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广德发现的宋代窖藏

2021-03-09刘政宋黎藜

大众考古 2021年8期
关键词:铜器文房菱形

刘政 宋黎藜

2013年4月,安徽广德工会巷地下管网施工时发现了一处窖藏,出土33件(套)文物和大量唐宋时期钱币。所有器物均放在一个倒扣的大铜缸里,铜缸周围没有发现墓葬或建筑遗迹,故推测应是一处窖藏遗址。

窖藏器物分为铜器和石器两大类。铜器23件(套),器形有鼎式炉、簋、簠、镂空熏炉、狮形熏炉、净瓶、兽面纹贯耳壶、斝、花觚、甗(仅存下半部分)、盆、镜、暖、镇尺、笔架和缸等。石器有端砚4方,歙砚4方,小石磨2合。

广德工会巷出土的窖藏器物经鉴定有国家一级文物13件,数量之多、级别之高、保存之完整为近年来罕见。器物风格秀丽温润,造型丰富,种类繁多,基本是文房清供类用品,有些器形在宋代器物中较少见,如铜簋、铜簠等。

典型器物

兽足鼎式炉,平口,两侧口沿各有一个圆角长方形立耳,颈部有一圈蟠螭纹,腹部有一圈回纹饰带,纹饰带分别以两道凹弦纹分隔,四只狮形兽足较高并微向外弧。

鬲足鼎式炉,整体呈鬲形,平口,口沿上有两个绞丝绳纹立耳,颈部两两一组分布八只凤鸟纹,并以回纹为底,鼓腹,腹部、足部相连。圆柱形足,内底有四字铭文。

簋,敞口,腹部微内凹,有三个脊,一圈乳丁纹带,以菱形回纹为底,腹部纹饰带上下均有弦纹,下腹部下垂,高圈足,圈足上是一圈横夔龙纹。内底有两字铭文。

簠,器身为方形,缺盖,直腹,腹部转折后下收,上腹部饰一圈夔龙纹,下腹部是以回纹为底纹的菱形纹。两侧有两个龙首形耳鋬,饰云纹。四只云纹的如意形足,上饰卷云纹和菱形纹。

镂空熏炉,筒形,直口(推测有盖),肩部有一圈波浪纹加草叶纹,上腹部有菱形回纹带,中部为两圈横向回纹,下腹部是回纹带和山字形镂空,肩部以及腹部纹饰分别以两道凹弦纹分隔。下腹部近底有三只狮形兽足。

狮形熏炉,下部是由三只兽足支撑的圆形承盘,盘上放置一只狮子,狮爪遒劲有力,右前腿高高抬起,颈部鬃毛竖立,张口吐舌,尾巴翘起,憨态可掬。头部颈下有一搭扣,可以将头掀起,把香料置于体内,口部为熏香烟雾的出口。宋代文人雅士多将熏炉陈设于书斋,用来消除疲劳、驱散蚊虫或熏香衣物。

净瓶,颈部、肩部、腹部、流分段铸成。口部内收,呈蒜头形。细长颈,肩颈部有一道接痕和一条弦纹。肩部有一腰鼓形竖流,流上有一带柄小盖,以搭扣与流连接,构思巧妙,既实用又精巧。鼓腹,上腹部有凸弦纹的接痕。圈足。

兽面纹贯耳壶,共出土两件,形制基本相同。整体呈扁椭圆体,侈口平唇,束颈溜肩,颈部有两个贯耳,鼓腹微垂,圈足较高,微外撇。贯耳及颈部前后均饰兽面纹,圈足上纹四只凤鸟。

盆,敞口,宽折沿,腹较浅,鼓腹,下腹收敛,平底。肩腹部有三道凸弦纹,腹部两侧有两个铺首衔环,以环为系。内底有阳刻线纹的鹿,立于草丛中,非常少见。

暖,又称暖砚,是冬季文房用品,长方形匣式。上部一个盒子,可以放砚台,有盖;下部是一个抽屉,可以放炭火,用来防止砚内墨汁冻结。侧面边缘铜片交合处以及抽屉拉环上下饰有泡钉。

铜镇尺,共出土两对。镇尺又称镇纸。其中,兽钮锦地铜镇尺一对,长条形,压纸的一面平素无纹,朝上一面有细密的双线菱形纹,内填云纹和小菱形纹。中部各有一长尾辟邪形钮,两只辟邪左右相顾,栩栩如生。带钮铜镇尺一对,长条形,压纸的一面平素无纹,朝上一面有两道凸弦纹,中部各有一圆弧楔形钮。

石磨,浮雕莲纹,青石质地,上部为圆柱形,中间有孔,上部有一浅盘。柱体一侧饰栩栩如生的带柄高浮雕覆式莲花,可以作为辅助推磨之用。对侧有方孔,孔周外飾菱形、内饰柿蒂纹。孔装上木柄后,可用以转动磨盘。下部为浅盘,盘中间是圆柱形矮座,周围是槽,有流和短柄。圈足。

端砚,共有3方,均为长方形抄手砚。一方为偏青黑色,一方为浅红色,另一方颜色偏红,石质细腻。

时代

这批器物无明确的纪年,有使用痕迹,应为实用器。钱币出土时黏合在一起无法剥离,能分辨出钱文的有“至道元宝”和“崇宁通宝”,分别是北宋太宗赵光义至道元年(995年)、徽宗赵佶崇宁年间(1102—1106)铸造。

兽足铜鼎式炉与浙江平阳宋墓出土的铜鼎以及金华市博物馆、苍南县博物馆藏宋代铜鼎类似。鬲足铜鼎式炉与浙江衢州南宋双穴砖室墓出土的龙耳鬲形炉、浙江余杭石濑出土的兽面纹鬲炉非常相似。

镂空熏炉与德安县博物馆藏宋代铜炉类似。狮形熏炉与浙江海盐镇海塔地宫、福建南平窖藏的香薰相似,均为前爪中一爪撑地,另一爪扬起作招手状,爪甲清晰尖利,尾部朝上,器身中空,头身可拆卸。宋人洪刍的《香谱》云:“香兽以涂金,为狻猊、麒麟、凫鸭之状,空中以燃香,火烟自口出,以为好玩。”狻猊形如狮,传说龙生九子之一,喜烟,是香薰中常用的塑造形象之一。宋代狮子已被驯化,并作为祥瑞之物进入民间工艺领域。

兽面纹贯耳壶与2003年浙江湖州白雀乡垄山王家潭鱼塘出土的宋代贯耳铜壶(现藏于湖州市博物馆)、杭州武林门外城墙下出土贯耳铜壶相似。宋代文人认为投壶与棋、琴一样,皆为书斋中陶冶心性之物。宋代流行有耳投壶,即壶口两侧增加两个贯耳。王牧在《中国南方地区宋元时期的仿古青铜器》一文中调查整理出存世和出土的南方贯耳瓶(壶)有14件之多。铜盆与浙江安吉三官乡出土的西晋双鱼铜洗完全一致,安徽繁昌三国吴将严圭铜洗、湖北襄樊樊城菜越三国墓铜洗也都是类似形制,只是腹的深浅有所差别。

鎮尺与福州茶园山南宋许峻墓、南京南宋张同之墓出土的镇尺相似。扬之水在《镇尺与臂搁》中指出:镇尺的出现或与写字作画使用纸张的大小变化相关,根据研究者的测定和统计,此项变化比较明显的分界大致在唐宋之际;镇尺如尺,不过中间作出捉手,捉手多取兽形。

窖藏中出土的石磨体形较小、制作精美,不同于那种依靠人力或者畜力推动的不易搬动的大型石磨,主要用于碾茶。其与惠州博物馆藏“昆山片玉”石磨相似,但“昆山片玉”石磨的时代被定为唐代。宋代关于这种石磨的记载较多,如宋审安老人《茶具图赞?石转运图》、宋庄季裕《鸡肋编》、宋自逊诗《茶磨》、宋唐庚《斗茶记》都有相关内容。南宋刘松年《撵茶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描绘了磨茶、点茶、挥翰、赏画的文人雅士茶会场景,直观地展示了磨茶的场景。故可知这种形制的石磨应为宋代器物,在宋代风靡一时。

抄手端砚与诸暨市博物馆宋代抄手端砚、常州博物馆藏常宝钢管厂宋墓出土的抄手端砚类似。

综合以上分析,工会巷窖藏出土的器物时代为宋代,窖藏的时代和其内器物的时代多不相同,器物收集或制造后往往在使用多年才因特殊原因对其进行窖藏,故初步判断窖藏的时代为南宋时期。

用途

宋代文人士子好古、藏古之风兴盛,不仅出现了一系列金石学著作,还涌现出一批仿古器物,尤其以仿古青铜器突出。宋代文人雅士,在舞文弄墨之前一般会沐浴更衣,焚香上供,工会巷窖藏出土的器物涵盖了洗手的铜盆、铜镜、供器及熏炉、镇尺、砚台、暖砚,甚至用于游戏的投壶等,种类丰富,类型多样,造型精巧细致,是一组典型的文房清供用品。

产地来源

宋代仿古铜器盛行,出现的仿古铜器被称为“新铜器”。清人唐秉钧《文房肆考》说:“新铜器唐宋元所铸物也,唐天宝间至南唐及宋,于句容县铸。宋又于台州铸。”长江中下游一代自古就有铜器的铸造。宋代仿古铜器在浙江和四川地区出土较多。浙江地区仿古青铜礼器的出土,与南宋时都城已转移至临安有重大关系,广德毗邻浙江,窖藏发现的这批精美的仿古青铜礼器以及文房用具,与浙江一带出土的宋代仿古青铜器在造型、纹饰等方面十分接近。因此,推测这批铜器应该就是产自长江中下游一带尤其是江浙地区。

(作者刘政为宣城市文物所文博副研究馆员;宋黎藜为宣城市文物所文博馆员)

3055500589288

猜你喜欢

铜器文房菱形
赖海鸣
文房四宝
刘朝中
倪克樑
山东日照地区出土汉代铜器鉴赏
铜器天艺 尽在婆娑斑斓中
临潼新丰秦墓出土的“啬夫”铭文铜器及相关问题
文房清韵
菱形数独2则
菱形数独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