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研究

2021-03-08杨烁栎

公关世界 2021年2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信仰内涵途径

杨烁栎

摘要: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做一些探讨,首先阐明当前探讨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必要性,既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任务也是关乎中国社会健康发展的任务;接着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概念进行释义,明确马克思主义信仰所包含的四大具体内容:坚持实践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坚持为人民服务的群众观、坚持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观、坚持实现共产主义世界的理想观;最后对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可行途径进行讨论,主要是理论结合实践的途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信仰 内涵 途径

一、当前探讨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必要性

当前的时代虽已不同于马克思主义信仰诞生的那个年代,但仍旧应当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树立和保持不仅仅是关于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关于中国社会健康发展的迫切任务。对于此,习主席也反复在不同场合提到关于信仰建设的相关问题,他曾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他还将马克思主义信仰比喻成精神上的“钙”,他说道“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可见,一个政党的良好发展,一定要从其内部出发,从端正并严格树立起马克思主义信仰做起。另外,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的执政党,肩负着带领和团结各民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中国的社会想要进步,是离不开中国共产党人的努力的,也就是说要想中国的社会实现发展,就一定要保证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而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正是使中国共产党屹立不倒,保持活力的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同时,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中国社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人民大众的共同努力,信仰对于普通人民群众也是必要的精神建设的一环,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信仰深入到普罗大众的心中,其精髓被人民大众内化吸收并且外化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来,人民群众才能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一齐向着共产主义理想而迈进。因此,在当代仍要时刻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和中国社会扎实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

(一)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概念解释

“马克思主义信仰”这一概念的提法包含两个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和“信仰”,关于这两个概念能否可以叠加在一起组合成一个词组、成为一个概念,学术界存在争议,中国人民大学的刘建军教授曾就此问题发表态度,他认为这个争议是概念用法上不可跳过的一个基本问题。一部分学者认为将二者结合在一起的这种用法是矛盾的,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属于纯粹的科学,科学的东西是不需要冠以“信仰”这个概念的。其中的代表人物徐鳞曾说过:“‘信仰属于非理性范畴而与唯物主义风马牛不相及。马克思主義是科学而不是信仰。

对于这部分学者的观点,本人是持反对态度的。首先,“信仰”应当是指那些人们对于一种表现着最高质量的生活型态的矢志不渝的追求和坚定不移的信任,而马克思主义信仰则是这个范畴中的另一部分,一种具有理性和现实性的信仰;其次,信仰与科学并不存在对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是通过实践将科学和信仰统一起来的产物,是经过科学验证的统一体。最后,本人认为“信仰”比“理想”和“信念”的涵盖范围更广,前者包含着后二者,其深刻程度比后二者高,在一些概念上的运用上,后二者可以等同于“信仰”来理解,但用“信仰”定义的词汇不能简单的被后二者替换而使其狭隘化。因此,本文的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信仰”这一概念是符合理论以及概念语境的。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可以释义为:人们使用信奉和追求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不断形成的新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断地认识和改造世界,以期达到实现共产主义和人类自由发展为目的的终极追求。

(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本内容

前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了理论释义,概念的定义中就包含了其具体的基本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实践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信仰中最首要的就是坚持了对世界的正确认识——认为世界是现实的存在,是物质的存在。唯物主义用世界本来的面目来解释世界,并且通过实践的观点发现、解释了物质的运动属性,从而揭示了世界的运动变化是具有规律的,而这些规律是可以为人们所认识并利用的,人们通过不断地认识、改造、再认识世界,使世界形成一种螺旋式上升的发展,在更新自身的认识的同时,也遵循着自然规律促使自己的生存环境发生质的变化,这也就解释了人类社会形态的更替过程,也在认识各个形态的社会产物的同时解释了以鬼神观念为代表的唯心主义观点在当时存在的原因并驳斥了这些错误的唯心主义观点,在实践中做到了认识、改造世界和发展自身的统一。

实践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完美得驳斥了那些将唯物主义等同于追求吃喝享乐贪图荣华富贵的观点,唯物主义不是单纯地强调认识物质世界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也有精神追求,这种精神追求不同于唯心主义者们那些虚幻的、不切实际的理想,唯物主义者们的追求是建立在那些通过实践认识并检验的观点之上形成的科学的、具有理性并且具有现实性的理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决奉行者的中国共产党人具有马克主义信仰,这完全是与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保持一致的。

2.坚持为人民服务的群众观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现实出发,强调工人运动的重要性,准确指出由资产阶级统治的世界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当时以工人为主要组成的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无产阶级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是代表革命力量的政治群体,同时无产阶级的诉求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诉求一致,因而无产阶级的利益就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二者在一定程度上是统一体,人民群众又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因而无产阶级想要从大资产阶级中夺取政权,建立起无产阶级政权,就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可见,马克思主义信仰从一开始就包含着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践行马克思主义就应当把“为人民服务”上升到信仰的高度,把“人民”当作信仰中神圣的对象,首先从精神上把满足人民的需求作为自己的追求,其次在政治层面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本色,最后党员个人从道德、社会生活层面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衡量自己道德水准、个人品质的标准。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宗旨,这无疑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最好表现。

3.坚持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包含着实现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诉求,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深刻地揭示出人类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目标是最终实现人类的解放,这是指:人类既从自然界中摆脱束缚,也不再受自己所处社会的压迫,也不再被自己本身所禁锢。人类的一切活动所指向的本质是人本身,是以达到人本身的解放和长远发展为目的的活动,同时,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以达到全人类的解放为目的,不是单独的个人的解放、也不是一小部分群体的解放,而人类社会是人类的集合体,因而只有整个人类社会都实现了极度发展,才能使生活在人类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体得到充分的发展和解放,这就说明了个人的发展和解放需要在团体中实现,当人类社会变成自由人的联合体的那一天,这个联合体中的每一个个人就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解放。马克思主义信仰中人类解放的核心是实现人的发展,这种发展带动提升人的幸福感,使精神境界更上一层楼,是一种非常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指引着人类的精神追求。

4.坚持实现共产主义世界的理想观

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一种科学的信仰,能为人们所接受,这离不开它自身具有一个现实的、可靠的并美好的终极目标——实现共产主义。曾经有不少空想主义者提出过对未来社会的幻想,这些设想之所以不能够实现,是因为这些社会形态都是在头脑中虚构出来的,是没法付诸于实践的;而马克思主义中的共产主义理想是经过对客观规律的总结、通过人类社会活动的实践检验的,对未来社会形态的科学预见,不是简简单单地在头脑中的构想,共产主义理想指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走向,代表着全人类的根本利益,这种理想不再代表少数群体的理想,而是关乎全人类幸福的理想,具有无比崇高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人深知最高理想的实现需要长期的努力,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要将我国的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相统一,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在每个阶段和终极实现上相统一,共产主义理想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核心,中国共产党人无疑是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最好践行者。

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途径

身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就必须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实际生活中一些人出现了思想懈怠、精神迷茫、信仰淡化等问题,所以很有必要讨论一下如何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首先,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学习理论知识是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前提和基础。其次,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活动,党员同志在各方面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不断在实践中深化奉献精神和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普通群众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遵守道德法律,在共产党人的带领下一同向共產主义理想共同迈进;最后,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教育,引导人民群众树立、巩固起马克思主义信仰,只有经过人民群众掌握的理论,才会变成改变世界的物质力量,当马克思主义信仰深入每一个人的内心之时,人民就会自觉地向着共产主义社会开着各类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

[2]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N].人民日报,2012-11-19(02).

[3]刘建军.马克思主义信仰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13.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信仰内涵途径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现代化视域下个人信仰与社会信仰的关系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网络多元时代如何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
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问题的哲学思考研究
木木相册
用“分拆”法探索数列不等式放缩裂项的途径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