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计划推动下湖南省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现状及提升路径

2021-03-10王雅丽郑立国

绿色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院校高职服务

王雅丽,郑立国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1 引言

随着新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区域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对口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国务院颁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1]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即“双高计划”。这是国家大力支持高等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又一重大建设工程,对湖南省高职院校服务地区产业能力提出了新要求。高职院校应聚焦产业,深化产 教融合,创新合作机制,动态调整培养方向,找准定位,培养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同时借助平台优势,从多角度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全面展现湖南地区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

高职院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是“双高计划”中的重点任务,其功能定位主要包括:致力于经济社会产业发展、致力于区域企业行业发展、致力于提升个人劳动素质。完善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机制,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是高职院校顺应经济发展,助力《中国制造2025》制造强国战略实施有力措施。有助于解决人才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矛盾,提高高职院校社会影响力,提升企业源竞争实力,推进职业教育扶贫,服务地区经济实现高品质发展。由此可见,高职院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任重道远。

2 社会服务现状

湖南省高职院校现有70所,办学规模位居国内前5名。根据《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9》可知,2018年,湖南省校企共建“湖湘工匠”培养基地7百余个,员工培训中心120个,工程技术创新中心138个,获得发明专利授权255个,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达到717个,进入企业顶岗实践与兼职的教师近3000人。全省高职院校共主持或参与乡村产业规划124项。现代农业建设项目137个,开发农业新产品73个,为“三农”解决技术难题268个,推广新技术176项[2]。湖南高职院校进行社会服务潜力巨大。

报告统计了湖南省高职院校2017年和2018年进行社会服务贡献到款额数据,主要包括科研服务与培训服务两大类别,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湖南省高等职业院校2017~2018年度社会服务贡献统计

2018年湖南省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贡献中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25552.98万元[3],校均365.04万元;纵向科研经费到款额8348.68万元,校均119.27万元;技术交易到款额分别达11696.10万元,校均167.09万元;这3项到款额分别较2017年增长了66.04%、48.79%、160.15%,同比都有显著增加,湖南省2018年科研到款总额45597.96万元,校均651.39万元。距离全国排名第200的两所高职院校科研服务到款总额719万相差67.61万元。非学历培训到款额46276.73万元,校均661万元,其中公益性培训服务近170万人,校均24285人/年,培训人数满足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年培训人数2万人的要求。由此可见,第一,湖南高职院校在2018年科研服务到款额、培训服务到款额以及培训人数较2017年均有明显提升,说明湖南高职院校有意识着力发展社会服务;第二,科研服务到款额与全国水平相比仍属一般水平,湖南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进步空间巨大,特别是科研服务有待进一步提高。

3 制约因素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提供社会服务大多着眼于培养技能人才、建立校企合作、提供在岗技能培训服务以及提供行业咨询建议等,能较好的配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但也存在诸多不足。

3.1 师资力量有限

师资是决定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水平高低的关键指标。教学水平关乎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教学培训质量,是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人才的先决条件。在国家鼓励职业教育的前提下,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发展态势喜人,但其中不乏有由中专学院组合升级的,起点一般。一些一线教师是高校应届毕业生,知识储备仅仅停留在书本上,没有行业、企业相关实践经验,对行业、企业实际情况的认知不够,同时,自身的科研水平有限,在培养“实用型全能人才”,作为技术支持为企业提供社会服务上难免力不从心,无从入手,无法助力高职院校科研服务的发展。

3.2 发展思维固化,缺乏担当

职业类高校在建设发展中一味追求政策指导,发展思维固化,不愿主动转变观念,未能实时追踪行业、产业动态发展,主动承担市场导向下技术积累和技术研发的责任[4]。进行社会服务对接企业时,只关注企业技术人员进校,忽视了在校老师成为技术力量的输出,无法保证技术力量双向流通的平衡,不利于科学技术的创新创造。

3.3 未出台相应激励办法

高校现行的考核办法大多围绕在教学和科研两大块。由于在校授课与提供社会服务的工作内容、形式完全不一样,在校工作的同时兼顾社会服务增加了相当大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容易造成老师在参与社会服务过程中不理解,甚至不积极、不主动。社会服务不能单靠校、企两方,需要相应的协调监督办法和激励扶持机制,以鼓励教师投身社会服务,转变教师被动参与为主动的局面。

3.4 社会认可度不高

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未能结合自身的办学特点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社会认可度不高。社会普遍认为本科院校不论是软实力还是硬件都更优于职业院校,本科毕业生的能力也更高于高职毕业生,在这种观点的驱使下,企业在选择合作对象为其提供社会服务时,往往优先选择科研能力更强、硬件水平更高的本科院校;聘选员工时,同等条件下也会优先考虑本科毕业生。企业作为社会服务对象对高职院校发展社会服务至关重要,因此,强化高职院校品牌,利用好品牌效应,有利于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发展。

4 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路径与策略

4.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不论是经验不足的年轻教师,还是具备成熟教学方法的老教师对新兴技术、新兴产业了解不深,这是湖南高职院校发展社会服务面临的普遍问题。学院应结合市场需要,邀请企业一线骨干给在校教师授课,传递业内实时动态,进行业内探讨,以保证教师社会服务实践前瞻性,提高社会服务实践认知水平[5]。还应鼓励教师下企业实践,以一线员工的身份参与到研发、生产、管理等环节中;鼓励教师参与政府科技项目,提升教师社会服务的实践水平。同时,积极吸纳科研经验丰富的高学历人才,带动提高教师团体科研能力,提升教师队伍的社会服务水平。

4.2 构建联盟,形成合力

组建以政府为桥梁,学校、企业为主体的合作联盟,打破校企进行社会服务时存在的联系壁垒。弥补当前市场发展不成熟的缺陷,鼓励高等职业院校,科研机构以及企业加入合作联盟,推动人才教育供方结构性改革深入发展;丰富合作方式,形成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合作模式,且有地方各级政府、科研机构、主要工业园参与联盟合作的合作方式,继续加深合作;通过各方积极联系,相互支持,彼此依存,逐步形成多方联盟,双赢共生的良性发展局面。

4.3 构建科学完善的激励制度

高职院校进行社会服务,教师是主体。要最大限度激发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主动性,构建科学完善的晋升评聘制度,加大社会服务在评聘制度中所占比例,丰富社会服务在评聘条款中的设置;同时,完善院校社会服务管理,出台相应管理办法。将社会服务纳入日常工作,计入日常工作量,并作为日常考核工作中的一项。对于有科研成果落地输出的,建立相应的奖励政策,按贡献比例给予奖励。营造高职院校教师自愿并主动加入社会服务队伍的制度环境。

4.4 因地制宜,有特色的开展社会服务

高职教育发展社会服务,要因地制宜,结合湖南地区特色,了解地方经济对高职院校的真实需求。当地高职院校可以依托当地特有资源,对接主流新兴产业,例如:长株潭核心示范区对接智能制造、交通运输、航天航空、新能源等产业;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对接船舶航运、港口物流、生态环保等产业;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对接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特变电工等产业;大湘西经济区,如湖南常德桃花源、张家界等地有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对接生态旅游、有机农业、商贸物流等产业,开展相应的培训服务和技术服务。帮助贫困地区实现技术扶贫,教育脱贫,提升社会服务品质,树立行业品牌,助力湖南产业经济实现更深层次的发展。

猜你喜欢

院校高职服务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
关于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一点思考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