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锦江河(梵净山-江口)夏季水质空间分布特征*
2021-03-08胡雪筠代亮亮朱映明周少奇
胡雪筠,蒋 娟,代亮亮,朱映明,周少奇,2,3▲
(1贵州科学院贵州省生物研究所,贵州 贵阳 550009;2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3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3)
0 引言
本文以锦江河梵净山景区至江口县城之间河段水质为研究对象,通过采样分析基本水质指标、金属元素含量,探讨河段水质污染情况及空间分布特征,以期为梵净山片区的旅游开发及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1 采样与分析方法
1.1 研究区域概况
梵净山位于贵州省铜仁市中部,是乌江与沅江水系的分水岭。锦江河发源于梵净山南麓,宽30~100 m,深3~10 m,流速缓慢,全程158 km,流域面积4086 km2,流经江口县城,最终流入湖南境内,河流整体呈南北走向。
采样河段为梵净山内龙泉寺至江口县城,河流沿岸分布了景区商业区、旅游度假村、农田、高速公路、交通干道及居民生活区,沿水流方向河岸两侧景观逐渐由自然景观过渡至人工景观,河道变深、流速变缓,两岸的居住人口具有明显梯度变化。按其水流走势和分支关系及周边居住、工业、农业情况,共选取9个采样点,编号为W1-W9,采样点分布如图1所示。
图1 锦江河(梵净山-江口)采样点分布
W1和W2位于梵净山景区内,W3和W4位于梵净山景区大门附近,W5-W7位于杭瑞高速沿线,W8和W9位于江口县城内。其中W1位于梵净山景区内龙泉寺,周边建筑包括一间寺庙和一家酒店;W2位于梵净山生态观测站后方;W3、W4分别位于寨沙侗寨的上游和下游;W5位于杭瑞高速梵净山东出口;W6位于太平土家族苗族自治乡河道入口处,两岸有农田及居民居住区;W7位于杭瑞高速沿线广平村与云舍村之间靠近平广村处,紧邻杭瑞高速,周边100 m范围内有农田;W8位于江口县城河道入口处,紧邻交通主干道,两岸有居住区;W9位于江口县城内临近河段出口处,河道通航,两岸有休闲广场、学校、酒店、居住区等。沿河段污染类型主要包括农业生产、生活排放面源污染和机动车移动点源污染。
1.2 水样采集及分析方法
使用采水器采集表层水,加入保护剂,在4 ℃冷藏的条件下,送回实验室进行水质检测。
表1 水质检测方法
图2 锦江河(梵净山-江口)TP(C)的空间分布
3 金属元素含量空间分布特征
3.1 主要金属元素
对采集的水样进行金属元素含量测定。其中,水体中含量较高的金属元素共有5种(Ca、Si、Mg、Na、K),其余金属元素(Cu、Zn、Se等)各采样点的含量均低于0.04 mg/L。沿着水流方向金属元素含量呈增加趋势,W9采样点含量最大(29.21 mg/L),为W1采样点的2.54倍。通过图3可知,5种金属元素的含量总体情况为Ca>Si>Mg>Na>K。Mg、Na、K 三种元素的含量差异不大,其平均含量分别为4.11 mg/L、1.81 mg/L和0.57 mg/L;而Ca、Si元素则有较明显的增加趋势,尤其当水流进入县城后(W7-W9采样点),含量明显增加。这与贵州省以可溶性岩石为主的喀斯特地貌有关。同时Ca、Si、Mg、Na、K元素在水体中通常为离子态,随水流迁移。因此,上述5种金属元素含量在研究河段呈现上游至下游逐渐上升的趋势。
图3 锦江河(梵净山-江口)主要金属元素含量空间分布
3.2 重金属元素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选取重金属元素Pb、As、Hg、Cr进行检测(图4)。由单个重金属元素看,Pb、As两种元素随水流方向出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Hg元素的变化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Cr元素的变化趋势为轻微降低的趋势;Pb、As元素的含量最低的采样点分别为W4和W3,而W3采样点同时还是Hg和Cr元素含量最高的采样点。
图4 锦江河(梵净山-江口)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
与金属元素变化趋势相反,综合河岸周边情况,处于野外采样点(W1、W2、W5、W6、W7)的总体重金属含量高于城区处采样点(W3、W4、W8、W9)。总体而言,研究河段水体中的重金属含量较高,这与贵州省土壤重金属背景值较高有关。一方面,土壤中的重金属通过降雨冲刷、地表径流、大气干湿沉降等途径向水体迁移[2];另一方面,水体中的溶解态重金属吸附于悬浮物和沉积物后向固相迁移,而颗粒态重金属则由于沉淀、絮凝、沉降作用富集在沉积物中,使水中重金属含量减少[3]。因此,水体中的重金属含量存在野外河段高于城区河段、上游河段高于下游河段的分布特征。
4 锦江河水质空间分布特征
根据水质分析结果,W1点周边水域受到景区游客影响,水质受到轻微污染;W5-W7点处于河段三角洲地段,受影响程度较其他点位小;W8、W9因靠近城镇受人类影响活动最大。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为参考,各水质项目检测值见表2。
表2 锦江河(梵净山-江口)水质检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