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开发与建设路径探索

2021-03-08张晓玲商迎美

梧州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建设教师

张晓玲,商迎美

(1.安徽三联学院 机器人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2.安徽三联学院 科研处,安徽 合肥 230601)

随着多元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创新教育模式与网络教学以不可逆转的姿势冲击着高校教学工作。以网络为媒介,与先进教育理念、教学资源相结合,建设以信息化为基础的网络教学平台成为当今高校普遍追求的教学创新方式。然而,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普遍应用,网络教学平台已有的辅助教学功能已无法满足高校学生越来越多元的教学需求,探索更为先进、开放、多元的网络教学平台成为高校教学新的追求与挑战。为营造更为方便、灵活、个性化的信息化学习环境,高校需深度分析各方实际需求,把握平台设计思路,厘清网络教学平台优缺性,进一步建设特色网络教学平台,以顺应高校教学改革发展趋势,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一、信息化背景下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开发需求分析

信息化背景下,网络平台以便利、操作简易、信息资源丰富等易见特征而受到高校学生、教师群体及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参与,对其需求也越来越旺盛,网络教育平台的研发与建设成为时代趋势。在此基础上,积极对各类参与者需求特点进行分析,既顺应了时代发展趋势,也是推动开放大学建设的有效手段。

(一)教师需求分析

教师作为“互联网+教育”的传播者和使用者,对网络教学平台需求进一步增大。第一,教师对网络应用技能的需求增加。面对教育信息化、数字化的大趋势,网络教学平台操作及使用的频繁化等现实对教师专业能力及网络技能均提出了更高要求[1]。第二,教师对自身专业能力及水平的需求增大。随着互联网教学平台、科研空间的不断扩大及教学资源的日益丰富,教师群体对网络优质资源、先进教学模式等有了更为迫切的需求和吸引力。第三,教师对教学管理工作的需求增大。互联网的强大覆盖率,使得教学难点、复杂问题的网络教学手段对教师工作有一定辅助作用,引发教师对网络教学平台的支持与需要。第四,教师对学生教学管理的现实需求增大。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对学生群体的教学管理及班级信息发布等均需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传达,并依托网络实现快速、有效、及时的反馈,可保障更高效的教学管理。

(二)学生需求分析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率逐年提高,教育与互联网融合也随之不断发展,学生对互联网信息内容及服务需求不断升级。第一,学生对丰富教学资源的需求旺盛。学生个体不再满足于传统课堂教学知识的学习,纷纷挖掘、吸收海量网络教学资源,对网络教学平台应用频率增加。第二,学生对学习个性化需求增加。学生个体拥有独特性,学习基础、知识储备各不相同,不满足于统一化、固定化的教学模式,开始追求个性化学习目标,对知识掌握更加灵活多变。第三,学生对学习时间的自我管理需求增强。传统教学对授课时间都有阶段性固定安排,各科配比时间都有规划与设计,但随着网络教学平台的发展,学生已不满足于传统学习时间,更倾向于时间碎片化管理,对学习时间个性化需求加强。第四,学生对学习空间的扩容需求。信息化背景下,传统课堂及校园教学场地学习场所已无法满足高校学生学习空间的增容,而互联网的教学环境可实现学习空间的无限扩容,引发高校学生对学习空间需求不断提高。

(三)教学需求分析

信息化技术的冲击不仅展现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对高校教学工作也带来极大机遇和挑战。随着“互联网+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教学需求也进一步被发掘和提升。第一,高校对创新教学模式的强烈愿望。互联网使教学模式由线下课堂教学向线上教学模式延伸,未来发展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模式成为最新需求。网络教学平台作为资源载体被越来越广泛需要。第二,高校教学管理的信息化需求。网络教学平台兼具数据分析、数据整理、板块建设等系统直观化、高速化功能,对教学工作管理及服务十分有效,高校对网络平台多功能化需求提高[2]。第三,高校对多样化教学交流需求增大。高校经由互联网技术及平台,可快速实现资源的查找及同类高校先进教学管理及经验的共享,加强高校间的沟通交流,通过网络进行互动交流的需求愈发凸显。第四,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需求。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对高校教学质量及教学大纲、教学评价提出了更高要求,需积极构建更为科学、合理、合规的高质量网络教学平台,以保证教学质量的需求。

二、信息化背景下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开发设计思路及原则

网络教学平台作为教师及学生群体等广泛使用及参与的信息化系统,高校除了需引入信息技术手段给予有效支撑外,更应针对教师及学生对网络教学平台的具体需求,探索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共享、有效性等问题。为进一步发挥互联网优势、高效共享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新模式、培养综合型人才等目标,在开发与建设网络教学平台时,高校需考量以下开发设计思路及原则。

(一)数据来源可靠性

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与设计,高校首先应考虑信息获取途径的正规性,以确保数据来源的可靠性。网络教学平台作为学生及教师群体进行教学活动、自主学习、发布通知、接受信息、分享教学成果的多元化系统,正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对教师及学生的影响日益凸显[3]。因此,网络教学平台在设计之初应十分重视对网络信息选取和途径渠道的设计及建设。其次,高校应考虑信息内容的正确性,确保数据真实性。网络教学平台是受众群体广泛的公众性活动平台,其所提供的教学资源、视频、内容应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可论证性,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正确价值导向。第三,数据关联的一致性。学生及参与用户同时发送访问信息时,相互数据关联应保持一致性,确保信息的可靠性。

(二)数据信息安全性

随着网络教学活动的广泛应用,学生个体对其依赖程度逐渐加深。这些客观现状也促使教师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互联网平台发布教学内容、课程资源、班级通知、辅助读物等相关信息[4]。同时,各类高校教育资源在网络教学平台中不断积累和更新,对所有参与者均是宝贵的数据资料。为确保数据的保存及完整,避免丢失及破坏,在进行平台设计时高校应充分考虑数据的安全性问题,遵循安全性原则。第一,高校应设立专门的网络安全监控系统,24小时不间断保证网络的安全运行与维护;第二,网络教学平台中,各个模块的建构应充分确保数据安全性,分块分区域设置防火墙,防止价值信息的丢失或污秽信息的攻击;第三,高校应采取相应措施从数据库系统中枢开始对数据信息进行分层分级的保护和修复。网络教学平台的信息安全性是平台长期发展与稳定的一大基础,高校必须予以重视。

(三)数据内容可扩容性

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和发展应充分考虑数据的增容和扩建等因素,以便于平台资源的创新可持续发展。在加强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大背景下,国内网络教学平台开发与建设数量逐年增长,各大高校均建立了相对完备的数字化教学平台,以应对不断发展的新趋势,满足全校师生群体的需要,确保数据内容的丰富度。面对每年新增的学生群体和教师队伍及不断涌现的国内外新兴信息,高校进行网络教学平台设计与建设时,应充分考虑数据采集渠道的扩增技术及数据内容的容量问题,及时对数据进行更新与储存,保障数据库的时用时新,满足各大群体的多元化服务需求,为网络教学平台提质提量,避免后期推广出现空间不足等问题,保证平台运营的高效性。

(四)数据构建分层分类性

网络教学平台作为一个开放式、多元化教学资源集结地,如何充分发挥互联网作用,高效共享教学资源、实现动态管理,满足教师及学生群体多样化需求,使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提高是平台设计及建设的关键。通过上述需求分析,在设计及建设网络教学平台过程中,高校应遵循数据分层分类原则,将平台分成若干功能模块,构建标准化的分级框架,对平台数据进行规范化管理及设计,从而促进数据信息的分类查询,直观易用,实现各模块各层级的功能性开发,具体为教学管理模块集中课程、成绩管理等数据内容;用户权限模块主要集中用户管理、权限管理等数据内容;平台管理模块主要集中平台数据检测、统计等数据内容;其他模块收集相对应数据内容。强调分层分类原则在网络教学平台中的应用,可使高校更好地实现数字化高效学习目标,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

三、信息化背景下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开发与建设的现实困境

网络教学平台固然有其存在的空间及优势,紧跟时代潮流,及时帮助教师和学生开展多样化教与学互动,基本实现了空间和时间的无限制性,实时更新、与时俱进、快速渗透,但在实际应用和持续使用中也面临不少挑战。

(一)在线学习,对学生管理难度加大

随着网络教学平台的深入开发与利用,也突显出许多问题和不足。比较明显的问题之一即学生虽可不限时间在网上开展学习活动及拓展学习内容,但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控制却难度加大。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平台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与自由度,整个教学过程无法实现全面的教学检查与监督。网络教学的上课情况受到学生主观能动性影响显著。例如,学生对网络教学的使用是专注学习,还是依赖网络进行消遣放松;学生网上教学测试练习是动手动脑自发完成,还是搜索答案直接输入;学生面对的是没有感情的机器,学习效率的高低有待商榷等。这些情况的发生均对教师教学管理形成阻碍作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长远发展和教学质量完成,甚至造成教师工作难度的成倍增加。

(二)非现场教学,教师与学生互动不足

网络教学不同于现场教学,需面对网络设备载体进行交互学习,缺少面授教学中师生间的亲切交流与互动。网络教学更多是对知识的传输与送达,在人机交流过程中所蕴含的情感、态度等无法被同步传播。长期通过网络教学进行知识学习,极易导致学生对师生情感的麻木,形成机械式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单调沉闷,与教师间的情感互动生硬且抗拒。网络教学不同于现场教学,学生与教师之间互动存在于屏幕内外,相对单调乏味,情感的调动相对较难,网络教学平台仅作为一个告知式的知识传播平台存在,其中教学课程与互联网往往只是机械相加,未从人性化角度及情感价值需求等方面考虑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例如,教师完成教学内容讲解后,学生产生疑惑需与教师沟通交流,但通过网络沟通解决疑难问题往往无法达到面对面交流的效果。可见,网络教学平台的机械式教学很难建立起师生互动交流的桥梁。

(三)资源海量化,学生可能受不良信息诱惑

网络教学平台虽拥有海量教学资源和数据库,但并不能完全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教学平台对基础学科和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效果相较于传统教学存在弱化,对基础知识的收集和数据集约程度不高,造成学生在网络教学平台中无法进一步加深基础知识。同时,网络教学平台不仅拥有海量教学资源,也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大学生作为网络注册用户的重要组成成分,经常受到其他不良用户的干扰和诱导。教学平台的自由性决定了平台内使用者身份纷繁复杂,有一定隐蔽性。学生群体正处于价值观不成熟、思想活跃、好奇心极强的关键阶段,对外来思想和未知资源充满好奇,可能容易被非主流甚至扭曲的价值观所吸引,也许会导致主流价值观传播失效,从而引发思想问题。可见,网络教学平台虽可供广泛学生用户进行学习及交流,但其海量信息资源在缺乏有效、系统、规范化监督的条件下也可能会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伤害,存在潜在风险。

(四)学生需求多变,平台后续建设存在滞后性

网络教学平台是在线学习的基础性技术平台,是学生及教师开展线上教学或辅助教学的必备工具。然而,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智能化快速发展,多数高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出现了发展瓶颈,影响到网络教学质量。高校根据学生及教师网络访问数据分析,可明显观察到学生及教师访问量的下降,学生参与网课的比率降低,常见交互软件使用活跃度也呈现下降趋势,师生使用积极性下降。造成这些现象发生的关键原因在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后续问题没有及时解决。高校网络教学平台投入使用之后,缺乏配备专业人员处理后台维护,对平台的持续更新和后续建设等缺乏人才阶梯队伍。网络教学平台的内容过于陈旧,更新周期过长,与学生灵活多变、需求多样化发展的创新趋势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降低师生对网络教学平台的利用率。除此之外,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维护、更新需要专业的技术队伍,还需耗费大量时间、精力等,片面造成平台后续建设往往存在滞后性现象,与学生多变需求产生时间差,不能有效服务学生。

四、信息化背景下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有效路径

网络教学平台的长期存在,高校不仅需考虑如何开发与建设的问题,更需面向师生主体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与创新展开后续建设与服务。网络教学平台作为培养综合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开展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对师生的影响巨大。尤其信息化与教育的深度改革与交融,更需高校兼容网络教学平台与线下教学各自优势,以教育质量为导向,开展合作,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一)加强线上线下教学衔接,便于学生管理

线上网络教学虽在互联网技术普及过程中越发受到重视和支持,但传统教学也具有网络教学平台无法替代的优势,只有以教学质量为目标,加强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机融合,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才是推动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和发展的有效路径。首先,高校应有针对性地挑选优质、创新的网络教学资源,尤其需搜集与传统课堂教学有效衔接的教学资源,进一步丰富和提升网络教学资源质量,与专业教材形成闭合循环,有机结合建设高质量的网络教学资源库,供学生主体自由选择与学习。其次,高校应提升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一体化建设,为教师及学生搭建教与学的交互共享学习平台。网络学习平台的建设应该依托互联网技术,做好线上线下教学课程的无缝对接,从而实现学生混合式、高质量学习模式养成。最后,通过对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深度融合,高校应加紧网络教学平台的课程建设和管理系统建设,采用多样化方式,推动学生在线课程学习进度考核、学习深度考核等,从不同方面实现学生管理的高效率、高水准。

(二)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增强师生互动

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与帮助。首先,高校应制定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方案及设计规划细则,为后续实施做准备,为获得政策支持提供理论依据。其次,高校应结合已有网络教学平台的需求状况和现实情况,为获得政策支持提供实践依据。最后,高校应展示及讲解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及便利,为获得国家政策支持提供效率保证。同时,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建设除了需要国家政策支持外,还需依赖专业教师队伍及教师群体的专业教学能力。第一,网络教学平台需依赖多学科专业教师团队进行综合设计,并需团队对平台及教学融合做深度了解与研究,进而挖掘出平台建设与教学内容的兼容之处,从而实现平台的实践开发。第二,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需教师提升专业教学能力,依托平台及课堂讲授模式,形成独有的融合教学模式,共享各类教学资源优势,增强教师对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掌控能力,提高课程趣味性,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网络教学平台的吸引力。

(三)构建全方位课程体系,引导学生信息选择

网络教学平台的开放与建设主要是围绕培养多元化、强能力、高品德、全方位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所以高校有必要整合校内外优质教学资源,打破常规局限,按照资源共享互通的原则,结合互联网技术,实现多学科、多区域、多行业间的相互协作,共同打造科学、高效、全面的网络教学平台,注重平台的分层化、模块化、分类别、开放化等开发属性,基于“互联网+”打造全方位、多功能的网络空间。同时,依托校内外各类专业、对口的科研基地,高校应不间断地维持网络教学平台的内容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等优势,并引入专业化公司参与,与具有雄厚科研实力的企业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合作,共同制定合作课程体系标准、共建核心网络课程,建立双方互惠互利的长效合作机制与管理制度,为网络教育平台的持续发展助力增效。高校应争取多方协同合作共同建立先进、多样化的网络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与建设。

(四)加速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满足学生动态需求

网络教学平台的最终受益者或目标群体无疑是处于学习阶段的广大学生群体,基于这一事实,网络教学平台需考虑和落实对学生群体思想动态及行为兴趣需求的探知。高校在构建与设计网络教学平台时,应充分研究分析学生的动态需求与思想意识构建,以便对网络教学平台形成良好的互动体验与学习兴趣。具体而言,高校应运用大数据分析理念,全面分析学生的网络学习情况、对学生各种各样的数据信息进行挖掘、提取,从中找出学生的学习习惯、运用教学资源频率、参与互动答题的次数等学习规律,从而进行大数据分析和整合,形成具有一定关联性的数据结果,进而有针对性地调整网络教学平台的模式构建和发展趋向,加速平台的实用性、创新性、发展性建设,使之更符合学生发展需要、教师使用习惯,促进平台服务的持续性、有效性发展。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建设教师
最美教师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如何说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