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

2021-03-09徐峰富

阅读(中年级) 2021年11期
关键词:君山文人墨客岳阳

徐峰富

洞庭湖,古称云梦、九江、重湖,位于中国湖南省北部、长江荆江河段以南,跨湘(湖南)、鄂(湖北)两省,北连长江,南接湘、资、沅、澧(lǐ)四水,曾号称“八百里洞庭”,现面积达2579.2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具有强大的蓄洪能力,曾使长江无数次的洪患化险为夷,江汉平原和武汉三镇得以安全渡汛。洞庭湖也是中国传统农业发祥地,平原千里沃野,是久负盛名的“鱼米之乡”。洞庭湖的风光极为秀美,自古以来是人文荟萃之地,拥有岳阳楼、君山、杜甫墓、屈子祠、跃龙塔、杨么寨、铁经幢、龙洲书院等众多名胜古迹。

"洞庭熟,天下足"

洞庭湖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是湖南省乃至全国最重要的商品粮油基地、水产和养殖基地。这里物产丰富,自古就是著名的淡水鱼产地,盛产驰名中外的湘莲,还有自唐代即被列为贡茶的君山银针茶。

在洞庭湖区,河网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水生资源极为丰富,成为农业文明时期最为理想的居住地区之一。司马迁、班固均用“稻饭羹鱼”“虽无千金之家,亦无饥馑之患”来描绘其社会经济生活状况。洞庭湖给予人类以慷慨和丰厚的回报,不仅养活了这一地区的民众,明清以来,更是逐渐成为中国最大的粮食输出地,可谓是“洞庭熟,天下足”。

然而,大规模的垦殖无疑是建立在侵占洞庭湖面积之上的,到清代中期,洞庭湖周边便出现了“与水争地”的势头:“湖边稍高之地,无不筑围成田,滨湖堤垸如鳞,弥望无际。” 这使得洞庭湖面积不断缩小,曾经的“八百里洞庭”湖面萎缩了一半。如今,当地政府实行“退田还湖”政策,使洞庭湖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恢复。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在洞庭湖众多名胜古迹中,岳阳楼是最负盛名的。它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

岳阳楼,地處岳阳古城西门城墙之上,紧靠洞庭湖畔。它始建于东汉,历代屡加重修,现存建筑沿袭清光绪六年(1880年)重建时的形制与格局。主楼坐西朝东,为长方形体,高19.42米,进深14.54米,宽17.42米,建筑中庸对称,纯木、飞檐、盔顶,自上而下,祥云缭绕、龙凤呈祥、四梁贯顶,体现了天、地、人合而为一。

登岳阳楼,可俯瞰洞庭湖的壮观景色。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在岳阳楼登揽胜境,凭栏抒怀。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使得岳阳楼闻名天下。在他的笔下,洞庭湖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他由此感发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名句,更是对后世影响深远。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这首《望洞庭》,既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又重点展现了洞庭湖中的“蓬莱仙岛”——君山。

君山,古称洞庭山、湘山、有缘山,是洞庭湖中的一个小岛,与岳阳楼遥遥相对。君山名胜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历代文人墨客围绕君山的“奇”“小”“巧”“幽”“古”,或著文赋诗,或题书刻石。这里有目前发现的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摩崖石刻、“星云图”、新石器遗址;有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见证——斑竹、二妃墓、柳毅井;有秦始皇的封山印、汉武帝的射蛟台、宋代农民起义的飞来钟、杨幺寨……每一处古迹都是一段厚重的历史,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段悠远的记忆,浩气连远古,衷肠诉神州。特别是自唐代以来,李白、杜甫、黄庭坚、辛弃疾、张之洞等文人墨客都曾登临君山,揽胜抒怀,留下了无数千古绝唱。

洞庭湖,烟波浩渺,船帆点点,芦苇飘飘,古朴的岳阳楼,翠绿的君山岛……构成了一幅无与伦比的人间美景。洞庭湖,是梦中的湖!

猜你喜欢

君山文人墨客岳阳
“君山”别名知多少
桐君山
停驻在我生命中的文人墨客
季传富
送出去的儿子
斑竹丛中君山茶
浅谈《长物志卷十二香茗》香文化与文人生活的情状
浅谈《长物志卷十二香茗》香文化与文人生活的情状
浅析紫砂壶的文化价值
题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