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夏衣冠“十六字”

2021-03-09叶茂

人民画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华服汉服特征

叶茂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研究者与实践者们,通过整理文献和亲身实践、反复尝试,逐渐形成了打破古代服饰朝代论、寻找历代华服普遍共性的共识,并积累了可圈可点的成果。目前,现代华服建构团队总结出了华服相对于西方服饰和兄弟民族服饰的32条特征,并将其浓缩为华夏衣冠特征八字诀和气质八字诀。

这十六个字从中国视角出发,结合多学科研究角度和方法,对中西方服饰区别、历代典章文献的文化内涵、汉民族与其他民族及周边各国服饰渊源及差异、以及华服的各个部位历代普遍共性特征和气质特征做了浓缩和总结,为建构现代华服形制和穿用体系提出了新构想,以促使华服的复兴浪潮走向凝聚现代华服判定标准共识的新阶段。

华夏衣冠特征八字诀:

平裁,平裁为主,肩不绱袖 [中西之别]

平面剪裁和由此产生的平面结构是汉服区别于西方古今服饰的最重要特征。汉服在尊重平裁的总体结构基础上,也在局部使用了一些立体结构,目的是提高舒适度和美感。由于肩部不接袖,将会在袼部形成多条舒展的竖褶,构成了汉服的独特美感,配合了华夏民族纤秀流线的骨相身形。

中缝,前后翻折,中缝均分 [守正执中]

汉服的“中”,寓意为守正执中,不偏不倚。“天垂以定规,地随以矩方。衣形诸天地,人执其中和”。“流而不盈,持中守正”的哲学观念投射在服装上,体现为顺势而为,表现为前后翻折,中缝均分,与人体的对称性保持一致。

交疊,交叠平前,切腰展后 [阴阳和谐]

交叠平前,切腰展后体现了汉服独特的雍容俊逸之美。汉服前襟分为内外两襟,呈现出广直如松的视觉放大效果。汉服的裾,即后背,则追求“垂展”,即上身平直、下身松展。在腰部以束带相切,背部的衣裾应贴合背-腰臀的弧线优美地内收,在腰部之下的裙裳则顺应曲线拉直拉伸,两者形成了一个优美的“<”形。

右衽,交领右衽,前开右向 [文明有序]

交领右衽是汉服的最重要特征之一。从礼义角度和生死观角度看,衣裤裙裳的“折掩尚右”具有特别的意义。胸前外露之襟,朝向以礼为凭。右片左向为晦,左片右向为明。“右”象征了华夏对于天地人的信仰,包含了尊重教化文明秩序的深刻寓意。

宽松,宽袼松摆,缝齐倍要 [道法自然]

“宽袼松摆,缝齐倍要”是汉服的典型特色。汉服的宽松是在几个关键点的约束下的宽松,可谓“提纲挈领、纲举目张”。反过来,如果汉服做得过于紧窄贴身,那就是“捉襟见肘”了。

礼褖,礼衣必褖,续衽勾边 [人文礼义]

褖(tuàn),是汉服的礼服与常服的重要区分标准。褖衣燕祭,纯衣纁袡。我们说礼服承黄褖边为礼,是因为它上合古意,无论是褖衣用作祭服和燕居正装,还是纯衣作为士昏服,都必须在肃穆的衣身上饰以缘边。

合袖,腹手合袖,礼服回肘 [和合共生]

汉服的“合”,有和合共生的寓意。至少自周代以来,汉服在形制上追求的始终是合礼和利物两个要求的和谐共生—无论是行礼还是生活,庙堂还是燕居甚至是庶人,汉服的上半身(乾)都应该体现元亨利贞的君子四德,应该始终处于丰亨嘉会、圆融交合的状态。

结缨,隐扣系带,佩绶结缨 [气韵灵动]

缨,是汉服衣冠风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章甫簪缨、冠冕齐全既是周礼以降的礼义标准,也体现了华夏民族注重守护身体发肤的自然美和注重有节制的装饰的民族审美习俗。结缨,还指衣裤裙裳的系带结缨,并且体现了“束带衿庄,吴带当风”的优美风貌。

华夏衣冠气质八字诀:

丰伟,丰伟上身,俭丰相宜 [正大阳刚]

汉服崇尚凸显上半身的伟岸,因此采用前襟后裾由一片布翻折而成的做法,两袖与经线垂直平伸,配合宽松的袼部,不但能防止下坠的前襟拖拽后背,而且在两肋突出了布料折积的多道纵褶,有扩宽胸围、显得腰部紧致有力的效果。若搭配交领,则显得上半身层次丰富;若搭配圆领,则别有阳刚之气。

有骨,接缝为骨,出袼趋收 [刚柔相济]

汉服以布料的缝合处为骨,借助缝合线的厚实韧性来确保躯干部位衣料不因运动而挪移乱褶,以缝合的“刚”使穿着者维持端庄的形象。汉服顺应人体手臂袼部轴式运动和腕部精细运动的特征,袼部衣料有向上收的弧度,从而破除直角带来的牵扯,以袼部的“柔”维持袖袂的飘逸自然。

冠髻,冠髻宽服,颜展身舒 [大气舒展]

汉服的宽大使穿着者身形高大,能够出手回挽的袖长突出了身姿的袖长,从视觉比例来看,高冠和高髻能填补头脚不如双袖长的不足,整个人的轮廓比穿紧窄服饰要大很多,有舒展俊雅的效果。在这样的比例下,中国人特有的脸型会显得更为年轻、更为俊秀、秀美和富有灵气。

表里,虚表实里,衣锦尚絅 [过犹不及]

汉服劳作衣物注重符合人体特征和需要,无论是衣领对颈部的贴合,还是贴身保暖衣物的布幅拼接,都以实用为目标。但在实用衣物之外,汉文化讲究契合精神上的追求,把飘逸、端庄、雅正做到极致。汉服崇尚低调奢华,有自己的色彩色系,形成了用颜色、质地、配搭、织绣图案等组成的独特美感。

垂褶,衣褶纵垂,忌交十字 [经为纬纲]

汉服讲究圆融,尊重丝麻布料经纬线自带的韧性,欣赏布料自然开合的自然美,不以烫死褶为主流。汉文化认为衣服的经线如同天穹上的经线,同时顺应了人体的经脉走向;纬线如同大地的平直,是身体各部位的联系纽带,因此极力避免在汉服上出现横褶。汉服利用大地的引力和人体的身势运动来形成纵垂帷幔之美,因此极力避免出现盘扣、一字扣、厂字襟、一字襟等与纵褶相交为十字的衣襟和衣扣。

提衽,布条围颈,提衽规襟 [坤势乾象]

汉文化信仰天圆地方之说,认为棉线产自大地,就要用其“坤方”的物性表现“乾圆”的灵性。因此,汉服的衣领褖边(袷)都不是任意裁剪挖裁的,而是用方正的布条围出来的。即便人体胸前存在弧度,汉服都不采用裁破经纬的“挖鸡心领”的做法,而是把腰部衽事先裁为向下斜指,系带时再用“提衽”的办法把腰部拉正,同时把前胸的胸廓弧度窝出来。

隐痕,襟必齐整,扣必隐顺 [水象无痕]

汉服追求衣襟的端正对称。即便都是交掩的领型,汉服的领缘都是直线,而国内外很多民族的领缘是弯曲的;汉服的衣襟追求齐整,不存在必须用胸前用扣子固定的襟形。同样,衣扣必须隐藏在不起眼的地方,并且顺应经线的方向,而不能横在经线之上破坏平顺的效果。

正袷,袷形端正,不偏不褂 [雅正端庄]

汉服袷形端正,即正面前襟的形状是以心口为对称的几何图形。即便都是直线相交的领形,汉服的两襟相交点在心口正中,而其他许多民族则是在侧面的偏襟。另外,汉服是衣而不是褂,即汉服前襟之下压覆内襟是主流特征。而其他许多民族的“褂”则前襟和内襟都不完整,需要用衣扣来合拢内外襟,两者是拼合关系。

猜你喜欢

华服汉服特征
Viral Revival
假日绽放
留学生创办汉服社让外国人爱上汉服
抓特征解方程组
Fancy Garden
上台说汉服
B站领衔“中国华服日”,为传统文化打call
时空旅人
时光志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