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左锁骨上窝区隆起性皮肤纤维肉瘤1例

2021-03-10杨声豪张京晶李诗洲陈玉莲何晓光蒋东辉吴晓光王明源何佳燕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肉瘤锁骨肿物

杨声豪 张京晶 黄 成 李诗洲 陈玉莲 何晓光 蒋东辉 吴晓光 王明源 何佳燕 林 雁▲

1.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二科头颈外科,云南昆明 650032;2.昆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

隆起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是临床上一种发生于真皮及皮下表浅的低度恶性纤维组织细胞肿瘤,其生长缓慢且持续,具有侵袭性,局部容易复发,但很少发生转移,预后较好[1-2]。发生于头颈部的隆起性皮肤纤维肉瘤临床上较为罕见,我院收治1例左锁骨上窝区DFSP患者,现报道如下。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性,46岁。主因“发现左锁骨上窝肿物8个月”于2019年12月2日入院。患者8个月前无意间发现左锁骨上窝肿物,约为米粒大小,无发热、局部疼痛等表现,未予特殊治疗。后逐渐增至鸡蛋大小,伴有轻度刺痛感,自行膏药敷贴,肿物未见消退,刺痛无明显好转,既往体健,否认特殊病史,否认个人及家族中肿瘤疾病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神志清楚,营养可,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增大,各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专科查体:左锁骨上窝近左肩部可见一3 cm×2 cm大小肿物,轻压痛,皮肤颜色呈暗红色,质韧,边界欠清,活动度可,颈部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体表彩超示:左锁骨上窝近左肩部可见实性包块,血供稍丰富(血管瘤可能)。颈部CT提示:左锁骨上窝皮下见一软组织密度影突起,边界尚清晰,大小为2.8 cm×1.6 cm,增强后中度强化(图1、2)。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凝血常规,肝肾功能,肝炎定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血清学实验均为阴性。术中示左锁骨上窝近左肩部肿物处皮下组织长约3.5 cm,见肿物位于颈阔肌内表面,部分与颈横神经粘连,质地韧,边界清,沿肿物与正常组织约2.5 cm处完整切除肿物。术后组织病理显示:切除组织可见梭形细胞密集呈束状互相交错,呈编织排列或车辐状排列形成的肿瘤组织,细胞核异型性大、深染,核分裂像(图3、4),病理诊断:隆起型皮肤纤维肉瘤。免疫组化:CD34(+),VIM(+),KI-67(约10%+),CK广(-),EMA(-),BCL-2(-),S-100(-),SMA(-),确诊:DFSP。

图1 颈部CT所示:左锁骨上窝皮下见一软组织密度影突起,大小为2.8 cm×1.6 cm,增强扫描中度强化

图2 颈部CT所示:左锁骨上窝皮下软组织贴近肌肉表面,边界尚清晰,大小为2.8 cm×1.6 cm,增强扫描中度强化

图3 术后病理组织所示:肿瘤细胞由梭形细胞密集呈束状互相交错构成,呈编织排列或车辐状排列(HE染色×100)

图4 术后病理组织所示:肿瘤细胞侵及周围脂肪组织,细胞核异型性大、深染,部分可见核分裂像(HE染色×100)

2 讨论

DFSP是一种来源于间质的低度恶性纤维组织细胞肿瘤,是较为罕见的软组织肿瘤,目前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1924年由Darier和Ferrand将此瘤描述为一独立的疾病,1925年Hoffman将其正式命名为DFSP。其发病率为0.8/100万至4.5/100万,占所有恶性肿瘤及软组织肉瘤的0.1%[3]。本病可以在任何年龄段发病,好发于20~50岁,男性多见,病灶最好发的部位是躯干,占40%~50%;四肢近端次之,占30%~40%;头颈部最少见,占10%~15%[4]。临床初期可表现为暗色硬化斑块、结节,进而发生单个或多个结节,质地坚硬,呈现淡红、青紫色,逐渐增大,且融合成多叶状;表面稍有光泽,与表面皮肤或皮下组织固着,边界较清,活动可;早期一般无自觉症状,少数伴轻、中度疼痛,疼痛随肿瘤增大逐渐明显[5]。病史可长达数年至数十年,临床常常漏诊、误诊[6],导致肿瘤不断进展、恶化,并出现转移,最终治疗效果不佳。DFSP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病理学方法确诊,经典型DSFP组织形态主要表现为纤细的梭形细胞呈束状互相交错,构成特征性席纹状或车幅状,除此型外,还有黏液型、纤维肉瘤型、色素型、萎缩型、恶性纤维组织型、DSFP伴神经纤维分化型、硬化性血管型等多种变异类型[7]。其中纤维肉瘤型多见于复发性DSFP,具有较高的转移潜能,预后相对较差,对于此型不宜采用单纯简单治疗,需要更强效的联合治疗[8]。DSFP免疫组化检测显示大多数肿瘤细胞呈特征性的CD34阳性,有文献研究其灵敏度为89%~100%[9]。本研究病例病程较短,发展缓慢,无外伤史,表现为独立单发的结节,质地韧,呈暗红色,组织病理学示肿瘤细胞密集排列呈束状排列或鱼骨样,细胞核异型性大,免疫组化检测CD34阳性,与上述文献报道相符,故可明确诊断为DSFP。

超声及影像学在诊断DSFP有重要的意义。超声检查无创且相对廉价,重复性好,分辨力高,可动态观察肿块内部结构、肿块边界、血供等情况,故能作为首选检查[10]。CT和MRI则能够较准确地显示肿块位置、大小、形态、边界、内部结构、侵犯深度及程度、与邻近组织的关系等[11]。郑晓涛等[12]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结果证实的DSFP影像资料后,提出“皮肤尾征”“脂肪尾征”等可提示DSFP。史志涛等[13]报道影像学诊断时出现“脂肪尾征”“皮肤尾征”“筋膜尾征”等征象,瘤内回声不均,强化明显且不均匀,CT、MRI动态增强扫描呈快进慢出型时可考虑DSFP。正因如此,该病能通过CT和MRI等手段与其他相似疾病相鉴别。其特殊征象为临床早发现、早治疗提供诊断依据,从而减少漏诊、误诊。

DSFP的治疗首选外科手术切除,治疗目标是防止复发。手术方式主要包括局部切除术、扩大切除术、Mohs显微外科手术等。选取足够的切除范围是影响复发和转移的决定因素,有研究认为,彻底切缘是防止复发最为关键的方法[14]。Molina等[15]回顾性分析了61例DSFP术后患者后发现,切除边缘>3 cm的患者无复发,切缘在2 cm边界治疗的患者有一次复发,切缘在2 cm以下的患者有4次复发,切缘<2 cm可能存在复发风险。DSFP局部复发率高,单纯外科手术未能降低其复发率。但是,DSFP对放射治疗敏感,术后辅以局部放疗,可有效降低其复发率。孔亚梅等[16]回顾性分析15例行肿瘤扩大切除术结合局部放疗的DSFP患者,采用大范围照射50 Gy后缩小范围行局部加量照射10 Gy,5年复发率为6.7%,无复发生存率为93.3%。由此可见,术后放疗剂量应在50~60 Gy为宜。

综上所述,DSFP是一种低度恶性纤维组织细胞肿瘤。其组织病理分型多样,临床早期表现不明显,生长缓慢而持续,易与其他皮肤疾病相混淆,造成误诊或漏诊等。该病较为罕见,临床警觉性尚欠缺。DSFP早期发现很关键,超声可作为该病首选检查,CT和MRI等影像学手段在鉴别诊断上具有一定作用。对于可疑患者,可通过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病理学等手段确诊。确诊DSFP后可首选手术治疗,选取足够的切除范围是影响复发和转移的决定因素,术后适当辅以局部放射治疗,能有效降低其复发率。有文献报道,PDGFR靶向抑制剂可用于不可切除的晚期局部、复发性或转移性的DSFP;伊马替尼是一种选择性的PD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以部分或完全缓解DFSP[17]。对于缺乏特征性表现的DSFP患者,更应行组织活检才能得以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治疗。该患者行手术扩大切除加局部放射治疗后近半年无明显复发,目前仍在随访中。

猜你喜欢

肉瘤锁骨肿物
横切面与纵切面联合定位法在乳腺肿物微创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左下肢黏液型脂肪肉瘤术后复发并心包转移1例
肺原发未分化高级别多形性肉瘤1例
双侧腮腺多发不同肿物1例
带你了解卵巢肿物
脂肪肉瘤,早发现才可能有好预后
激惹型脂溢性角化病的高频超声及剪切波弹性成像表现
锁骨
呵护锁骨皮肤
不掉到锁骨都不敢说是“矩形耳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