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途径研究

2021-03-08王洋北京建筑大学党委宣传部

文化产业 2021年17期
关键词:阵地价值观校园

王洋 北京建筑大学党委宣传部

新媒体环境下,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新途径,既能有效提升高校育人效能,也能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认知上认同,做到知行统一。

一、引言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核心,核心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培养是一项可持续的工作,其中大学负有重要的责任和使命,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体的学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综合实力的体现,是高校发展的灵魂,其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持久性和渗透性的影响;主要包含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新媒体环境下,网络信息传递显示出巨大的优势,其已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载体。因此,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的网络文化建设至关重要。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既有利于拓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途径、丰富传播方式、扩大传播范围;又有利于以沉浸式教育模式营造高校清朗的网络空间,“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在和谐、先进的网络文化氛围中更好地完成学习和自身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建立,提升高校百年树人工作的实施和效果。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现状

大学校园的互联网文化是凭借大学的互联网平台,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形式,经过互联网以及一些APP社交软件传播。力求打造整洁的、自由的校园文化氛围,还能有效占据校园网络阵地,掌控阵地主动权,输出正能量,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

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呈现交互性与及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群体化等特点。同时,信息传播来源广、速度快、内容纷杂,且无筛选地植入网络,这无疑给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带来巨大挑战。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多数高校将重点放在了物质文化建设上,却忽视了新媒体环境对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冲击。

(一)缺乏阵地话语权

部分高校只单纯地开设网络阵地官方账号,而不主动运营,缺少网络阵地话语权。其既没有对阵地形成统一管理、分众传播,发挥各媒体联动的效应,也没有针对不同媒体特点生产产品、开展活动、交流互动,进行推广和营销。因此,阵地官方账号难以成为受众获取信息的首选平台,其关注度、影响力自然也难以提升。

(二)缺乏内容引导力

部分高校在内容生产方面,并没有适应新媒体环境信息传递特点,依旧采用“我说你听”的方式不定期转载校内既有素材、且“一稿多发”,缺少作品内容的引导力。即一条信息全平台复制发布,其内容重复度高、时效性不足;角度单一、丰富性不足;形式固定,多样性不足。既无法发挥不同媒体的各自优势,形成宣传合力,也无法满足受众的阅读渴求、引导舆论,更谈不上对当代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培养。

(三)缺乏舆论疏导力

部分高校采用监控软件检测为主、人工检测为辅的形式进行舆情监控,其主要是对负面舆情的封堵,却忽视正面舆情的引流和疏导,缺乏舆论疏导力。单纯地依靠“堵”,而不“疏”,就会使高校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始终处于防范的困境中无法自拔。

基于上述原因,营造健康有序、积极向上的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环境非常重要。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天然契合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而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是为高校立德树人提供清朗的网络空间,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营造良好的网络氛围。二者之间有着天然的契合点:具有共同的价值追求,即立德树人;具有共同的教育方式,即沉浸式教育。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指明方向丰富内容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引领,能促进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的认同,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激发学生的精神动力,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自身的成长成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网络文化产品,体现了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基础,是时代精神的基础,也是改革和创新的基础,更是社会主义核心的基础,其有助于强化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提升“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文化价值旨观。

(二)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平台疏通道路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搭建了多样的教育平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网络课程不仅能在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平台上传播,也能以学校为基点,向全社会辐射传播:其大大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途径,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化传播疏通道路。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最终目标一致

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能肩负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于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高校的重要职责就是培养人才,学生的发展状况和价值观形成情况都直接体现出高校的综合实力。二者的融合最终实现二者的共同目标:即人才培养、人的发展和价值实现。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必须依托网络平台,完善顶层设计,优化制度建设,提高队伍素养,打造文化精品,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一)完善顶层设计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建设校园网络文化都是一项持久性工作,高校要充分认识到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递和网络阵地的特点,结合自身特色,将其纳入学校顶层设计中制定系统的建设方案,兼顾整体性和长效性。

(二)优化制度建设

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制度建设十分重要,一套条目精细、职责明确、奖惩明晰的网络文化体制和运行机制,能有效提升团队凝聚力,促进优质产品生产;能为制度的执行提供必要保障,为制度树立权威;能有效约束、规范和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除此之外,学校还要完善网络引导监控机制,净化网络环境,制定学生校内互联网规范等,倡导文明、健康上网,以促进学生恪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

(三)提高队伍素养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打造一支思想素质过硬、业务能力强的队伍,举全校之力构建“大宣传格局”:即优化宣传部专职队伍、分级建设二级单位兼职队伍,形成由宣传部专职队伍统筹策划、二级单位兼职队伍整合素材、学生团队采编制作的队伍体系。再通过分专题业务培训、分层次交流论坛和技术骨干“传帮带”等形式,提升队伍整体素养和凝聚力。其中,专兼职的教师队伍都要定岗定责,强化队伍执行力,将岗位职责纳入其年度考核;学生队伍要通过选拔、推荐等形式组建,明确奖惩标准,树立“网红”标杆式学生,以一传十的方式传递标杆能量,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获得感。

(四)创建文化精髓

新媒体环境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就要从网络文化产品入手,要以内容为王、讲好高校故事、传播高校声音,树立“网红”标杆;要开设网络互动课堂、组织线上研讨、录制“红色”精品课、广播励志故事、制作正能量微电影等;要围绕同一主题,为各平台“量体裁衣”并制作多样产品,从而打造高校网络文化品牌,形成品牌效应,提升受众对高校网络阵地的满意度,增加受众对阵地的依赖性和黏合度,推动高校网络阵地正面舆情的有效疏导。

五、结语

新媒体环境下,互联网不断渗透到校园文化,高校教师应该着眼于现实生活问题,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充分发挥教育主导作用,致力于让互联网校园文化尽快成为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高尚灵魂,促进诚信社会形成。只有这样,大学校园的网络文化才能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才能真正促进现代学生的整体发展。

猜你喜欢

阵地价值观校园
我的价值观
“无尾怪”和“独角怪”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暑假,到校外阵地去实践
暑假,到校外阵地去实践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守卫好这片文化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