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心理健康教育重在落地有效
2021-03-08本刊编辑部
本刊编辑部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国民心理健康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016年12月,教育部、财政部等22部委联合发文,出台《关于加强心理健康的指导意见》,指出“心理健康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就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提出指导意见。2018年11月,国家卫计委、中央政法委、中宣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了《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2019年1月,启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今年是试点的第三年,也是收官之年,有关部门应该会总结试点地区的经验做法,通过多种形式向其他地区推广。
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说心理健康教育是国民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2021年,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陈宝生部长说:“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心理问题及时发现、疏导和干预,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而中小学是心理健康教育落地的重要阵地,因此,如何帮助学校去开展心理健康工作,是心理健康教育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根据陈部长的讲话,我们来捋一捋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能面临的问题。
“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专业的师资,如何解决当下专业师资的匮乏?心理健康学科的教师自身教学与心理干预水平的提高,需要有相应的培训和研修,这个渠道如何从无到有,从有到强?
“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足额的课时,如何保证这个课时不被考试科目挤占?
“对学生心理问题及时发现”,需要学校有相应的预警机制,如何建立?
“对学生心理问题及时疏导和干预”,除了有师资,还需要有专门的场所和设备——心理咨询室,这些硬件设施按什么标准来配备?需要的资金由谁来承担?
心理健康学科的教师,面临不定时的心理疏导和咨询工作,如何计算工作量以保障他们的权益,从而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在高考“内卷化”日渐明显的当下,部分学校和家长主张苦学,“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提倡“拼时间、拼命”来学习。这种极端的应试模式导致了人身心的损害,甚至生命的伤害,导致了教育生态的恶化。但这种教育的恶性竞争不完全是资源问题,更多的是价值观的问题。这必将成为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阻力,如何破解?
这一切的一切,可能是大多数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所面临的实际问题,非一所学校之力能够解决,需要各级教育部门自上而下的高度重视,需要众多学校和心理教师自下而上的创新和自我突破。
基于此,本刊策划了“从‘心’开始——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的实践路径”的主题报道,采编了一组文章:既有学生对理想之学校、教师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期望,也有学校层面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既有学校心理教师对工作职责和边界的理解,也有对省、县教育部门以及学校各司其职、三管齐下推动学校心育工作落地的思考,还有对心理健康教育做得好的县域的报道。
期望本期报道可以为读者提供一些借鉴,期望各地的心理健康教育蔚然成风,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