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经济与生态经济的互动性机制研究
2021-03-10赵忠厚
赵忠厚
(吉林省外国专家服务中心 吉林 长春130021)
作为支撑性的经济体系构成要素来讲, 建筑经济占有非常关键的经济发展地位。然而近些年以来,很多建筑项目工程的具体负责单位仅限于追求工程经济利润, 因此就会造成建筑生态效益受到明显的减损,甚至产生非常显著的建筑生态污染。由此可以判断出, 当前阶段的建筑经济如果要实现持续性的经济发展与经济转型目标, 那么必须将生态经济的思路融入建筑结构设计、建筑项目施工以及建筑效益评估的全过程,充分展现生态经济以及建筑经济之间的互动性, 运用生态环保的视角来判断建筑项目的综合效益状况。
一、建筑经济与生态经济的基本内涵
(一)建筑经济
建筑经济的基本含义就是运用经济学视角来全面评估特定的工程建设项目, 旨在判断建筑项目工程是否达到最优化的工程经济效益, 运用市场利润的角度来实施针对建筑效益的客观评估。作为专业性与综合性的建筑领域重要学科而言,建筑经济涵盖了经济学以及建筑学的两个学科层面重要内容, 并且涉及建筑经济分析、工程效益预测、工程效益评估以及工程经济决策等要素[1]。
(二)生态经济
对于环境经济也可称为生态经济,生态经济的基本含义就是将生态环保的目标与宗旨融入经济发展领域,从而达到紧密融合生态环境要素与经济发展要素的效果。在生态经济的全新发展模式下, 各个市场经济领域将会表现为生态经济的全新发展特征,旨在节约宝贵的生态环境资源,杜绝生态污染的经济发展潜在后果。 并且,相关的经济决策部门也会更加关注于生态环保的良好效应实现,确保在最大限度内融合环境价值与经济价值。
二、建筑经济与生态经济互动的总体实施思路
首先是保护建筑生态环境。 建筑生态环境如果无法得到切实的保护,那么即便建筑工程能够创造较高的经济利润与效益,也很难充分保证长久性的建筑综合效益得以维持。这是由于,建立在污染周边生态环境之上的建筑工程本身存在较高的环境与生态成本,违背了绿色建筑的基本宗旨。 为此,工程建设单位目前必须要摒弃狭隘的工程经济利润视角, 对于建筑生态效益予以更多的考虑。 例如针对建筑装饰工程在实施全面的优化设计时, 工程设计部门针对环保性的墙体保温材质以及内外墙的装饰涂料应当优先进行选择, 旨在全面消除建筑室内空间遭受装饰材料污染的生态隐患。
其次是引进信息化与智能化的建筑工程手段。智能化手段与现代建筑工程的全面融合意味着工程各个阶段与环节都需要依靠智能控制的方式得以实现,运用智能控制的手段来实现自动化的建筑运行控制,体现快捷化与实效性的建筑智能控制模式实施目标。具体针对智能化手段在全面引进建筑控制与建筑施工过程的前提下,建筑居民将会感受到更为便捷的日常家居氛围,依靠智能化的途径来改善居民生活,提升居民的整体生活质量。
第三是合理节约建筑工程资源。 可再生资源在当前阶段的各类建筑工程中属于关键性的工程建设资源, 工程施工企业以及工程设计人员对于可再生的循环性建筑资源都要做到优化加以利用,全面节约工程建筑资源。 在目前的很多建筑工程中,工程设计单位针对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水资源已经能够实现最大化的水源利用效益, 通过实施建筑雨污分流的举措来过滤建筑水资源,并且在建筑室内安装必要的节水控制设施。
三、建筑经济与生态经济互动的实例
工业园区的建筑工程应当突显生态性与经济性的整合思路, 布置于城市工业园区周边范围的绿化植被应当具备吸尘与隔音的特殊功能, 旨在消除城市工业区导致的噪声污染以及粉尘污染。此外,城市住宅小区属于城市居民最基本的日常生活场所,城市住宅小区能否达到美观与宜居的生态环境建设效果,根本上决定于小区规划人员的绿化建设思路, 目前针对住宅小区范围内的城市绿地生态系统需要侧重于绿化植被的优化分配[2]。
作为城市规划部门不能简单局限于美化城市建筑物的整体外观形态, 而是必须考虑到城市生态体系内部的各种生态组成要素均衡协调, 运用统筹城市各项生态要素的做法来创造宜居城市环境,让城市居民感受到全新的宜居生态氛围。 例如,栽种于城市道路周边区域的生态绿化植被主要包含降尘性的花草树木,而且还包含护路林的城市道路分隔带与绿化带,因此可以重点选择某些乡土树种用于实现城市道路的全面绿化处理, 确保道路绿化植被具有群落稳定性与有害气体吸附性的重要生态功能,凸显城市生态经济以及城市建筑经济的内在关联性,实现最优的建筑生态经济综合效益。
四、建筑经济与生态经济的互动性机制构建要点
具有互动性特征的生态经济与建筑经济应当实现协同发展,将生态环保因素全面融入到工程建设的各个具体环节。工程建筑企业不能够简单重视建筑经济利润与经济效益, 而是必须深刻体会到建筑生态效益对于建筑经济运行过程产生的显著影响,结合当前的建筑经济模式缺陷来实施有效的弥补。目前在构建互动性的生态经济与建筑经济协同发展模式思路下, 主要应当注重以下的互动机制构建与实施要点。
(一)全面实行环保低碳的建筑设计模式
环保性与低碳性的工程建设项目, 基本特征就是将环保因素融入当前的建筑设计领域, 充分展示出环保理念贯穿于现代建筑项目整个运行过程的良好实践效果。为此,工程设计部门针对建筑物的本体结构在实施全面的优化调整时, 必须要将自然生态的重要考虑因素融入其中, 运用低碳思路与生态环保思路来设计工程建筑物。
环保工程设计模式主要侧重于建筑生态污染的全面消除,因此工程设计单位必须切实考虑到工程环保施工模式的全面推行,严格消除施工生态污染。建筑施工企业本身也要深刻认识到杜绝建筑施工污染的重要实践意义, 对于城市居民的清洁生活环境予以自觉的维护, 避免建筑施工单位由于追赶建筑工期或者节省建筑施工资金的考虑, 进而导致建筑施工过程产生较为显著的工程生态污染, 有效实现最优化的建筑施工资源节约目标。例如,对于建筑物的外部幕墙结构在实现低碳与生态设计的举措下, 相关负责人员必须要选择不带有光污染的优质建筑材料用于完成建筑物的外侧幕墙施工, 有效杜绝建筑物的外侧墙体结构产生光污染。近些年以来,由于受到低碳设计模式的显著影响,现阶段的建筑设计模式正在产生明显的转变。工程设计部门通过实施严格的低碳建筑设计方式, 旨在合理节约建筑工程的各个施工环节资源消耗总量, 消除建筑物给周边空间区域造成的环境影响与威胁。
(二)结合生态指标来评估建筑工程效益
工程建筑项目如果缺少了生态效益评估, 则会导致建筑工程的各个环节呈现出盲目性。 因此在评估建筑生态效益的具体实施过程中, 相关负责人员有必要充分结合建筑环保性以及建筑能耗节约的指标来进行判断与测评, 拟定并且实施科学的工程测评标准。经过以上的评估环节之后,工程建设企业对于工程环保效益目前达到的层次与水准能够予以精确的判断, 有助于督促工程建设企业改进工程施工模式, 优化建筑工程的整体生态效益。近些年来,工程评价部门以及相关技术人员已经能运用建模的方法来判断工程生态环保效益, 对于立体化与三维化的工程评估模型进行全面的建立, 运用特定的软件评估系统来实施全面的科学测评。因此,工程评估人员针对项目评估标准应当予以不断的完善丰富,确保建筑低碳性、建筑节能性与建筑环保性等重要的工程评估指标都能够被纳入工程评估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内满足工程建筑物的节能与低碳施工标准。
(三)创建宜居的建筑结构空间
现阶段的很多城市居民对于建筑室内空间提出更高层次的宜居性要求, 多数的建筑居民已经不再简单满足于建筑空间的基本居住功能,而是侧重于判断建筑物空间能否达到舒适性、环保性与美观性的要求。为此,建筑物的室内设计人员必须致力于建筑居民的上述要求全面满足, 确保将宜居理念贯穿于建筑物的各个室内空间设计过程。 工程设计人员只有做到了全面结合宜居建筑空间的设计宗旨与设计思路, 那么才能实现最优的工程设计综合效益, 为建筑物的居民创造清洁与舒适的建筑室内良好生态环境。例如,建筑设计人员可以通过摆放室内绿色盆景的做法来丰富建筑物的室内生态景观, 从而让建筑居民在进入室内之后,能够感觉到贴近自然的宜居氛围,对于室内居住环境表现出发自内心的喜爱情感。同时,增添室内绿色盆景的举措还能达到室内毒害性气体全面清除的效果, 有助于建筑物居民的人身健康得到维护。 因此对于装修完毕的建筑居室空间在进行装饰设计时, 建筑设计人员有必要将各种类型的绿色植被摆放于室内空间的特定区域与部位。 下表为建筑经济以及生态经济实现全面互动的具体实践要点。
表1 建筑经济与生态经济的互动机制构建要点
结束语:
经过分析可见,建筑经济以及生态经济并不是相互分离的,而是具有内在的互动性特征, 建筑经济的均衡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生态经济理念的前提下。在目前的情况下,工程建设企业对于建筑生态经济的重要实践领域已经给予全面的重视, 进而体现了生态经济模式融入建筑经济转型实践的必要性。 具体在完善与优化建筑经济转型模式的基础上, 相关部门针对建筑环保手段以及建筑节能手段应当予以最大化的利用, 旨在全面提升建筑项目工程的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