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水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探索
2021-03-08杨加伟
杨加伟
摘 要:近年来,我国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极大的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水环境监测方面,不仅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监测管理体系,也在实际应用中,提升了环境、社会、经济各个方面的效用生产效率。本文以关于对水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探索作为研究题目,具体论述结合日常工作经验,概述了新时期水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意义;分别从样品采集、样品运输、样品检测方面分析了现阶段水环境监测工作的具体内容;并以此为基础,对其提升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措施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水环境监测;质量保证;质量控制
水是生命之源,水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首要意义,在于为人类的生存提供安全的水资源。同时,在我国传统工业发展时期,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导致了诸多水污染与水浪费问题,严重威胁到了民众的生活健康,因此,加强水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工作,有利于间接化解社会民生领域的矛盾。尤其是现阶段我国已经进入到了总体经济建设的新时期,市场机制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通过水环境监测工作可以进一步提升行政管理层面的服务水平,起到积极的监督工作。
1、水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内容
目前,水環境监测工作内容具有系统性特征,内容相对繁杂,监测复杂程度较高。但是,从工作内容的流程划分方面分析,主要以样品采集、样品运输、样品检测和数据分析为主。
1.1样品采集
水环境监测中以实际的样品监测为核心,因此,样品采集环节决定了检测数据的有效性。当前样品采集主要以现场采集为主,十分重视样品采集区域的选择,使用GPS或固定标记来保证取样断面的准确性。常规水环境监测工作中的样品采集要求遵循国家相关法规,在标准规范的要求下开展水质样品的采集工作。要求样品采集中的地点选择具备相对的平均性与针对性,确保其具有被测区域水资源质量的代表特征。尤其是在采样过程中,应注意不同的检测参数对采样介质要求,水样采集体积的要求和固定剂加入情况等样品采集的质量控制要求,采样人员应注意配戴专用手套与工作服,禁止污染物进入所采集的样品。完成现场样品采集后需要对其进行明确、清晰的标签备注及现场原始记录的书写。
1.2样品运输
在样品运输环节,水环境监测工作要求十分严格,一方面,要在运输环节保障样品保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另一方面,需要在运输过程中选择与样品保存相一致的运输工具。具体而言,样品采集环节完成后,要求采样人员将采样瓶放置到样品盒,检查是否拧紧、存放是否稳固、备注是否完整。经过复审后,再将样品封入采样瓶放置设备之内,预防其污染。尤其是在运输过程中,要求对采集到的样品进行全程看护,包括人工看护与影像记录仪监护。放置样品的设备应具有冷藏的功能,在运输过程中冷藏效果。
1.3样品检测
当样品运输到实验室时,由采样人员按照转交程序,核对样品及各项数据,在确认无误后完成交接工作,填写样品的交接记录。样品的检测环节具有专业化特征,检测中包括检测设备、检测方法、检测人员的检查与复核;在整个样品检测过程中要求各指标的检测技术规范,逐项进行标准化操作,在检测过程中应有多种质控手段确保数据检测的准确性,完成检测后,将检测数据与水环境监测数据库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并在检测报告中完成相关报告的填写。对于正常检测原始记录及检测报告则按照程序进行封存、整理、交接、存档;对于异常检测报告则应该认真复核,并根据上报程序,将水污染消息快速通知相关环境部门,为其开展水质治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2、水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措施
现阶段应用的水环境监测管理体系相对完整,对水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也起到了较好的管理效果。然而,随着检测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高效化监测需求越来越强,水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依然严峻。在总体经济体系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新时期,仍需要通过增强技术研发与监测指标化管理及人才培育,推进我国水环境监测向着标准化方向完善。
2.1细化指标,完善监测体制
近年来的改革已经产生了显著成果,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监测体制,但是,我国属于“后发国家”,水环境监测领域的工作涉及的范围广、推进速度较快。因此,在现阶段,应该在保障改革成果获得有效应用的基础上,通过细化指标的方法,进一步完善监测体制。建议在样品采集环节、样品运输环节、样品检测环节,将实际的工作内容转换成工作要素,制作工作要素清单,进而达到对管理要素的细化目标。然后,将管理要素与管理指标对应起来,建立更为详细的指标体系,并借助细分后的指标体系,推进相关规范条例与评价机制、监督机制、激励机制的完善。从当前一些单位的体系化管理经验看,细化指标不仅有利于完善监测体制,也可以使监测工作向标准化监测方向完善。
2.2严格培训,强化检测队伍
现阶段水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工作正在有序实践中,从监测工作的长远发展角度看,人才已经成为监测领域竞争力的实际力量。因此,需要在常规培训的基础上,借助“产品研发”与“检测技能”方面的理论培训与操作培训,强化检测队伍的综合素质。当前水环境监测方面的人才相对紧缺,需要在内部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按照档案分析法,对各类人才的知识结构、技能应用水平、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进行相对全面的评估。使岗位培训、能力考核,转换成人力资源的竞争优势,并通过人才优势分析,按照检测项目、检测岗位、研发项目、研发岗位,更为合理的配置人力资源,在整体上提升水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人力资源优势。另外,要注重培训时期的经验传导,通过知识交流、技能比赛、检测问题发掘等,对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具体方案实施案例分析,使人才培育与监测事业的获得同步发展。
2.3与时俱进,增强技术研发
首先,需要在总体经济体系引领框架下,积极吸收其中与时俱进的基本理念,突破传统监测思维,在现行水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体系基础上,通过增强技术研发,逐渐将水环境监测向着产业化方向延伸发展。其次,应该引入产业链思维,把水环境监测技术研发与社会化推广应用结合起来,一方面,把研发技术与水环境监测工作结合起来,持续提升我国水环境监测领域的比较优势;另一方面,将研发技术与产品研究结合起来,建立具有更大社会价值的监测产品产业链,进而促进水环境监测技术方面的效用生产效率,扩增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第三,当前的技术研发已经进入到,针对各个监测环节的专业化水平,然而,在简易型检测产品与高效型检测产品研发方面,仍需要加强“工业设计”,借助检测产品设计,快速推进技术研发成果的应用,进而为水环境监测质量提供有效保证,为质量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3、结束语
总之,水环境监测工作与国民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对水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可以保障国民生产与生活安全,增强国民生存的幸福感。结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对水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一方面,应该注重对其监测环节的指标化管理;另一方面,应该运行现行的体系化管理方案,将体系化管理方法贯彻到每一个监测环节之中,进而确保对水环境监测的细致性与有效性。建议在现阶段从生态文明的整体构建角度,积极增强针对水环境监测每个环节的专业化研究,尽可能在现行监测技术与监测管理基础上,进一步为其产业化运营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惠.水环境监测工作现状问题与解决方案研究[J].城镇建设,2020,15(10):371-372.
[2]毛和英.水环境监测的质控路径分析[J].环境与发展,2020,32(9):151-154.
[3]王德法,凡立超,吴虹, 等.基于水环境监测运行设计与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26):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