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策略的探讨

2021-03-09

节能与环保 2021年2期
关键词:空气质量协同能源

1 我国大气污染的现状及原因

1.1 我国大气污染目前的情况

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不断加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也有了明显的提升。在工业生产中,管理人员加强了对污染源的控制,减少有害气体排放。经过近年来的不断努力,我国城市空气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升。空气质量简况显示,2019 年在我国337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PM2.5的平均浓度是36μg/m3,持平。从“十三五”计划以来,PM2.5平均浓度下降了21.7%,我国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优良水平的天数占一年天数的82%,重污染平均天数从之前的10d 下降为6d,相比之前减少了40%。环境污染情况较为严重的京津冀及周边部分城市的重污染天数从36d 减少到20d,降低45%。环境空气质量水平达标的城市占了总城市数目的46.6%,城市空气质量呈上升趋势,全年空气质量前10 名城市如表1 所示。

表1 2019年中国城市空气质量前10名

1.2 大气污染的来源

出现大气污染的原因包括人为与自然两种,一般人为因素较多。例如,在工厂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生产的效率,满足工艺需求,往往要利用燃烧或者其他类似的方式进行,在材料燃烧的阶段中会出现烟气、粉尘等物质,经过排放会进入到大气中,融入到生活环境里,使工厂的有害物质与大气接触,造成影响。由于工业生产中材料燃烧的特点,排放气体往往具有一定的化学物质,容易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危害和毒性。在发电领域中,火力发电是常用的一种电力生产形式,其操作简单,应用较为广泛。在利用火力发电的过程中,煤炭燃烧也是必要的步骤,在燃烧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烟气,往往包含硫酸或者硝酸等物质。硝酸与硫酸的积累极容易引发酸雨降落,对大气环境造成重要影响。酸雨降落地面后土地环境也会发生变化,不利于农作物生产,农业生产活动遭到严重破坏。土壤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到树木或者植物的生长,造成生态环境向负面转变。而植物环境的破坏降低了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容易导致恶性循环。此外,人为因素还包含汽车尾气的产生。经过调查比对,我国城市大气污染源头主要是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煤炭燃烧、其他物质燃烧等。另外,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能源资源不断被利用消耗,其间产生的大气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2 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必要性

2.1 大气污染危害人们身体健康与生态环境

污染物在大气环境中的扩散与积累会导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增加,人们在呼吸时容易吸入污染物质。这些污染物质在呼吸系统内的存留容易引发如气管炎、哮喘等疾病。同时,如果污染物质进入到血液中,随着血液在身体内流转,器官也容易受到伤害。

另外,大气是生态环境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如果大气环境受到污染则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首先,大气污染对植物的生长有着极大的破坏作用。植物生长依赖阳光和水,而污染物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阳光对植物的照射,植物的呼吸作用及光合作用效果大大减弱。其次,大气污染对土质的影响也十分显著。含有化学物质的废气容易降低土壤的营养物质水平,如酸雨的产生会对土壤产生腐蚀作用,土壤状态变得贫瘠,影响其他生物生长。

2.2 我国污染排放统计机制不够明确

气体污染物的排放容易产生诸多弊端,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对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十分不利。虽然我国目前已针对有害气体排放进行量化及开展数据处理,但由于数据体系不够完整,却没有将大气污染对人、土壤、植物等产生的影响进行量化,在治理过程中较为被动。部分工厂会对污染物进行稀释等处理以达到减少惩罚的目的,政策实施效果不强。因此,应加强区域大气污染的协同治理,完善大气污染排放的统计方案。

2.3 大气污染具有流动性

受空气流动影响,大气污染可能会在不同区域出现,如果仅在部分区域采取治理措施,则无法起到彻底的治理作用,因此在实际治理过程中,应加强各个城市的协同,才能够有效促进全国空气质量的提升。另外,部分区域对于工业产业管理不足,出台的相关环境保护政策不完全统一,在大气环境治理时不能形成较好的合作关系,导致大气环境治理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果能够合理利用不同城市的特点,完善合作,则可以有效利用资源,提高空气质量。

3 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机制的实践策略

3.1 细化大气污染的指标

在大气污染的实际治理中,应对大气污染指标进行细化,将污染情况转化为数据。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现污染问题,治理方案更具体、更具有可操作性。指标的细化意味着管理部门不仅要注意污染排放的量,更要注意其在实际中造成的影响,通过不同指标数据的分析可以找到治理环节存在的问题。各项指标的数据特点也能够为区域单位制定规则时提供参考,使相关规定存在实践性,加强治理效果。

3.2 形成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思维模式

从单一区域治理向跨区域大气治理模式转变,积极探索跨区域联合治理模式。区域联合制定方案,在实际治理过程中都能够配合当地土地环境状况,在大气污染治理的同时改善当地生态条件,也能够使制定的标准适用于不同地方,避免一方治理后又再次被流动气体污染的情况。因此,在大气污染的实践过程中,形成协同治理的思维模式可以扩展大气污染治理思路,改良空气质量,使生态环境获得较为明显的改变。

3.3 推动产业升级,发展低碳交易模式

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在于城市的工业建设,因此在大气污染的协同治理过程中,可以从根本入手促进工业产业方式的转变。鼓励企业完善低碳交易模式,减少气体污染排放。政府部门可以整合资源设立研发部门,使生产活动能够向低碳模式转变。制定相应的环保政策,建立低碳市场体系,通过推动低碳交易与排污权交易模式减少工业废气的排放。在地方开展试点工作,改良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低碳交易模式,协同推动企业的环保工作。

3.4 整合不同区域的能源战略

利用新型清洁能源替代煤等传统能源,减少污染排放,是大气环境治理的一个重要方向。因此,各个区域可以联合起来,构建开发小组,整合新型清洁能源,逐步将新型清洁能源投入到实际生产中,改变生产原料,减少煤炭等传统能源的利用。这样在工业生产活动中,大气污染的情况也会得到有效的改善,稳步提升空气质量。

4 结语

随着大气污染程度不断加重,污染问题对人们的生活环境与身体状况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为了治理大气污染,提升环境质量,不同区域可以联手合作,协同制定方案,通过建立新的环境治理规程、宣传环保知识,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加新的实践方式、共享资源,鼓励企业发展新型清洁能源,转换能源模式,保护生态环境,进一步巩固我国空气治理效果。

猜你喜欢

空气质量协同能源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空气质量发布”APP上线
车内空气质量标准进展
重视车内空气质量工作 制造更环保、更清洁、更健康的汽车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开展“大气污染执法年”行动 加快推动空气质量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