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职院校图书馆资源建设“内卷化”现象及解决路径
2021-03-08肖丽华
肖丽华
2019年國家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提出要集中力量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院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平台,支持国家重点产业、区域经济发展,高质量发展高职教育。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即“双高计划”正式启动。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政策和措施,高职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实施“双高计划”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和水平,图书馆作为高职院校三大办学支柱之一,同教学、科研一样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资源采购质量、馆员服务水平、图书经费减少、图书馆之间互通受限等多方面原因,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内卷化”现象。本文试图分析图书馆“内卷化”的表现及原因,破解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抓住“双高”建设的机遇期,为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
一、 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是持续发展的过程
“内卷化”是一个专业术语,产生于国外,过去常被用于分析农业社会和农业经济,其实所谓的“内卷化”是指一个社会或者是一种文化发展到较高水平后,再也无法前进,没办法转化,只能停滞不前,陷入没有发展希望的增长。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是图书馆服务读者的基础,就像人要吃饭,首先要有粮食,文献就是精神食粮。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文献资源建设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前,文献资源这个词还没有出现,本科院校有采编部,现在的高职院校当时都是中专学校,甚至是招收初中生的小中专,有很多学校没有图书馆,资料室一般设在教务处名下,指导思想是以收藏印刷型图书资料为主,也兼顾非书资料的采集收藏。80年代以后,高职图书馆建设基本有了雏形,但也只是以收藏第一,采购图书要经编目人员一定时间的分类加工才能转入流通借阅,90年代以后,计算机技术开始应用到图书馆,文献资源也不再只限于纸质文献,开始接受电子信息资源。时间到了21世纪,国家经济发展迎来了职业教育的繁荣,很多中专都升级为高等专科院校,网络技术的发展给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带来了新的契机,采访的方式也发生了改变,过去采购人员经常要去新华书店或者出版社的门市部买书,馆配商的出现改变了图书资源的采购模式,可以通过各种书目信息筛选后通过网络发给馆配商,这大大节省了采购馆员的时间和精力,传统的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成为图书馆馆藏主体,数据库资源经费高于纸质文献经费。
信息技术的出现改变了图书馆的采购模式,也改变了人们对知识、信息的生产、存储、描述、分配、及获取的方式,作为图书馆人最先学会了这些技能,投入经费、馆舍扩建等,图书馆的资源建设确实上了一个台阶。但近几年由于各种原因,资源建设出现了停滞不前的“内卷化”现象,表现在资源越来越难以满足教学科研需求,读者对图书馆的资源利用率持续下降,每年都重复购买各种文献资源,真正被老师和学生借阅和下载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资源浪费现象严重,老师和学生又感觉到图书馆没什么好书,读者和图书馆之间陷入两难境地,在重点大学图书馆一座难求的时代,高职图书馆很多时间都空空荡荡,馆员也无奈,想尽办法请学生和老师到馆。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内卷化”现象日益显现
首先从图书馆自身找原因,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关键,是要建立适合自己专业特色的馆藏文献,但多年来工作的惯性思维,使得图书馆的资源采购工作还是停留在传统图书馆层次,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和本院的专业特点、所开设的课程、老师的研究方向没有长期跟踪的计划,只是盲目的按照书目信息,尤其是专业图书,如果是严格招标采购,从采购到馆藏需要很长周期,基本时效性已过。有些数据库资源也是如此,有的馆压低纸质文献经费,倾斜给数字资源,但是数字资源利用率并不高,高职院校本身就不是研究型大学,注重实践教学,但实践须有理论支撑,利用数据库资源的高职学生很少,只有老师做课题写论文时需要检索利用,所以一个高职图书馆馆员首先要意识到自己所服务的读者需要什么,在充分了解调研读者的需求方向后,制定文献资源采购计划,在给馆配商发送采购目录前,通过企业微信等方式把要采购的书目和数据库发送给老师,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资源到馆典藏后及时通知老师到馆借阅。
另外馆员服务水平也是影响文献资源建设“内卷化”的因素之一。高职院校图书馆起步较晚,真正有图书馆专业背景的馆员很少,个别流通部门的馆员根本不了解图书馆业务,对所负责书库里的文献资源本身就没有全面了解,尤其疫情期间有些图书馆图书借阅不能开架,很多书明明在库里,却因各种原因找不到,让读者怀着希望来带着失望走。对于数字资源购买随意性太强,资源内容交叉重复,购买使用数据库需持续更新的问题突出,一些数字资源平台使用率不高,甚至长期无人问津,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其次图书馆馆舍面积不够,纸质图书没有地方放,很多不该剔旧的图书被打包放在仓库里,长时间处理不了。
三、 资源建设出现“内卷化”问题的解决路径
一切问题的出现都是人的问题,是服务者和被服务者之间沟通了解和协调不畅通的问题。购买图书也好,购买数据库也好,都是主观性很强的一个事情,既需要采访馆员有与职业相应的知识和文化水平,又需要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和职业素养,同样需要图书馆主管业务馆长把关。但是,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在一些高职院校图书馆并没有建立起这些机制,馆长都是行政部门任命的,不了解高职教育图书馆发展规律,不了解文献资源建设规律,拍脑袋做决定,有一些珍贵文献被打包剔旧、销毁,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更造成文献资源不可再生。建设特高水平高职院校是一个高职教育发展的又一个契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也要抓住这个机会,文献资源采购馆员必须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要建立文献资源采购的长效机制。
首先要建立与读者沟通联系的渠道,加强与教学、学生部门的工作联动。文献资源建设不是采编部一个部门的事情,需要馆内外各部门的配合,尤其是流通部门是窗口,接触读者机会多,要给读者反馈借阅和浏览资源情况的渠道,加强阅读推广,加强读者导读工作尤其是数字资源的推广,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有区别,相比较老师的科研任务并不重,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只有一部分老师,所以要跟这些老师保持联系,以点带面,激发教师和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源的热情。另外要拓展文献资源的获取范围,充分满足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文献资源建设不好,图书馆服务读者工作就难以开展。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目标明确,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文化懂技术的应用型人才,文献资源建设的内容要紧紧围绕专业建设,适应产教融合发展需求。
“内卷化”在当今时代普遍存在,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办学特色鲜明,但面临的挑战也很严峻,人口出生率下降影响,本科院校扩招,经济下滑,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一系列挑战摆在职业教育面前,特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就是国家高职院校建设的长期规划。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出现“内卷化”现象,是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在一个时段出现的现象,但如历史总是螺旋式向前发展的,高职院校图书馆资源建设也要有一个调整和再发展的过程,我们要有信心,借助国家特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大好机会,加大文献资源建设力度,提高馆员服务水平,为教学、科研提供优质的文献信息服务。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图书馆 北京 10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