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网点亮“隧道里的光”
2021-03-08岳东兴
岳东兴
每当展望延期举办的东京奥运会时,东道主和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不断重复一个论调,希望它能够成为“疫情隧道尽头的光亮”。这反映出各界期盼以体育的精神和名义,以及观众回归赛场所传递出生活恢复常态的信心,激励世界走出疫情笼罩的阴霾。
就在“东京时间”到来前的5个月,今年职业网坛第一项大满贯赛——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以1200多名选手及团队人员、两周累计约13万到场观众的规模,就像扮演了一次奥运会的“测试赛”,为东京奥组委带来了“疫情下办大赛”的一个“迷你版”解决方案。
虽然选手们抱怨过“硬隔离”导致训练条件不公平,当地民众表达过对健康的担忧,墨尔本公园内50%上座率的计划也被5天“封城”所中断,但总体而言,澳网主办方通过和当地政府的合作,解决了不断出现的问题,赛事运行基本平稳,并且重现了看台上观众激情呐喊的场面,让2021年第一项国际体育大赛告别了“空场”的尴尬和无奈。
回顧14天的赛程,几乎每一个问题的出现都代表了疫情下办赛的艰难和共性。澳网本质上是一项商业赛事,每当问题一个个解决,对赛事和生活恢复常态仿佛向“光亮”又迈出了一步,这也是难能可贵的暖心时刻。
包机和隔离 防疫不搞特权
在今年澳网举办前,澳大利亚原则上仍只对本国公民、居民及其直系亲属开放边境。而且,为严防疫情传入、缓解隔离用酒店的压力,澳大利亚政府对每周入境人数有严格限制,赴澳航班因此减少,数万想回国的澳大利亚人现在仍然滞留海外。
就是在这样的舆论压力下,澳网主办方开始了大赛前的第一项考验——包机接选手,并要一下协调1000多人次的入境。“网球明星搞特权”成为开赛前被一些澳大利亚民众抨击的话题。
把选手们接来了,问题越来越多。发现确诊病例如何应对、选手隔离情况不同闹意见、当地居民不满意等问题,一度让外界担忧澳网能否如期举行。但在主办方和墨尔本所在的维多利亚州政府配合下,问题一一平息。
首先,尽管参赛人员登机前需确保核酸检测为阴性,但还是有多人在乘包机抵澳开始隔离后,陆续被检测出阳性结果,导致70多名同机抵达的球员,被迫进入不能出房间的“硬隔离”模式——取消每天5小时场地训练,而其他隔离选手可以练。
一些球员抗议称,主办方此前未告知这个规定,这会让他们没法打比赛。名将蒂姆虽不受影响,但也表示,这会导致赛事不公平,“如果14天不能离开房间,无论在室内做多少体能训练,很多东西都丢掉了”。塞尔维亚“天王”德约科维奇还发起请愿书,提出多项意见,希望能改善球员和教练的居住、沟通、训练条件。
不过,从州政府到主办方,一连串的回复都是“No No No”朋确表示不会给任何人特权。平复情绪后,“硬隔离”下的球员们不得不在房间内对墙打球来练手,一些球员还秀起“花式练球”。法国选手阿莉泽·科尔内针对自己的抱怨言论,向去年经历过“宵禁”和“居家令”的墨尔本居民道歉说:“我应该向澳大利亚人道歉……我意识到你们过去一年经历了什么。”这一社交媒体上的表态和其他选手们类似的感谢信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地民众的不满情绪。
既要让居民放心,也要让球员开心。主办方随后宣布,为了让“硬隔离”下的70多名选手尽可能找回状态,在澳网赛前增加一项WTA赛事,让她们通过“练练手”,找到在墨尔本公园里训练和比赛的感觉。这被看做主办方“危机公关”的一次有效尝试。
不过,世界“一哥”德约科维奇表示,虽然隔离14天成为疫情下异国参赛前的常态,但选手们因训练计划时常被打断,伤病随之增多。他希望尽快恢复正常,或者找一个更利于球员备战的模式。德约科维奇说:“赛前隔离14天,可能外界不知道有什么影响,本届澳网伤病增多,反映出这对选手们身体影响很大。”
办赛成本飙升 费用异地分担
澳网一向以“不差钱”著称,但这次遇到压力了。而且,隔离等额外费用由谁出,成为媒体关注焦点。
澳网赛事总监克雷格·泰利曾介绍,因隔离产生的新增成本,墨尔本所在的维州政府将给予主办方支持。但州政府官员丽莎·内维尔予以否认,称整个酒店隔离费用全部由澳大利亚网球协会承担,但州政府会对赛事整体提供资金支持。
疫情下办赛成本提高多少?泰利对当地媒体说,与今年澳网相关的额外费用,将耗尽澳网协过去十年积累的8000万澳元(1澳元约合4.9元人民币)现金储备,而且他们还需向政府借至少6000万澳元优惠贷款。
为缓解压力,澳网协通过与南澳州政府协商后,让男单排名前三的德约科维奇、纳达尔、蒂姆以及哈勒普和小威等女单名将先到阿德莱德隔离14天。对此,泰利坦言,这一方案既能缓解墨尔本接待压力,也能让南澳州政府分担4400万澳元隔离费用。作为双方协商条件,这些顶尖球员需在那里打一场表演赛,再前往墨尔本。
对参赛规模远远大于澳网的东京奥运会来说,澳网模式或许是一个分担经济和隔离压力的办法。
戴口罩和视频发布会选手和媒体在适应
除了在赛场内训练和比赛,以及在新闻发布厅接受采访时,选手们在墨尔本公园里“转场”时,必须佩戴口罩,即便在赛场内接受主持人的提问时,也必须保持1.5米左右的社交距离,做好健康防护。赛场的工作人员、志愿者等也都有类似防疫要求。这一举措其实并不新鲜,球员们普遍表示,已成为近一年来比赛的常态。
对于因边境关闭无法来澳大利亞采访的全球记者们来说,澳网主办方在远程视频媒体服务上,带来了一次成功的尝试。首先,澳大利亚网球协会为无法前来的网球记者们开通了远程“看球+采访+查数据”等各项权限,相当于把澳网协媒体工作间的电脑搬到了各位记者们的身边。这意味着开赛后,包括罗德拉沃尔中心球场、主新闻发布厅等在内,墨尔本公园内10多个场地、场所都在以不间断的直播和全覆盖,提供给获得电子报道权限的记者们,为大家工作提供了便利。
在采访环节,主办方使用了微软旗下的“Teams”客户端软件,无论手机还是电脑安装,记者们通过注册,可以获得第一时间的各类赛事和采访信息通知,而且还能在发布会上“隔空”提问。因此,本届澳网的新闻发布会基本上都由“少数到场记者+屏幕全球记者”构成,新闻官也会统筹好采访次序,大部分视频采访的记者都能获得同样的提问权限。这成为本次澳网全球报道依然成规模、基本不受影响的保证。
墨尔本“封城”五天后澳网坚持拒绝“空场”
与澳网持续时间相似,东京奥运会有两周多的赛程。如何设定到场观众的上限?本次澳网也进行了一次尝试。
主办方起初希望设定一个星期为观察期的节点,在第一周设定上限为50%的上座率,到第二周如情况稳定,可酌情增加比例。但是,当墨尔本在此期间出现疫情传播苗头、被迫进入5天的“封城”后,墨尔本公园也无奈“空场”5天,最终整个赛事期间的上座率设置在50%的上限,累计观众数量未达到预期的39万人次,低于50%的指标。
不过,即便在“封城”压力下,主办方坚持原计划,只要条件允许,就让观众到场,其中虽有票房收入的经济考虑,但澳网主办方和州政府在紧密合作下,在一定程度上敢于承担风险和责任,成为本届澳网赢得口碑、球员普遍赞赏的关键。
谈到50%的上座率时,维多利亚州体育部长马丁·帕库拉说:“虽然今年与往年不同,但澳网仍是世界上许多个月以来,观赛人数最多的一项国际体育赛事,”。
泰利则表示,100多年来,澳网第一次延期到2月开拍,相信能以大满贯赛的“标杆”影响力,在2021年疫情阴霾依然笼罩全球时,不仅帮助澳大利亚此前疫情最严重的“震中”墨尔本提振经济和民众信心,也能为全球体育竞赛表演业乃至人们生活,带去恢复常态的信心和鼓励。
看台上重现观众身影和呐喊助威声后,澳网在最后两天迎来了高潮。罗德·拉沃尔球场里,日本选手大坂直美职业生涯第二次夺得澳网女单桂冠。她坦言,现场观众的支持对她意义重大,因为她打上一个大满贯时还没有观众在场。塞尔维亚“天王”德约科维奇男单夺冠后,更是情不自禁地扔掉球拍、躺倒在地、挥动双拳、尽情呐喊,他既为自己以刷新纪录的方式九度加冕“墨尔本公园之王”而激动,也将经历了隔离、受伤、有观众、无观众等疫情下参赛考验后的压抑尽情释放。
写到这里,不禁想起罗大佑在那首经典的《明天会更好》里曾写道,让我们一起“为明天献出虔诚的祈祷”。2021年澳洲大陆的盛夏之时,当新冠疫苗已经为世界带来战胜疫情的曙光,澳网赛场上观众激情呐喊、球员挥汗如雨的久违场面,以体育的精神给世界带来了明天会更好的信心。
责编 陶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