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承百年学府文化基因 探今朝教育评价改革

2021-03-08赵庭

中国德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总体方案五育德育

中国德育:尹校长,您好!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这是指导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请问您是如何理解教育评价改革对于办好新时代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意义和关键作用的?

尹超:《总体方案》是我国第一份关于教育评价改革的系统性文件。在这份文件中,我们看到了党中央治理这一问题的恒心、决心,以及贯彻落实教育评价改革方案的精准方略。《总体方案》不仅跳出教育看教育,用系统思维来治理教育评价改革中的各种艰难险阻,还从体制机制上加以保障,以破“五唯”为导向,以五类主体为抓手,破立并举,整体谋划,系统推进,整体勾勒当前各级各类教育主体的改革目标与任务,让教育回归人的成长,从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和实施举措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相信每所学校、每位老师都会领会文件精神,拿出多元开放、行之有效的改革举措,形成独具特色的教育评价体系。

作为长期扎根在一线的基础教育工作者,以往我们谈到评价,基本上离不开成绩,离不开分数和等级,这是传统教育评价的弊端,也是此次《总体方案》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其实,这些年来,北大附小一直在探索实践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在智育、德育、体育、美育等各种教学活动中,我们都力图全方位、多角度评价每个孩子,用展演、活动、综合实践等多种手段来激发孩子们的潜力,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各种精准化支持,最终达到舒张自由、鼓动求知、赞赏创造、促进成长的教育目的。不过,不唯分数、不对成绩排队的做法也偶尔面临着个别家长的质疑。之前,由于没有国家政策文件的支持,我们也是一边走一边尝试。此次《总体方案》的出台,就我们的真实感受来说,真是如逢甘霖,这也大大坚定了我们持续推进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底气和信心。

中国德育:据我们了解,贵校近年来一直在探索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评价体系。“五育并举”是北京大学老校长蔡元培先生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蔡先生的“五育并举”和现在我们所说的“五育并举”内容并不完全一致。作为传承北京大学百年文化基因的附属小学,对这一思想有哪些继承和发展?

尹超: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近代史上伟大的教育家。1912年,中国教育处在重要的历史转折关头,蔡先生审时度势,从养成国民健全之人格出发,发表了著名的《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一文,系统地阐释了“五育并举”的思想。他的这一思想是中国教育思想史上一个巨大的进步,也是符合人的全面发展教育规律的。

北大附小从建校的第一天起,就把传承“五育并举”的思想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在蔡元培先生“五育并举”思想的引领下,我校在办学过程中非常注重人的和谐与完满发展:提出了“以人为本,在爱与自由中快乐和谐发展”的理念;建立了多元开放的生命发展课程体系,包含3个层次5个领域,25个课程模块,145门课程;倡导“以美育德,文化育人”的实践传统;涵养多元异质的教师团队。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对蔡先生思想的丰富与传承。

蔡先生在执掌北大的时候提出“五育并举”的思想,面对新时代朝气蓬勃的孩子们,怎样既符合儿童天性,同时又让“五育并举”的思想有效地落地呢?一代又一代北大附小师生一直为之积极探索。2002年,北大附小明确把冰心的题词“专心地学习,痛快地游玩”作为校训,以此作为开展课程教学改革的前奏。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可以说,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大部分是以玩的形式存在的。没有纯粹的学,也没有孤立的玩。孩子们成长的每一个印迹,都是学与玩的融合、学与玩的统一。这也是新时期我们对蔡先生“五育并举”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德育: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方方面面的通力配合、协同推进。请问贵校对于构建“五育并举”的教育评价体系有哪些顶层设计?您作为校长,又是如何把握改革整体方向的?

尹超:对于学校教育来说,课程建设和评价是最重要的阵地和渠道。近年来,我校进行了生命发展课程改革探索,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我们将所有课程分为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健康艺术、国际理解和社会交往5大领域,凸显立德树人的总体要求,全面体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原则。围绕5大领域,学校研发了整体课程评价方案。每个素养维度各有5个评价维度,一共有25个评价要素。学生在每个学期都会有一份课程总体学习评价的“5+1”评价雷达图;同时,5大素养和25个评价要素在不同学期的评价结果会自动生成动态的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出学生每个学期的评价结果,还能看出评价结果的发展变化趋势。学生从北大附小毕业时,会收到一份学习效果评价的数字画像,对其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历程作出一个阶段性评价和一个发展性评价,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提供有指导意义的参考。

在小学开展课程改革实践,每周拿出两个半天的时间,让孩子们自行选择喜欢的课程,这种打破时空的课程设计,在小学开展确实有一定难度。作为校长,起初我也有顾虑,某门课程没人选或者选的人多了怎么办?课程没有吸引力怎么办?家长有意见怎么办?……一系列问题也曾让我有些踌躇,但最终促使我下定决心从2011年起将课程改革实践落地,就是得益于蔡先生的系列教育思想。我认为,只要我们做的事情是有利于孩子成長的,就应该大胆去尝试。

中国德育:学校教育评价改革顶层设计既要立足全局、整体谋划、系统推进,同时也需要找准具体的实施路径和抓手。贵校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始探索学业述评制度,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能否请您分享一下贵校在这方面的具体实施情况?

尹超:在此次《总体方案》中,“学业述评”概念在国家教育文件中首次出现。学业述评制度归根结底是推动五育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现的是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对此,学校要有整体、协同性的改革举措,在这其中,至少包含两个问题:一是学校对教师的学业述评应作哪些要求?二是教师对学生应怎样进行学业述评?

针对第一个问题,我们把教师的学业述评纳入教师评价考核体系,教师的学业述评有哪些常规操作、哪些创新特色,我们分主体、分专题进行讨论交流。比如,我们规定:好的教育经验成果及时在学校德育沙龙上分享汇报,有辐射和引领作用的计入教师评价考核“奉献担当”一类,为其赋分,其结果纳入教师职称评定考核体系。针对第二个问题,我们提出了如下的“描述性”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业述评应是包含德智体美劳全要素、全过程的综合评价;它不是描述式、终结式的单一评价,而是多元、开放、立体、激励、引导、发展式的评价;它是有血有肉、饱含深情和期待的评价,能让每个孩子收获专属“小欢喜”,感受到“被看见”的尊重,充分调动孩子的内驱力。

围绕以上两点,我们在课程评价方面创设了由短期节点式评价、动态发展式评价、学段发展式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在教师评价方面创设了优质常态、特色创新、学术引领、奉献担当四个维度的综合测评;在德育评价方面,以成长型思维为主线,通过主题国旗课、综合实践课、心灵成长课、家校共育课四大主渠道养成孩子们的文明礼仪和良好习惯,以此培养快乐、进取、儒雅、大气的北大少年。

中国德育: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此次《总体方案》对于教师评价也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任务。请问贵校在改革教师评价、引导教师更好地履行教书育人职责这方面,有哪些有益的探索?

尹超:《总体方案》谈到教师评价改革时,提到了“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突出教育教学实绩”的原则。如何把教师的思想、情感、智慧都引导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任务上来,首先要确立好教师评价的指挥棒,从思想观念、机制保障上理顺教师评价改革的痛点和难点。

北大附小非常重视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注重每一位老师独特价值的发挥。我们认为,只有教师在专业成长中享有了自由、舒展了个性、发挥了创造性,他/她才能更好地在教育教学中实施“顺其性、驰其想”式的教育。目前,我们正在完善教师评价体系,力图用更科学的方法对教师的工作业绩以及潜在价值作出客观公正的判断,让每一个用心呵护孩子成长的细节都被看见、被强化,从而不断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动力与智慧。同时,我们对教师的教育行为也有底线要求,这一要求具体体现在我们编制的《教师手册》中。每个学期,我们都会给每位教师下发新版《教师手册》。编制《教师手册》的目的,在于用最精简的文字和图画,让每位老师端正并反思自己的师德师风和教育行为。

我们注重对教师的发展性评价,主要包括四个维度:优质常态(基础性指标)——该维度指向教师的专业品质及基本的职业道德和教书育人的水平,关注每一节课、每一个教书育人的细节;特色创新(发展性指标)——该维度指向老师的个性化发展,关注教师的研究兴趣与学校工作之间的结合程度;学术引领(发展性指标)——该维度注重教师的学术追求,关注教师教科研的专业水准以及在学校、区、市的影响和辐射力;奉献担当(弹性指标)——该维度指向教师为学校发展、团队发展作出的贡献。具体的量化指标正在进一步研制中。当然,我们也深知,评价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校办学活力,促进师生和谐发展。教师从事教育活动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我们结合实践尽可能客观、动态、持续地去看待和评价每一位老师的成长。

中国德育:可以看出,贵校的教育评价改革实践取得了丰硕的阶段性成果,您对教育评价也有深入思考和独到见解。那么在您看来,当前学校教育评价改革的重点、难点都有哪些?能否与我们分享一些贵校在具体操作层面的宝贵经验?

尹超:以前,当我们谈到教育教学评价时,经常用到一些量化指标来体现,因此“五唯”问题非常突出。但现在不一样了,《总体方案》的颁布实施,为开展动态的、可描述的、发展性的过程性评价提供依据。我认为当前学校教育评价改革的难点首先在于怎样吃透中央文件精神,建立一套融分数评价、过程评价和描述性评价在内的科学公正的规范评价体系,促进每一位孩子、每一位老师的成长。其中,最重要的在于思想的统一、观念的认同。其次是评价体系的维度和标准的确立。再次是让老师们把评价改革的思想内化,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中。在这方面,北大附小也进行了很多卓有成效的探索,在课程中渗透五育融合的多样化评价就是其中的举措之一。

比如,我们的教学评价十分关注课堂教学中的及时肯定、及时鼓励,或及时反思总结,引出新的问题。考虑低年级学生特点,学校取消了统一的期末测评,代之以档案袋与闯关游戏的形式。语文学科将日常读书和口语交际纳入期末测评;数学、英语学科期末测评设置了选做题,给学生增设了弹性空间;综合实践活动类课程非常注重对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品质、学习效果的考察,并有各种形式的过程性记录,作为学生学业述评的有效依据。

又如,我们的德育评价贯穿在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中。我们提出:学校的每一位教职员工都是德育工作者,要深刻践行全主体育人、全学科育人、全过程育人,首先要改变我们的话语方式,用正面引导激发孩子持续的内在动力。什么是正面引导呢?就是换种说法、换种思维,比如将“他比我聪明,我就是不如他”变为“学习了他的方法,并认真做,我可以变得更聪明”。其次要为爱而教,用爱的语言激励孩子,用爱的惩罚约束孩子。特别是老师要在处理人与人的冲突、人与事的纠缠中,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让他们学会尊重、理解、包容、合作,积极投身集体的各项事务,成为一个有格局、有担当、有智慧的北大少年。

中国德育:下一步,关于贯彻落实《总体方案》、构建五育并举的教育评价体系,贵校有哪些考虑和安排?

尹超:关于落实《总体方案》、构建五育并举的教育评价体系工作,我们的安排是这样的:

首先是凝聚共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总体方案》精神。教育评价关系学校办学方向、育人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诸方面的改革,是我们对基础教育领域教育教学规律认识的一次深化。我们会组织全校教师进一步聚焦《总体方案》具体内容,对其核心理念进行认真研究学习,结合附小实际做好贯彻落实工作。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积极作为、主动献智,把深入落实教育评价改革当作自己专业成长的重要机遇,不断提升育人能力和育人实效。

其次是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将总体方案有效落地。作为学校负责人,校长要带头树立正确的绩效观,坚决破除唯分数、唯升学的倾向,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评价的根本标准,积极创造和谐育人环境,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为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奠基。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用好教学述评工作机制,着力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此外,學校还要积极开展家校共育,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坚决破除唯升学倾向。只有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全校一盘棋、家校同目标,才能把《总体方案》精神落在实处、取得实效。

再次是创新学校课程体系,探索教学方式变革。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评价指挥棒指到哪里,课程建设就得延伸到哪里。要围绕评价改革调整学校课程设置,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学校生命发展课程体系,孵化出一批精品课程。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标志是学校的教学方式是否发生变革,因此,我们还需要深入探索与评价改革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尤其是后疫情时代基础教育教学领域教与学方式的转变,这些都是我们必须突破的新课题。

最后是努力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教育评价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探索建立符合方案精神和北大附小实际的教育评价体系,离不开一支素质硬、能力强、作风正的教师队伍。今后我们会进一步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紧扣“学业述评”这个关键词,探索更科学、更完善、成体系的个性化述评体系。同时我们要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健全有利于教师潜心教学、全心育人的制度体系,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总的来说,《总体方案》的颁布实施,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今后的工作中,北大附小会继续秉承蔡元培先生“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在基础教育领域教育评价实践中不辱使命、迎难而上、勇立潮头,积极探索符合《总体方案》要求的教育评价模式,不负蔡先生的期许和北大的声誉。

责任编辑 赵庭

猜你喜欢

总体方案五育德育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五育并举”,学校交出智慧答卷
“五育互育”:高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兴宁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总体方案
跨既有铁路桥梁门式墩盖梁施工技术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