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初中学生心理和情绪的影响因素及调节策略
2021-03-08陈银燕
陈银燕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当代初中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随之增大,影响他们的情绪的因素也越来越复杂,探究相关的影响因素和调节情绪的策略对初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学生个体内在层面和环境外在层面归纳影响他们情绪的因素,并提出调节情绪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学生;心理;情绪;个体;环境
一、研究初中学生心理和情绪的意义和必要性
1、初中学生心理和情绪的特点
初中学段的孩子处于青春期,身心发展都在巨大的变化中,是一个人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初中学生在生理和心理的发展上常常出现不平衡的状态,加上学习竞争带来的巨大压力,孩子们的情绪起伏比较大,也表现出矛盾的一面,喜怒无常。因为不会正确调节自己的情绪,不少初中学生容易陷入烦闷、压抑、悲伤、愤怒、惧怕等负面情绪中,这些负面情绪给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因此探究影响初中学生情绪的因素及调节情绪的策略很有必要,对于初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对于社会也同样具有实际意义。
2、初中学生心理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孩子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巨大改善。但是随之而来的还有愈加激烈的社会竞争,进而带来愈加沉重的学习压力。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初中学生生活的环境到处都弥漫着一种焦虑的气氛。在这种紧张氛围下,学生也承受着越来越多的情绪困扰,甚至越来越多的学生患上了抑郁症。从近几年报道和公布的数据来看,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发展水平普遍偏低。
因此,培养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工作已刻不容缓。它不是一家一校的教育小问题,而是需要国家重视、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问题。
二、初中学生心理和情绪的影响因素
情绪是个体对本身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短暂而强烈的反应,是一种主观感受、生理反应、认知的互动,并表达出特定的行为,有时带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如愤怒时暴跳如雷,甚至攻击他人。情绪也具有情境性和冲动性的特点,一旦情境发生改变,相应的情绪体验就会随之改变,甚至消失,有时情绪的强度较大,个体难以控制。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情绪主要有学业情绪和生活情绪。学业情绪是指在教学或学习过程中,与学生学业活动相关的各种情绪体验,包括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和完成作业过程中以及考试期间的情绪体验,它与归因、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情绪主要是在与人交际过程当中的情绪体验,包括和父母、老师以及同龄人的交往。通过观察和分析,影响学生的情绪的因素主要可以分为个体内在因素和环境因素。
1、个体内在因素
(1)成就归因的方式
初中学生还处于不成熟的年龄阶段,不同学生的不同归因方式会对他们的情绪产生不同的影响。例如,甲同学将学习成绩出色归因于个人的能力强或者认为学习任务简单等稳定因素,那么他的学习情绪就会更加高涨,自信、愉悦,学业也更值得期待。但是如果他将成功归因于运气好等暂时性因素造成的,那么他就对自己的学业不会有所期待,情绪低落消极。韦纳对情绪的归因研究发现,对成功的内部归因可以正向预测与成绩相关的积极情绪。
(2)个体意志
意志坚定的个体受情境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小,情绪更加稳定;相反,意志薄弱的人情绪容易大起大落,易喜易悲。例如,甲同学期中考试成绩退步,但他意志坚定,自信能够通过努力在下一次考试中获得好成绩,则他的情绪收到的负面影响较少;而乙同学同样成绩退步,意志脆弱,则在短期内,他的情绪会比较低靡,沮丧,甚至产生对自我的否定。
2、环境因素
(1)家庭因素
家庭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环境因素,对学生情绪的影响是复杂而持久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的和谐程度、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条件等,都会影响初中学生的情绪。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如果不和谐,就会造成一种拘束紧张、剑拔弩张的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下,青春期的孩子会变得更加敏感,紧张不安,负面的情绪会一直持续,最终影响心理健康。另外,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也会使学生产生消极的情绪。如专制型的父母强调过分的控制和绝对的标准,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要求孩子,亲子之间缺少信任和理解。这样会造成孩子缺乏主见,遇事怯懦,进而产生消极的情绪。而民主型家庭教养方式下的中学生会更加大胆自信,有创新意识,容易感受到愉悦等正面情绪。
(2)学校因素
学校是中学生除家庭以外呆的最多的地方,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学校体制、学校文化和办学理念会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的情绪。
此外,学生在学校的很多时间都是与教师相处,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情绪会产生重要影响。其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和班级管理方式、沟通方式等都会直接影响学生情绪。有研究表明,民主型的教师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权威型和放任型的教师则容易使学生产生消极的情绪。此外,教师消极的教学行为和不恰当的沟通方式也会导致学生产生消极的情绪。最后,学生在校园接触最多的是同班同学,而且同伴的影响力更甚。所以和睦的同学关系会使学生产生积极正面的情绪;紧张的或者被动的同学关系会造成学生在校园的不安、压抑、愤怒、委屈等负面情绪。
三、初中学生心理和情绪调节的策略
情绪调节即在情绪发生、体验的过程中施加影响的心理过程。根据影响情绪的内外因素,调节初中学生情绪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1、对初中学生进行成就归因训练和意志训练。
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如果将成就归因于自身内部因素,那么个体就会体验到成就感。因此,对初中学生,首先让他们简单学习归因理论,使他们主动意识到归因的影响,并学会对成功和失败进行合理的归因:自身的能力、意志、兴趣等。同时指导学生自我暗示,控制消极影响。此外,开展意志训练活动,例如结合体育训练,循序渐进,帮学生提高意志。
2、学会合理宣泄
宣泄是调节情绪的重要手段。积压太多的负面情绪通过各种方法被宣泄出来时,承受的压力也得以缓解。合理宣泄的方法有很多。
(1)倾诉。情绪不好时,找知心的朋友倒倒苦水,发发牢骚。一番倾诉后,心情就会变得好起来。如果心里长期藏着事儿,憋久了,就会把自己憋出心理问题来,而倾诉是我们释放负面情绪和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2)音乐。唱歌或听音乐,当人在歌曲所引起的共鸣中随着旋律大声唱出来的时候,痛苦和悲伤仿佛也随之释放出来,心情便会慢慢平复下来。而音乐具有明显的调节情绪的功能。节奏轻快的使人欢乐,柔和的乐曲使人平静;雄壮有力的乐曲使人振奋。听不同的音乐,也是一种很受中学生欢迎的情绪调节方法。
(3)肢体活动,包括运动、劳动和跳舞。跳舞同样是释放情绪的良好途径,随心舞动更有利于宣泄压力和痛苦。运动或劳动,也有助于宣泄情绪。跑步、打球等都是缓解不良情绪的好方法。运动中大汗淋漓,让人身心舒畅。
(4)畫画或书写。画画或书写属于相对比较平和的宣泄方式。通过绘画、写日记等方式,将不便为外人所道的痛苦“排”出来,在绘画或书写的过程中,负面情绪得以释放。
但是,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心理和情绪问题,需要和其他方法结合。
3、力争营造轻松、温馨和民主的家庭氛围。
(1)家庭成员重拾沟通之道,建立和谐的成员关系。其中,父母之间的关系对孩子的影响重大,应该放在首位。在夫妻关系融洽的前提下,再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2)父母改善自己的家庭教养方式。很多家长发现孩子在进入中学后,“不听话”了,回到家喜欢自己呆在房间或者玩游戏,有时候还无故“发脾气”。其实这是因为孩子进入初中后,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开始有了自己的判断。这阶段,父母应该采用温暖和理解的方式来教养孩子,多给予孩子关心、鼓励和信任,减少对孩子的否定和责骂。例如接受孩子们的消极情绪,给予孩子关注和有效的指导帮助,换位思考,体验孩子们的情绪,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真实问题后,家长不要直接讲道理,而是引导孩子自己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调整情绪,然后再结合自己的经验给出恰当的指导,而不是“代办”。这样的教养方式能够使孩子们体验到更多积极的情绪。
4、建设有制度、有温度的校园
(1)首先,学校可以在课程设置上尽可能符合学生兴趣和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化、合理化,让学生对课程产生期待。同时在时间安排上尽量松弛有度,符合学生的记忆、理解规律。这样有助于减少学生对学习的抵触情绪。
(2)合理安排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打造有特色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使学生走进校园,感到有归属感、愉悦感。而且,朝气蓬勃、团结进取的校园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给校园、老师、学生带来良性循环。当学生产生负面情绪时,也能受到周边氛围的影响,例如老师的关爱、同学的支持等,从而调节自己的情绪。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校园不会成为校园霸凌的培养源,减少学生之间的剑拔弩张。
(3)学校规章制度合理科学,且有人情味。有制度,学生才更有安全感;有人情味,学生才能感受到学校的温度。
5、教师应采用民主的方式来管理班级。
(1)教师应摈弃专制的管理方式,对学生严格的同时,又要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将学生当成一个独一无二的生命体去尊重,换位思考,勇敢信任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提升,学识渊博的老师更容易让学生信服以及充满期待,这样学生才会有愉悦的心理和积极的学习情绪。此外,专业素养还体现在课堂和教学方式上。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以鼓励学生为主要评价手段,培养学生自信心。
(3)除学习工作以外,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日常的心理状况,以平等的对话姿态关心、了解学生的在校、在家生活,让学生感觉到被关爱与支持,从而产生积极的心理和情绪。
四、培养初中学生心理和情绪调节能力的原则
(1)科学性。无论是培养学生哪一种调节情绪的策略,都必须符合学生自身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自身性格、接受能力等特点。比如对于内向的学生,让他们通过在人前唱歌跳舞等方式来发泄情绪,也许是强人所难。最重要的是符合当下学生面对的情境特点。
(2)发展性。情绪策略的培养应该有助于学生长期的心理健康发展。学生能够在负面情绪产生时运用某些策略自主调节,自如运用,最终具备在再次面对类似情境下减少或不再产生相似的负面情绪和心理压力。
(3)渗透性。情绪调节能力的策略培养应该是润物细无声,非刻意的,让学生自然而然感受到情绪、心理被安抚的效果。如果只是形式,没有效果,那么情绪调节无法走入学生内心,自然是失败的。
五、结束语
青春期的初中生身心正在经历巨大发展变化,遇到的问题比也越来越复杂,与父母、同学、老师的交往也越容易出现摩擦,再加上学习压力的增大,学生的心理也愈加敏感脆弱,一系列负面情绪都会影响其心理健康,或易怒冲动,或多愁善感,或焦虑不安。帮助孩子调节心理和情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孩子掌握科学的方法,在未来面对社会时,才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适应社会,笑对生活!
参考文献:
[1]张素杰.《中学生学业情绪的影响因素及调节策略》[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27).
[2]徐玲玲.《消除不良情绪,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教书育人,2020(16).
[3]郑洁欢.《家庭教育中处理中学生情绪问题的策略》[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07).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街头中学 浙江省 台州市 317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