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来者劣势研究脉络与展望:基于CiteSpace的分析

2021-03-10张宇婷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年3期
关键词:外来者劣势跨国公司

张宇婷,孙 换

(安徽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安徽 蚌埠233000)

0 引言

跨国公司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遭遇来自东道国政府、消费者、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的歧视性对待,因而相对于当地企业,跨国公司需要支付额外的经营成本。Zaheer[1]将这一现象概括为外来者劣势(Liability of foreignness,LOF),并认为外来者劣势是企业国际化成长过程中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事实上,无论投资来自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源于制度、文化冲突以及价值观差异等造成的外来者劣势是大多数跨国公司普遍面临的问题,对中国企业尤为突出。因此,明晰外来者劣势的影响因素,进而寻求有效的克服路径,成为当前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围绕外来者劣势的理论基础[1-2]、影响因素[3-6]以及克服策略[7-8],学者们进行了一系列尝试与探索,但在两个方面还存在可供拓展的研究空间。一方面,梳理外来者劣势研究脉络的文献有限。既有研究较为分散且多侧重剖析影响外来者劣势的主要因素,仅有的几篇综述类文献[9-10]时间偏早。随着研究进程与深度的变化,有必要对现有相对分散的文献进行再梳理,以把握研究脉络,探寻新的研究切入点。另一方面,缺乏利用统计软件客观反映热点与趋势的定量研究。与大多数研究领域相类似,有关外来者劣势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的相关文献仍以定性研究为主,鲜有基于统计软件的定量分析。作为当前广受学者青睐的研究工具,CiteSpace不仅可以有效规避定性分析带来的主观问题,且其图文并茂的特性更有助于研究热点与趋势清晰展示。

本文以2008—2020年中英文文献为基础,运用CiteSpace软件,尝试从发文量、国家、期刊、机构、作者、关键词等方面对外来者劣势的现有研究进行可视化对比分析,以期在厘清外来者劣势研究脉络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外来者劣势动态演进研究框架,揭示外来者劣势研究热点和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本文可能的边际贡献表现在:首先,运用可视化计量分析软件,梳理外来者劣势的研究脉络。CiteSpace因其功能强大、图谱清晰易懂,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图书情报、管理学、教育学等多个领域。本文运用该软件,分析外来者劣势的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弥补了既有综述文献定性研究的局限。其次,构建了一个外来者劣势研究演进理论框架。在文献梳理基础上,本文分别从理论溯源、界定与测量、影响因素和克服策略4个方面,构建一个外来者劣势动态演进研究框架,不仅可以清晰展示外来者劣势的研究脉络与演进过程,也有助于明晰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丰富和完善外来者劣势研究体系。

1 研究设计

1.1 数据来源

为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说服力,本文分别选取2008—2020年Web of Science的核心合集数据库和中国知网的核心期刊进行全文字段搜索,并对检索得到的文献进行手工筛选,剔除部分会议报告、书评、作者缺失以及严重不相关的文献,共得到用于分析讨论的英文文献239篇,中文文献377篇。

1.2 研究方法

相较于以往较为主观地归纳总结热点和趋势,CiteSpace主要通过文献计量分析得出直观图谱,其分析结果更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本文在对初始数据进行清洗的基础上,先从发文量、国家、期刊、机构和作者等方面分析外来者劣势研究发展现状,然后结合高频和突现关键词分析,剖析外来者劣势的研究热点及趋势。

2 外来者劣势研究现状

2.1 发文量分析

发文量是判断某领域发展阶段的重要指标,也是预测未来趋势的一个参考标准。通过样本数据的计量可视化分析,外来者劣势研究总体发文呈现逐年递增态势(见图1)。国外发文量增速相对平稳,而国内发文量自2008年以来一直呈迅猛增长态势。同时,结合发文量与发文时间看,国外发文量在2008年就已达10篇,而国内仅1篇,表明国外研究起步较早,但自2014年以来,国内发文量超过国外,且差距逐年拉大,可以初步判断,我国外来者劣势的研究热度不断上升。

图1 外来者劣势研究发文量对比

2.2 发文国家分析

将英文样本数据导入CiteSpace软件,选择Country后得到发文国家共现图谱(见图2)。图2中,节点圆圈大小表示该国发文数量,一般而言,当节点中心性大于或等于0.1时,表明其在该领域的影响力较高。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两个国家之间的合作,连线越粗,合作越频繁。

图2 外来者劣势研究发文国家共现图谱

由图2可知,美国、英国、中国位列该研究领域前3位。美国处于核心地位,且与其它大部分国家都开展合作研究;中国虽位列第3,且与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有合作,但合作频次较少。

此外,本文根据软件中统计的高频和高中心性发文国家信息可知,从发文国家看,排名前8的多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仅中国入围,可以认为该研究领域,发达国家仍是主导。从发文量看,美国以77篇文献数量居榜首,贡献突出。中国以33篇文献数量排名第3,是亚洲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唯一代表。从发文国家中心性看,英国、加拿大、美国和丹麦的中心性大于0.1,表明其文献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2.3 学术期刊分析

基于参考文献进行的共被引分析是CiteSpace最突出的功能,鉴于中国知网导出的数据信息中缺少参考文献,本文只对英文数据进行共被引分析,并主要分析高频与高中心性共被引期刊。

观察软件统计的高频期刊被引频次信息可知,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处于领先地位。观察中心性可知,Management Science、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rketing等期刊在该研究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综合被引频次与中心性发现,只有Organization Science同时具有高被引频次和高中心性,说明该领域高被引期刊的影响力还有待加强。

虽然中文期刊的共被引分析受限,但仍然可以尝试通过计算核心区期刊弥补其不足。Egghe于1990年提出的布拉德福核心区期刊计算公式,在科学计量学和信息计量学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r0=2ln (eE·Y)

(1)

其中,r0为核心区期刊数量,E为欧拉系数0.577 2,Y为最大载文量期刊的文献数量。通过统计得出,中文外来者劣势研究最大载文量期刊的文献数量为21篇。进一步借助公式(1)计算得出r0约为8,说明载文量在前8位的期刊属于核心区期刊,本文基于核心区期刊信息进行以下分析。

从载文量看,《世界经济研究》、《外国经济与管理》和《管理世界》的载文量位居前三甲。从影响因子看,核心区期刊均较为权威,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国内外来者劣势研究正逐渐被重视。从期刊属性看,管理类期刊偏多,说明虽然外来者劣势研究是一个涉及战略管理与国际商务的交叉领域,但多数学者仍从管理学视角展开分析。

2.4 研究机构分析

通过CiteSpace的Institution功能,可以得到外来者劣势研究的机构合作图谱。节点越大,说明机构发文量越多,连线越粗,说明机构间合作越频繁。本文根据图谱统计了高发文研究机构的发文数量信息,如表1所示。

结合表1与图谱信息可知,机构数量方面,相比国外,我国外来者劣势研究机构近几年不断涌现。机构合作方面,国内外机构整体合作比较分散,我国合作机构间的连线均较细,说明我国尚未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机构发文数量方面,国外节点较大的有York University和Copenhagen Business School,国内的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和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表现突出。机构属性方面,国内外高发文量的研究机构大多为高校,说明高校在外来者劣势研究中扮演重要角色。

2.5 核心作者分析

核心作者对研究深度与研究广度的贡献非常重要,剖析核心作者的代表性作品有助于学者们了解该领域研究演进过程。本文也只对英文文献核心作者进行共被引分析,并依此整理高频与高中心性共被引作者信息(见表2)。

根据表2可知,Zaheer以196次成为被引频次最高的作者,在该领域的贡献最大,Johanson和Hymer分别居第二、三位。观察中心性可知,Johanson、Hymer、Dunning均大于0.1,说明三者是外来者劣势研究领域的关键人物。虽然中文数据无法进行共被引分析,但可以通过计算核心作者分析主要高产作者。既有的377篇中文文献共涉及584位作者,按照普赖斯定律的解释,同一主题中,半数论文为一群高生产能力作者所撰,这一作者集合在数量上约等于全部作者总数的平方根。由此,可以判断发文量排名前24位(发文量为5篇及以上)的作者属于核心作者。又由于发文量为5篇或6篇的核心作者共有18人,因此本文主要分析排名前10的高产作者(见表3)。

表1 外来者劣势研究高发文机构排名

从发文量看,杜晓君以12篇文献量位居榜首,黄胜、陈岩等紧随其后。从合作情况看,高产作者中只有杜晓君和杨勃来自同一研究机构,并以两人为核心形成了最大的合作网络。按照洛特卡定律的解释,当某领域撰写1篇论文作者的数量占所有作者数量的比重小于60.79%时,说明形成了稳定的作者群。本文统计结果中发文量为1篇的作者高达448人,占总人数的76.71%,远大于60.79%,说明我国外来者劣势研究尚未形成稳定的作者群。

表2 英文外来者劣势研究高频与高中心性共被引作者

表3 中文外来者劣势研究领域发文量排名前10的高产作者

3 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3.1 研究热点

关键词对文献的精准提炼和高度概括作用,使得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研究热点。本文分别从关键词共现和聚类两个方面对外来者劣势研究的主要关键词进行分析,并最终归纳总结国内外研究热点。

3.1.1 关键词共现分析

CiteSpace软件中其它设置不变,Node Types 栏选择Keyword,得到外来者劣势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如图3所示。其中,节点越大,说明关键词出现次数越多,节点之间的连线越粗,说明两个关键词的关联度越高。对比国内外关键词共现图谱发现,相较于国外文献,国内研究不仅节点少,各分支连线的关联程度也较弱,说明国内相应研究还应在研究范围、研究紧密性和研究深度等方面有所加强。

根据可视化信息,整理得到外来者劣势研究高频关键词(见表4)。高频关键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现有研究方向,中心性意味着关键词在领域内的影响力。一般地,当关键词的中心性大于或等于0.1时,说明该关键词是本研究领域关键节点。

由表4可知,国外在Liability、Performance、Strategy等方面的研究较为热门,而国内的热点词汇集中在对外直接投资、制度距离、跨国并购和绩效等。从中心性看,Performance、Foreignness、Impact、Innovation等为国外研究关键节点,跨国并购、对外直接投资、绩效和制度距离等是国内研究关键节点。从研究范围看,国外研究的①、②、③、④分布相对均衡,国内研究则侧重于②,即更多关注外来者劣势的影响因素与克服策略。从关键词首次出现年份看,国外大部分关键词集中出现在2008—2010年,国内则多集中于2011年之后。

3.1.2 关键词聚类分析

CiteSpace提供的聚类模块值(Q)和平均轮廓值(S),分别反映了聚类图谱的显著性和同质性。当Q>0.3时,意味着划分的社团结构显著;当S>0.5时,表明聚类合理[10]。本文分别对国内外文献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共识别到6个外文聚类和7个中文聚类(见表5)。其中,外文聚类的Q值为0.333 6, S值为0.609 2,说明聚类合理有效;中文聚类的Q值为0.547 8, S值为0.585 1,说明聚类同样合理有效。

同时,聚类编号越小,说明聚类规模越大。若聚类规模相同,轮廓值越接近1,聚类中的成员越相似,同质性越高。考虑到当聚类规模较小时,高同质性无意义,本文剔除规模小且轮廓值均为1的聚类#6、#7。

结合表5与聚类统计信息可知,国外研究侧重外来者劣势的研究对象、理论基础、影响因素和克服策略,国内研究强调外来者劣势的研究方法、影响因素与克服策略。在聚类规模方面,国内外相差较大,英文最小聚类规模仍大于中文最大聚类规模,说明我国关键词之间的组合简单,联结更为松散。就聚类平均年份而言,国外聚类年份集中在2012—2015年,国内聚类年份集中在2015—2019年,表明我国研究多是基于国外学者已探索且逐渐成熟领域的进一步拓展。

3.1.3 结果分析

为进一步厘清外来者劣势的演进脉络,结合前文研究热点分析,本文尝试构建一个包含理论溯源、基本界定与测量、影响因素与克服策略的外来者劣势研究框架,如图4所示。

(1)外来者劣势理论溯源。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者们大致沿着“企业—国家—区域”的演进过程,从不同理论视角解读外来者劣势。企业层面的理论视角认为,跨国公司利用自身优势或不同战略选择可以克服外来者劣势,如垄断优势论[11-12]、资源基础观[1-2]、战略理论[5,8,13]和组织学习理论[7,14-15]等。国家层面的理论视角认为,可以通过缩小两国之间的制度距离克服外来者劣势,如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可以选择与母国制度环境相似的国家作为东道国[4,16],进而弱化外来者劣势的影响。区域层面的理论视角强调集聚方式的选择有利于克服外来者劣势。当跨国公司在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发展中大国或联盟区域运营时,其面临的外来者劣势常表现出差异,跨国公司可以通过不同集聚方式降低外来者劣势[17-18]。

图3 外来者劣势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

表4 外来者劣势研究高频关键词

(2)外来者劣势界定与测量研究。Hymer[11]提出异国经营成本概念,并认为相对于当地企业,跨国公司在进入东道国时,不仅难以获取所需信息,也会受到来自东道国政府、消费者和供应商等多方面的歧视,因此需要支付额外成本才能生存下去;Zaheer[1]基于Hymer[11]的发现,首次采用外来者劣势描述这一现象。

关于外来者劣势界定的讨论,如何对其进行测量一直是难点。既有测量方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是采用直接指标测量,如绩效[1,19]、X-效率[20]、生存率[21]、退出率[22-23]、劳工诉讼率[24]、股票抑价[25-26]等。另一种方法是选取代理变量进行间接测量,如信息不对称与合法性缺失[15]、地理距离[27]、制度距离[28-30]等。显然,采用直接指标进行测量的国外文献较多,而国内文献受限于数据可得性等原因,多采用间接指标进行测量。

(3)外来者劣势影响因素研究。现有外来者劣势影响因素研究可以划分为企业、国家、区域和个人层面的分析。

首先,企业层面的影响因素大致包括企业资源禀赋、战略管理和组织学习行为。资源禀赋分析多集中于发达国家企业,认为跨国公司拥有的资源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抵消外来者劣势[2,26,31]。战略管理理论认为,跨国公司在进入东道国过程中的战略选择会间接影响外来者劣势[9,32-33]。组织学习理论指出,组织学习行为也有助于跨国公司累积经验,适应东道国制度与环境,从而克服外来者劣势[14-15,34]。

其次,国家层面的影响因素包括制度距离、文化距离和“一带一路”倡议等。制度距离对外来者劣势影响的研究比较成熟,很多学者认为两国间制度距离是引致外来者劣势产生的原因[4,35]。许多学者在研究制度距离对外来者劣势的影响时,将文化距离视为制度距离的一部分[36-38]。但也有学者持不同意见,认为应该将文化距离和制度距离放在同等高度,并指出文化差异会导致外来者劣势[39-40]。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不仅促进了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和碰撞,拉近了国家间的心理距离,也使得国家之间的交通更加便利,从而间接降低跨国公司运输成本。因此,“一带一路”倡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外来者劣势[41-42]。

再次,区域层面的影响因素包括区域间多样化、产业集聚等。如Qian等[17]区分了国家与地区层面的外来者劣势,发现区域间多样化正向影响地区外来者劣势;肖文等[43]更加关注我国传统生产企业,认为其可以通过产业集聚优势减弱外来者劣势;张宇婷等[18]发现,多样化集聚负向影响外来者劣势,专业化集聚与外来者劣势呈倒U型关系。

表5 外来者劣势研究关键词聚类

图4 外来者劣势研究框架

最后,个人层面的影响因素包括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国际化经验。企业家个人特质,如创新精神、国际化经验、海外学习和工作背景等都会影响企业核心价值观和文化氛围,并通过经营管理决策间接影响企业国际化进程[44-46]。

(4)外来者劣势克服策略研究。如何克服外来者劣势是该研究领域的落脚点。现有研究大致从企业自身因素、企业所处外部环境和企业家因素3个方面剖析外来者劣势的克服问题。

从企业自身出发,学者们讨论了通过利用企业隐性技能、制定恰当战略和提高组织学习能力等克服外来者劣势的策略。跨国公司可凭借特有的隐性技能削弱在东道国遭受的外来者劣势,但这更适用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1-2,47]。跨国公司也可以通过制定综合区位选择、进入模式等正确战略决策弱化外来者劣势[5,8]。当然,跨国公司还可以通过提高国际化知识与东道国制度规范的学习能力削弱外来者劣势[7,15,29]。

从企业所处外部环境出发,学者们发现,通过制度同构和加强文化交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外来者劣势。一方面,通过模仿同构可以减弱外来者劣势的影响[4];另一方面,通过促进文化交流削弱可能遭遇的外来者劣势(Morris等,2014;杜晓君等,2014)。

从企业家和员工角度出发,学者们认为,提高企业家创新能力和国际化经验可以削弱外来者劣势。如Bloodgood等(1996)、Peredo等(2004)发现,丰富企业家的海外学习和工作背景,或选择具有创新能力和丰富国际化经验的管理者作为企业高管,可以有效规避外来者劣势;Stoyanov(2018)强调,企业家可以通过积极参与东道国海外华侨网络,弥补自身外来者劣势。

值得注意的是,现有外来者劣势的克服研究多以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为主,对新兴经济体跨国公司关注不足。事实上,与发达国家相比,新兴经济体跨国公司不仅会面临外来者劣势,还可能遭遇新兴经济体劣势。因此,新兴经济体跨国公司只有通过培养学习能力和转换思维方式,才可能在克服外来者劣势和新兴经济体劣势上有所突破,这也意味着克服外来者劣势对于新兴经济体跨国公司更为关键。

3.2 研究趋势

突现强度能够表征某一研究领域特定周期内最先进、最活跃、最具有潜力的热点话题。本文通过对第一类变量的关键词突现分析,结合时间线视图(Timeline),较为客观地分析外来者劣势领域研究趋势。

3.2.1 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图谱分析

外来者劣势研究关键词时间线图谱如图5所示。其中,年份从左到右在其上方排列,聚类标签左边标记的是聚类包含的关键词,左边横线中实线表示聚类关键词开始增多,虚线表示聚类尚未形成或者开始冷却。

图5中,从聚类时间看,2008年国外研究就已形成6个聚类,而国内于2011年才形成聚类#1、#3。从聚类热度看,国外6个聚类的研究热度均持续时间较长,且聚类#4、#5至今仍保持较高的研究热度;国内研究中聚类#0、#1时间跨度最长,其它聚类的研究热度随时间递减。

根据图1、5和表4的内容,结合国内研究实际,可以大致将我国外来者劣势研究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2008—2011年)为萌芽期,伴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我国学者开始逐步尝试讨论外来者劣势与跨国公司绩效的相关问题,为进一步实现跨国公司“走出去”提供理论支持;第二阶段(2012—2014年)为成长期,主要是伴随“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我国外来者劣势研究也逐渐增加,且对外直接投资、制度距离和文化距离等与外来者劣势的关系成为研究热点;第三阶段(2015年以后)为爆发期,这一时期的研究不再局限于国家层面,企业创新绩效、吸收能力、区位选择和进入模式等相关研究日益深化,其中如何获取合法性进而克服外来者劣势引起不少学者关注。

3.2.2 关键词突现分析

关键词突现度表示阶段时间内研究热点的活跃程度,突现时间段中,开始和结束年份是指节点引用量出现较大转折的时间点,表明研究出现新的趋势。本文通过对中英文文献进行关键词突现检测,分别得到13个和10个突现关键词(见表6),体现了国内外研究趋势的阶段性转变。

由表6可知,国外突现度最强的关键词是Knowledge,国内突现度最强的关键词为跨国公司。从突现词起步时间看,国外研究早于国内研究。从影响周期看,国外研究中排名靠前的突现词影响周期均在5年左右,而国内排名靠前的突现词影响周期较短,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国外研究更具持续性,研究也更加深入。其中,国外影响周期最长的突现词为Strategy和Entry(6年),主要涉及外来者劣势企业层面影响因素,而国内外资企业(5年)的影响周期最长,其次是跨国公司(4年),两者均是外来者劣势的主要研究对象,表明国内外研究趋势的关注点稍有差异。

从突现时间段看,国外2008—2011年的突现词为Strategy、Entry、Knowledge、Survival,2012—2016年的突现词为Institution theory、Model、Perspective、Ownership,2017—2020年的突现词为China和Legitimacy。总体上遵循外来者劣势研究发展进程,从基于不同视角研究影响因素过渡到探究克服策略。国内在2012年之前的突现词有制度理论、绩效、跨国公司、进入方式等,2012年之后包括双边投资协定、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海外并购、合法性等,这段时间突现的关键词可能与我国提出的“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有关,间接表明我国理论研究与国家方针政策联系紧密。值得注意的是,Legitimacy和扎根理论为2020年的突现词。因此,未来新兴经济体跨国公司在进行国际交易时,如何克服外来者劣势、获取合法性将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而运用扎根理论也可能是新的趋势。

图5 外来者劣势研究时间线

表6 外来者劣势研究突现关键词

4 研究结论与展望

4.1 研究结论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企业加入到国际化竞争中,而在企业国际化过程中,跨国公司不可避免地遭遇外来者劣势,掌握其研究进展并客观预测其发展趋势,不仅有助于丰富外来者劣势的研究体系,也能为跨国公司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运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从发文量、发文国家、学术期刊、研究机构、核心作者及关键词分析等多个方面,梳理外来者劣势研究的现实特征、主要热点和发展趋势。通过前文分析和讨论,得出如下结论:

(1)国内外热点的研究视角有所差异。根据研究热点的对比分析结果可知,国内外热点的研究视角大不相同,国外主要集中在企业层面,如跨国公司绩效、组织学习、进入模式、创新等,国内则注重国家层面研究,如制度距离、文化距离、“一带一路”倡议等。此外,国外研究主要聚焦于外来者劣势的影响因素和克服策略两方面,国内则侧重外来者劣势的影响因素研究。

(2)国内外来者劣势研究起步较晚且尚需深化。通过发文量对比分析结果可知,国外外来者劣势研究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并逐渐开始向外来者劣势对跨国公司绩效、战略和创新等的影响方面深入;而国内在2008年才逐渐有学者尝试开拓外来者劣势研究领域,且早期文献多侧重对国外文献的梳理与归纳,并未聚焦到具体问题的讨论中。同时,国内外来者劣势的研究内容、范围和层次尚待深化。

(3)国内研究的机构间与学者间均未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国内外机构的合作图谱显示,近几年我国越来越多研究机构投入到外来者劣势研究中,但机构间联系较为松散,仍未形成较为紧密的合作网络。同时,根据我国学者现有合作情况看,国内学者间不仅没有密切合作,也未形成稳定的作者群。未来希望能够通过增进交流与合作,实现外来者劣势研究的纵深发展。

(4)关注合法性获取问题与扎根理论。根据突现关键词的分析结果可知,近几年突现关键词主要包括合法性和扎根理论。结合高频关键词与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图谱可知,学者们自2015年开始关注合法性并进行深入探究,至今仍保持较高热度,主要以跨国公司、新兴经济体和利益相关者等为研究对象,将合法性与制度距离、跨国并购、国际化经验、进入模式、知识转移、战略、企业社会责任和来源国劣势等多个关键词关联。因此,跨国公司如何获取合法性可能成为未来研究趋势。同时,近年来,越来越多学者采用扎根理论分析管理问题,结合前文突现关键词分析,将扎根理论与外来者劣势研究相结合同样值得关注。

4.2 研究展望

(1)挖掘研究方法。既有研究方法主要有回归分析、系统GMM、倾向得分匹配法、PPML等,其中回归分析应用较多。未来研究可以尝试进一步挖掘研究方法,探寻更具创新性和契合研究主题的新方法。比如,近几年兴起的定性比较分析方法(QCA),该方法通过剖析各集合间的隶属关系,探究各前因条件组合对结果变量的影响路径,广泛应用于国际商务、战略管理等细分领域,但目前尚未发现运用QCA方法解决外来者劣势问题的相应研究。

(2)拓展研究层面。已有外来者劣势研究成果多集中于组织层面,较少关注个人层面。未来可以考虑进一步拓展个人层面的外来者劣势研究,如海归创业者、国外CEO、跨领域企业家等个体面临的外来者劣势,尤其是其影响因素与应对策略。此外,需要深入剖析个体具备的知识、经验和背景等隐性技能与外来者劣势的关系,将个人层面的外来者劣势与进入模式、企业绩效等联系起来进行讨论。

(3)关注发展中国家或新兴经济体。与传统国际化研究相似,外来者劣势研究也多以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为研究对象,虽然近几年以发展中国家或新兴经济体为研究对象的研究逐渐增多,但无论在研究数量还是研究深度上,仍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提并论,很多研究依然沿用既有路径,讨论部分理论在发展中国家的适用性。因此,未来需要在发达国家研究结论的基础上,结合发展中国家或新兴经济体跨国公司实际特点,针对性地分析其面临外来者劣势的共性和特性问题,助力发展中国家或新兴经济体的国际化成长。

(4)优化测量方法。现有外来者劣势测量指标较为分散,有的采用直接指标,有的采用代理变量。作为一个相对概念,外来者劣势研究既要突出子公司的外来者身份,又要在与当地企业比较过程中实现优劣评判,而现有研究的具体测量方法和测量指标,或未强调子公司身份,或缺乏比较。因此,未来研究应进一步优化测量方法和测量指标,使测度更加科学合理。

猜你喜欢

外来者劣势跨国公司
劣势或许会成为优势
以跨国公司为载体提升城市国际交往功能
谈跨国公司知识资本对经营绩效的影响
优势和劣势
跨国公司的品牌战略——文化的地位
跨国公司的商业贿赂
把自己放在劣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