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业失败的区域差异:基于中国环渤海地区的横向比较

2021-03-09李建红黄江玉朱广娇

关键词:市场化创业者维度

李 静,李建红,黄江玉,朱广娇

(1.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云南昆明650093;2.贵州财经大学 大数据应用与经济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0 引言

现有区域研究越来越关注创业的重要作用,认为创业为区域创造了就业[1]、有助于区域生产力、竞争水平的提高[2]、促进市场创新[3],进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然而,不同区域间的创业水平是不平衡的.前期文献分别从区域资源,如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科技创新水平[4-6]、市场规模[7]以及区域内社会文化[8]、制度安排[9]探讨了不同区域创业水平差异的原因.不过上述研究通常关注的是创业的启动或者创业成功,对于区域层面创业失败所表现出的差异较少有研究探讨,尚处于起步阶段.

就仅有的几篇相关文章看,Cardon等[10]比较美国不同州的公众对创业失败原因的认知,发现不同区域对失败原因的认知是不同的.无论创业者自身对创业失败的归因如何,对失败越严厉的地区通常将创业失败归咎于创业者自身的原因,创业失败者也越难获取再次创业的资本.尽管没有直接研究区域创业失败的差异,Shepherd等[11]认为由于不同国家、区域的宗教、法律和社会规范存在差异,这可能导致不同区域对失败的污名化程度不同,而对失败的污名可能会影响创业失败者的未来创业行为.仅有的研究一方面表明面向区域层次的创业失败研究非常少,另一方面表明不同区域创业失败特点确实存在差异.

因而,本文主要关注创业失败的区域差异.我们认为这一研究问题是十分重要的.这首先是因为高风险本身是创业活动的主要特征之一——创业失败的发生率是很高的[12-14],仅仅关注通常的创业活动不足以全面开发出区域层面创业活动的特点.其次,正是因为创业失败率这么高,从如何在区域层面改善和提升创业活动的角度来看,有必要深入研究创业失败,以提供相应的制度支持以减少创业失败.

本文主要采用制度方面的理论作为创业失败区域比较的基础.一个国家不同的区域其制度背景是不同的[15-16],代表了不同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社会规范、资本市场结构以及被广泛认同的关于责任的信条[11],反映了社会制度层面对创业活动不同程度的支持.同时,区域内社会群体对创业失败的感知或评价不仅受到区域文化的影响[10-12],而且受区域制度的影响[16].例如,反映一个国家制度背景的破产法代表了该国对破产或企业失败的态度,这对于该国社会个体创业意愿有重要影响[16].此外,区域的创业支持政策以及社会公众对创业的认知是影响女性创业成败的重要因素[17-18].因而,在探讨区域层面的创业失败特征时,应强调存在于不同区域内不同制度框架的作用.

本文使用Kosotva(1997)提出的国家制度框架来解释创业失败的区域差异.具体地,我们从制度的三个维度:规制维度、认知维度和规范维度分别阐释由区域制度差异导致的创业失败特点的差异[19].本文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对环渤海地区的制度环境、五个省份的200个创业失败案例进行分析.通过检查不同区域创业失败的差异,我们试图更好地展示独特的社会制度对创业的影响.

本文的理论贡献预期有两个方面.首先,文章所揭示的在不同的制度环境下,创业失败在失败情绪、再次创业速度等方面所展现出来的特点,进一步建立了宏观层面制度和创业失败之间的联系.这对现有的创业失败研究是个贡献.其次,文章所强调的制度环境的影响也拓展了制度理论的应用范围,对制度理论有贡献.

1 理论基础

本文将制度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简单地讲,制度通常被定义为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20-21].具体而言,制度指为社会交往而共同遵循的一系列规范、行为准则或奖惩规则,它们规范了组织活动[22].制度由三个基本的维度构成:规制、认知和规范维度[19,21].其中规制维度指的是法律、法规和政策;认知维度指的是共享的行为逻辑;规范维度指的是为社会所共享和遵从的社会规范、价值观、信念以及关于人性和人行为的假设.所有的制度都是由这三个维度构成的[21].跨国或跨区域的制度差异将通过制度的三个维度划分更加清晰地被表达[23].

制度理论已经被广泛应用到组织管理当中,尤其是战略与创业领域[24-25].研究者认为制度理论是一个可被用来检验文化和空间背景对创业活动影响的一个合适的框架[26].在探讨区域层面的创业失败特点时,基于现有的制度框架,我们建立了区域的创业失败的制度分析框架.

规制维度:规制是指区域的政策、法律等方面对于创业失败的支持或抵制程度.法律、政策对失败的惩罚将影响个体创业所需的员工、创业资本等资源的可获得性,影响个体的心理成本[27].在一些地区,创业失败被认为是很难接受的.区域制定严厉的法律,如破产法对创业失败的个体进行惩罚,使个体需要更久的时间才能再进入创业领域、更多地承担债务、更难获得再创业资本等[16].

认知维度:认知是指区域的人群对于创业失败以及如何从失败中再次恢复实施创业行动的认知.在那些公众对创业活动和创业失败没有较为广泛、深入了解的区域,往往较少意识到创业给区域带来的价值,这导致区域内的许多资源也不会流入到创业领域,不利于当地创业的发展.具体到创业失败,失败本身也丰富当地的创业知识库[10],然而由于缺乏认知,本区域的创业活跃度将受负面影响.

规范维度:规范是指所关注的区域层面社会人群对于创业失败的看法.不同的社会制度对失败的宽容度是不同的[28].在一些区域,创业失败被很多社会视为消极的,对创业失败者多持反对的态度.这种偏见将影响个体的心理成本[27],影响个体创业所需的员工、创业资本等资源的可获得性和个体对未来创业的预期,进而影响个体的再创业意愿和未来的创业行动.

因此,根据上述框架,不同区域创业失败的制度差异就体现在上述三个维度上.换而言之,在制度存在差异的不同区域,创业失败的差异可以从这三个维度上分别进行比较.

2 创业失败的区域差异分析背景——环渤海区的制度差异

本文以中国的环渤海地区(包含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五个省份)作为案例来源地来观察创业失败的分布差异.之所以选择这一地区是因为该区域位于中国华北和东北地区,总体上属于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创业活动的发展相对中国内陆和西部地区更为活跃,这为我们研究创业失败提供了一定的便利.另外,这一地区内部也呈现出较明显的地区不平衡状况,北京和天津在我国属于经济增长比较快的地区,河北和辽宁相对较为落后.区域内部的不均衡性也为我们的创业失败比较提供较好的研究背景.

我们自《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中提取了2018年这五个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和人口、私营企业数和有效发明专利数,具体分布如图1所示.

图1 渤海地区经济发展概况Fig.1 Overview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Circum-Bohai-Sea Region

由图1可见,这五个地区在经济、人口、科技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区别,这种区别,根据已有的研究[1],也和地区的创业活动发展差异(因为中国没有公开的关于区域创业活动的数据,我们使用私营企业数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在分析环渤海地区的创业失败差异时,我们首先分析这几个地区的制度环境差异.这里我们使用市场化指数来分析地区制度环境.市场化指数是由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为了对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市场化相对进程作一个基本判断而建立的.这一指数的价值就在于它可以作为一个制度变量,能解释体制变革在中国经济绩效改革中的作用,是分析各地区制度的有效工具[29].

市场化指数是全面反映各地区制度变革状况的市场化综合指数,包括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产品市场的发育程度;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市场中介组织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等.市场化指数的取值范围为0-10.市场化指数越高的区域,市场化改革程度相对越高,区域政府的介入程度越低[30],区域的制度和物理基础设施越完善[31],区域的市场系统和产权法律保护越健全,这样要素资源更容易获得,资本的回报率也可能更高[32].一些学者认为该指数能够较好地反映区域的制度环境,纷纷将其作为制度变量用在他们的研究当中[33].

我们根据中国公开出版的区域市场化指数绘制出环渤海地区五个省份2008—2016年的市场化指数分布特征,详见图2.首先,我们将九年的市场化指数做了均值.通过横向比较,我们发现市场化指数均值中,最高的是北京,为8.34;其次是天津,为8.20;山东、辽宁分为位居第三、第四,市场化指数分别为7.41、6.68;河北最低,为5.69.其次,由图2可见,9年来,北京的市场化改革程度始终保持较高水平;相较于北京,天津的市场化改革虽然起步较低,但总体推进速度较快,尤其2012—2016年,市场化指数已经超过北京;山东、辽宁的市场化改革也稳步推进,但起点和速度都低于京津地区;河北的市场化改革进程时有反复,但指数也始终最低.上述市场化指数水平的差异表明环渤海湾地区五个省份的制度环境存在地区差异,其中,北京和天津的市场化程度更高,市场可能更加成熟、开放,政府对市场的介入可能更少,区域的制度和物理基础设施更加完备,要素资源和资本回报率可能更高.

图2 环渤海地区2008—2016年市场化指数Fig.2 Market index of the Circum-Bohai-Sea Region from 2008 to 2016

3 环渤海区创业失败的区域比较

根据前面的理论框架,本文主要从规制维度、认知维度、规范维度三个方面比较创业失败的特征.在认知维度、规范维度上,我们主要使用环渤海区的创业调查数据,在规制维度上,我们使用这五个地区创业政策的文本分析.

3.1 基于环渤海地区创业失败调研的数据分析

2015年,我们在环渤海地区执行了较大范围的创业活动调查.我们的调研对象是该地区的创业型和中小型企业.借助专业的调查公司,我们成立了一个五十多人的调研小组,分别去这五个省份进行面对面的入户调研,最终我们获得了1 000份的企业数据.根据研究目的,我们剔除没有创业失败经历(我们将之前的企业已经出售或者关闭的情况视为创业失败)、当前企业经营年限超过八年(不再是创业企业)、失败到再创业时间间隔超过十年的样本,共得到200个有效案例.

200个案例的描述见表1.案例的地域分布较为均匀,其中,山东的数量最多,占总案例数的28.0%;北京、天津和辽宁的数量相等,为18.5%;河北的数量最少,为16.5%.创业者信息部分,66.0%的创业者为男性.创业者的平均年龄约为44岁.创业者的学历多为高中/中专、大学专科,分别占总案例的39.5%和38.0%.当前企业信息部分,当前企业的平均经营年限约为4.35年,符合本文对创业企业的界定.平均资产约为362万元,雇员的平均数量约为65人.从行业分布来看,案例主要来源于制造业,约占总案例数量的77.0%,其次是批发和零售业,占比为14.5%.

表1 案例描述Tab.1 Factfile of the cases

规范维度是指所关注的区域层面社会人群对于创业失败的看法.本文用当前企业是否有他人投资、创业者感知到的失败耻辱来反映规范维度方面的创业失败的差异.这两个指标分别从物质和心理层面反映了区域公众对失败的评价.一般而言,如果特定区域内公众认为失败是坏的,他们将会惩罚创业失败者,不仅使创业失败者很难获得资本、劳动力等再创业资源,而且对创业失败者进行贬低或诋毁,这会让创业者感受到较强的失败的耻辱.

是否有他人投资的变量是0-1虚拟变量(有1,无0);创业者的失败耻辱感是用Conroy[34]的量表.该量表为李克特五级量表,共11个条目,回答者被要求根据对条目的同意程度打分(非常不赞同1,非常赞同5).我们通过Cronbach的α系数测算了创业失败耻辱量表的α系数,为0.895,表明该量表的信度良好.我们比较了环渤海地区五省份在上述两个变量上的均值差异,详见图3、图4的均值图.图3的横坐标表示省份,纵坐标表示当前企业有他人投资的均值;图4的横坐标表示省份,纵坐标表示失败耻辱的均值.

图3 不同区域的当前企业是否有他人投资Fig.3 Other investment on the enterprises in different regions

图4 不同区域的失败耻辱Fig.4 Degree of shame for failure in different regions

由图3可见,北京地区的创业者受失败的影响较小,再创业时能够较多地得到他人的资金支持;而其他四个省份的创业者受失败的影响较大,再创业者较少得到他人的资金支持.图4显示创业失败者感知到的失败耻辱最高的地区为河北,北京和辽宁是感知失败耻辱最低的地区.这两个结果与环渤海地区五省份的制度环境差异是一致的.北京作为制度环境最优(市场化指数最高)的区域其开放程度也相对较高,民众对创业等高风险活动的认知和认可程度也较高,对创业失败的宽容度也相对较高.河北、山东等省份的制度环境比较差(市场化指数比较低),人们相对保守,对失败的批判程度相对较高.

由上,我们提出:

命题1制度环境佳的区域,创业失败者再次创业能够得到较多的他人投资.

命题2制度环境佳的区域,创业失败者感知到的失败耻辱感较弱.

认知维度是指区域的人群对于创业失败以及从失败中恢复实施再创业行动的认知.本文用从失败到再创业的时间间隔、创业者对失败的归因倾向(不可控的归因于可控的归因之间的对比)来表示区域的认知维度.这两个变量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区域对创业失败的认知.一般而言,那些公众对创业失败有较深刻了解的区域,包括创业者在内的社会人群对创业失败的看法相对积极,会将失败看成可控的(创业者个体能够通过个人努力修复的),而不是不可控的(创业者个人对于失败是无计可施的),这样,创业者在失败之后再次创业的时间间隔也会大大缩小.

我们用失败年份与再创业年份的差值来表示失败到再创业的时间间隔;我们在问卷中列举了Cardon等[10]的研究所展示的创业失败原因,要求被调研者对创业失败原因进行打分(非常不同意1,非常同意5).同样地,我们按照Cardon等对失败原因的分类将失败分为可控的和非可控的归因,分别计算回答者在这两类问题上的打分,求得内外因的均值,并将非可控归因均值减可控归因均值作为创业者的失败归因倾向.图5展示了环渤海五省份创业失败后进入再创业的时间间隔,其横坐标为省份,纵坐标为时间间隔的均值;图6展示了五省份创业者的创业失败归因倾向,纵坐标负值部分表示失败归因倾向为可控归因,正值部分表示归因倾向为不可控归因.

图5 不同区域失败距离再创业的时间间隔Fig.5 Interval between failure and restart in different regions

图6 不同地区失败归因倾向Fig.6 Attribution of failure in different regions

图5 显示,北京、天津地区的创业者在失败后会更快地再次创业,而其他区域的创业者在失败后要经历更长的时间才会再次创业.图6显示北京和天津地区的创业者倾向于将失败归咎于自己可以掌控的因素,而其他区域的创业者倾向于将失败归咎于自身无法控制的因素.这与五省份的制度环境比较是一致的.北京、天津的制度环境相较于其他三个省份是最好的,这两地也是环渤海区域创业最为活跃的地区,区域民众对创业活动和创业失败的了解也更为深入.相对地,河北、山东、辽宁的制度环境较差,创业活动也不活跃,民众对创业和创业失败的认知都比较浅显,对失败的态度也更为消极,因而该地的创业失败者会有更多的心理成本,会更倾向于将失败看成不可控的,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从失败中恢复,并积蓄创业资本,使得失败与再次创业的时间间隔被拉长.

综上,我们提出:

命题3制度环境佳的区域,创业失败者再创业的速度较快.

命题4制度环境佳的区域,创业失败者越倾向于将失败归咎于可控的因素.

3.2 基于区域政策的文本分析

政策文本分析主要用于比较创业失败的规制维度.我们用各省政府出台的与创业失败相关的支持性政策来衡量区域的规制维度.这是因为在中国各省政府有权力在一定的范围内决定该区域的市场支持政策.此外,由于历史、区位原因,各省对创业这种高风险活动的政策支持力度是不同的[31].

我们收集了环渤海地区五个省份近5年来创业失败相关的扶持政策.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地区创业失败扶持政策Tab.2 Supportive policies for entrepreneurial failure in different regions

总的来看,各地区对于创业失败方面的扶持政策是非常少的,特别考虑到中国近年来在整个国家层面所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各个地区实际上都有相当可观的面向不同群体,如大学生、海归人士、下岗工人等的创业扶持政策,而创业失败方面的扶持和激励措施是非常少见的,而且大部分还是2017年新出的.这说明目前国内在创业失败方面的规制维度总体上偏弱.

不过,仅仅就目前已有的环渤海区创业失败政策看,区域之间仍存在差异.表2显示天津在创业者创业失败后不仅有支持其再创业的启动资金,也有为核心团队成员提供社会保险费用的政策,因而天津是创业失败扶持力度最高的地区;其次是北京,该地区指出科研人员创业失败后仍可回原单位就业,这实际上也是支持创业者在失败后的职业发展;辽宁、山东虽然有针对创业失败的政策,不过这些都是针对创业者的个人救助和保障,这种保障只是基本的生活保障;河北没有创业失败的扶持政策,是创业失败扶持力度最低的省份.表5的比较结果与各省份的制度环境状况是一致的.北京和天津由于历史、区位和制度优势,创业活动十分活跃,民众对失败的态度也相对宽容.这些区域的创业失败扶持政策力度也相对较大,这些创业失败友好政策反过来也促进和保持了所在区域创业的活跃度.河北作为五省中制度环境最低的区域,其创业活动不活跃,对于创业失败现象也基本忽视.

由上,我们提出命题5,

命题5制度环境佳的区域,支持创业失败者再创业或就业的政策越多.

4 统计结果与分析

为了验证上述命题,我们首先介绍了相关变量的测量方式;其次,我们对相关数据进行了相关性检验;最后,运用单因素方差(ANOVA)检验法来分组检验不同制度维度对创业失败特征区域差异的影响.

4.1 测量

当前企业是否有其他人投资.该变量用0-1虚拟变量(有1,无0)表示;

创业者的失败耻辱感.该变量用表示失败耻辱感的11个条目的均值表示;

失败距离再创业的时间间隔.该变量用再创业年份减去创业失败年份的差值表示;

失败归因倾向.该变量用创业失败外因的均值减去创业失败内因的均值的差值表示;

各地扶持政策力度.前面已经列举了各地区创业失败扶持政策的相关信息(见表2),五个地区中,天津的扶持政策力度最高,因而为其赋值5,北京其次,赋值4,辽宁赋值3,山东赋值2,河北赋值1.单因素检验运算时,用各地的赋值中心化表示.

市场化水平.市场化指数能代表区域的制度水平,本文用不同地区2013-2015年三年的市场化指数均值来表示不同地区的市场化水平.

4.2 相关性分析

如表3所示,各自变量之间没有出现相关系数太大的情况,这说明各变量并不存在明显的共线性,可以用于进一步的分析.

表3 相关性检验Tab.3 Correlations

4.3 单因素方差(ANOVA)检验

由表4单因素方差检验结果可知,以市场化水平为自变量,分别以当前企业有他人投资、失败耻辱感、时间间隔、归因倾向、各地政策扶持力度为因变量的单因素方差检验结果都是显著的,且都在至少0.001的水平上显著.这说明区域市场化水平的差异的确会影响各地区创业失败特征的呈现.在高市场化水平的地区,创业者通常能在再创业中得到他人的支持、创业失败的耻辱感也相对较低、会在失败后更快地再次创业、倾向于将失败的原因归咎于自己能够掌控的因素、能够得到更高的政策扶持力度.

表4 ANOVA检验结果Tab.4 Resultsof ANOVA test

5 结论

本文应用Kosotva(1997)提出的制度框架来检查不同区域创业失败特点的差异,试图更好的展示独特的社会制度对创业的影响.案例分析的结果展示不同区域,由于制度环境的不同,创业失败特点也存在差异.

5.1 理论贡献

本文的理论贡献如下:(1)本文对创业失败的文献有贡献.过去的研究中对于创业失败的研究往往是微观的个体或者组织层面的,有关宏观层面的或者是区域层面的研究非常少.事实上,创业失败现象本身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特定的区域内所具备的不同环境特点不仅仅对于创业活动的生成和发展成长都有影响,对于区域的创业失败特征也有很明显的影响.本文所建立的基于制度的创业失败研究框架是对现有研究的丰富和补充.文章使用Kosotva(1997)的国家制度框架检验了不同制度环境下创业失败的差异,文章所揭示的在不同的制度环境下,创业失败在失败情绪、再次创业间隔等方面所展现出来的特点,进一步建立了宏观层面制度和创业失败之间的联系.文章为进一步的在制度和创业失败之间的定量分析提供了一定的基础.这对于现有的创业失败研究是个贡献.(2)本文对制度理论有贡献.现有文献较多关注区域制度环境对创业活动的影响,但较少关注制度对创业失败的影响.由于制度通过法律、规则、信念等为组织提供了行为的标准和规范,约束或限制组织的结构和战略行为,因而制度会影响该制度环境内的创业活动.创业失败作为创业中一个较为常见的现象,在不同的制度环境下,其可能呈现不同的特征,而这些特征很可能影响创业失败者或潜在创业者进入创业领域,进而影响该制度环境下创业活动和经济发展状况.本文应用制度理论来解释特定制度环境影响下创业失败的特点,拓展了制度理论的应用范围,对制度理论有贡献.

5.2 政策建议

基于本文结论,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创业者应着重考虑在制度环境比较好的区域,尤其是在那些区域民众对失败的宽容度较高,区域法律法规对创业失败的扶持力度较大的区域创业.因为在这些区域,创业者在失败后的心理成本相对较小,也会得到更多再创业所需的物质和精神支持.

2)政策制定者应制定更多的创业失败扶持政策,使创业失败者以及潜在创业者尽可能的减少创业失败的后顾之忧,给予创业失败者资金等支持.理论和实践已经证明虽然失败对个体创业者造成暂时的经济损失,但有创业失败扶持政策,如创业友好型破产法、再创业基金的区域创业活动活跃,区域市场变得更加多样化,当地经济的发展也较快.

3)大众传媒应该更加客观、真实、全面地向社会公众传达创业和创业失败相关信息,使得公众能够不仅仅看到失败不好的一面,更应认知到失败有价值的一面,以期改变社会公众对失败的偏见,促进创业者从失败中学习,这有利于整个区域创业知识的丰富,促进区域经济更好地发展.

5.3 局限

本文存在以下缺陷.(1)由于创业失败且没有再创业案例的难获取性,本文的案例主要是环渤海地区有创业失败经历的连续创业企业.这限制了本文研究结论的应用性.(2)本文在阐释创业失败在制度的规范维度上使用的变量,如感知到的失败耻辱,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制度的影响.因为感知到的失败耻辱本身就是一个比较主观的变量,创业者对失败耻辱的感知不仅与区域公众对失败的态度相关,还与创业者本身的特性相关.

猜你喜欢

市场化创业者维度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解读玉米价格市场化改革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互联网创业者
光的维度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泛市场化”思想根源及其治理:评《泛市场化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