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大学“专业思政”建设探索
——以台州学院计算机专业为例

2021-03-10张石清

智能物联技术 2021年3期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专业课程应用型

陈 盈,张石清

(台州学院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浙江 台州 318000)

0 引言

“专业思政”是落实“三全育人”的重要载体,是深化“课程思政”建设需要重点把握的关键概念,也是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高度融合的必然结果[1]。 专业思政在育人方面和课程思政是保持一体的。课程思政的做法是通过关联课程知识的思政元素,将价值观引导融入课程;专业思政的做法则是为课程思政构建一个大的框架,将本专业涉及的思政资源尽可能多地包进来, 形成一个通用的课程思政资源库,使课程开展思政教育时可以有统一的风格和丰富的思政元素。 课程作为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思政是培养学生的重要载体[2],而专业思政可以看作课程思政的统一平台, 是课程思政的合力,将育人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化。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尤其是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3]之后,全国高校对课程思政育人的探索不断深入,形成了大量的建设成果和实践经验。在理论阐释、内涵分析、实施路径和机制保障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单一课程实施课程思政对学生的“立德树人”培养收效不大。 一些课程在实施“课程思政”时较为仓促,确实在讲授的专业知识中挖掘了关联的思政元素, 但在课程的整体目标定位方面有所欠缺,没有从专业整体出发,未能将具体的课程融入系统的“专业思政”中。造成的后果是各课程各自为战,缺乏科学统筹,不能形成育人合力,极大地减弱了专业整体“课程思政”的效果。

(2)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认识不足。 部分专业教师依旧对“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认识不清,未在教学过程中较好地贯穿思政工作。部分专业教师虽然实施了课程思政,但是没有理解课程思政的精神实质,误认为课程思政就是简单地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增加一些思想政治内容,导致课程教学内容出现分化现象和思政教学内容离散呈现,造成课程思政实施表面化、形式化,没有起到立德树人的教育作用。

故此,高校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应当借助课程体系的系统合力,在专业思政范畴下深入实施。 台州学院作为一所应用型大学,在此背景下积极开展专业思政建设工作,以师风教风自我改造、课程改造和学生学习改造为抓手,探索专业思政教育的新路径新方法,提升育人质量,使之成为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改革的着力点与突破口。

1 专业思政体系建设

专业思政的关键,在于将思政意识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当中[4],基于人才培养计划制定,实现每一门专业课都有育人功能,即“专业门门课程有思政”。专业思政是一项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调动各方人员,才能真正推动进行[5]。

1.1 专业思政的顶层设计

每个专业都有专门的课程体系, 用于实现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达成毕业要求。 专业课程的总和形成专业课程体系, 专业思政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思政的总和[6]。 根据专业人才计划的毕业要求和分解指标点, 不同专业课程的课程目标需要围绕人才培养计划,并支撑相应的毕业要求。根据达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毕业要求的指标点分解, 各门专业课程在育人过程中的侧重点和实现方式必然有所差别,因此需要“因课而异”设置课程思政。 同时,因为是同一专业下的同一门类专业课,课程与课程之间应互相配合,共同推进课程思政,做到思政元素全方位挖掘。 每个专业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针对台州学院这所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需求, 结合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 凝练和提取计算机专业的学科特征,做好顶层设计,从而系统地设计专业思政的实施路径及方法。

1.2 专业课程体系下的课程思政方案

根据专业思政的顶层设计,结合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模块,就可以为每一门专业课程设计相应的课程思政方案。 在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课程本身的知识体系以及相应授课对象的个性化特征,全方位多角度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既系统又独立地制定每一门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方案。

课程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施的重要载体,课程思政是专业思政的基础和实现途径。在课程思政的总体设计中要统筹考虑专业总体的应用型导向,课程与课程之间要有所关联, 考虑前后逻辑关系,既相互联系又彼此制约,既独立又统一。

1.3 教师的观念转变和教学方法创新

专业思政要顺利实施,离不开高素质的专业教师。专业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决定了具体课程思政的育人水平。因此,在专业思政建设过程中,打造一支适应实施专业思政的高素质专业教师队伍,形成教学团队风格是应有之义。 专业课教师同时也应该充分认识到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性,通过加强学习和积极交流努力提升个人的思政意识和能力水平。

2 专业思政实施

2.1 实施方案

(1)研究制定《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方案》

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对“专业思政”“课程思政”深入解读,加深专业教师对“专业思政”“课程思政”的内涵、目标及原则等的理解;以周四教职工理论学习制度为载体,每2 周组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学习讨论活动,使得不同课程的教师之间开展合作与经验交流;通过建立以系主任、支部书记牵头的系级“课程思政研究中心”,整合专任教师队伍,组建专业思政课程教学团队,通过专任教师之间的“同向同行、协同育人”保障专业课程之间的“同向同行、协同效应”。

(2)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框架

根据台州学院的学生特点和师资、实验条件等情况,结合计算机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定位,制定符合应用型高校及专业定位的人才培养计划,并设计配套课程体系,充分考虑课程之间的纵向逻辑关系和横向知识关联。

为了让思政教育贯穿专业学习的整个过程,在统一专业课授课教师思想认识的前提下,从专业顶层设计出发, 探索专业课开展思政教育的途径,图1 为专业思政教育实施框架。

图1 台州学院计算机专业“专业思政”实施框架Figure 1 Implementation framework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mputer specialty courses of Taizhou University

2.2 实施路径

(1)成立专业思政项目组

以计算机系主任/支部书记为负责人, 专业负责人、系副主任为项目组主要成员,教师党员为骨干,全系专任教师共同参与的项目组,统筹推进专业思政工作, 积极实现地方应用型大学专业建设“双一流”的回归梦想。

(2)转变专任教师对专业思政的认识

当前制定的学生人才培养计划中,思政教育已经贯穿学业教育的全部环节和过程,接下来就需要所有参与学生培养的全部人员都具备足够的思政教育责任意识,达成真正的“三全育人”。 因此就需要注重专任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使教师回归初心,坚持立德树人之教育根本,服务学生成人成才。同时也要加强专任教师课程思政的能力提升,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能自然地融入思政元素,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培植学生的思政素养,达成教学的价值目标。

(3)建立专业思政体系

根据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中专业核心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逻辑地位,认真梳理专业及课程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和德育素材等,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总体体系[7]。 该体系要充分体现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建设特色,做到既与当前工程教育改革方向接轨,又要同浙江、台州地方经济建设的人才需求同步, 体现自身专业特色。 同时通过重新制定专业培养方案,提高专业毕业要求,对大学生合理“增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

(4)多课程协同配合

加强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设计, 开展集体备课,协调各门课程之间和各学段之间的教学和思政内容衔接。 改革教学组织方式,逐步实行中班上课、专题报告与小班讨论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创新教学方法,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得课堂教学回归本真。

(5)创新课程考核机制

改革传统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设计新的考核评价体系,逐步实现对学生的评价从“分数”到“能力和素质”的转变,以此让学生学习回归常识,避免学生功利性读书学习, 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独立、理性思考的能力。

(6)明确试点课程

在做好前期的相关工作后,在台州学院选定计算机专业中的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等4 个年级的4 个班,以大一的“计算机导论”、大二的“JAVA语言程序设计”、大三的“计算机网络”和大四的“专业实习”等4 门典型的专业课程作为试点。 通过试点工作尝试发现存在的问题, 并不断总结完善,最终推广至计算机专业所有专业课程。

“计算机导论” 教学的对象是刚刚迈入大学校园的新生,目标是使学生系统了解计算机专业基本知识, 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JAVA 语言程序设计”授课对象为大二学生,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运用编程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编程能力和方法。 “计算机网络”授课对象为大三学生,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基本原理,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专业实习”授课对象为大四学生,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独立解决计算机工程复杂问题和应用。

四门课程教学内容既不相同,面向对象又存在延续性,就需要考虑“思政元素”的动态变化和课程思政与时俱进,做到思政元素在专业课中的“长期生存”,最终达成真正的专业思政。

2.3 实施评价

专业思政的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专任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教师在前期设计课程教学大纲时,需在“课程支撑矩阵中”纳入思政指标点,以提高“课程思政”的融入度。

对教师的评价,主要包括教学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采取教学督导听课、学生座谈和学评教以及学生问卷调查方式进行,将教学评价的结果直接和教师教学业绩考核和师德师风评优等直接挂钩。

对学生的评价,主要包括团队协作、学习态度、知识掌握程度、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指标。 采取形成性机制综合评价,采用“学习表现+课堂表现+期末考试”的形成性评价机制。 以作业测验为学习表现成绩,以课堂测试、随机问答、小组报告、总结汇报为课堂表现,结合期末考试综合评价学生。

通过对师生双方面的评价,反馈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最终把专业思政建设的效果体现到每一个学生的毕业能力要求和素养中。

3 结语

当前各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正如火如荼,“课程思政示范课”、“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项目”、“课程思政示范基层教学组织”如雨后春笋,而对“专业思政”则仍处于探索阶段。 将课程思政纳入到整个专业建设的大局中,下一盘大棋,实现真正的“三全育人”,仍有很大的空间。

长期受互联网熏陶的计算机专业对新事物敏感,在专业思政的探索中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围绕专业核心价值体系和专业学科特征,积极推进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同向同行和深度融合。

猜你喜欢

计算机专业专业课程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计算机专业理实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CDIO模式下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