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教育文化在幼儿学前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

2021-03-08纪蕾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15期
关键词:幼儿园传统幼儿

纪蕾

(西安外事学院,陕西西安 719000)

我国文化源远流长,在数千年的发展中取得了光辉璀璨的成就,这些文化在世代相传之间,记录着过去、指导着现在,又支撑着未来。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时至今日很多优秀的文化遗产仍然能给我们带来启示,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这些传统文化也是非常重要且宝贵的教育资源。幼儿阶段是一个人接触教育的最初阶段,也是进行启蒙教育的关键时期,而在此时期,积极运用传统文化和蒙学的理念来融入教学中,就可以很好地对幼儿进行熏陶,这是形成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保障,也可以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未来传承储备后备力量。

1 传统幼儿教育文化的概念

对儿童的启蒙教育,在我国古代谓之“蒙学”,在我国教育学的数千年发展史中,启蒙教育都被放在了较为重要的位置上,正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意思就是通过对一个孩子的言行,就能够判断出他长大以后的性格和品质,早在《礼记》中,就指出了“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1]。”意即在幼儿能说话的时候,就要教导男孩子发出雄壮有力的声音,教导女孩子发出温婉的声音,所以不难发现,我国很早就认识到启蒙教育的重要性,只有做好了启蒙教育,才能让其他形式的教育发挥出应有的效果。随着时代的变化,“蒙学”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例如,进入现代以后,教育学家陈学恂认为,“蒙学教育是中国古代对儿童实施的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启蒙教育或普通型基础教育[2]。”

需要启蒙教育的孩子在古代称为“蒙童”,意即心智未开,仍然处于蒙昧状态的儿童,这一阶段儿童主要学习的内容是日常礼节、伦理规范,从而让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合乎礼仪的举止,这些不仅让幼儿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也可以为日后更高层次的教育打下基础。可见作为传统幼儿教育文化的“蒙学”教育,和现代学前教育之间有较高的契合度。

2 传统文化在幼儿学前教育中的意义

为了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继续发挥作用,就需要和时代要求紧密结合。传统文化运用在幼儿教育当中,可以让幼儿的人文素养得到提升,同时也为幼儿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1 促进幼儿文化素养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幼儿文化素养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结合现阶段我国幼儿教育的现状来看,在幼儿园阶段的教学重点放在了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和独立能力上,对于文化素养的培养关注则有所不足,长此以往,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以及文化自信的树立都是弊大于利的。幼儿教育中融合传统文化教育,可以让幼儿学习过程中的焦虑感和无助感得到显著缓解,并让幼儿的文化素养得到提升和发展。举例来说,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运用传统蒙学教育的理念来纠正功利性的教育观念、重视精神教养,都可以很好地补足现代幼儿教育中的缺陷和不足。

2.2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在进入21 世纪以来,我国实行了多次教育改革,近年来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共识,所以如何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也成为幼儿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视的问题。举例来说,在幼儿教育时期,就要有针对性地渗透传统文化,做到及早施教、循序渐进、严宽有度。对儿童而言,其身心发育仍然不够成熟,如果对待他们过于严苛则会适得其反,但这并不代表可以让幼儿不受约束随意玩耍,而是要保持松弛有度,爱教结合,这一原则也是在我国古代幼儿教育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所以在幼儿学前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和传统的幼儿教育理念,可以很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3 现阶段幼儿学前教育中的不足

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幼儿期的作用至关重要,在此阶段一个人会养成不同的个性,决定着其成长方向,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现在幼儿园承担着学前教育的工作,不仅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幼儿社会化进程的开端。总结起来,现阶段我国幼儿学前教育事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仍然有很多现实问题有待解决,下面分别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归纳。

3.1 教育目标一元化

幼儿教育目标在于让幼儿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但是很多家长在幼儿教育理念上出现了偏差,希望幼儿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较高的智商,从而赢在起跑线上,虽然这样理念的形成有一定的现实依据,但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教育目标的多元化。而幼儿园也大多对家长的这种意见持迎合态度,将重点放在智力开发上,这一点在非公立幼儿园中尤为明显。很多幼儿园推出了包括英语、珠算、心算、围棋等特色课程,并且这些特别的项目往往有着更高额的价格,可以作为幼儿园的营收来源。这种教学方法目的就在于以幼儿显性技能的掌握,来让家长看到幼儿园教学的实际效果,虽然对幼儿智力的开发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对幼儿教育的其他方面,如道德与规则的教育、良好习惯和生活技能的培养关注不足,这对于幼儿身心健康而言是不利的。

3.2 教育内容小学化

在幼儿园大班阶段就接触部分小学的知识,这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在外部因素方面有来自升学压力,同时对于幼儿园自身而言,这也是彰显自身教育实力的体现。然而教育内容小学化问题,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幼儿由于认知能力尚未得到充分开发,而直接进行小学知识的灌输,无疑会造成严重的学习负担,在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出现厌学情况。现在幼儿园大班的教学课程包括写字、拼音、语言、心算、美术、英语、社会、音乐、科学等很多内容,大量而复杂的知识教育将幼儿每日的时间完全填满,产生了重视智力教育而忽视动手实操、德育教育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对幼儿的全面发展而言是非常不利的。实际上很多一线幼师对该问题都深有体会,但迫于小学入学分班的依据是摸底考试,竞争非常激烈,只能遵循家长的意愿。幼儿教育应该是让幼儿快乐地学习和成长,并且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综合素质,同时我国出台的《幼儿园的指导纲要》中也明确规定,幼儿教育阶段要回避小学知识,但这在当前片面重视知识教育、忽视其他方面培养的大环境下是行不通的。在幼儿时期的发展除了智商的提升、知识的积累之外,还应当包括培养习惯、发育性格、养成良好的社交能力等,而现行的幼儿教育理念对幼儿的成长而言非常不利。

3.3 教学方法同质化

目前我国幼儿教育的教学方法同质化非常普遍,并且随着幼儿园规模的扩大,该问题也越加严重,在幼儿园里,幼师们往往要求幼儿统一规范、而自己也是统一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并不重视幼儿培养过程中的个性以及创造性因素,在日常教学中,幼师要求幼儿画同样的画、说同样的话、甚至要求所有饭菜端上桌之后,端端正正坐好,在下令“开始吃饭”后才能吃饭。这种“同质化”理念一直存在于幼儿教学中,幼儿们被要求用统一的标准做作业、参加活动,连奖励和惩罚的标准也完全一致,并且要求所有幼儿都模仿“好孩子”这一模板。这样的教学方式并没有考虑到幼儿的个性发展,也没有认识到幼儿的发展需求,片面从简单、方便、标准化出发,导致了幼儿教育的千篇一律。

幼儿教育中固然有共性,例如道德层面的真、善、美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应当养成的品质,需要在幼儿阶段就形成对真善美标准的认识; 但幼儿教育中也有个性和差异性,每一个人是不同的,所有幼儿都是富有个性的、特殊的。例如有的幼儿喜欢绘画,就可以引导幼儿欣赏艺术美;有的幼儿喜欢自然,就可以引导幼儿养成科学意识,形成对自然的热爱;有的幼儿喜欢语言,则可以为幼儿培养交流和演讲能力。所以尊重每一名幼儿的发展,来让其个性发展的需求得到满足,是新时期幼儿教育发展的改革方向。

4 传统文化理念下幼儿学前教育的对策

4.1 多元化的教育目标

在教育目标的制定上,幼儿园应当转变理念,避免对家长的一味迎合,而是要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而合理的安排,从而促进幼儿的全方位发展,让幼儿健康成长。

具体来说,首先,要重视幼儿思想道德情操的发展,积极督促幼儿,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知识和思想都是教育中的关键环节,需要给予同样的重视,一方面要对幼儿进行知识教育和技能教育,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幼儿的品德教育,让幼儿学会温、良、恭、俭、让的品质,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

其次,要通过对幼儿自主合作意识的培养来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力,自主意识是幼儿具备独立人格的重要前提,也是让幼儿能够在未来立足社会的重要前提,而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又是科学精神的必要基础。为了培养幼儿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可以让幼儿通过合作来共同完成一个作品,来让幼儿收获合作的喜悦,让幼儿健康成长。

最后,要形成多元化的教学目标,智力的开发固然重要,但是综合素质的培养才是新时期幼儿教育的目的。

4.2 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教育内容

小学化的教学内容,一方面违背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另一方面也没有遵循教育规律。在幼儿教育阶段就以填鸭式的方式向幼儿灌输大量知识,会严重挫伤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与此同时,单纯的知识灌输往往伴随着教具演示匮乏等问题,无法让幼儿有效学习。在进入小学之前,幼儿的身心发育水平并不成熟,无法像小学生一般坐下来学习大量知识,所以幼儿阶段的孩子并不能在小学式的教学氛围中收获愉悦,反而会对学习产生畏惧与抵触,在进入小学之前,就可能会导致出现厌学心理,这对于幼儿来说是非常不利的。与此同时,幼儿有着爱玩的天性,而小学化的教育形式没有尊重幼儿的天性,把原本应该活力四射的孩子变成了只会被动接受知识的木头人。因而幼儿教育中采取小学化的方式,不仅会消磨幼儿的学习耐心,更会扼杀幼儿的个性和天赋。

所以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需要基于幼儿的兴趣,结合幼儿实际心理需求来开展教学活动。在我国古代,很多启蒙教材都是图文并茂,一面让幼儿听故事,一面让幼儿学会看图说话,比如,著名启蒙读本《日记故事》 中的两则故事至今仍然被我们津津乐道,作为幼儿启蒙教材,分别是磨杵作针和瓮出儿,一个教人只要有决心,无论多难的事情都会成功;另一个则教人当机立断、临危不乱。这些故事都体现着我们祖先的美好德行,再加上故事配图,就可以更好地让幼儿加以理解。这些故事不仅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兴趣,同时也可以给幼儿以必要的启迪,不仅学习了历史典故,也掌握了优良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就会形成良好的品格。这些启蒙故事在一千多年以来仍然经久不衰,其原因正是在于迎合了幼儿理解、成长的需求,并且时至今日也仍然很好地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智慧。

除此之外,在教学方法方面,也要做到知识教育和游戏相结合。幼儿有着爱玩的天性,这也决定了幼儿的学习基础是直接经验,所以幼儿园的课程需要具备生活化和游戏化的特点,让幼儿在实践中获取知识,避免对学习、教育产生疏离感和畏惧感。在我国古代幼儿教育中,运用到很多简易的、简单的游戏,如弄手影游戏、投壶游戏都是非常简单易学的,而孩子们也往往乐此不疲,在幼儿的智力稍微得到开发后就可以接触棋类等稍微复杂的游戏。而在一系列角色扮演类的幼儿游戏,如过家家中,可以融入尊老爱幼意识、尊重他人意识等要素,让幼儿在接近生活的游戏当中获取实践经验,在丰富自身知识的同时,也让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

4.3 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在幼儿教育中,有时需要将每个幼儿都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并且用发展的眼光对待每一个幼儿,将每一个幼儿的个人发展作为自己的职责,需要用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来替代同质化教育。每一个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些差异一部分由于先天遗传,一部分则是在成长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导致,而优势则需要尊重并承认这些个体差异。从幼儿的角度看,正是由于这些身心、智力条件的不同,而形成了对人生道路方向的选择上的差异。我国教育家很早就已经注意到了个体差异,并提出了“因材施教”的主张,反对运用相同的方法来教育不同的学生,而是将教育视为实现个人发展的途径,让所有学生都能够根据自己的个性,受到最好的引导。“因材施教”理念最早由春秋时期教育家孔子所提出,在教育过程中,孔子会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能力等方面,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进而充分发挥个人特长,这一点被孔子弟子记录在了《论语》中,教育要从学生的经历和爱好作为出发点,同时看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进行分析比较,在循循善诱中让学生参透道理,有时不同的学生向他询问相同的问题,他却给出不同的回答,也证明了这一点。

幼师同样需要注意这个问题,每一个幼儿的个体差异来源多种多样,其中有先天因素,也有家庭教育和成长环境因素,所以每一个幼儿的性格特点都是独一无二的,个性不同、认知不同、气质不同,所以表现出来的性格和学习能力也不同。幼师需要尊重和承认每一个幼儿之间的客观差异,并且了解和掌握幼儿的差异,从而为进一步教学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幼师需要了解每一个幼儿个性、行为和兴趣,给每个孩子以最公正的成长机会,充分挖掘幼儿的潜能,来适应幼儿发展中的不同需求。

总而言之,在现代幼儿教育的改革中,可以对我国传统教育文化进行审视,去粗取精,寻找其中的闪光点,推动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在新时期的发展。

5 结语

综上所述,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明遗产,在新时代也仍然是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可以说数千年来,正是传统文化造就了中华儿女的内心精神世界。现在人们开始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这也给我们的学前教育提供了新的方向,结合幼儿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将这些传统文化的理念积极运用到幼儿早期教育当中,是实现幼儿个体全面发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选择具有传统文化气息、对幼儿成长和启蒙有益的内容,可以很好地弘扬传统文化,并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让幼儿在传统文化的熏陶过程中形成文化自信,促进幼儿教育课程体系不断走向完善成熟,对于幼儿身心发展而言都大有裨益。

猜你喜欢

幼儿园传统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我爱幼儿园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欢乐的幼儿园
老传统当传承
爱“上”幼儿园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