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西地区棕榈科植物耐寒性调查

2021-03-08杜翔鹰杜棣芬钟荣陈明辉陈浪杜雨枫

林业科技 2021年1期
关键词:棕榈幼苗调查

杜翔鹰 杜棣芬 钟荣 陈明辉 陈浪 杜雨枫

摘要:  研究粤西地区56种棕榈科植物小苗受低温寒害情况的结果表明:棕榈科品种的耐寒性受其种源产地、引种经历、苗龄等因子的影响,归纳出耐寒品种叶片外形特征,为粤西地区棕榈科耐寒品种筛选、驯化和培育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棕榈;  幼苗;  耐寒;  调查;  叶片特征

中图分类号:   S 792. 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 - 9499(2021)01 - 0042 - 04

叶片是植物对环境变化较敏感、可塑性较大的器官,其结构特征最能体现环境因子的影响或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因此,叶片结構特征是反映植物环境适应能力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树木抗寒性综合评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当前,棕榈植物耐寒性研究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对各类棕榈植物经历低温时的生理指标进行对比,找出耐寒内在因子,此类研究体现于植物生理的理论研究上[ 1 - 2 ];二是对某几种棕榈品种成年树木寒害后进行统计分析,找出耐寒品种及外部原因,此类研究属于成树后期的总结[ 3 - 4 ]。本研究对56种棕榈苗期寒害后状态的记录分析和数据统计,通过大批量、多批次的数据对比筛选出耐寒品种,总结出耐寒棕榈品种外型因子和抗寒机理,为粤西地区棕榈科耐寒品种筛选、驯化和培育拓宽思路。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湛江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棕榈科植物引种圃。湛江市位于雷州半岛东北部,介于109°31′~110°55′E,20°12′~21°35′N之间,处于北回归线以南的低纬地区,属于热带北缘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22.7~23.5 ℃,由北向南递增,南北相差1.5 ℃。年平均雨量1 395.5~1 723.1 mm,年平均日照时数1 714.8~2 038.2 h。土壤类型以红壤为主,20°40′N以南地区为砖红壤,20°40′N以北地区为赤红壤,沿海地区为海滨沙土、滨海盐渍沼泽土和滨海盐土。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 1 试验材料

调查材料为湛江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从1999年起引进的3批共56种棕榈科植物小苗。第一批包括槟榔、三药槟榔、砂糖椰子等20种,第二批包括霸王棕、糖棕、短穗鱼尾葵等23种,第三批包括大王椰子、加拿利海枣、银海枣等20种(含7种重复种植品种)。这些小苗在2001年1月下旬至2001年2月底,连续经历了3次低温,2001 年1月20~24日,平均温度12.5 ℃,持续4天,极端最低温度为6 ℃。2001 年2 月5~10 日,平均温度在10 ℃以下,最低5 ℃,持续5天。2001年1 月23~27 日,又迎来了近4天的低温,温度始终在10 ℃左右。试验材料按种植年限(0.5、1.0、1.5年)分3批进行统计记录,对数量多的品种按比例随机抽取调查,对数量少的品种全部调查,共调查小苗1 288株,地苗892株,处于露天环境中,其中有袋苗396株,上覆50%遮光网。

2. 2 试验方法

2. 2. 1 调查方法

2001年3月1~8日,按不同苗龄(0.5、1.0、1.5年)和不同栽植方式(露地栽植、袋苗50%遮阴栽植)分批记录寒害情况。对试验树种幼苗的叶片状况(厚度、颜色)、生长状况(成活率、受害度)等进行逐个观察和记录。每个品种的调查株数由栽植的种群数量而定,种群数量较多者按比例随机抽取但不少于30株,种群数量少于或等于30株者全部调查。调查指标包括原产地、种植环境、叶片(角质层)及叶鞘的厚度与颜色、生长状况等。

2. 2. 2 寒害分级

以叶片受寒害后的叶色变化等为指标,参考林应枢[ 4 ]方法建立寒害评定分级标准值(表1)。

寒害等级值由每个树种或不同苗龄受寒害级别值按加权平均法计算,权重为每个等级受害株数占比,计算公式为:寒害等级值F=∑(寒害级株数/调查总株数×100%×代表级值)/寒害最高级代表值。

2. 2. 3 寒害等级划分

按同批次寒害等级值的大小排列,5等份波段进行划分,取等级值相近的归纳为某一赋值,由小至大分为Ⅰ、Ⅱ、Ⅲ、Ⅴ、Ⅵ五个等级。树种受寒害级别值越高,寒害等级赋值越高,其耐寒能力越差,反之亦然。

3 结果与分析

3. 1 棕榈科植物耐寒性分析

3. 1. 1 第一批棕榈科植物耐寒性

第一批播种引种棕榈小苗有20种,1999年7月种植于露地环境中,至2001年苗龄约为1.5年。由第一批棕榈科植物露地栽植受寒害情况(表2)可以看出,最低寒害等级数为21.3,最高为82.0,平均寒害指数为45.3,寒害指数接近50,寒害情况不太严重。划分5级寒害等级值,Ⅰ级:Di≤26,Ⅱ级:39≥Di≥32.6,Ⅲ级:44.6≥Di≥45.3,Ⅳ级:58≥Di≥52,Ⅴ级:Di≥67。本批次耐寒力强的品种为刺葵属的加拿利海枣、伊拉克蜜枣、银海枣,以及丝葵属的丝葵与华盛顿葵。寒害相对严重的品种为酒瓶椰子属的酒瓶椰子、棍棒椰子及槟榔属的槟榔。在抗寒能力强的品种中,除加拿利海枣叶色为深绿色外,其余的伊拉克蜜枣、银海枣,丝葵与华盛顿葵等品种成熟真叶颜色均接近灰色。

3. 1. 2 第二批棕榈科植物耐寒性

第二批播种引种棕榈小苗有23种,2000年2月种植于露地环境中,至2001年2月苗龄约为1年。由第二批棕榈植物露地栽植寒害情况(表3)可以看出,第二批棕榈小苗的最低寒害等级数为30,最高为81.3,平均寒害指数为55.2,寒害指数略超过50,寒害情况略高。划分5级寒害等级值,Ⅰ级:Di≤32,Ⅱ级:41≥Di≥46.7,Ⅲ级:48≥Di≥59.3,Ⅳ级:64.≥Di≥66.7,Ⅴ级:Di≥71.7。本批次耐寒力强的品种为菜棕属的小箬棕、箬棕、牙买加箬棕,以及棕榈属的棕榈,其次为霸王棕属的霸王棕(稗斯麦桐)、蒲葵属等。寒害情况严重的品种为椰子属的椰子、油棕属以及轴榈属、棕竹属等。在抗寒能力强的品种中,小箬棕、箬棕、牙买加箬棕、棕榈、霸王棕(稗斯麦桐)品种成熟真叶颜色均接近灰色,而椰子、油棕、圆叶轴榈等耐寒性差的品种叶色呈黄绿及深绿色。

3. 1. 3 第三批棕櫚植物耐寒性

第三批引种棕榈小苗20种,于2000年8月起上袋,袋植于荫蔽环境中(50%遮光网),至2001年2月苗龄约为半年。由第三批棕榈植物荫蔽袋植寒害情况(表4)可以看出,最低伤害等级数为35,最高为96.0,平均寒害指数为64.9,寒害情况比较严重。划分5级寒害等级值,Ⅰ级:Di≤40,Ⅱ级:45.3≥Di≥49.7,Ⅲ级:56.0≥Di≥68.8,Ⅳ级:76.8≥Di≥82.7,Ⅴ级:Di≥94.7。本批次耐寒力强的品种为刺葵属的加拿利海枣、银海枣,丝葵属的华盛顿葵,以及果冻椰子属的布迪椰子。寒害情况严重的品种为红脉葵属的蓝棕榈、红棕榈、黄棕榈,以及圣诞椰属的圣诞椰子。在抗寒能力强的品种中,除加拿利海枣外,包括复种的银海枣、华盛顿葵、布迪椰子等真叶颜色均接近灰色。而蓝棕榈、红棕榈、黄棕榈等耐寒性差的品种叶色呈黄绿及深绿色。

3. 2 种源及驯种经历

在对所有棕榈耐寒因子的研究中发现,种源地及驯种经历是其重要影响因素,棕榈品种在长期进化中,逐步适应其种源(驯种)地的气候特征,因此该地气候决定该种棕榈对寒冷的耐受度。例如:耐寒的布迪椰子原产于乌拉圭,伊拉克蜜枣原产于西亚内陆,菜棕属、丝葵属原产于美洲中部,这些区域或纬度高或昼夜温差大,容易产生耐寒性。同时,有些品种的种源地属于热带,但经过前期的引种驯化,已经完全适应寒冷地区气候,例如:刺葵属的加拿利海枣、银海枣等,它们早于19世纪中叶被引入欧洲,其后代的抗寒性大大增强。

3. 3 种植苗龄

随着苗龄的增长,植物耐寒力逐步提高。比较明显的是第一批与第三批重复种植品种的寒害指数对比,假槟榔32.6/68.8、三药槟榔45.3/77.3、加拿利海枣26.0/40.0、银海枣20.7/37.3、大王椰子54.8/77.3、华盛顿棕21.3/38.7。由此可知,棕榈科种植苗龄延长是抗寒冷力转强的重要原因。这一结论在多年后得到证实,如棕榈科植物可以捱过苗期的寒冷,成树后耐寒程度成倍增加。

3. 4 叶片外形

通过多年调查分析,耐寒性强的棕榈品种的特点是成熟叶片相对比较厚、叶身硬挺,如布迪椰子、海枣属、箬棕类等,这是因为叶片上角质层(蜡质层)较厚,气孔陷于蜡质层之下[ 8 ],当遇上寒冷的空气时,植物关闭气孔凭着较厚的蜡质层,可以减轻外界低温对内部组织的侵害,硬挺厚实的叶身也可维持内部维管的运输通畅。反观不耐寒冷的品种叶片,如槟榔、红椰子、油棕、酒瓶椰子、蓝棕榈、红棕榈、圣诞椰子等,其叶片或新抽叶芽比较薄,叶身柔软,蜡质层较薄,遭遇冷空气时,蜡质层对叶内部组织的保护较弱,寒害程度必然较重。但随着植株苗龄增长,角质层的生长会加厚,这是棕榈耐寒增强的主要原因。根据罗晓青[ 9 ]的研究结果,棕榈叶片电导率越高,植物抗寒性越弱,而电导率与叶片含水量呈正相关,这解释了叶片柔软(或新叶)因含水率相对叶片硬直(老叶)更高,所以柔软叶耐寒性较弱的理论依据。比较明显的例子就是第二批中蒲葵叶片厚度就比圆叶蒲葵厚,耐寒指数则出现为41/66.7,耐寒等级赋值为Ⅱ/Ⅴ。因此,成熟叶片较厚的品种耐寒,成熟叶片较薄的品种不耐寒,所有品种新叶都易受寒害,苗龄越长,叶片厚度渐厚。经过多年观察,凡经历过寒冷气候的棕榈科植物叶片厚度均比苗期有所增加。棕榈叶片蜡质层的作用不仅是保温,同样也可以耐旱,在高温干旱的气候环境中,可以起保持组织内部水分的作用,许多耐寒棕榈品种同时也是耐旱品种。

3. 5 叶片颜色

通过调查,耐寒的棕榈品种大部分品种成熟叶片颜色接近灰色,呈现灰绿色或银灰色,如银海枣、华盛顿葵、箬棕、牙买加箬棕、霸王棕、布迪椰子等。不耐寒的品种大部分成熟叶片呈现黄绿色或深绿色,如酒瓶椰子、槟榔、椰子、油棕以及轴榈、棕竹等。根据周婵[ 10 ]试验结论:灰绿色羊草相对于黄绿色羊草在各项抗逆生理指标上都明显优势,前者更能适应恶劣环境,是后者进化后的产物。结合本次棕榈耐寒调查,抗寒能力强的品种,大部分叶色都趋向灰绿色或银灰色接近灰色,说明棕榈植物品种从叶色区分,抗逆性与羊草有类似的情况出现。

4 结论与讨论

4. 1 56个棕榈品种的寒害加权平均数分别为45.3、55.2和64.9,大部分品种的寒害级别都有Ⅲ级或以上,这说明大部分棕榈品种在幼苗期是不耐严寒的。耐寒强的品种有布迪椰子、加拿利海枣、伊拉克蜜海枣、箬棕、小箬棕、箬棕、牙买加箬棕、丝葵、华盛顿棕;不耐寒的品种的有槟榔、红椰子、油棕、酒瓶椰子、蓝棕榈、红棕榈、圣诞椰子等。

4. 2 棕榈品种只要叶片角质层较厚,叶色呈灰绿或银灰色,就可能有较强的耐寒性。热带棕榈有许多品种都有以上特征外形,通过当地种子育苗驯化,有可能在高纬度地区正常生长。

4. 3 棕榈耐寒品种大苗引种前,可在当地进行种苗试验,观察苗期表现,选择苗期外形合适耐寒特性的品种进行引种,减少盲目大苗移植所造成的损失。棕榈苗木如果能从小苗期对当地气候进行逐步适应,生长过程中,其生理结构慢慢转化,可对当地寒冷气候进行适应,保证其在当地稳定生长。同时,如果引种时考虑种子的来源,选择寒冷区域的来源种子播种,对苗木以后的气候适应性会更好。

4. 4 培养棕榈品种耐寒力,应从小苗期引种起,历经寒冷经过低温锻炼成长,植株成长后抗寒能力强于未经低温锻炼的棕榈成苗。在栽培时可适当加强磷钾钙肥,少用氮肥。在入冬之前,控制水分,减少其因抽新梢遭受寒害机会。同时种植地点可以选择向阳背风,植物配置形成多层复合群落结构,以利于抵御低温危害。

参考文献

[1] 刘艳菊,  曹红星.  棕榈科植物抗寒、  抗旱生理生化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22):  46 - 50.

[2] 曹紅星,  黄汉驹,  雷新涛,  等.  低温胁迫下椰子叶片解剖结构差异研究[J].  热带作物学报,  2014,  35(12):  2 420 - 2 425.

[3] 徐泽荣,  陈世平,  王春勇,  等.  绵阳引种的五种棕榈科植物冻害调查分析[J].  林业科技,  2017,  42(1):  20 - 23.

[4] 林应枢,  黄华庆,  徐炜.  福州市棕榈科植物寒害调查初报[J].广东园林,  1998(1):  29 - 32.

[5] 陈琦.  2016年上海地区棕榈科植物冻害情况调查[J].  上海 农业科技,  2017(03):  81 - 82.

[6] 臧小平,  徐雪荣.  湛江南亚热带植物园棕榈科观赏植物引种初报[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3(4):  48 - 51.

[7] 严敏杰.  南方棕榈科植物抗低温能力调查分析——以上海东郊半岛别墅为例[A].  《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  2018年4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  《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  北京恒盛博雅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2018:  3.

[8] 罗晓青,  袁洪钊,  查兰松,  等.  棕榈科观赏植物在贵州的抗寒性及适应性[J].  贵州农业科学,  2010,  38(10):  160 - 163.

[9] 潘昕,  邱权,  李吉跃,  等.  基于叶片解剖结构对青藏高原25种灌木的抗旱性评价[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5,  36(2):61 - 68.

[10] 周婵.东北草原两个生态型羊草趋异适应特性及其进化机理的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04.

第1作者简介:  杜翔鹰(1968-),  男,  工程师,  主要从事植物引种方面的研究。

收稿日期: 2020 - 08 -  18

(责任编辑:   王 岩)

猜你喜欢

棕榈幼苗调查
假日与婆母村郊栽苗
希望
它们可以用来书写吗
会“制作乐器”的棕榈凤头鹦鹉
棕榈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