称为绝热量子通量参量电子(AQFP)的硬件组件。每个AQFP 由几个快速作用的约瑟夫森结开关组成,这些结开关只需很少的能量即可支持超导体电子设备。MANA 微处理器总共由2 万多个约瑟夫森结(或1 万多个AQFP)组成。

研究人员解释说,用于构建微处理器的AQFP 已经过优化,可以绝热运行,从而可在相对低的时钟频率(高达10GHz 左右)下恢复从电源中汲取的能量。与传统超导电子产品数百吉赫兹的运行频率相比,这个数字要低得多。但这并不意味着MANA 达到了10GHz的速度。实验显示,MANA 的数据处理部分可在高达2.5GHz 的时钟频率下运行,这使其与当今的计算技术相当。

这种铌基微处理器的入门价格取决于低温和将系统冷却至超导温度的能源成本。不过,即使将冷却成本计算在内,与最先进的半导体电子设备(如7 纳米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相比,AQFP 的能源效率仍然高出约80 倍。由于MANA 微处理器需要液氦水平的低温,因此它更适合于使用低温冷却系统的大规模计算基础架构,例如数据中心和超级计算机。

基于AQFP的MANA微处理器

发布时间:2021 年1 月18 日

(来源:科技日报)

美陆军“一体化作战指挥系统”确定投入生产

美陆军的“一体化作战指挥系统”(IBCS)已确定投入生产,随后将进入初始运行测试与评估阶段,预计将于2022 财年的第三或第四季度进行首批部署。IBCS 最初是陆军“一体化防空反导系统”的指控系统,旨在应对区域弹道导弹威胁。之后,该系统被设计用于广泛连接战场上的传感器和射手,以对抗巡航导弹和无人机等复杂威胁。迄今为止,该系统研发已耗资27 亿美元。波兰是该系统的首个国际采购方。

发布时间:2021 年1 月18 日

(来源:微信公众号“国防科技要闻”)

俄一应用程序可依据咳嗽声确定感染新冠的可能性

俄罗斯储蓄银行旗下“Sber”人工智能实验室开发出一种应用程序,可以根据一个人的声音、呼吸和咳嗽来确定他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性。该应用程序算法得出结果仅需60 秒,准确性在80%左右。

“Sber”人工智能实验室介绍说,新冠病毒通过一定方式影响肺部、声带,当然也影响呼吸、言语和咳嗽。人类的耳朵有时能够明显感知这些变化,但往往从外表上看不出来。那么神经网络就派上了用场。音频文件转变为显示不同频率声音能量的光谱图,随后借助神经网络进行分析。软件编写过程中采用了1000 多个呼吸和咳嗽声音样本,这些样本是由志愿者在与俄罗斯诊所的病人们打交道时采集的。

“Sber”人工智能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表示,这种快速检查方法取代不了医学测试,也不做诊断,只有医生才负责下诊断。但它有助于个人更快搞清楚,并作出请医生出诊的决定。

“Sber”人工智能实验室称:“由于不同语言各具特点,开发过程中只收集了俄语数据,因此,我们目前没有在国外投入使用的计划。”

这并非“Sber”实验室首次试水现代医疗。2020 年12 月,他们就启动了人工智能在线确诊服务。用户仅需在服务时列举症状即可获得人工智能的医学解答,之后系统将给出病人身体不舒服的最可能的三种原因。系统的“记忆”中存储了265 种诊断,几乎涵盖了俄罗斯95%的诊断案例。根据病因的不同,识别准确度在75%到91%之间浮动。

现在“Sber”人工智能实验室的网站上也有一份测试调查表,借助人工智能预见罹患新冠病毒的可能性,并对病程给出个性化的预测。

发布时间:2021 年1 月19 日

(来源:科技日报)

DARPA开发用于军事越野无人车的仿真技术

据美陆军技术网站1 月18 日报道, 美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 RPA)发布跨部门公告(BA A)寻求创新仿真技术的提案,以推进“具有弹性的复杂环境下机器人自主- 仿真”(R ACER-Sim)项目。目前,对于军事越野环境仿真,计算机模型可重新创建三维表面、土壤、植被以及障碍物类别,以及在设计虚拟环境时考虑较低保真度或有限映射数据、独特的平台- 地表交互以及连续运动规划等,然而目前的仿真技术不具备模拟现实世界的能力,在提高越野战场机器人能力方面的实际应用有限。

此次BA A 的目标即是寻求仿真技术创新,以帮助弥合仿真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差距,显著降低开发成本,特别鼓励以下三个技术领域提案:1)基于仿真的越野自主算法开发;2)仿真环境技术;3)仿真内容生成。

R ACER-Sim 项目总体目标是开发和验证自主无人地面车辆(UGV)在非结构化越野地形中速度不受限于自主软件或处理时间,而仅受限于传感器、车辆机械和安全因素时的机动能力。

发布时间:2021 年1 月21 日

(来源:微信公众号“国防科技要闻”)

美海军首次进行无人机机载反潜作战测试

美海军和通用原子公司近日使用从MQ-9A Block V 型“死神”无人机上投掷的声呐浮标对模拟的潜艇目标进行了追踪测试,这是无人机机载反潜作战的首次测试。该无人机采用通用动力公司的UYS-505声学处理系统捕获潜艇目标,可对投掷的10 个用于测量水况和监测目标的声呐浮标进行长达3 小时的跟踪,并将数据实时传输至位于加利福尼亚尤马试验场的拉古纳飞行设施监测站,有效降低了监测追踪潜艇的成本。根据测试结果,MQ-9B 无人机将在其4 个挂架上配备4 具声呐浮标吊舱,能够携带多达40 个A 型尺寸的声呐浮标或是80 个G 型尺寸的声呐浮标。这次测试是航空反潜战的一次突破,将用于开发MQ-9无人机的未来反潜战能力,有潜力显著降低反潜成本。

发布时间:2021 年1 月21 日

(来源:微信公众号“国防科技要闻”)

量子随机数发生器获得重大突破

近日由NUST MISIS、俄罗斯量子中心、牛津大学、金史密斯大学、伦敦大学和柏林自由大学的科学家开发的量子随机数发生器能够8.05GB/秒的速率产生随机数,这使其成为同类中最快的随机数发生器。该研究成果有望成为开发密码学和复杂系统建模的商业随机数发生器的起点。

随机数生成(RNG)用于众多加密应用中,作为强健而唯一的加密密钥的核心,用于保护加密操作免遭破坏。众所周知,基于计算机软件算法实现的随机数生成器会产生看上去随机但仍有确定性的数字序列,这带来了许多信息安全漏洞。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利用光子固有的不可预测的行为来产生随机性。他们创建了带有内置认证协议的光发生器,以确保数字生成过程的随机性。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将来自“不受信任”光源的光发送到分束器的一个输入端,而另一个输入端是真空。然后使用两个单独的光学检测器测量一对输出光束。由于撞击分束器的每个光子都有相等的机会被反射或透射,因此无法预测每个检测器记录的光子数量之间的差异。

发布时间:2021 年1 月22 日

(来源:安全牛)

俄海军接收首批扫雷机器人

俄罗斯《消息报》援引俄国防部消息报道称,俄国防部决定为俄海军部队装备扫雷机器人,以为黑海舰队供应首批“天王星-6”作战工兵机器人。

俄海军工程兵团的机器人能够清除沿岸和陆上布雷,必要时可用于消除技术成因事故后果。在平坦地形上,一个这种机器人可顶20 名工兵。

“天王星-6”工兵机器人从2015年起列装陆军部队,用于遥控排雷,包括在起伏不平地区、山区和低温情况下排雷。此前这些机器人被成功用于叙利亚和纳卡地区。操作员可在最远800米距离操纵机器人,机器人可承受多达60 公斤TNT 当量的近距离爆炸。

发布时间:2021 年1 月26 日

(来源:科技日报)

中国电科发布两款多通道16位高速ADC产品

近日,中国电科声光电公司旗下吉芯科技发布两款高性能多通道16位ADC(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模拟数字转换器)系列产品——GAD3642ME 和GAD3681ME,分别是4 通 道16 位250MSPS ADC 和8 通 道16 位125MSPS ADC,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两款产品具有多通道、低功耗、高速串行数据输出(最高6.4Gbps)等特点,可满足医疗成像、高速成像、无线电接收机以及便携设备等应用领域需求。

其中,GAD3642ME 采样率最高可达250MSPS,采用JESD204B 高速串口输出(最高6.4Gbps),使用时间交织结构,专门针对低功耗(支持独立关闭内部各通道功能)、小尺寸和使用灵活性设计开发。GAD3681ME 采样率最高可达125MSPS,采用JESD204B 高速串口输出(最高6.4Gbps),专门针对低功耗(支持独立关闭内部各通道功能)、小尺寸和使用灵活性设计开发。

发布时间:2021 年1 月8 日

(来源:中国电科网站)

获I T U-T通过,360打造汽车安全“国际标准”

近日,在ITU-TSG17(国际电信联盟网络安全标准研究组)会议上,由360 牵头研制的国际标准X.1376(联网汽车安全异常行为检测机制)获得各国批准。

“国际电联制定的标准是当今信息通信技术网络运行的根本。”ITU 秘书长赵厚麟表示。X.1376 作为ITU-T 发布的国际标准,为联合国WP.29 在今年正式开始实施的CSMS 汽车安全合规准入落地提供了参考框架。

截至目前,X.1376 是国际上首个将大数据分析用于智能交通系统网络安全的标准。行业认为,这不仅是360 作为汽车网络安全解决方案技术领导者对业界的贡献,也标志着以360 为代表的中国科技企业在该领域的安全实力受到全球认可,并逐步在国际标准制定方面释放有力的声音。

国际标准一直是各国必争之地。伴随汽车网联化、智能化发展,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已经在汽车网络安全的国际标准上进行布局,并牵头制定了一些标准;中国也一直在积极参与国际标准。此次X.1376 标准通过,意味着在该领域,中国成功牵头制定并发布了首个国际标准,填补了汽车安全领域的空白。

X.1376 是Sky-Go 团队(360 政企安全集团工业及车联网安全事业部汽车安全实验室)根据多年攻防经验总结出的汽车网络安全异常行为检测机制,该机制将业务数据、情报数据、人工分析进行有效结合,识别联网汽车各类场景中的异常行为,并形成告警通知,便于及时评估该异常行为的性质并依此进行保护。

发布时间:2021 年1 月14 日

(来源:360 政企安全网站)

浙江法院上线“智慧执行2.0”系统

为进一步解决大量执行程序性工作仍需“登门临柜”处置;财产执行案件办理信息不对称;执行法官难找……等种种问题,提升执行质效,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21 日全面上线“智慧执行2.0”系统。通过该系统,浙江全省法院执行工作可实现全流程在线办案、在线查控及部分功能模块智能辅助。

据了解,“智慧执行2.0”系统在全面梳理办案流程节点的基础上,可实现全流程在线办理。当事人足不出户可“网上立案”“跨域立案”;财产查控结果自动生成表单向当事人线上同步推送,当事人通过移动微法院留言可随时联系法官、查询办案进程。

记者了解到,“智慧执行2.0”系统在执行流程的部分环节嵌入智能辅助功能,提升办案效率,降低司法成本。比如,通过大数据等技术的运用,实现自动抓取案件信息、自动生成程序性裁判文书、自动财产查控等。

浙江省高院执行局局长魏新璋表示,“智慧执行2.0”系统重点加强执行实施节点管理和执行流程监控,并辅之以自动收集筛选、智能警示催办、智能纠错等功能,对执行办案进行全方位、全流程、全要素监控,且全程留痕公开。

发布时间:2021 年1 月22 日

(来源:新华网)

辽宁大连首批无人驾驶出租车开放免费试乘

1 月27 日,大连金普新区举行“金普智享·优入无人之境”无人驾驶项目启动仪式。当天,东北首批无人驾驶出租车也在大连金普新区主干路正式对当地市民全面开放免费试乘服务,这也是全国首个在复杂车流环境的城市主干道开放的无人驾驶出租车试乘服务,标志着金普新区打造东北第一个无人驾驶规模化应用和社会化运营服务示范样板区域迈出实质性的一步。从27日开始,当地市民可以通过百度App 免费叫车进行现场体验。

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汽车与信息通信技术等多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兴产业,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技术变革和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和战略制高点。金普新区抢抓汽车行业智能化重大风口,坚持“场景应用-项目落地-产业布局-生态构建-人才集聚-传统赋能”渐进发展思路,深化与中电科、百度等大数据智能化领军企业的战略合作,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城市数字化,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金普新区无人驾驶示范运营项目将以金马路上无人驾驶试点建设为开篇,计划在金马路区域以及辽河西路—金马路—黄海西路为行驶路线闭环,进行路段全长约5公里的自动驾驶试运行。项目规划出租车站点6 个,部署5 辆无人驾驶出租车,试运行期内,为社会公众免费提供一站叫车、站点互达的L4 级自动驾驶体验服务。该项目还计划在市民文化广场区域、安盛广场、万达广场、体育公园、大连民族大学投放无人驾驶零售车,为市民提供互动式可触达的无人智慧零售服务。

发布时间:2021 年1月28 日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大连日报)

北斗成功预警10万立方米黄土滑坡

近日,高精度北斗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平台成功预警甘肃省永靖县黑方台突发性黄土滑坡,当地群众及时避险,未造成人员伤亡。

1 月27 日20 时53 分,该平台紧急发出了滑坡即将失稳的红色告警。7 分钟后,体积超10 万立方米的黄土滑坡轰然发生。此前,该预警平台就已连续发出预警信息。滑坡发生的当天14 时47 分,当地干部收到红色预警信息后及时组织群众避险。

近年来,我国多个省市成功部署了基于北斗系统的高精度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通过持续监测微小位移变化实时掌握地质情况,科学预判风险,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北斗卫星导航工程使用的北斗导航卫星主要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制。北斗系统自提供服务以来,已在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水文监测、气象测报、通信时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公共安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融入国家核心基础设施,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发布时间:2021 年1 月29 日

(来源:中国航天报)

亚洲最大70米口径全可动天线正式交付

2 月3 日,中国电科39 所研制的亚洲最大70 米口径全可动天线,正式交付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该天线对深空探测和射电天文领域是一个重大突破,具备稳定接收微弱人造数据信号和感知极微弱宇宙自然天体辐射电磁波等功能,可实现宇宙深空探测器遥感数据接收和射电天文观测科学研究,将助力接收天问一号探测器传回的科学数据。

准确获取火星探测数据,天线指得准是关键。为保证天线指向精度,研制团队采用了多电机控制、抗阵风扰动以及多参数指向标定修正等多项新技术,使天线指向精度达1/360 度左右,天线指向精度达到9 角秒。同时,为克服重力因素影响导致的天线内部面板形变,研制团队采用了副面赋形和实时吻合、反射体温度场控制等多个专项技术,使得天线主反射面面形精度优于1 毫米。

除此之外,在天线反射体和底座等关键部位,还设置了温度、倾斜仪、气象仪等传感器,对天线的温度和形变进行实时监控和修正,进一步提高天线的指向修正精度。

未来,根据任务需要,该天线还可以进行扩展,用于获取更多频段的数据信号接收任务。

发布时间:2021 年2 月3 日

(来源:国防科工局网站)

广西汽车集团“数字孪生”项目落地试运行

生产线、AGV 小车、五菱物流车……在广西汽车集团专用车生产车间内所有存在的工业元素,全部呈现在大数据屏幕前,虚拟3D 模型完美复制了一模一样的车间,全程动态漫游、巡检生产现场。该“工业+互联网”的技术应用,源自广西汽车集团数字孪生项目,项目已列入工信部国家级的工业互联网创新项目,现在正式进入落地试运行阶段。

据悉,数字孪生系统实则为一个物理模型加上一个虚拟模型,两个一一对应,应用在工业上则可以远程巡检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即时掌握产量信息、生产达成率、生产节拍,实时报警异常生产事件,破除瓶颈工位、服务现场决策。例如要调整生产线的工位或工艺,可以先在数字孪生技术塑造的场景中做成百上千种测试,模拟出最优的解法方案后才正式在现实中快速实施,极大程度节约了时间和成本,提升效率和准确性。除此之外,物料缺件、生产质量、生产停线等情况都会实时在虚拟模型中一一呈现,以前很难获取的数据在这里可以快速低成本的获取。

近几年,广西汽车集团加码工业互联网,用“数”赋“智”,数字孪生项目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项目。目前,该项目已经实现了一个工厂物理仿真应用,新能源物流车焊装、总装2 个车间物理仿真应用,生产线370 个以上数字孪生模型建模及设备信号接入,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产品设计与仿真、协同工艺规划、能效优化分析、车间生产调度优化、生产物流精准配送等功能。

试运行后,广西汽车集团将按照项目要求持续优化,构建基于数字孪生的产品质量管理、车间装备智能控制、车间人机交互、产品服务系统、生产质量管控应用等更多功能,不断助力集团智能制造,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1 年2 月6 日

(来源:广西汽车集团网站)

我国成功发射天通一号03星

1月20 日0 时25 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天通一号03 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任务获得圆满成功,中国航天发射迎来2021 年开门红。

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制建设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终端组成。天通一号03 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发射入轨后将与地面移动通信系统共同构成天地一体化移动通信网络,为中国及周边、中东、非洲等相关地区,以及太平洋、印度洋大部分海域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稳定可靠的话音、短消息和数据等移动通信服务。

这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58 次航天飞行。

发布时间:2021 年1 月20 日

(来源:新华社)

天问一号完成第四次轨道中途修正 传回首幅火星图像

2 月5 日20 时,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动机点火工作,顺利完成地火转移段第四次轨道中途修正,以确保按计划实施火星捕获。

截至目前,天问一号探测器已在轨飞行约197 天,距离地球约1.84 亿公里,距离火星约110 万公里,飞行里程约4.65亿公里,探测器各系统状态良好。

此前,天问一号探测器在距离火星约220 万公里处,获取了首幅火星图像。图中,火星阿茜达利亚平原、克律塞平原、子午高原、斯基亚帕雷利坑,以及火星最长的峡谷——水手谷等标志性地貌清晰可见。

天问一号探测器于2020 年7月23日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开启奔向火星的征程。按计划,天问一号探测器将在2021 年2月10 日左右,也就是农历除夕前后,在临近火星后实施近火制动,被火星捕获,进入环火轨道,为着陆火星作准备。

猜你喜欢

天线系统
Smartflower POP 一体式光伏系统
具有共形能力的阻抗可调天线
WJ-700无人机系统
一种新型波导圆极化天线
基于PowerPC+FPGA显示系统
基于UG的发射箱自动化虚拟装配系统开发
半沸制皂系统(下)
连通与提升系统的最后一块拼图 Audiolab 傲立 M-DAC mini
ETC相控阵天线与普通天线应用对比分析
ALLESS转动天线射频旋转维护与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