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育人的路径探究

2021-03-08丰辉金华技术学院

文化产业 2021年17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校企育人

丰辉 金华技术学院

在国家吹响建设科技强国号角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在建设科技强国战略中应体现应有的责任和担当。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重大使命。校企合作是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虽经过多年的探索,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育人模式趋于合理化、多元化,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校育人和企业育人存在一定的脱节,培养的人才和企业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文章从高职校企文化的育人共性出发,力图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育人的路径。

一、引言

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已经突破了百万亿元大关,并且连续11年成为雄踞全球制造业大国榜首。高职院校培育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提升的道路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校企合作背景下,企业文化育人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由于高职人才培育较为特殊,所以其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本身就有许多相似之处,如职业精神、工匠文化等。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不仅能使校企合作融合更紧密,还能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本文试图探索校企文化的深度融合模式,开拓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校企合作创新之路。

二、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育人价值

(一)推动校企深层次合作

高职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以校园为主要活动空间,以教职工和学生为主体,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校园精神为核心的组织文化。企业文化是生产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以企业为主体,以企业员工为对象,以利润和利益的最大化为主导,以企业家精神为核心内容的组织文化。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有社会文化的共性,都是一种组织文化,对人才的发展都起到导向作用。

文化融合是校企合作深化的前提,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能够提高文化育人的成效,在融汇互通中实现文化育人,促进多点位和多路径育人。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融合能够消除短期利益机制带来的弊端,通过深度的文化认同构建共同的价值观,改变因为利益共赢机制短期改变而带来“剃头挑子一头热”现象,从而为建立校企共生的文化环境打下基础。

(二)推动育人模式革新

新时代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给高职人才培养育人模式构建带来新的挑战。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本科化,职业教育学历化,教学方法应试化的现象还依然存在。学校培养的人才和企业需求脱节,落后于市场发展,难以满足工业4.0时代的需求。

因此,面对这一问题必须要通过相互渗透、互相吸收,建立联动机制,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创新道路。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融合是高职教育育人模式创新的文化基础,是推动育人模式革新的一个突破点。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将企业文化深度融合,吸收优秀的企业文化,构建特色鲜明的高职校企合作文化,高职院校才能不断吸引优秀企业自发参与校企合作,从而为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育人环境。

(三)推进育人质量提升

校企文化融合有利于实现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与企业需求完美对接。校企文化融合能够让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过程具有与未来工作环境、工作过程类似的特点,从而使学生浸润在“润物细无声”的校园环境中,潜移默化、自然而然地吸收、适应企业文化。校企文化深度融合的过程中,能够让高职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企业,帮助他们接触前沿技术,提高技能水平,更好地满足岗位需求。

同时,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感受到企业的精神文化,更好地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企业文化精神和道德操守。通过校企文化合作,能够促进高职院校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的建立,打造高职院校特色教育,更好地培养一线技能型人才,突出其职业能力,并且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职业素养,改变传统学历教育模式下带来的弊端。同时让学生深刻理解企业文化、行业文化和技术文化的特点,建立对工艺和技术的不懈追求,更好地适应工业4.0时代的发展。

三、当前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育人面临的挑战

(一)校企协同文化育人理念尚未形成

文化的育人作用是润物无声的,原动力来自内心深处的认同。从表现上来看,校园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学术性比较浓厚的文化,更内敛,而企业文化是一种实践文化,需要与管理、盈收相结合,能够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业绩。学校和企业管理模式不同,因此在文化的深度融合上还存在很多障碍。

一方面,学校对校企文化融合的价值认识也不到位,有的学校对这类创新模式认识不足,没有长远的规划,为了减少教学和管理成本,不愿意参与校企文化融合。

另一方面,企业对校企文化融合的价值认识不够。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企业投入很多资源,但是很难立马给企业带来收益,导致很多企业积极性不高,缺乏人才培养的动力,认为人才培养是学校的事情。企业文化的形成需要长期的培养,因此不愿意推动校企文化融合。

(二)校企文化融合机制有待完善

文化融合和校企合作机制的建设不同,因为文化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而本身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又存在较大的差异,要实现二者的融合并不容易。很多企业认为如果企业投入很大精力融入企业文化,而学生最终没有在企业上班,那么企业就浪费了很多资源。

同时在融合过程中,片面强调硬件和短期生产性合作,缺乏长期制度性合作,导致发展方向混乱、主体建设失序等问题。由于缺乏校园文化建设和校企文化融合的经验,产学研结合缺少实质性成果,呈现简单化、片面化的问题。

比如,各个专业的融合机制都各有特点,像法律、会计、销售、电子商务这类学科,其重点建设应该在学校,通过模拟公司法等教学方法的创新,逐渐进行文化融合渗透。而像机械、计算机、工程、建筑这类的专业要以企业为重点,通过大量的实习实践实现文化融合。但是在文化融合过程中,如何根据不同的专业进行机制对接,目前还没有形成指导性的方案方法。要建立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并且建立和企业文化的对接机制,还需要长时间的探索。

(三)校企文化融合本身较为困难

文化包括价值观念培养、行为习惯养成、职业素养形成和道德规范体系的构建等,其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又艰难的过程。既需要全校师生的长期坚持,又需要企业的大力参与。但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和企业都没有建立自身的文化,更不用说融合了。

在融合中还存在学校被动适应企业文化,导致原有文化特色消失,反而产生反效果。比如在专业文化建设和融合方面,就面临现实的困境,专业文化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需要在长期办学教学和校企合作中凝练形成的。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而高职院校则以育人为目的,双方在人才培养和管理模式上都存在分歧,因此要实现文化融合还存在较大的困难。

四、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育人的创新路径

(一)建立校企协同文化融合育人的观念

在观念上,一要认识到高职院校自身的准确定位,建立职业特色教育的理念,在此基础上推动校企合作,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改变过去应试教育和学历教育的思维。在此基础上,探索出一条职业教育的特色道路,为校企合作提供广阔的空间。在融合过程中,要寻求双方共同价值,将企业行业精神融入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二要充分认识到校企文化融合育人的重要性,在物质层面融合的同时深入推动精神文化融合,在精神文化的各个层面实现完美的对接。

比如将学校的人文精神和企业的开拓精神,将学校的学术精神和企业的科研精神,将学校的集体文化和企业的团队文化实现完美对接。

通过以上方式将高职院校的历史传统、精神氛围、人文特色融入到企业的文化特征当中。三是要扭转企业的认识,让企业认识到校企文化融合能够更容易建立对企业的长期认同。让学生在学校阶段就接受、认同并且自主践行企业的文化,这样更容易帮助企业留住人才。比如学生认同ThinkPad的设计之道他们就会醉心于这个企业,建立长期留在企业的信念,这样更容易抑制人才流失。

(二)完善校企文化融合育人的制度

从政府层面开始要建立保障机制,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进行统筹监督和协调,调动多个企业和多个高职院校的资源,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对接。教育部门要牵头出台指导性文化,推动校企文化融合育人的指导性方案和具体细则,各个学校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修订和完善,从而对接和自己能够形成文化互补的企业。

在文化融合过程中,高职院校必须要坚持自身的文化特色,有选择性地吸收企业文化,并且根据学生的特点让学生自主接受。

比如,喜欢技术的学生就让他们吸收传统企业技术沉淀的文化,个性张扬的学生就可以让他们吸收苹果等科技公司创新的文化,想要在技术岗位上长期坚守的学生就让他们接受百年制造企业平凡而又伟大的文化。在课程实施上,既要在理论课中引入文化融合的专业课,又要在校企合作的实践中不断进行渗透,实现校企文化的深入融合。高职院校要善于引入企业的先进管理制度,并且结合专业特点进行制度对接,以汽车专业为例,高校要和多个汽车企业进行多领域的深度合作,不断推动治理模式创新和制度创新。比如,将各个汽车品牌的不同文化引入到专业教学中,根据企业文化进行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三)营造良好的长期融合育人环境

高职院校要强力推动自身校园文化的渗透,让学生真正能从内心认同本校文化精神,从校训开始要改变过去千篇一律的特征,真正能够代表本校的特色。同时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校训,并且以此为座右铭而不懈奋斗。学校要时刻引导学生根据校园文化严格要求自己,深入到他们的价值观念当中,形成行为准则。同时充分利用各个校企合作载体,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文化渗透。在实践中让学生感受企业文化,发自内心地形成和校园文化的自主融合。比如在技能大赛和科研项目中,融入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品质。由于校企文化差异是深度融合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在深层次上营造长期融合的环境。发挥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具有文化育人的共性,创造共生育人的环境。通过打造校园实训文化、融入优秀企业文化、传承校园科研学术精神等,将校企文化两种不同主体的意志融合成一种新的文化合力。在物质文化环境上,要让实习基地更具职业特色,让学生在校园中无时无刻不感受到优质企业的文化精神。比如在实训室内设置真实的企业环境,张贴企业规章制度和规范,创建企业文化环境。

在精神文化环境上,要充分融合企业和校园文化精神,比如将高职院校的学术精神和企业的科研精神结合,将高职院校的学风和企业的工匠精神结合,将高职院校的刻苦精神和企业的奋斗精神融合,从而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实现深层次的融合。

五、结语

在校企文化融合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借鉴发达国家的管理和技术经验,建立创新的观念,完善的制度和长期融合环境,以实现培养具有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人才的目的。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校企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践行者——浅析高校工会对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作用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