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角下的新文科英语师范“I-LATTE”核心素养培养研究
2021-03-08范丽娜湖南文理学院
范丽娜 湖南文理学院
湖南文理学院从地方需求和办学特色出发,研究形成了“LATTE”英语师范生核心素养培养体系。在新的教育改革方向和时代发展的需求下,学院将之改善、补充,突出“互联网+因素”的重要影响,逐渐形成“I-LATT”核心素养培养体系,并最终定型为“I-LATTE”核心素养培养体系。
湖南文理学院(下文简称“学院”)结合地方师资培养的实际需求和专业特色,对英语师范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问题进行了探究,提出了“LATTE”核心素养培养体系。后将此体系升级为“I-LATT”核心素养培养体系并开展了实证研究,形成了包含“互联网+语言”“互联网+学术”“互联网+教学”“互联网+团队”四大核心素养的“I-LATT”核心素养培养体系[1]。学院结合时代要求,顺应国家政策,将新文科和思政元素融入英语师范生人才培养方案,形成“I-LATTE”核心素养培养体系,将思政(Ethics)元素列为第五大核心素养,作为英语基础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补充。
新文科对英语师范生培养的要求与挑战
2019年,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等13个部门联合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要求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2020年11月,教育部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全面部署各高校建设新文科的具体方案。“新文科”政策为英语本科专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契机,为培养英语师范生应对新时期挑战指明了方向。
首先,从文化角度来看,新文科建设是形成国家民族文化自觉的主战场、主阵地、主渠道。就整体而言,英语专业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从宏观来看,英语专业人才应该在中外合作中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和方案,更应该为中华文化“走出去”贡献更大的力量[2];就具体的高校人才培养而言,发展新文科,担当着培养知国、爱国、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自信、自豪、自主的新时代人才的重任,这无疑要求加强对新时代大学生综合文化素养培养;就英语师范生的培养来看,是否拥有广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厚重的国家、民族历史知识、科技知识、文学艺术鉴赏力等,并将之运用到自己的职业实践中,是衡量新文科综合文化素养的核心标准[3]。
其次,从整合人文学科的角度来看,新文科的发展要求正是为打破学术壁垒、培养跨学科学术素养的综合能力提供了环境。有学者认为,新文科建设为现有学科框架的进一步改革提供了契机,将传统人文学科打通,将新一轮科技革命对教育的影响真正落实到新文科的建设中去,能大力促进高等教育对学生人文素养和家国情怀的培养。新文科的建设就是要立足中国实际,用中国智慧去研究中国问题、用中外优秀文化的融合去解决难题,传播中国文化价值精粹,在世界学术领域和全球知识体系上打造和构筑中国学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新文科发展理念的指导下,英语学科可以整合心理、哲学、历史、音乐、美术、舞蹈及其他自然学科与外在的知识体系,将文化、语言、文学相交融,达成多元发展[4]。就英语师范生的培养而言,人文性的展现、应用技能和相关通用能力成为培育教育人才的重点。学院培养的英语师范生在毕业后将直接面对中小学课堂教学,他们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也将成为职业素养的重要构成因素,无疑也是新文科学科融合的关键点。
“I-LATTE”核心素养的形成
LATTE核心素养培养体系是针对学院英语师范生培养,量身打造的适应学科特点、办学特色和地方基础教育人才师资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从2009年以来,学院在研究英语专业师范生语言、学术、教学、团队、技术这五大核心素养的培养理论和实现路径的过程中,经过多次改进、完善、淘汰和升级,逐渐形成目前“I-LATTE”核心素养培养体系。
“互联网+语言”素养
语言的输入和输出是英语专业学生知识体系的核心构成部分,“互联网+语言”旨在培养学生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完成语言的学习和应用。与其他学科专业不同,英语师范生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后备军,除了掌握学科专业语言,还需要培养职业语言素养,如教师课堂语言、与学生及家长沟通的语言技巧等。
“互联网+学术”素养
学院在培养英语师范生的过程中发现,学术知识的传授必须与“互联网+”平台相联系,才能实现知识系统的随时扩充与完善,真正做到与时俱进,不被时代淘汰。为了培养学生的“互联网+学术”素养,教师必须跳出“以课本为纲”的教条思想,注重知识的迁移、应用和整合,并能时刻留心知识的更新换代,选用合适的现代教育技术尽可能帮助学生培养学术能力。
“互联网+教学”素养
作为基础教育人才的后备力量,在校英语师范生应养成实战教学能力。相比其他四大素养,教学素养是与职业技能挂钩最紧密的。有了“互联网+”的加持,教师能够通过各种网络和信息平台,更迅速地吸收和改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有效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来合理展现和释放教育内容,帮助学生形成最高效的学习过程,留下美好的学习体验。对于英语师范生而言,在校学习阶段对于教学素养的了解和掌握,会直接影响他们职业生涯中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形成个人的鲜明风格,而采用“互联网+”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风格,无疑是十分值得肯定和推广的。
“互联网+团队”素养
在当今教育环境下,一流专业、一流课程等已然成为教学资源的划分标准,而这些精品课程的打造难以靠一人之力完成,必然需要课程团队的全力合作。英语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应该培养团队作战意识,养成通过团队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教学任务、实习任务的良好习惯。
“互联网+思政”素养
思政素养的概念,是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大环境下提出的。将思政素养加入英语师范生核心素养培养体系,着重加强他们作为基础教育师资的育人意识和课程思政意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了解和领悟“大网络”思政格局[5],是师范生教育的时代主题和发展方向。在英语师范生思政素养培养的实施路径中,将着重探讨师德修养、教育情怀、价值观、道德观及文化自信等方面,研究如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厚生品格、创新素养。
在推进新文科一流英语学科专业建设的过程中,英语师范生的教育改革对基础教育师资人才起着决定性作用。学院对英语师范生LATTE核心素养的改革和完善,将新文科理念和思政素养及时融合在新时代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不仅符合国家“十四五”教育规划的发展方向,也是实现人文学科整合,切实配合地方特色和学院特点,培养师资力量的有效手段。在I-LATTE核心素养培养体系的实施过程中,地方史资源和中国的传统文化将被作为重要内容融入英语学科知识中,目的是培养英语师范生养成家国情怀,让学生学会用批判性眼光去看待和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并将这种批判性思维继承并传授于今后的教育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