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研究

2021-03-08福建中医药大学

文化产业 2021年36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育人传统

林 舒 福建中医药大学

高校的校园文化承担着推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文化的繁荣发展、历史与人文的传承创新、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优化、增进国内与国际文化交流的繁荣等重大使命。文化教育作为高等院校校园文化的一项根本性功能,在推进高校人才培养、促进我国大学生全面成长方面,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不断积淀形成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瑰宝。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探寻其与高校校园文化的内在逻辑关系,将其有机地应用到现代校园文化建设中,这对于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校的校园文化主要是以高等院校师生特有的思想信念、心理素养、价值取向和思维模式等为核心,以一定的精神状况和文化气氛为表现形式的一种新型亚文化。其主要的物质根源是校园环境与教学设施的建筑群,其主要表征是大学校园独特的人际交往关系、行为模式以及学校的报刊、讲座、学生社团和沙龙等文化活动。

高校校园文化的深刻内涵

高校校园文化的范畴属性

高校的各种校园文化具有不同的范畴和属性,就表现形式而言,其属于学校思想意识范畴;就涵盖内容而言,其是对高等院校教育改革发展战略和育人目标的具体反映。即根据立德树人教育总体要求和不同类型学生发展方向任务,全方位运用校园内外的先进文化、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教育资源,为大学生提供正确的思想方向指引、学习规划设计以及学术氛围营造等。其目的在于把我国的大学生培养成真正有政治理想与职业道德,并且遵纪守法、合格可靠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高校校园文化的组成

作为一个有机的系统,新时代高校的校园文化主要由物质、精神、制度与行动四种基本的文化形态组成。物质文化主要泛指大学校园的内外部物质环境,不仅是指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域风貌等外部自然环境,还包括校内园林绿化、建筑路径等人造景观,以及其他教学科研装备、文化和生活设施等物质基础。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是精神文化,是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引领下,以培养广大师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建设目标的内在理想文化。精神文化的形成主要包括校风学风的建设、学生逻辑思维模式的培养、学生情绪情感表达方式的塑造,以及思想道德的教育等。制度文化作为高校中精神文化在制度上的具体表现,其所涵盖的内容包含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行为规范与道德准则的要求,是校园的正常秩序,是学生学习生活的有力保障。行为文化是大学精神的人格化,是学校教师和学生表现于外的行为习惯和行为方式等。

文化育人是高校校园文化的基本功能

高校校园文化担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传承与创新,提升国家竞争力,提高国民文化的品位,加强国内外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文化育人,简而言之就是以文化人。对于高校来说,就是要严格地遵循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与其成长规律,以校园文化价值浸润渗透的途径和方式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润物细无声”般地扎根进大学生的精神深处,使其内化于身,外化于行,以实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育人效果,推动我国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发展。因此,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高校的教育职能如何发展,育人一直都是高校办学的根本性目的和必须坚持的教育理念。

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文化校园建设的机遇与可能

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它是根植于人民心中的宝贵财富。因此,“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强国为新时代背景下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奠定了理论基础,也确立了目标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时代赋予人民的任务,尤其是当代大学生,他们既是国家的希望,也是祖国建设的生力军。“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兴则国兴”,切实继承发扬传统文化之瑰宝,是保障和传承中华文化、全面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软实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高等院校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阵地,大学生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传承者和弘扬者,只有充分认识并运用好传统文化的丰富育人内容和深刻育人内涵,创新性地将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才能充分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价值,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实践中不断增长才干,不畏艰难险阻,勇攀高峰,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奉献自身的光和热。

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在育人功效上具有高度的同向性和统一性

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在文化导向性、教育传播性和社会实践性方面,具有高度的同向性和统一性,这也为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中华传统文化是华夏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生产实践、劳作交流中逐渐产生形成的,是凝练升华的智慧结晶,始终指导着中华民族不断前行和蓬勃发展。同样,高校校园是师生长期学习生活的场所,校园文化是师生在校园环境下潜移默化形成的共同的主流思想、意识形态、思维模式、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所谓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之间存在一致的文化导向性,就是指两者均致力于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培根铸魂;两者根本的指导思想、出发点和落脚点存在高度的同质性。对于高校而言,就是培育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就教育传播而言,传统文化为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提供了大量的教育素材。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在校园中的缩影,校园生活是社会生活中的一部分。高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使命和任务,当代大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和“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信条,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同时更加明确自身所担负的责任与使命,并以此勉励鞭策自身,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自觉做到“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此外,校园文化不仅应注重理论知识传输,更应注重社会服务性质和实践性质的特色文化,号召广大教师和学生开展社会服务和实践劳动。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验证并补充理论;锻炼胆识,开拓眼界,有效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蓬勃生长和发展,为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强大动力。

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文化校园建设的具体路径

加强传统文化课程建设,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实质

培育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如充分挖掘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夯实课堂教学主阵地,加强传统文化第一课堂建设,开设“中国古代哲学述评”“古代诗词赏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教师从古代文学作品赏析中,剖析传统文化的语言、情感、思想之美,让学生在博大精深的中国语言文化中感受到古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和情怀;有意识地在大学生必修的四门思想政治课讲授过程中,适当融入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先贤哲人“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的修身之道,学习“仁者爱人”的为人处世之道,从古人的道德品质内涵中思考自身品行修养,逐步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道德品质,最终达到不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

运用“互联网+”创新思维,丰富传统文化育人路径

大数据时代到来,信息化席卷全球,运用网络开展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认知程度;通过大数据分析研判,为进一步制定科学合理、符合大学生成长成才需求的传统文化教育体系,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指导。依托大学生教育创新示范品牌项目,利用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短视频、微电影、文章推送等形式,优化传统文化传播模式,积极宣传推进传统文化思想理念、道德规范、人文情怀教育,共同构建全覆盖、零距离的传统文化网络阵地。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多维度、多层次的传统文化氛围熏陶中,增强文化感悟力和价值内化力。同时,为学生打造传统文化网络“大超市”,设立“易互动”网络专区,定期邀请专家做客网络直播间,拍摄名师微视频,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依据自身需求,获取所需资讯与帮助,实现专家名师与学生的零距离沟通。此外,认真聆听学生心声,帮助学生解决传统文化研习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启迪学生思想,助力学生发展,实现思想领航零距离。

拓展丰富第二课堂实践,提升文化传播内生动力

借助校园活动、技能实训和社会服务实践等多元途径,让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多个专业学科实现有机融合,促进交叉学科发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充分运用第二课堂,开展旗山讲堂等以“古代圣贤”“大师大医”为典型的宣传教育;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邀请闽剧大师、二胡名家到校做专场演出;以专家名师的独特人格魅力和精湛技艺,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和情感追求。抓住特殊时间节点,充分利用传统节日、传统文化资源等方式,开展主题教育,举办“清明怀古,杏颂端午”主题演讲、“情暖冬至,传承传统”手抄报展示等主题活动,增强传统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加强学生社团建设,鼓励学生开设国学交流研讨、诗词歌赋赏析、曲苑杂坛等传统文化社团,将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学生可以在亲身体验和实践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精髓与魅力,从而自觉进行文化价值剖析与评价,在深刻理解传统文化内在实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优势,增强文化自信。

美化校园物质环境基础,全面完善制度体系建设

大学校园的自然地理环境、文化景观环境是大学校园文化的物质化载体。在大学校园中引入“活化校园”理念,充分体现“天人合一”“整体观念”“人法自然”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校园场馆布置、道路命名、景观雕塑等基础建设中,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物质文化氛围,促进校园文化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作用。在校园内建造博物馆、历史文化长廊、校史馆等场所,在入学季、开学季、毕业季等学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借助上述场所,开展传统文化的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活动。巩固专业思想,陶冶优化师生人文情操。同时,要寓教育于管理服务中,定期梳理、修订、细化规章制度,规范、简化各种工作流程和审批表格;严格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和品性,充分利用点名、班会、党团课组织开展法制教育、诚信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引导学生不断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能力,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形成;将完善的制度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底线保障;让学生在内生动力与外在约束力中,自觉完成自身的人格塑造。

高校的校园文化,承担着推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文化的繁荣发展、历史与人文的传承创新、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优化、增进国内与国际文化交流的繁荣等重大使命。作为高等院校,应充分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将传统文化元素有机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着眼物质、精神、制度与行动四个基本的文化建设,让具有浓厚传统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能够充分发挥其育人功效;进一步推动我国高水平、高质量人才培养,为国家教育事业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力军和后备力。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育人传统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