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宁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规范
2021-03-08朱志柳何小明郑丽聪
朱志柳 何小明 郑丽聪
摘 要: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且在人类福祉和全球气候调节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森林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之一,千百年来源源不断地向人类社会提供生产和生活的原材料。长期以来,人类对森林的认识都停留在“资源库”这一层次,长时间、高强度的资源索取导致了森林资源量的急剧下降,森林保护及再生功能减弱,致使森林退化、植物种群变小、生物多样性下降。本文对景宁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规范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景宁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规范
引言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环境污染和人类健康问题的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逐渐意识到森林生态系统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问题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因此,全球各国相继开展实践,这促使了世界森林疗养理论的形成与产业的发展。
一、森林康养的内涵
1.国内森林康养
在中国,“森林康养”的理念早已存在。西汉时期辞赋家枚乘在《七发》中写道“游涉于云林,周池于兰泽,弭节于江寻”,可以“陶阳气,荡春心”;明代医学家龚运贤在《寿世保元》中指出“山林逸兴,可以延年”;清代专著《水边林木养生》中更为详尽地论述了森林对人类健康的作用。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借鉴不同国家森林疗养理论与实践案例,并结合自身国情在台湾及大陆地区开展了与其相关的森林康养理论实践活动
2.理论基础
森林具有特殊的健康养生功能。研究表明,森林中有一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物质———负离子,可调节人体植物性神经、改善心肺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森林可以释放出植物杀菌素———芬多精,它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抑制癌细胞生长。森林中丰富的物种,可提供人体所需要的营养元素和成份。森林环境中的空气、矿物质、温湿度以及景观、生态文化等,对人体健康极其有利。
3.价值取向
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类健康状况调查显示,全球患各种疾病的人占20%,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占75%,符合真正健康标准的仅占5%。森林康养产业价值取向就是调心养性,预防疾病,保健疗养,增进健康,减少亚健康人群,提高人体健康水平。分析人类健康指数下降的原因,与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息息相关。一是由于人们的生活压力增大,心理疾病增多;二是城市人口密集,环境吵闹,生活空间缩小,身心压抑,不利于健康;三是饮食条件发生变化,杂粮数量减少,营养成分比例失调;四是养老出现新变化,老年人无人料理,生活负担过重,生活质量下降,不利于老人健康。
四、森林康养共生演化的模式与机制
(1)森林康养的共生模式
人的需要有多种分法。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需要。鲁迅也曾经说过,人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无论哪种说法,共同点就是人的需要之满足,都离不开资源。社会共生论主要从主体、资源、约束条件三方面视角解构还原社会共生关系,将社会存在中的绝大多数社会共生现象解释为多个主体在一定约束条件下交换、分享资源的共生关系方式。目前主要有两种森林康养运营模式。一是政府主导性经营管理。政府负责整体建设,政府统筹管理和开发引导,专业投资商作为运营者。二是市场主导性经营管理。企业本身作为投资主体,将森林康养以项目形式招商引资。无论哪种运营模式,都是作为共生主体的政府、投资商、经营企业等,对森林资源的利用和共享。利用森林资源自身的地势环境、天然景观和森林气候等功能优势,改善人们生理机能,调节人们身心状态,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因此,森林康养是共生主体对于森林资源的彼此共享,形成共享型共生模式。
(2)森林康养共生演化动力机制
森林康养主体与资源的互利共生,既有外部驱动力的作用,也有森林生长规律与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内生驱动力的作用。外部驱动力,如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趋势,人们需要高质量森林康养的产品和服务;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和发展理念的转变;鼓励社会资本、激活内部生产要素、技术攻关、产学研融合等。在森林资源的有限性下,发展森林康养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等。森林康养共生演化是在外部驱动力作用下,内部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产生的共生效应既包括经济效应——新产业融合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森林资源高效利用,也包括社会效应——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国民健康水平得以提升。
五、景宁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规范
(1)考虑对接可发挥市场优势的PPP模式
加大社会资本进入森林康养产业的力度,引入风险投资机制,吸引国内行业企业、集团参股。提供高质量森林康養服务,形成制度化的森林康养产业体系,使森林康养产业在规划、规模、成本、激励等方面实现高效运作,期望实现PPP模式实践与政策的良性“共振”,以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带动林业和健康事业整体发展。
(2)建立健全管理体制,理顺经营机制
森林康养是一个将旅游、疗养、文化、运动、养老等多产业有机融合的联合体,实现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建设要求,将森林康养作为林业转型升级、实现生态扶贫的重要举措,推动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按照我国现行体制,建立责、权、利明晰,职责分明,管理有序,措施有力的管理体制。建立谁建设、谁管理、谁经营、谁负责、谁投资、谁受益的经营机制,提高经营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责任感。
(3)出台扶持政策,拓宽投融资渠道
一是利用国家乡村振兴与扶贫政策申请专项扶贫资金,包括国家投资及贴息贷款,用于康养基础设施及项目建设。企业可以项目建议书、中标通知书、从业合同、市场准入、批准授权等作为依据,银行核实后给予贴息贷款;乡镇可成立集体联营合作社,采用个人申请入股方式进行专项贴息贷款;二是采用招商引资方式,将诚信可靠、资质齐全、实力雄厚的企业吸引入围,给予政策支持,使其投资建设与经营;三是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按照入股或独立经营方式,将资金投放于森林康养项目中来;四是与森林经营单位建立联建联营的投资机制,按照林区、林业改革创新发展思路,实现林业转型升级。
结束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森林康养是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结合体,是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特色化森林产业。虽然森林康养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但是只要在发展中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就能实现和推动中国森林康养产业的可持续化发展,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完成“绿色中国”“健康中国”的美好夙愿。
参考文献:
[1]张全林.山西省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探析[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19(04):1-3.
[2]宋婉.森林康养步道规划设计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9.
[3]马娅.森林康养产业:林业供给侧改革新路径[J].中国林业经济,2017(06):90-92+125.
作者简介:
朱志柳 性别:女 1968年9月浙江省景宁县林业总场工程师从事林业技术推广森林保护和培育
通讯作者:雷延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