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枪
2021-03-08吴传银
吴传银
故事发生在皖东定远大西南吴家圩子的地界上。主人公有两位,一位是当时以八路军副参谋长身份到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任副指挥兼任皖东新四军五支队司令员,威名远扬的红色战将罗炳辉,另一位就是过去在家乡赫赫有名的游击队战士“小哑巴”。
那是1940年深秋的一天,正赶上农历遇五,是吴家圩子逢大集的日子。连续的秋风萧飒,秋雨绵绵,逼得人们不能出门,闷在家里全都给憋坏了。老天也确实善解人意,今天终于云收雾散开始放晴了。秋收秋种业已结束,人们也该歇歇筋骨,松泛松泛身心了。清晨,太阳还没升起来,人们就熙熙攘攘相约着赶集去了。但见通往吴家圩集镇四面八方的黄土大道上提篮的、挑担的、背篓的、扛包的……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大家边走边往一起凑,嘀嘀咕咕热议着一件事:“听说大名鼎鼎的罗司令今天要到吴家圩子来,和‘小哑巴在枪法上一较高低,不知道是真是假,比试起来也不知道到底谁输谁赢呢!”大伙儿琢磨着,都想趁早把自家养的、田里种的、准备出售的小东小西尽快卖掉,换些油、盐一类的生活必需品,然后到大街西头寺门口头广场上的大槐树下去看比枪。
位于吴家圩子集镇正西端的寺门口头是一个有几百人群居的大村落,因村后有一座不知道哪朝哪代建造出来的寺庙而得名。这里居住的全是姓吴的一门,而且都是亲连亲、亲攀亲、亲挂亲,都是“一个拳头掰不开”的知底亲戚。多数家庭或者家中有共产党员,或者是衷心拥护共产党的铁杆“堡垒户”。吴家圩地区是“红”得出了名的地方,并且村庄内部地形复杂,易守難攻,不熟悉的外人即便白天进入都容易迷路。再加上新四军五支队近一个月来在这里狠狠地教训过小鬼子,认真开展打顽剿匪运动,反动势力望风鼠窜,轻易不敢接近这里,因而选择这个地方非常安全。罗司令这次来,一是看望和慰问大家,表扬地方武装近期取得的成绩,鼓舞大家的抗日士气;二是听说基干民兵队里有个年龄不大、外号叫“小哑巴”的神枪手,枪法出神入化,想亲自会一会他,并通过树立“小哑巴”这一典型,来提高广大地方武装的战斗力,更好地打击日本侵略者。
在大伙儿的眼里,罗司令不是人而是神。听说他高大壮实,虎背熊腰,英气逼人。平日里行军打仗,他骑的不是一般的战马,而是比马更有力量和耐力的骡子,并且是两头骡子轮换着骑,以防一头吃不消,耽误了军情大事。他不仅神机妙算,智勇双全,而且经过苦练,拥有两样无人能比的绝技。其一是武艺精绝,尤其是脚功。他脚步矫健,可以不吃不喝疾步行走三天三夜不歇脚,为此同志们都称他为“神行太保”。并且力大脚沉,脚法精妙,据说他一脚能蹬倒一堵墙,踹死一头虎。其二就是枪法精湛。他不仅打死靶弹无虚发,而且能驾驭着烈马,纵横驰骋在崎岖不平的山道上仰面打空中的飞乌,枪响鸟落,决不失手。北伐战争期间,在攻打南昌城的战斗中,他大展枪法神技,直至顺利攻下城门,夺得城池,在军中是闻名遐迩、无人能敌的神枪手。而“小哑巴”呢,是离吴家圩二十里地的九梓人氏,大伙儿只知道他姓李,大名谁也搞不清楚。他个头矮小,身体单薄,只因为枪打得好,才勉强当上一个基干民兵,其实他算起来还是个半大的孩子。这一大一小,一高一矮,一胖一瘦在一起比试,究竟谁是谁的对手,大家心里七上八下的都没有底。
不管别人担心不担心,“小哑巴”却一点儿也不害怕,相反他感到很兴奋。“小哑巴”其实并不是哑巴,只是话很少,再加上他面子薄,一说话脸就红,像个小姑娘似的,别人唤他,他只是用摇头、点头这些动作来表示,从来不应声,久而久之,人们都戏谑地称他为“小哑巴”。一传十,十传百,这个称呼就叫开了。听到别人这般叫他,他也不介意,后来干脆“就汤下面”,一句话也不说了。别看他讲话不行,心可灵动,性格可倔强着呢!他的几个哥哥都相继参加了游击队,其中二哥还是一个中队长,胆大心细,作战勇敢,枪法奇准,是“小哑巴”自小到大心中崇拜的偶像。“小哑巴”想要做二哥那样的人,成天歪死胡缠地跟在二哥的后面,要求参加游击队,学枪法,练武艺,打鬼子。二哥总说他年龄太小,身体太弱,惯常用“小毛孩,长大了再说”加以搪塞。万般无奈之下,“小哑巴”决定偷着学艺。他常常偷窥二哥打枪时的一招一式,而后深加揣摩,细细模仿,积累心得,总结出打枪凭的是眼力和准头,讲究眼明手快,心领神会,眼到、心到、手到,一气呵成。为打好枪,他白天练,夜晚练,瞄麻雀,对香头,打烛心,有时连吃饭都试着用筷子夹苍蝇来练眼力和准头,简直都快练疯魔了,但枪法没有明显的提高。这自然瞒不住暗自观察他的二哥的眼睛。看到弟弟焦急万分不得要领痛苦的模样,二哥终于动了恻隐之心,主动出面指导。经二哥点拨,再加上他心有慧根,勤学苦练,“小哑巴”枪法精进,进步神速。一年多下来,他竟练就了一手指哪打哪的枪法绝技。更令人称奇的是,“小哑巴”平时不打静物,专打“动”物,并且弹无虚发,百发百中。到了后来,连当师傅的二哥也甘拜下风,自愧不如,整个县大队成员在枪法上谁都不是他的对手。“小哑巴”心高气傲,初生牛犊不怕虎,在当地找不到真正的对手。后来听说大名鼎鼎的新四军五支队罗司令是个出了名的神枪手,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小哑巴”做梦都想与罗司令同场竞技比试比试,想通过与高手的较量,来称称自己的枪法到底有几斤几两。
常言道,“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小哑巴”自从有了和罗司令比试枪法的想法和愿望后,时时刻刻准备着,等待着。“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的愿望今天终于要实现了,他要做的就是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不在家乡人面前丢大脸,不让别人小瞧。
比试的场地设在寺门口头广场的大槐树下。东、南、西三面早已人头攒动,站满了围观的群众,最里面站着一圈手持枪械的基干民兵和警卫人员作警戒,以确保罗司令的安全,只留下北边一面无人居住的空旷地带,作为比枪的场地。大约上午十点钟,随着一阵欢呼声,罗司令来了。这次罗司令不是像人们传说的那样骑着健壮的骡子,而是骑着一匹从日本鬼子手里缴获来的东洋大白马,带着十几位警卫人员,从村庄北面缓缓地涌进了会场。罗司令翻身下马,健步走到大槐树下,面对着涌动欢乐的人群,即兴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对吴家圩子地区近期取得的抗日斗敌的胜利表示衷心的祝贺,号召广大人民群众团结起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致抗日,坚决把倭寇尽快赶出中国。简短的发言后,罗司令低声问身旁的地方负责同志:“听说你们这里有个外号叫‘小哑巴的基干民兵,枪法了得,我能否见识见识、领教领教?”负责人心领神会,高声呼喊让“小哑巴”出列。“小哑巴”今天一反常态,既不羞涩,也不哑巴了,脆生生地应声答:“到!”然后疾步跑到仰慕已久的罗司令面前,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顺顺当当地说了一句:“罗司令好。”罗司令笑眯眯地望着眼前的这个小不点,和蔼可亲地问他:“你话不是讲得很好吗,怎么叫‘小哑巴啦?听说你人小志大,枪法很好,想和我比试比试,真有这回事吗?”此时的“小哑巴”满怀崇敬的心情仰望着心目中的大英雄罗司令,激动得半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重重地点了点头。
比试是分两轮进行的,规则是两人使用同一支枪,每人每轮打三发子弹,击发的先后顺序由抽签来决定,谁命中得准、多,谁就获胜。首先两人分别用步枪打50米外放在桌子上盛满凉水的三只大碗,然后用盒子炮自由选择打活动的物体。第一轮用步枪打碗时,罗司令和“小哑巴”都是不慌不忙,抬枪直击,枪响碗碎,两人不分上下,引起围观群众阵阵叫好。轮到打动的物件时,真正的较量开始了。通过抽签,由罗司令先打。只见他抓过手枪,微微一笑,眼睛斜睨着几只正在大槐树枝头上下跃動的麻雀,猛地抬手击发,“砰、砰、砰”三声清脆的枪响后,三只原本活蹦乱跳的小麻雀应声坠地。“好!”人群顿时沸腾起来,大家齐声夸赞罗司令不愧是名副其实的神枪手。罗司令微笑着看着“小哑巴”,把枪递交给他。此刻,“小哑巴”的脸被啾得通红,但很快就镇静下来了,只见他右手提着枪,不慌不忙地寻找着打击目标。说来也巧,此时从北面若隐若现飞过来几只小麻雀,它们边飞边叫,叽叽喳喳的,好像有意在议论和嘲笑“小哑巴”的打枪能力。“小哑巴”的好胜心陡然被激发起来了,只见他把枪口一抬,就势瞄了一下,就在这一瞬间,枪声响了,人们先看到天上羽毛纷飞,接着见到三只麻雀像弹丸一样从空中坠落,偌大的广场顿时鸦雀无声。一眨眼的工夫,人们似从沉沉的睡梦中突然惊醒,发出了地动山摇般的欢呼声。“好啊……”夸赞声震耳欲聋,经久不息。罗司令满怀赞许,笑容满面地望着“小哑巴”,真诚地说了一声:“祝贺你,还是你技高一筹。”“小哑巴”满面通红,腼腆地低头笑了。临别前,罗司令把自己心爱的配枪作为奖品送给了“小哑巴”,勉励他继续努力,刻苦磨练,学好本领,多立新功,为抗日反顽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经此一比,“小哑巴”在家乡出了名。通过在战场上不断地历练与磨砺,“小哑巴”后来成了打鬼子诛汉奸的英雄。
故事到此就应该结束了,为了圆满,顺便再交代几句。家乡关于罗司令与“小哑巴”这次比枪的传说出现过好几种不同的版本。经求证,最为可信的是:这次比枪以“小哑巴”胜利而告终,并不代表罗司令的枪法就真的比“小哑巴”略逊一筹,而是罗司令爱才惜才,不愿意挫伤一个孩子,一名战士的自尊心、上进心和积极性,因而他故意不打飞雀,有意让“小哑巴”赢他。但不管怎样说,自比枪事件发生后,皖东抗日地方武装力量在一天天壮大,战士们练兵打仗的劲头更足了,抗日烽火在定远大西南吴家圩子地区燃烧得越来越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