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地域文化在城区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究
2021-03-10曾凯
曾 凯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厦门分院,福建 厦门 361000)
城区公园是现代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之一,城区公园的建设目的是提升城市整体美观性、提高建设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日常休闲娱乐、文体活动的良好场所,更是彰显地区文化特色、风俗特点的重要元素。在城区公园的景观设计中,园林景观工程师灵活运用传统地域文化,依托本地区特有资源进行景观设计,形成丰富多样、具有浓郁地区文化风尚的公园景观形态,在提升城区公园景观设计的同时实现对地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这对于本地区城市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1 传统地域文化与城区公园景观概念概述
1.1 传统地域文化
传统地域文化就是指在本地区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该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形式。传统地域文化包含地区内人们的文化生活、劳动智慧、人情往来、风土民俗等,浓缩着这一地区历史发展成果,是一个地域人文、传统、生态的凝聚,与一个地区环境相融合,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传统地域文化深深影响着这一地区人们的思维方式、文化内涵与思想意识,与地区发展、地区人民生活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互为依托的关系[1]。
1.2 城区公园景观
城区公园景观是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提升城市整体美观性的主要元素。城区公园景观的设计,不仅需要满足人们的日常休闲需求,让人们可以在公园中观赏景色、游憩休闲,更需要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与精神期盼。需要符合一个城市的文化特征,衔接城市的文化脉络,与城市经济、历史、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可以说,城区公园景观设计能够直接反映一个城市的文化特色、精神风貌。
可以看出,传统地域文化是城区公园景观设计的基础资源,而城区公园景观则是体现传统地域文化特色,实现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构成。
2 传统地域文化在城区公园景观中的应用问题
2.1 忽视了文化的传承发扬
根据现阶段城区公园景观设计实际情况可以看出,在过去一段时间的城市建设中,人们过于关注基础设施的功能性与质量,而忽略了基础设施的内在文化与文化特征。就城区公园而言,城区公园中的景观设计美观性十足,公园景观区域植被丰富、植物群落完善,其中设置大量的休闲桌椅、健身器材等,充分满足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休闲需求。但是,从这些设施中,很难看出这一城区公园景观的特色,人们无法在景观区域中感受到城市文化魅力,不能够从植物设置、小品雕塑设置中体会到单独属于本城市的文化内涵。这就是在景观设计中,设计人员一味地寻求美观性与实用性,没有注意赋予不同景观区域文化内涵,导致城区公园景观设计中文化缺失,既不能够体现本地域特色文化,也无法引起人们的思想、情感共鸣,无法实现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2]。
2.2 忽视了主题的构建体现
城区公园是重要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之一,是城市的开放空间,更是人们日常休闲娱乐、放松身心、文体活动的主要场所。在不同城市、不同区域中,建设城区公园,开展公园的景观设计,需进行公园主题设计,比如:厦门思明区的城区公园建设,需要结合思明区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鹭岛精神,在本地区传统文化中引入“坚持不懈的原乡人精神”元素,以此为主题。在景观设计中,需要加强传统地域文化的主题构建,将植物群落布置、植被颜色与类型选择、小品布置、景观功能设施的设置等均围绕主题展开,促使一切景观设计内容迎合主题、响应主题,形成鲜明的公园景观主题,充分体现地域传统文化特色,强调本地区精神风貌特点。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很多城区公园的景观设计没有围绕主题展开,比如:主题是饮茶文化,而景观区域中设置的植物不具备营造饮茶氛围的作用,区域中的景观小品设置五花八门,大量元素堆砌其中,导致城区公园景观设计主题缺失。
2.3 忽视了融合的合理创新
在城区公园的景观设计中运用传统地域文化,很多设计师会将大量的文化元素融入景观中,比如:种植具有传统氛围的植物,以乡土树种营造古色古香的氛围等。或者是引入传统符号,以符号标记营造地域文化氛围,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纵观城区公园景观的地域传统文化融入设计,普遍存在文化融合同质化的情况。可以看到,厦门特区的各个公园纷纷建设茶亭与石桌椅,打造原乡文化特色。这样单一的融合手法缺乏创新理念,忽略了厦门特区的精神,不能够将传统文化以更加新颖、符合现代人生活形态的形式出现,从而降低了地域传统文化的实际价值,影响城区公园景观的提升。
3 传统地域文化在城区公园景观中的应用策略
为了更好地研究传统地域文化在城区公园景观中的应用,本次选择以“马銮湾古树公园项目”为研究案例。项目位于厦门马銮湾新城的东瑶社区东部入口处,南临马銮湾新城商务区,西临过芸溪溪流,北邻海翔大道。设计与建设内容包括:飞德宫民俗入口广场、康养宣传步道、休闲文化展览平台、生态古树广场、多彩造型花圃、框景廊架、山顶古窑文化广场、毛石雕塑广场等城区公园,同时包含大量基础景观设施等设计内容。
3.1 以景观为载体,进行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根据“马銮湾古树公园项目”设计与建设内容可以看出,项目中包含大量城区公园景观设计内容。在项目景观设计中以“古树公园”为主题,结合东瑶社区原址环境中的古树资源,以地域乡土植被景观为载体,在公园入口旁的飞德宫前庭院种植白兰花、杜荆、桃花心木等观赏植物,树池石凳与地面铺砖均适当穿插慈济文化的符号元素,彰显当地慈济信俗传统地域文化在景观中抽象性艺术表达,而飞德宫建筑内的部分开敞空间则设计成保生大帝信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陈列区,让庙宇建筑与庭院景观和谐相处。进一步细化调整,通过设计提升美观性,借助细节处理促使其体现出东瑶社区的古树与古窑文化特色,发扬地域传统文化的观念。在实际设计中以公园中的百年古榕树为主要载体,搭配多彩造型花圃,使得多彩瓷器文化造型的花圃成为古树的保护区域,区域外围设置古树信息牌,在信息牌上详细阐述古树与城区的情况及其有关的侨批文化典故,信息牌还设置了扫码游戏,可让人们通过游戏积分兑换浇灌花圃保护区与古树的水肥,将虚拟与现实紧密融合,寓教于乐中让古树生态保护与传统地域文化深入人心。并通过设计借景廊架、山顶古窑文化广场、毛石雕塑广场等,以此形成良好生态环境,充分体现东瑶社区崇尚自然生态和传承地域传统文化的理念。
3.2 以城市为核心,进行融合的主题构建
“马銮湾古树公园项目”中包含较多的人行步道、景观节点内容,在这部分的设计中,充分考虑海沧马銮湾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根据本区域的整体建设水平、建设风格进行景观设计,促使城区公园景观能够与马銮湾新城相衔接、相融合,体现传统地域文化整体特色。依照人性化原则、特色性原则与生态性原则,紧紧围绕“古树”主题进行设计,阐述古树历史典故与地区文化,促使一切基础设施、景观区域均与古榕树相映衬,同时丰富公园功能,古树保护、健身休闲、游憩、民俗文化于一体,实现项目与周围城区环境的协同发展[3](如图1)。毛石雕塑广场在设计中富有童趣的可移动花坛,广场的一侧设计儿童攀援游戏“航船”原形雕塑,既是美观有趣的艺术品,又赋予其传统地域海滨城市远洋通商文化特色与顽强拼搏的生命力。
图1 马銮湾古树公园平面图示
3.3 以传统景观为基础,进行融合的多样化创新
本次“马銮湾古树公园项目”的景观设计中,在休闲观景与文化展览平台、框景廊架、康养宣传步道、山顶古窑文化广场设计上,适当采用创新传统文化的手法。通过动静结合、蜿蜒曲折的步道,高低错落、疏密渗透的花木配置,堆山叠石、引导与暗示等手法;设计灵活多变的园林绿化植物;采用陶罐雕塑和景观文化小品,创新虚拟游戏体验、实体灯光秀体验等,提升景观层次感与园林造景意境。在现代化公园中呈现出古色古香的韵味,以此实现地域传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如图2)。从入口处进入公园内部的康养宣传步道设计中,采用当地材料的条石步道曲折幽深,随着游客行走在高低起伏的台梯上,沿途欣赏传统五祖拳、太极拳等康养文化知识栏,还有植被郁郁葱葱,多层分布的高乔木、茂密灌木、低矮草本、细小地衣以及藤本穿插错落,构架成相对繁盛的雨林空间。山顶古窑文化广场中陈列着当地出土的不同年代古窑与白瓷雕塑的艺术仿品,夜幕下利用地面投影灯营造出白瓷玲珑剔透、瓷画令人陶醉的场景和意境,展示出当地古窑文化具有的重要历史意义和研学价值。虽然传统造园手法与传统景观放在现代城区公园中已不大适宜,难以实现,可源自传统风景园林的激动人心的景观,同样是现代景观设计追求的基本目标。在项目设计中运用弧形与弓形对同一景观划分为两个面,创造出相互排斥与吸引的景观动态,对比传统造园的静态非动态格局,继承传统景观融合多样化创新形成现代景观公园。
图2 马銮湾古树公园效果图示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社会城市不断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对城区公园景观的要求不断提高,单纯提升公园景观的美观性,已经无法满足城市的发展需求,更无法满足城市居民的日常精神生活需求。在今后的城区公园景观设计中,建议要充分考虑地区实际情况,深入探索地区本土文化,以传统地域文化辅助景观设计,丰富城区公园景观中的文化内涵,凸显公园景观主题建设;还需要在景观设计的同时创新城市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合手法,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促使城市传统地域文化焕发生机与活力,持续性提升城区公园景观设计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