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的几个举措
2021-03-09王亚娟
王亚娟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探究如何将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与教材相结合,向学生传播传统文化知识,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教学,巧妙地融合传统文化,发掘教材中的文化元素,让学生对不同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一、兼收并蓄,引导学生理解文化差异
英语教学需要在中西方文化之间搭建一座桥梁。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包容和尊重的心态去学习西方文化。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比教学,将文化差异点鲜明地展示给学生,从而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品格,开阔学生的眼界。
在高中英语(译林版)模块九Unit 2“Witnessingtime”中,其Reading 部分主要介绍了雅典的古迹“卫城”,卫城是希腊文明的典型代表,是希腊最杰出的古建筑群。教师在课前导入环节可以展示中国传统古建筑的照片和视频,比如颐和园、故宫、布达拉宫等,带领学生感受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风格。通过对中国传统建筑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西方建筑文化的好奇心。学生对于雅典的了解并不多,教师先从学生们熟知的希腊故事来导入,通过文字、照片、视频等形式介绍一下卫城,让学生对这个建筑有所了解。再引入其他西方国家的建筑如凡尔赛宫、巴黎圣母院、古罗马斗兽场等,让学生从这些建筑中探寻西方传统建筑的特征。通过一系列的展示,在学生阅读文章前教师可以设置问题:“Can you compare the characteristicsof the Acropolis with tho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architecture?”阅读完毕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建筑外观、建筑背景等方面进行分析。中西方建筑文化的差异也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一部分。在探寻过程中,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包容程度得到提升。
二、探究文本,普及传统文化知识
中国传统文化可以以书本为载体体现。阅读是了解文化的一种途径,通过阅读教材内容,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教师通过深入探究教材内容,发现其中的传统文化话题,以此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在教学中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带领学生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拓宽其知识面。
高中英语(译林版)模块八Unit 2“The universallanguage”的Welcome to the unit 部分通过四幅图向学生展示了西方的代表性艺术形式和中国传统的代表性艺术形式。其中涉及到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戏曲,书本中以“Chinese opera singers often wear brightclothing and face paint.”一句话介绍了戏曲演员的穿衣特点和脸部特征。教材中谈到戏曲角色经常涂着颜料,教师解答学生疑惑,戏曲演员在脸上画上不同颜色的脸谱,是为了让人能直观的感受到人物形象。教师可以拓展介紹戏曲的基本资料,目前主要有“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其种类丰富,是中国民间劳动者智慧的结晶,戏曲文化经历了不同时期的演变,在清代空前繁荣。教师可以提问学生:“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Chinese opera?”让学生畅谈他们所了解的戏曲知识。在戏曲中能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精髓,可以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提高其文化素养。
三、分析文本,巧妙补充传统文化知识
高中的英语课文内容呈现多元化特征,涉及了人文地理、美食健康、环境保护、自然科学等方面,通过丰富的文本内容,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在学生分析理解文本的基本上,巧妙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围绕单元主题进行文化知识的补充,让学生对单元主旨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以高中英语(译林版)模块二Unit 3“Amazingpeople”为例,在其“Welcome to the unit”部分介绍了对国家、对世界有贡献的杰出人物。教师可以在这些人物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英雄人物。这不仅贴合本单元主题,能够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而且能够增加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民族精神的认同感,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另外,本单元的Reading部分主要内容讲述了木乃伊的发掘过程,为了让课堂教学内容更加贴合单元主题,教师可以替换Reading部分的相关内容,增添中国古代英雄人物的资料。教师可以提问学生:“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ancientChinese heroes in your impression?”拓展相关英雄人物的资料,比如文天祥、岳飞、辛弃疾等的生平事迹,加深学生的印象,提升学生对于古代英雄人物的敬畏之心。
教师在英语课堂中应巧妙地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中西方文化,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文化,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2617500511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