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琴思邈邈

2021-03-08刘德福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琴音二叔古琴

废琴

【唐】白居易

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

古声淡无味,不称今人情。

玉徽①光彩灭,朱弦尘土生。

废弃来已久,遗音尚泠泠②。

不辞为君弹,纵弹人不听。

何物使之然?羌笛与秦筝。

注:①玉徽:玉制的琴徽,亦为琴的美称。②泠泠:形容声音清越。

琴诗

【宋】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

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

【模拟演练】

(1)《废琴》这首诗中,作者塑造了怎样的形象?《琴诗》这首诗中,作者阐发了一个什么哲理?

(2)简要分析两首诗主要表现手法和语言表达上的作用。

【参考答案】

(1)《废琴》诗中,作者塑造了被废弃、受冷落的古琴形象,它遍身尘土,光彩暗淡,但琴声依然清越、古朴、高雅。《琴诗》诗中,作者阐发了这样的道理: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或:只有各方通力合作,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2)《废琴》运用象征和对比手法,以琴自喻,将古琴受冷落的遭遇和羌笛与秦筝受世人喜欢进行对比。一方面借废琴坚守自我,表达自己保持操守、不迎合世俗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寄寓自己政治失意的感慨。《琴诗》运用反问手法,表达诗人的强烈感情,反问读者,引人思考,表现了诗人哲理思考的力量。

【走近古琴的文化世界】

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唐代薛易简在《琴诀》中讲道:“琴为之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

请将下面古诗词与琴的特点连接起来。

①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岳飞

②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

——白居易

③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刘长卿

④客心洗流水,遗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李白

⑤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

⑥入耳淡无味,惬心潜有情。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

——白居易

琴的特点:

A.淡泊自适   B.清心静神

C.孤独寂寞   D.知音知己

E.孤高雅致   F.高雅脱俗。

【参考答案】

①—C,②—D,③—F,④—B,⑤—E,⑥—A

【下水美文】

琴思邈邈

◎刘德福

琴,离我的生命很遥远,而离我的生活却很近。

小时候,村子里和音乐有关的东西只有三件:一是每户排班收听的收音机,可以从时断时续的杂音中听到一些歌曲;一是走街串巷的盲人手中的三弦、胡琴等乐器;还有一个就是二叔时常拉起的二胡。

二叔是我崇拜的偶像。我记得他当时刚刚从一个修建水库的工地上回来,在农村,像二叔这样能出去当工人“闯荡世界”的,就是能人了。我倒不在乎这些,我只看重二叔手里的那个叫“二胡”的乐器。每天黄昏,收工之后,二叔都要在家附近的桥边拉上几支曲子,我就是他的忠实听众。现在想来,二叔的演奏水平很一般,但是,当这样的音符在朦胧的黄昏传过来,会把我的思绪带到一个遥远的地方。幽咽的琴声缓缓地浮上乡村的天空,在清凉的春风里弥漫着,摇曳着。我恍惚觉得,整个身体都笼在一种悠婉的旋律中了,慢慢地飘动起来。后来,二叔娶了妻。二婶说整天拉二胡又不能当饭吃,制止了二叔不好好过日子的行为。于是,二叔的二胡就挂在仓房的墙上,慢慢布满了灰尘,最后弦断了,蟒皮也被老鼠啃了好几个窟窿。有时候,我还会推开仓房的门悄悄看几眼二胡,可再也无法和早春黄昏的婉转乐声联系在一起了。

还是盲人的琴声来得猛烈。曾经沉寂多年的对乐声的留恋,在一个冬天的晚上得到了铺天盖地的冲刷。那一天,我放学回家,听妹妹说,村子里来了一个盲人,晚上要给大家说书,我的心一下子就被这个好消息攫住了。在那个没有电灯、电视和手机的时代,盲人说书也许是一个最高级的视听盛宴了。于是,我早早地吃完饭,就跑到盲人说书的家里占地方了。我选择了靠近盲人的位置,坐在小板凳上,仰头看着面前的盲人,满心崇拜。我紧紧盯着他手里的乐器,它很像二胡,可琴筒却比二叔的二胡要细很多,后来才知道,它叫“高胡”,是胡琴的一种。

当盲人开始调弦的时候,我听到高胡的声音和二胡很不一样,高且浑厚。盲人抑扬顿挫地歌唱,高胡的琴声也随之高低起伏,闪转腾挪,我渐渐沉浸在盲人营造的歌唱氛围中不能自拔。盲人唱的是《冯奎卖妻》,讲述了一个饥荒年,丈夫无奈地卖掉妻子的悲惨故事。不知是盲人将自己凄惨的身世加入到了故事中,还是高胡的音色和旋律契合了这个故事的凄凉之韵,那一刻,我感觉高胡就像是盲人手中的“武器”,随着高胡的弓弦不停地抖动,似乎有一发发子弹和火焰从琴筒中蹿出来,烧灼了我的心。我的眼睛慢慢蓄满了泪水,当琴音到达高潮的时候,它们像河水决堤一样,喷薄而出。

长大后,我致力于学习,致力于高考,度过了漫长的一段没有音乐、没有琴声的日子。不过,心中始终存了一把琴,那些幽咽、婉转的琴声并没有消逝,它们藏在心灵的角落,久久不肯离去,好像是被某种神秘的力量支撑着,一直在等待着什么。难道是故乡的那几段土墙,那几根檩梁以及上面青灰色的瓦片支撑着我心里的琴声吗?我一时想不清楚。

上了大学,我接触到了许多和琴有关的文字,我发现,文字中记录的琴,与我生活中的琴很远。我生活中的二胡和高胡,是一种粗粝凄婉又带着些苍凉的回忆,而书籍里的琴,尤其是中国古琴,身长不过数尺,却胸襟博大,涵养天地;弦不过数十根,却行云流水,演绎乾坤。古琴,是中国灿烂文化的一个载体,它的音韵不但能折射出高山流水、明月清风,还叠映出秦砖汉瓦、唐风宋韵。

在浩渺而博大的文字世界里,我突然发现,我的生命中并没有真正的琴音,那种高雅、飘逸、闲适的曲调,与我粗粝的成长环境,与我平凡的人生境遇,相差得太远。在我心头曾无数次涌现出的那些琴音的回忆,尤其是二叔挂在仓房墙壁上的破败的二胡形象,其实与真正的音乐相去甚远。原来,我只是一个被窘迫的生活一路追赶的人,还没来得及迈进琴音的高妙世界。

再次与琴结缘是儿子开始学琴,而且学的是钢琴。朋友说,学琴需要童子功,于是,牙牙学语的儿子,坐在了高高的琴凳上,屁股下面还要加一个厚厚的垫子,他稚嫩的双手才能够到黑白琴键。从此,我多了一项工作,就是坐在儿子的旁边,监督他练琴,同时给他调节奏器。慢慢地,在节奏器“哒哒”的声响里,儿子的琴声从噪音变成了乐音,从杂乱变得和谐起来。

我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世界。夜色渐浓,儿子双手优雅地抚摸着琴键,绸缎一样丝滑的琴音优美地抖动着,仿佛是夜晚的海浪轻轻拍打着停泊在港口的船只。变化多端的五线谱激荡起音乐的浪花,不停地敲击着心弦,悠扬的琴声像和煦的海风轻吻着孤行万里的云帆。我的心灵被钢琴声一路牵引着,似乎又回到了童年,看到了二叔不太娴熟地演奏着二胡,也看到了盲人如痴如醉地弹奏着高胡……

如今,我喜欢随时随地用手机播放琴声,古老而高雅的旋律为我庸常的生活镀上一层亮色。也许心中那把琴的弦,早已被岁月风蚀,早已彈不出清澈曼妙之音,然而那琴、那弦,早已占据了心灵的一隅,等待着我们将其唤醒,随时迎接一份安静和悠远的心绪。也许我们无缘做一个优雅的抚琴人,也许我们的手指无法和琴弦融为一体,但我们可以让耳朵和琴声再度结缘。

你听,那琴音邈邈,携着一份多情的记忆走来,而我已学会了悦纳生活,心静似水。

猜你喜欢

琴音二叔古琴
国家非遗 古琴艺术
一盏江湖
记白马寺(新韵)
寻访千年古琴
夜品高陶九品赠侄
传承和保护古琴艺术
鹁鸽
古琴艺术的发展
二叔进城
傻二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