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火灾和气象因子相关性研究
2021-03-08蔡恒明魏航陈圣东
蔡恒明 魏航 陈圣东
摘要: 根据大兴安岭地区1990~2012年森林火灾(简称林火)数据信息,选择对林火发生影响较大的温度、最高温度、降水量、风速、相对湿度和当日最低湿度6个气象因子,分析了气象因子和林火发生的相关关系,为林火预防提供参考。
关键词: 林火; 气象因子; 大兴安岭
中图分类号: S 762.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 - 9499(2021)01 - 0049 - 03
森林火灾(简称林火)的发生和森林植被类型、火源以及环境条件息息相关,一般情况下,森林植被类型和火源相对比较稳定,环境条件主要是气象条件变化比较大,在林火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1 ]。因此,采用气象因子研究林火发生的规律,可以帮助政府有关部门评估火灾风险,并有序开展林火防范工作。本文分析了大兴安岭地区23年的林火变化规律,并对该地区林火次数和气象因子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以期为政府部门提供参考,减少因火灾导致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1 材料与方法
1. 1 研究区域概况
大兴安岭地区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总体呈西北-东南走向,东接小兴安岭,西临呼伦贝尔草原,南达松嫩平原,北靠黑龙江流域,平均海拔573 m,森林面积广阔,植被以针叶林为主,森林覆盖率达80.95%,是我国重点火险区之一[ 2 - 4 ]。该地区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气温-3 ℃,平均降水量为460 mm,日照在2 600 h以上。每年春季及秋季,植物干枯,气温相对较高,风速大,是森林火灾多发且林火容易蔓延的季节[ 5 ]。
1. 2 数据来源
林火数据来自于大兴安岭地区森林防火办公室,共收集1990~2012年记录有火灾发生时间、地点、过火面积等信息626条。气象数据来源于中国气象数据网,选取漠河(50136)、塔河(50246)、呼中(50247)、新林(50349)、呼玛(50353)、加格达奇(50442)6个气象站点火灾发生当日、前1日和前2日的地面观测数据。
1. 3 数据处理方法
在统计大兴安岭地区1990~2012年林火历史发生数据的基础上,选择对林火发生影响较大的温度、最高温度、降水量、风速、相对湿度和当日最低湿度6个气象因素,采用纬度距离方向权重反比法得到火灾位置的气象信息。
2 结果与分析
2. 1 林火发生规律
根据图1分析可见,大兴安岭地区林火发生次数有比较明显的年际变化,主要呈现3个阶段,1990~ 1997年、1998~2005年、2006~2012年。1990~1997年这8年年平均林火次数14.98次,最高是1992年28次;1998~2005年,这8年林火次数显著增加,最多一年(2000年)高达94次,年平均43.89次,明显高于另外2个阶段;2006年以后,林火次数各年份分布比较均匀,平均18.67次,保持为低发状态。
由图2可见,林火主要分布在2~10月,5、6月是林火高发期,23年共发生362次,占总数的57.8%。
从大兴安岭地区林火次数全天各时间段变化(图3)可见,林火主要发生在9~18时,占总数的91.2%,易发时段林火次数波动不是很明显,15点和16点2个时间段达到峰值。
2. 2 林火发生气象因子分析
通过气温与林火发生概率(图4a)可见,火灾发生当日,17~19 ℃发生林火的概率最大,91%的林火发生在15~25 ℃;28%的林火发生前1日和27%的林火发生前2日温度为19~21 ℃;85%以上的林火发生前1~2日平均气温为15~25 ℃。最高气温和林火的关系和平均气温趋势相近,林火集中在平均最高气温29~33 ℃这个區间(图4b)。温度过高(>38 ℃)、过低(<18 ℃)都不利于林火发生。从降水和林火发生概率(图4c)可见,降水量越少,越容易发生林火。林火发生当日、前1~2日降水量为0时发生林火次数最多,分别占到总数的75%、79%、69%。从风速和林火发生概率(图4d)可以看出,林火发生当日平均风速多在1~3 m/s,占到总数的74%,林火发生前1~2日,林火在1~3 m/s这个区间次数分别占到总数的71%和73%,比较集中。
通过湿度和林火发生概率(图4e)可见,林火发生当日空气湿度60%~65%概率最高,为21%;前1日空气湿度65%~70%概率最高,为23%;前2日空气湿度60%~65%概率最高,为25%。可见,相对湿度60%~70%容易发生林火。通过最小相对湿度和林火发生概率(图4f)可见,林火发生当日、前1~2日最小湿度概率极大值区间分别为20%~25%、20%~25%、30%~35%,87%的林火发生时当日最低相对湿度小于45%。
通过对大兴安岭地区林火发生当日和前1~2日各气象因子统计及对比可见(表1),林火发生当日的风速、气温高于林火发生前1~2日相应数值,降水量、相对湿度低于林火发生前1~2日相应数值。因此,温度升高、风速增大、降水量减少等气象因子变化,容易导致林火发生。
3 结 论
3. 1 林火发生与气象因子变化关系密切,根据大兴安岭地区林火分布特征,分析了平均气温、最高气温、降水量、风速、相对湿度、最小相对湿度6个气象因子与林火的关系,得出林火与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正相关,与相对湿度、最低相对湿度、降水量负相关,合适的风速有利于林火发生。
3. 2 大兴安岭地区是林火多发区域,应注意火灾防范。林火多发生在5、6月,并且集中在林火当日9~18时。连续三天平均气温15~25 ℃、无有效降水、平均湿度60%~65%、当日最低相对湿度<45%时,易发生森林火灾。
3. 3 本文只选取了温度、风速等6个气象因子,没有将日照、气压、蒸发量等其他气象因子纳入研究范畴,且没有添加地形、地貌和人为基础设施等非气象因子,可以在今后的研究中综合考虑各种因子的影响,从中发现规律,以供相关部门参考。
参考文献
[1] 李德全. 浅谈我国森林火灾发生的特点[J]. 林业科技情报,2011, 43(1): 4 - 5.
[2] 陆昕, 黄滨, 杨素芝, 等. 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火灾发生的原因和扑救特征[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9, 47(11): 77 - 80 + 85.
[3] 苏立娟, 何友均, 陈绍志. 1950-2010年中国森林火灾时空特征及风险分析[J]. 林业科学, 2015, 51(1): 88 - 96.
[4] 付婧婧, 吴志伟, 闫赛佳, 等. 气候、植被和地形对大兴安岭林火烈度空间格局的影响[J]. 生态学报,2020, 40(5): 1 672 - 1 682.
[5] 赵凤君. 氣候变化对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火灾的影响研究[D]. 北京: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7.
第1作者简介: 蔡恒明(1976-), 男, 工程师, 研究方向为天气动力与气候预测。
通讯作者: 陈圣东(1978-), 男, 正高职工程师, 研究方向为林业(森林)工程。
收稿日期: 2020 - 01 - 20
(责任编辑: 张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