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性诱剂与川硬皮肿腿蜂协同防治小木蠹蛾效果研究

2021-03-10薛玉桩

绿色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小木白蜡虫口

薛玉桩

(沧州市园林绿化局,河北 沧州 061001)

1 引言

小木蠹蛾(HolcocerusinsulerisStaudinger), 也称小线角木蠹蛾,是常见蛀干害虫危害构树、白蜡、国槐、柳树、龙柏等园林树木, 在北京、天津、山东、河北、山东、内蒙古、宁夏、陕西等16个省市自治区均有分布。此虫2年发生一代(跨3个年度)。以多世代幼虫混杂在受害枝干蛀道内越冬。翌年3月幼虫开始复苏侵害活动,6~8月份为羽化发生期,化蛾飞出后,残蛹半露在虫粪孔外,成虫存活时间短且有趋光性,日伏夜出。近年来在沧州市园林植物中发生普遍,常规方法如虫孔注射、封堵、药剂喷洒等防治效果不理想。尤其在速生白蜡上侵害尤为严重,经常出现受害枝干被蛀干害虫咬食一空,当遭遇大风天气时,树干树枝折断时有发生,侵害严重时树木失去观赏价值甚至直接造成树体死亡,残留的树体失去景观用途,同时为市民出行带来安全隐患[1,2]。

2 供试材料

川硬皮肿腿蜂(SclerodermasichuanensisXiao)属膜翅目肿腿蜂科硬皮肿腿蜂属,广泛应用于白蜡吉丁虫、光肩星天牛、木蠹蛾等蛀干害虫的生物防治。川硬皮肿腿蜂雌雄差异明显,雌蜂大多数没有翅膀,雄蜂有翅膀。雌蜂个体比较大,寿命较长,而雄蜂个体约为雌蜂的一半,寿命一般在3~5 d。川硬皮肿腿蜂发现使用比管氏肿腿蜂晚,但其迅速发展,应用范围逐步扩大。

沧州市2018年由武汉市科发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引进,供试验天敌川硬皮肿腿蜂80~100头/1管。

性诱剂为2018年由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引进雌小木蠹蛾性信息素,用天然脱硫橡胶塞做载体,配套三角形诱捕器。通过小木蠹蛾信息素诱芯人工模拟雌蛾释放的性信息素,诱惑雄虫按着性信息素飘散的轨迹寻找到诱捕器,利用粘虫板来捕获雄虫,从而减少下一代幼虫的发生量,同时保护原有天敌种群,增加天敌种类,还原复苏生态系统。

3 试验方法与结果分析

3.1 川硬皮肿腿蜂

选择沧州市政通游园西侧片林内白蜡胸径16~18 cm作为试验区,白蜡地块共有5块以排水沟为界,通过设立3个释放川硬皮肿腿蜂试验区和2个不释放川硬皮肿腿蜂对照区进行试验,试验区每棵白蜡释放川硬皮肿腿蜂1管,2018年和2019年的4月、5月、8月、9月分别释放,川硬皮肿腿蜂两年来共释放700管。

释放方法与注意事项:将川硬皮肿腿蜂承载袋用图钉钉在树干虫孔附近,离心管口向上倾斜约45°,靠近虫孔;将离心瓶抽出露出棉塞;再将承载袋最底下角剪开,用于排出雨水;拔掉棉塞,将粘有川硬皮肿腿蜂的棉塞放在虫孔外侧,川硬皮肿腿蜂将自行爬出寻找宿主[3];释放川硬皮肿腿蜂时选择离新鲜虫孔位置近的的部位释放,以减少天敌体能损耗,同时使蚂蚁接触的几率减少;应注意过早将其释放的增殖作用不好,释放过晚,由于小木蠹蛾的幼虫虫龄偏大,寄生成功率下降,寄生效果不利于提高;释放川硬皮肿腿蜂选择日平均气温20℃以上时效果好[4];以晴天为最好,如果遇到温度较高时可选在阴天、小雨天气释放,但天敌寻宿主几率会降低[5];且释放前后7~10 d内不得施用农药,防止对寻找寄主的肿腿蜂造成伤害[6];释放10 d后可正常使用农药,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喷洒后,通过观察虫孔的新鲜虫粪明显减少情况,判断出对虫孔内部川硬皮肿腿蜂的影响不明显。

通过计算得出试验区的防治效果在83.68%,小线角木蠹蛾的虫口密度明显下降,能够看出小线角木蠹蛾的危害被有效控制,有虫但不成片。并且对照区内小线角木蠹蛾的虫口密度也开始有所减少,由此可见在沧州市的自然立地条件下川硬皮肿腿蜂能够自然越冬并且形成具有扩散能力的自然种群。

3.2 性诱剂

于2018年6月和2019年6月开始放置120套性诱剂诱捕器,选择沧州市迎宾大道景观带内白蜡片林内进行,迎宾大道西侧为试验区,东侧为对照区。

释放方法与注意事项:组装诱捕器时,诱芯距粘虫板2 cm为好,诱芯过高粘虫板防虫效果会降低。选择植株的第一分枝处进行放置,每个性诱剂诱捕器的间隔50 m,约每15 d后更换一次粘虫板和诱芯。释放时选择在晴好的天气进行,雨天尽量不放置,小木蠹蛾多为两年一代, 幼虫在侵害处连续度过两个冬天, 世代发育跨越3年, 历时640~723 d, 少数为一年一代, 也有幼虫一次越冬, 跨越两年, 整个生长历期342~408 d。因此,小木蠹蛾在一年当中将有两个羽化高峰。试验证明利用观察诱捕到小木蠹蛾雄蛾的数量, 可以根据其数量的变化推导出整个小木蠹蛾在沧州的羽化情况[1]。通过观察沧州市小木蠹蛾成虫的羽化时间有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在6月6日至6月23日左右,第二个高峰期在6月28日到7月13日左右,可以根据羽化高峰期勤于观察更换粘虫板,以获得更高诱捕效果。

通过两年来观察记录虫孔排粪情况,对比计算试验区内防治效果80.25%,对照组相对较近不排除有交配后雌蛾和雄蛾飞来试验区,进行交配产卵繁殖后代,从而造成试验区内虫口衰退减慢,根据小线角木蠹蛾的虫口密度逐步下降,得出小木蠹雌蛾繁殖机会明显减少,使其整体控制有效。

3.3 性诱剂与川硬皮肿腿蜂协同防治

选择沧州市吉林北大道作为试验区,通过2018年、2019年4月、8月释放川硬皮肿腿蜂和2018年、2019年6月放置性诱剂诱捕器,通过释放川硬皮肿腿蜂与性诱剂诱捕器,当年通过记录计算虫孔排粪情况计算出防治效果86.35%,观察记录两年来虫孔排粪情况计算出防治效果94.34%。

4 性诱剂、川硬皮肿腿蜂对小木蠹蛾控制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川硬皮肿腿蜂释放后20 d虫口减退率15.43%,40 d虫口减退率26.12%,80 d虫口减退率71.24%,随着时间的推移川硬皮肿腿蜂的种群数量逐渐增多,寄生消灭掉数量也不断增加;而性诱剂诱捕器释放后只能针对当年羽化后的成虫起作用,连续释放两年后才能明显体现出防治效果。当两者结合协同作用时,经过表1对比不难发现,由于当年雄成虫被诱捕,雌虫交配量减少导致产卵量减少,同时川硬皮肿腿蜂对幼虫的寄生消灭了当年过冬幼虫,可以得出采用性诱剂与川硬皮肿腿蜂协同防治效果成绩优秀。

表1 3种处理方式防治效果对比

5 讨论

本研究是通过设计川硬皮肿腿蜂和性诱剂囊括小木蠹蛾不同时期的虫态来试验,验证出生物防治效果显著,完全可以替代化学农药防治,能有效地保护其他天敌,在试验过程中川硬皮肿腿蜂形成了一定量的种群,能够持续的提升防治空间,优化本地区天敌昆虫的整体结构,同时也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污染,可以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另外还可以增加释放川硬皮肿腿蜂数量来提高对小木蠹蛾幼虫的寄生率,同时结合增加性诱剂诱捕器数量,一次性从幼虫到成虫有效控制小木蠹蛾的发生发展过程,能够切实可行降低小木蠹蛾对白蜡的危害。由于试验场地有限试验量相对较少,想要获得更加精确的数据,需要加大试验量,完善试验方法,找到更加经济有效的防治效果,为今后生物防治大范围推广应用提供精确的数据依托。

猜你喜欢

小木白蜡虫口
最后一出戏
农业农村部——紧盯病虫监测抓好防控措施落实 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丰收
山西运城:全面打响“虫口夺粮”保卫战
统防统治“虫口夺粮”保丰收 全省“虫口夺粮”保丰收暨重大病虫统防统治现场观摩会在洪洞召开
山西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丰收
笔画游戏:汉字橡皮泥
白蜡杆
白蜡嫁接水曲柳育苗技术初探
悬浮钟表
白蜡吉丁的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