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技并修背景下专业课职场化教学模式的探索
——以高职计算机类专业为例

2021-03-09芳,姜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职场教学资源

徐 芳,姜 洋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杭州 310053)

早在2006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提出高职教育要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以服务区域经济、培养生产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专业课程主要面向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专业课程建设中要结合行业特点,紧紧围绕培养职业化人才的目标,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开展职场化教学改革,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自我成长的双重需求。

一、德技并修背景下高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职业教育要“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同年教育部、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关键行动,其明确提出德技并修是体现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特征。

近几年课程思政逐渐成为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热点,但在实践中出现专业课教学中生拉硬扯、强行嫁接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无视课程在内容、职能、方式方法上的区别。专业课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将自身内在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转化为“育人要素”,实现知识建构、能力培养和精神塑造、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1]。因此实施课程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各门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

2.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本文所指“德技并修”,一方面是指德育与技能教育一体化,将德育融于技能教育;另一方面指“德”“技”相辅相成,人无德不立、无技不成。“技”不仅仅指一般性的岗位工作技能,更指向比较复杂的、知识含量高的高阶技能。“德”不应视作狭义的品德素养,而应界定为满足新时代所需要的、更加宽广和高阶的职业素养,包括敬业精神、事业心、责任心、团队意识、诚信意识等职业道德素养[2]。

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调查显示用人单位重视高职学生的“硬件”,更青睐其“软件”。社会用人单位在注重专业知识、学习能力等“硬件”的同时,更看重人品、敬业精神、合作或团队意识、责任感等精神层面的“软件”。而毕业生往往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和爱岗敬业精神。毕业生职业能力与社会需求相对错位[3]。从调查结果可以发现,社会对人才需求在重“技”的同时坚持以“德”为本,与职业教育强调德技并修的育人理念是一致的。

专业课程作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主战场,课程开发围绕岗位工作过程或者岗位职业能力展开,制定课程标准,开发课程内容,实施教学过程。当前专业课程建设已认识到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在专业课程标准中通过定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养目标对接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开展课程思政提升育人成效,但在教学实践中却存在不讲方法,不讲融合,不能很好地将德育融于技能教育,导致专业课程仍普遍以服务职业技能为导向,将课程教学变为以培养人的职业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活动,忽略对职业精神的培养。高职院校德技并修是全面育人新的发展模式,改变当前专业课程重“技”轻“德”的现状,必须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这是培养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的根本保障。

二、基于德技并修的育人理念实施职场化教学改革思路

目前专业课程教学重视专业能力的培养,忽略社会能力的培养;重视眼前的生存与就业,忽略培养对象的全面发展。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片面理解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忽略了培养对象在未来职业发展中“职业人”和“社会人”双重属性的客观存在,重视了“职业人”的培养,忽视了“社会人”的塑造,因此必须将德育融入技能教育,在专业课程中强化德育养成,真正落实德技并修的育人理念。同时,德育的本质决定了其必须融于具体活动中,课堂教学无法组织开展真实的活动,而职业教育的很多专业课教学就是活动教学,能为有效的德育提供广阔空间[4]。因此,“德技并修”育人在实践中可以利用专业课程这一具体的载体,开展职场化教学,在实践的过程中依托信息技术解决实施中的痛点和难点,达到全面提升职业能力、培养德技并修的职业人才的目标。职场化教学整体设计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职场化教学整体框架

职场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以面向职场需求为导向,以职场化育人环境为基础,以实施职场化教学为核心[5]。专业课程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能力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开展职场化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将德育融入专业教学过程中,进一步突出职业精神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职场化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按照职场要求的职业素养确定教学目标;其次,教学环境与职场环境相互融合;最后,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将职业认知、职场文化、职业能力等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职场中所要求的职业素养包括四个方面:职业道德、职业思想、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技能。因此在职场化教学中应以此为教学目标搭建教学环境,设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素材,组织教学过程和评价教学质量。

职场化教学实施中存在两大难点,一是如何在教学中对接职场,二是如何对职业素养实施有效培养和评价。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对现代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教育领域技术形态的更新与变革在引发观念的更新与变革的同时,也带来了教学形式与教学模式的转变。可利用信息化技术改变课堂形态,搭建适合职场化育人的软硬件环境,破解职场化教学中时空障碍,实现教学资源的多向流动,以信息为基础多维度进行职业能力评价,通过信息化手段有效支撑职场化教学的实施。

三、职场化教学改革在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课的实践路径

1.线上线下协同推进职场化教学

近几年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在专业课程中发挥“线上”和“线下”两种教学的优势改造传统教学,重点解决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认知参与度不足、不同学生的学习结果差异过大等问题[6],但在教学实践中大多依然围绕职业技能展开,与德技并修的育人理念有一定差距。职场化教学改革实施利用信息技术,紧紧围绕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将职场化内在的需求转化为育人要素,通过线上线下协同联动,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全过程贯穿教学内容对接职业岗位、教学环节对接工作过程、教学评价对接企业标准,重点解决教学与职场的对接问题。计算机类专业课程典型教学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线上线下协同实施职场化教学典型流程

课前通过在线平台推送职场化教学资源,开展在线学习和讨论,为深入学习提供储备,将对学生学习行为和问题等的分析作为优化教学设计和职业素养评价的基础;课中依托职场化环境实现师生、生生互动,开展符合职场要求的项目任务;课后以职场化标准实施考核评价。

2.根据职场要求及特征开发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对接职业岗位必须根据职场要求规划、设计和制作教学资源,即教学资源职场化。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选取与企业生产要求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可来自紧密校企合作企业,也可利用与行业发展紧密相关的开源项目,通过对这些项目结合实际需求进行二次开发,让项目不断优化和改进,确保教学和实践内容与行业保持同步,这类教学资源主要对接相应岗位的职业技能,以“技”为主;二是让学生“走”进职场,从职场文化方面引导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职场,这类教学资源以“德”为主。获取途径主要包括校企合作企业、行业热点以及时事热点等,内容要避免空洞无物,而应该有针对性地选取学生感兴趣且与计算机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作为教学资源,涵盖职业发展规划、职业道德、责任意识、敬业精神等方面。

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往往容易受到信息误导认为IT行业靠青春吃饭,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在线上教学资源建设中引入IT工程师技术博客、B站视频等多种形式资源,通过职场人亲身经历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职业理想和职业态度。引入合作企业开展线上和线下职业规划、职业精神、企业文化等讲座,并制作成信息化资源作为专业课程课前讨论模块内容。将职场典型案例作为教学资源,如程序员利用爬虫抓取用户信息导致违法行为,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职业操守和法律界限等。这些教学资源并不是孤立存在,而是和职业技能的培养紧密相连的,通过线上平台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都能方便获取、讨论。如在进行数据库编程教学单元,把“公司开除误删库的工程师”作为课前平台讨论案例,在课堂中结合实际的编程教学,从技术和责任心等多方面展开:导致问题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怎么避免以后再发生类似的问题?我们应该做些什么?让学生在一个个实际案例中潜移默化地体会职场中职业素养的重要性以及具体要求。

3.利用信息技术构建职场环境

教学环节对接工作过程要在课堂、实践和管理方面重点解决软硬件环境的对接,这里的环境是广义的概念,包括物理环境、业务流程、工作模式等多方面。其中硬件环境的对接可以借助校企合作实训基地、虚拟仿真等途径搭建职场环境,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引入企业工程师,根据企业真实生产任务实施教学任务,从任务的工作内容、实施流程、职业行为规范和要求等方面进行对接。计算机类软件开发岗位无需复杂的硬件环境,职场化环境主要体现在软环境的构建,包括企业实际的开发方法、开发流程、开发协同等方面,软件开发类课程把项目分解成任务,在课中结合当前企业软件开发中主流的敏捷模型,通过在线平台引入任务看板,课堂点评采用头脑风暴等方式,把企业项目实施方法和流程落实在教学过程中。

软件项目的协同开发是软件开发类岗位的基本要求,教学中采用业界主流的码云信息平台,把真实的职场化软件协同开发过程引入教学过程。在码云上将项目进行分组,项目组组长通过发布任务的方式指派任务负责人、优先级、工期以及要求。组员们在各自的分支内按要求完成任务,最后由组长将各个分支合并入主分支中,最终完成完整的项目。利用码云让学生项目团队深度体验企业职场化的开发环境,通过协同开发项目的实践,让学生熟悉规范化的软件开发的流程,树立协同开发的职业思维,体会职业精神对项目开发的重要性,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提升项目协作开发能力。教师作为管理者全程管理和监控学生项目小组的团队合作和时间管理等信息,查看小组学生工作量和贡献度,以此作为职业素养评价的基础信息,同时也可通过平台对项目添加批注,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点评,这一过程可以贯穿于课前、课中和课后各个环节。

4.基于过程数据实施职业素养的有效评价

教学评价对接企业标准主要依据职业标准对学生学习和实践过程及结果实施评价。其中对职业技能的评价有较为成熟的判定标准,而职业素养中职业道德、职业思想、职业行为习惯的可检测可评价性相对于职业技能相对较低,因此往往也是专业课程教学中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职业素养是一个养成过程,学生经过一系列线上和线下学习和实践环节,在此过程中完成项目任务,实践练习和评价是课后的主要内容。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学习行为和规范为切入点实施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评价。

课程教学借助信息化平台和技术,课前、课中和课后积累了大量的过程数据和信息,通过对这些数据和信息的整理和分析,对学生实施多维度的评价,以此匹配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分析计算机人才双选会和IT人才招聘岗位,除了职业技能需求,企业对计算机类人才最关注品德和职业操守、责任心、团队合作、沟通能力方面的职业素养,体现在课程教学实践中具体评价内容见表1。

表1 计算机类课程职业素养评价指标

专业课程教学中实施评价不是目的而是促进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有效手段,课程教学实践中针对每一次任务实践实施考核评价,评价结果在下一个教学环节中通过线上或线下发布,在课中对存在的不诚信、不守时等问题,对项目协作情况、规范性等实施点评,以评促改,通过反复强化实现职业素养的养成。

5.改革主要成效

我校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中实施职场化教学模式改革几年来,学生在以前普遍认为难度大的软件开发类专业课程的学习中积极性有明显提高,课程和综合项目参与度由原来80%提升到100%,任务进度按时完成率由82%提升到95%,开发代码规范性有较大提升,代码相似度由60%降至18%,课程综合成绩良好率升至70%左右,程序类竞赛获奖率和质量明显提升,如在第十八届浙江省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取得了5金3银的成绩,金奖数位列全省高职院校第一。就业方面,近两年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在求职成功率、就业率和用人单位反馈等指标上也有一定提升。

高职教育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德技并修始终是必须坚持的根本。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开展职场化教学改革,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真正落实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在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实施职场化教学改革要避免课程建设的单打独斗和各自为政。如何在专业课程建设中进行整体规划,协同推进,使专业课程在育人中形成强大的合力是今后进一步探索的重点。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职场教学资源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职场剧需要去除虚伪与虚荣
职场充电,停还是行?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