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道歉是怕责备
2021-03-09丁思远
丁思远
认真道歉,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有的恋人宁愿放弃一段爱情,也无法向对方开口道歉;有的家长宁愿默默用十倍的行为来补偿,也不愿意跟孩子说一句对不起;有的人在平时开玩笑时可以随口说出“我错了”,但在需要正式道歉的时候,却无论如何都开不了口……为什么道歉这件事让我们这么有障碍呢?
对有些人来说,承认错误等于将自己放在弱者位置上,而这是很不安全的。家庭生活里,有的人可能经历过以下情境:父母中的一方因为做错了事情,被另一方拉拢其他人一起讨伐,而他可能要被迫站队,惩罚那个做错事情的人。而做错的一方,孤立无援并且内疚理亏,只能默默承受或付出巨大代价争取原谅。“犯错的一方会失去各种优势,变得弱小无助,最后拥有不好的结局。”这是一些人从小到大在生活里不断习得的观念。没有人希望自己拥有不好的结局,也没有人希望孤立无援被伤害。如果犯错意味着如此可怕的下场,不去承认错误也许是最好的选择。
还有的人,不想道歉是因为不相信自己可以被原谅。犯小错误时可以自然地道歉,但犯得错误越大,就越难开口承认。设想一下,如果你非常确定,道歉后对方会发自内心地原谅你,并且充分理解你当初那样做的原因,甚至说从来不觉得你真的有错,是不是感觉承认错误要容易很多?然而遗憾的是,我们无法预料对方的反应。没有人喜欢自己做错事的感觉,犯的错误越大,这种做错事的感觉越会让自己难受。虽然很想得到救赎,但又认为自己根本不配得到原谅。这时,我们会更难开口道歉。
对大部分人来说,承认错误时的羞耻感和不被爱的感受是无法忍受的。我们有时很难区分“行为”和“品质”,这会导致在道歉的时候,我们体会到的不是某个特定的行为没有做好,而是“我是一个糟糕的、拥有不好品质的人”。当承认错误直指我们个人本质时,随之而来的羞耻感和自卑会让人非常痛苦。此外,有些人从自己的成长经历里学习到,只有自己做得好、令人满意,才会得到爱,一旦自己做错了、令人失望了,就會失去爱。那么承认错误就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还不如设法辩解,让自己回避那个风险。
如果我们给道歉赋予了很多复杂且危险的意义,那么道歉确实是是一件难以轻松完成的事情。可是,我们赋予的那些意义是对的吗?有没有可能我们虽然做错了,但我们依然是个不错的人呢?有没有可能我们犯了再大的错误,也值得被原谅呢?有没有可能哪怕我们做得不好,也可以拥有爱呢?也许,放下对“道歉”背后的沉重负担,真诚地就事论事,真诚地和他人认个错,心里会舒服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