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宜竹编的文化意蕴初探
2021-03-08何娇广东茂名健康职业学院广东茂名525000
何娇 广东茂名健康职业学院 广东 茂名 525000
竹子在信宜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承担着重要角色,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据《信宜县志》记载,信宜竹编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信宜竹编于2013年入选为广东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传[1]。信宜竹编不仅影响了信宜人民的物质生活,而且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信宜人的劳动观,信念,人格素养等精神层面,形成了“以此为生”的竹编文化。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信宜竹编的文化意蕴,对传承和保护信宜竹编有重要意义。
一、竹子:信宜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重要角色
信宜市地处粤西山区,全市境内约70%的山地适宜种植竹子。竹子在信宜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一)竹子与中国
竹子,是影响世界的十大中国植物之一,是中国人灵魂深处的精神图腾,对中华民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产生了巨大影响。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有2000-3000年文明记载在竹简上。在纸诞生之前,竹简是中国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相较于甲骨金石等材料,竹子富含纤维,材质轻且分布广泛,制成竹简,相比之下,书写成本较低。竹子可以制作乐器。竹子中空的结构,是人民制造乐器的良材,如尺八(尺八曾经是宫廷雅乐的主角)。竹子还是很多生活用品的主要材料。
(二)竹子与信宜
信宜市祖辈流传着种竹用竹的习惯,烧竹柴,食竹笋,用竹筷,架竹桥,编竹筐,用竹笼等,生活中的篮、桌、凳等用具无不取材于竹,连吸烟也用竹制水烟筒。笔者曾听父母辈说起,家家户户都有自家的竹子,要么自己亲手栽种,自己种不活的,请人种,种一棵竹子,人工费是2斤米(20世纪六七十年代实物支付方式)。近年来,信宜市利用了竹林优势,推广的脱贫攻坚项目大多与竹子有关。目前全市竹林种植面积达40多万亩。
(三)竹子与信宜人
竹子寓意丰富,历来是文人墨客笔下的主角。对信宜人来说,竹子同样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竹子与竹子之间更像命运共同体。森林里,一棵树就是一个生命,而竹林里,一片竹林才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信宜人在竹子身上学会了命运相连,更懂得团结。其次是竹子生长的特点。竹子头四年可能仅仅长了3厘米左右,而后生长迅速。竹子生长最快的时候,一天最多可以长高2米。这就是竹子是草而身高如树的原因。信宜人耳濡目染,在竹子身上,他们懂得了脚踏实地和积极进取。最后是竹子的韧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竹子会不断优化体内维管束的强度以增强韧性,中空的力学结构,竹节及其内部起支撑作用的横梁,则赋予它们极佳的抗弯能力和强度。竹子今天的至刚至柔,是几千年来风雨不断磨砺的结果。信宜人在竹子身上,学会了坚韧。
二、信宜竹编 广东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3年11月,“信宜竹编”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入选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信宜竹编,是传承和保护信宜竹编的基础和前提[2]。
(一)信宜竹编款式的发展
改革开放之前,信宜竹编大多数是生活用品的编织,产品主要供本地人使用,从业者占少数。20世纪80年代,信宜人大多编织的是“篾丝笠”,产品销往世界各地,从业者占大多数。篾丝笠呈椭圆状,底小口宽,有6寸、7寸、8寸、9寸、10寸等规格,都有模子,称“笠模”。种老品种一直沿袭到现在,材料都是来源于竹子。目前还有少量人在编织。
2000年之后,信宜竹编款式开始变得多种多样。新品种五花八门,有了以“篾片”为主的新品种,就是简单地把篾丝变成了篾片,相对稳定,长期收购。篾片笠有圆形的,也有椭圆形的,底小口宽。篾片笠相对篾丝笠,更简单,用时短。也需要“笠模”。本地的一般木工师傅都会做“笠模”。
几乎是同一时间,信宜竹编出现了用胶水把篾片粘起来的笠,称“胶水笠”。胶水笠品种繁多,款式多样,基本上每年每月都有新款式。都是来样给生产者,根据样板批量生产。胶水笠的材料出现了竹片和木片的混合,色彩有单一和多种色彩混合搭配,笠身插蔑方式也发生变化。胶水笠相对比较复杂,但由于价格相对较高,现在一般人都生产胶水笠。
(二)信宜竹编使用工具的发展
信宜竹编使用的工具,起初就只有一把蔑刀、一把锯、一把剪刀及一个锤子。刨竹青,锯竹筒,开竹齿,小竹片,甚至竹片最后裁成蔑丝都是一把蔑刀、一把锯、一把剪刀及一个锤子干到底。尽管工具如此简陋,竹笠编织者都很努力,自家的竹子够年份的,就砍来编织,不够年份的,直接到集市上买,大把大把采购竹子使用。
大量编织竹笠,家庭收入增加。借助工具,提高编织效率,成了大多数竹笠从业者的需求。市场上出现了满足此需求的新工具,如蔑丝机、篾片机、电锯,开竹齿的圆铁刀,磨笠口的磨砂机等,甚至连最初的工具也有了改良。新工具的使用和旧工具的改良,大大提高了竹编的编织效率,尤其是大家庭,收入迅速增长。
随着大量劳动力外流,家庭作坊编织的方式开始发生变化,各家闲置劳动力不足,难以支撑繁复工序的竹编,于是竹编企业发展起来,闲置的劳动力集中在竹编工厂工作。以此对应的就是工厂里的与竹编相关的机器也出现了新变化。有些机器为了适应大工厂使用的特点,变得更加先进,如篾片机等,有些为了适用发展需要,又出现了新的工具,如除毛设备等。
(三)信宜竹编合作方式的发展
家庭内的合作是信宜竹编最初的第一阶段的合作方式。从拿到竹子,开始刨竹青、锯竹筒、开竹齿,从竹片到蔑丝,从笠底到笠身,一直到笠口的处理,需要大量劳动力,“一家之主”综合考虑各个家庭成员的性别、年龄和熟练程度等情况进行分工,具体某个或某几个工序由具体的某个家庭成员承担,有分工有合作。家庭人口多的,每个人平均承担的工序就少,家庭人口少的,每个人平均承担的工序自然就多。每个家庭的竹编数量是所有家庭成员分工合作的结果。所有工序紧密相连,只要任何一道工序没完成,其他的工作就会受到影响。家庭内部一定时间内竹编数量通常是民主集中商量的结果,定下来就举全家之力去完成。
以某个家庭为主,多个家庭闲置劳动力合作是信宜竹编第二阶段的合作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外出求学或务工的人越来越多,剩余的劳动力依然大量存在,只是相对比较分散。以一个家庭为主,多个家庭之间闲置劳动力以领取某个工序或步骤的方式进行合作,为主的家庭根据竹编的价格和成本,定下各个工序的劳动成本,大多数把工作领回自家做,完成之后送回,继续其他的工序。为主的家庭提供材料,其他家庭的闲置劳动力只提供劳动。竹编的兴起,丰富了信宜人的生活[3]。三五成群打麻将的现象极少。目前,信宜市从事竹编的农民多达25万人,从业农户10多万户,户均年收入4万多元,实现了脱贫致富。
生产企业大量出现是信宜竹编第三阶段的合作方式。信宜市目前已发展竹编企业1000多家,年产值达70多亿元。大量闲置劳动力进入竹编企业工作,竹编企业根据订单生产,根据各个劳动力的综合因素进行分工,出现了多个劳动者长期从事某一个工序的现象,由于长时间从事某一个工序的劳动,熟练程度大大提高,加上大量的机器设备投入使用,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信宜竹编产品全部出口,出口额占全国竹编出口的近三成,目前成为全国最大的竹编基地。
三、信宜竹编以此为“生”的文化意蕴
挖掘信宜竹编的文化意蕴,对于传承和保护信宜竹编有重要意义。信宜人以此为“生”的实践,形成了以此为“生”的竹编文化[4]。
(一)以此为“生”的劳动观
信宜竹编造就了信宜人以此为“生”的劳动观。此处“生”为“谋生”之意。大多数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在于竹编,尤其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信宜地区大多数家庭添置物品,小到一张纸,大到适龄孩童的学费,大家电等用品开销,基本上都来源于竹编。家长鼓励小孩的话语通常是“等我们积笠攒够钱了,我们就买××”,包括想吃的、想玩的、想用的,似乎只要努力编织,时间长了,目标总是能实现的。
劳动的积累,在勤。同一款式单个价格相对稳定,竹编织得越多,家庭收入就越多。竹编家庭逐渐形成了“要什么,编织竹笠”“想干啥,编织竹笠”的氛围,竹编中蕴含着美好生活,或者竹编中蕴含着实现美好生活的力量。家庭与家庭之间相互进行比较,谁家编织得多,谁家编织收入高,谁家添置了物品,谁家购买了美味佳肴,谁家干成了某件大事等等,都是得益于竹编。
(二)以此为“生”的家庭观念
信宜竹编造就了信宜人以此为“生”的家庭观念。以此为“生”,“生”为生存之意。编织竹编,工序繁复,家庭人口基数大的占优势,家庭人口基数小的不占优势。竹编劳动者在长期编织过程中深刻认识到各个家庭成员的重要性,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的重要性,从而形成了信宜人重家庭、重合作、自觉主动承担责任的精神。
家庭对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家庭中每个成员根据“一家之主”的分工合作参与劳动,完成劳动任务,家庭收入得到保障。家庭收入得到保障,家庭成员的生存和发展就得到保障[5]。这种保障的良性循环,反过来又强化了家庭和每一个家庭成员的重要性。重视家庭,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深入信宜人的骨髓。家庭是每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三)以此为“生”的理想信念
信宜竹编造就了信宜人以此为“生”的理想信念。以此为“生”,“生”为成长之意。竹编劳动者,亲自经历和亲眼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家庭生活一天天变好,感受到劳动蕴含的巨大的力量,感受到勤奋努力的力量,从而产生这样的信念:相信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勤劳的双手创造出美好的未来,相信努力奋斗的力量,相信明天会更好。
在竹编中感悟的理想信念,同样会移用到其他领域,包括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方面面。竹编劳动者年龄跨度大,从几岁儿童到八九十岁的老人,都能从事[6]竹编。那些在竹编劳动中表现出热爱劳动,积极主动劳动,善于利用工具改变生产效率的人,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也同样表现出类似的特质。他们自信,生活有清晰而坚定的目标;他们擅长管理时间,制订计划并细化工作。
(四)以此为“生”的人格素养
信宜竹编造就了信宜人以此为“生”的人格素养。以此为“生”,“生”此处为滋养之意。信宜人耳濡目染竹子的成长,竹子长时间积蓄能量,待到根系发达,日长2米,今日的积蓄能量和耐心等待,是为了他日迅速成长。信宜人感受着竹子一节一节地长,积极进取,步步高。信宜人感受竹编的过程,工序繁多,非一己之力可以完成,非一己之力可以量产,必须分工合作,团结一致,才能最大限度地完成竹编任务。
那些在竹编环境中长大的信宜人,是勤劳的、默默工作的信宜人,是团结的、和睦共处的信宜人,是诚信的、一诺千金的信宜人。这些人外出务工也特别受到青睐和赏识。竹子和竹编对他们的滋养是长期的,即便他们不再编织竹笠,那些编织的记忆还在,那些编织的故事还在,那种编织的情怀还在,那种精神还在。那些进入各行各业的信宜人,深受竹子和竹编文化滋养的信宜人,同时也传承和弘扬着信宜竹编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