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环境下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阻碍与路径

2021-03-08王安平牟虹羽

皖西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红色育人政治

王安平,牟虹羽

(西华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9)

红色文化是共产党人在努力奋斗、顽强拼搏的历程中形成的思想文化智慧结晶,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是我国实现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必须坚持的文化立场[1]。红色文化在自身前进发展的同时,也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能找到其发挥育人作用的有效途径,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资源,有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为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吸引大学生的关注、提升育人效果提供多样化的途径,更有效地发挥红色文化对大学生的感化作用,帮助大学生感悟革命先辈英勇奋斗、不懈抗争的精神,并坚定大学生努力学习,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理想信念。当前,互联网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化环境也为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丰富生动的育人素材、强大的吸引力及多样化的育人手段,使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更为便利,育人效果也得到一定程度地提升。但信息化环境下红色文化资源在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红色文化育人网络信息平台、育人内容、育人形式及育人机制等各方面仍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使红色文化资源在信息化环境下的融入面临阻碍。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及各地红色文化纪念馆要深入研究信息化环境下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融性,从内容、形式、载体及保障等各方面为红色文化资源的融入奠定基础,从而促进红色文化的融入并带动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应有的育人作用,实现育人目标。

一、信息化环境为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信息化环境下,红色文化的展现形式、内容的吸引力及育人手段都得到了一定的丰富,其更容易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同形式吸引大学生的关注并发挥育人作用,使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

(一)丰富红色文化资源的形式,为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提供生动素材

传统形势下,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多局限于思政课教师讲授红色故事、向学生展示红色图片等形式,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的丰富多样的内容和形式未得到充分使用,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素材表现为平面化的形式。但信息技术为红色文化资源提供了多样化的展示形式,使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有生动形象的素材。互联网信息技术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包含了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互联网信息技术支撑下,红色文化的展现形式不再局限于教材、红色读物、报纸等媒介形式。信息技术可使红色文化传统平面、文字性的展示形式得到改变,在其中融入音频、还原视频等多种形式,并借助多种新媒体形式向大学生呈现,同时在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时,也有了更直观的育人素材。如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可将红色文化故事以微视频的形式整理,在思想政治课堂中向学生播放,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红色文化故事,同时要辅之以思政课教师对相关故事发生背景的讲解,随后在故事微视频播放完成后可引导学生采用多媒体形式继续深挖该故事涉及的人物及其影响,由此可实现大学身对思想政治教育中红色文化的直观感知,进而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红色文化,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二)增强红色文化资源的吸引力,为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提供更广泛的受众

当代大学生成长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期,其思想意识和学习习惯都深受信息化环境的影响,展现出新的特征。传统单向传递理论知识、片面教授相关内容的教育方法无法适应大学生的学习习惯,使大学生对红色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展现失去兴趣,大学生参加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受挫。但借助信息技术的发展,红色文化资源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会得到进一步增强,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也更能得到大学生群体的关注,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也会得到提升。在信息化环境下,红色文化发生场景可得到一定程度地复原,大学生可直接接触到当时的场景,并在虚拟的真实场景中感受革命先辈的英勇奋斗及其坚定的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来说,借助VR 眼镜等先进技术在思政课教师创设的虚拟场景中完成体验,接受红色文化的影响,也更符合其现代化的学习特征,从而提升其接受红色文化教育的兴趣,思想政治教育原本缺失或并未真正到场的受众也可实现真正地到场学习。如部分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开设网上重走长征路、虚拟参与开国大典等虚拟现实红色文化教育,让大学生在虚拟情景体验中完成知识的学习和文化的感悟。

(三)优化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手段,拓展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在传统形势下,红色文化通过文化纪念场馆、校园文化建设及思想政治教师对大学生进行影响,但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持,红色文化的育人手段可得到优化,不再局限于上述形式,其可借助“两微一端”、网课、慕课等多种新媒体形式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从不同层面发挥育人作用。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多依赖互联网,红色文化教育可借助这一特征,在思政课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相关网络热点话题进行深入讨论,且讨论的形式不必限制在课堂当面交流,师生可通过微博、微信群等媒体形式开展讨论。这种模式下,大学生更易畅所欲言,针对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避免出现在面对众人发言时产生紧张心理而影响发言效果。在充分展开讨论后,思政课教师可对相关问题的解答开设直播,邀请专家学者对该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影响展开深入解释,并使学生利用弹幕形式及时与专家交流,最终形成对历史事件深入的了解。如此红色文化资源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撑达到对大学生的教育,其也通过信息化方式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发挥育人作用。

二、信息化环境下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阻碍

信息技术的支持虽为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丰富的内容和形式,使红色文化资源的融入更便捷、有效,但由于高校使用信息技术实现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仍处于初步阶段,信息技术在其中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使信息化环境下红色文化的融入仍面临一系列阻碍。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红色文化育人缺乏相关的网络信息平台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并对大学生产生影响,带动大学生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养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需要有特定的载体支撑。尤其在信息化环境下,红色文化资源更需借助与当代大学生学习习惯相适应的平台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红色文化网络信息平台便可发挥此项作用,并促进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但目前部分高校内尚未建立完善的红色文化网络信息平台,使红色文化发挥育人作用缺乏有效载体,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也缺乏有效支撑。一方面,因为当前高校领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未意识到信息平台建设对红色文化发挥育人作用的重要性,并未着手为信息平台建设进行研究、探索,从而导致红色文化网络信息平台在红色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缺失。另一方面,高校各职能部门未承担起自身在红色文化网络信息平台建设中的重要职责,也是影响信息平台建设的重要因素。红色文化网络信息平台的建设不能仅依靠思想政治工作者,高校信息技术部门、地方文化研究部、相关学院及外联部等都需承担部分相关责任。同时,建设红色文化信息平台、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作用,需校外相关机构提供相应支持,帮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获得红色文化相关的全面、系统的信息知识,以更好地完善信息平台的建设,推动红色文化更深层次地融入。但高校建设红色文化网络信息平台还缺少校外红色文化纪念馆及博物馆、文物馆等机构的支持,使红色文化网络信息平台的建设缺乏有效支撑。

(二)红色文化内容固定化,阻碍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

文化内容是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影响因素,只有二者保持相同的教育内容和发展步调,红色文化资源才能深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产生有效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但红色文化的内容却相对固定,无法达到信息化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无法有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借助红色文化发挥对大学生的教育作用,多依靠向大学生讲故事、列数据等形式,相应的红色文化内容也表现出固定化的趋势,其中蕴含的时代性育人作用和内涵未受到教师的重视,导致其无法与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创新红色文化内容的水平有待提升,造成红色文化内容及时更新受阻,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融性便无法提升。思想政治教师完成科研任务和日常教学任务已占据大部分时间,其缺乏深入研究红色文化内容创新的时间和技术支持,导致红色文化内容难以实现创新。而固定化的红色文化资源被教师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容易导致“老生常谈”,红色文化资源便无法深入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发挥育人作用。

(三)高校缺乏与红色文化纪念馆的深度合作

红色文化资源要深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有效发挥其特有的育人作用。高校是对大学生进行专业理论知识和思想道德修养教育的主阵地,要推动红色文化深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需寻求红色文化纪念馆或博物馆等机构的支持并与之建立合作,共同推动红色文化的融入。但当前高校对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缺乏深度了解和研究,普遍缺乏与本地红色文化纪念馆之间的深度合作,严重影响对红色文化的深度研究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合。一方面,高校与地方红文化馆之间的合作只停留在表层,即思想政治教师在对大学生进行相关红色文化教育时,带领大学生参观红色文化纪念馆,通过学生的参观、感受发挥红色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在这种形势下,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仍停留于表面,红色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未深入,无法真正达到红色文化的育人目标。另一方面,地方文化纪念馆也未积极向高校提供支持并帮助高校深入研究红色文化,使高校在研究红色文化时缺乏史料和实物依据,红色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深度融入也就无法开展。此外,高校信息技术部门未对高校与红色文化纪念馆之间的合作提供应有的支撑,也影响双方合作的深度。

(四)信息化环境下红色文化资源的融入缺乏应有的保障机制

信息技术的发展虽然为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挥育人作用带来内容和形式层面的丰富,但随之而来的还有信息范围的扩大、信息内容的纷杂及信息传播环境的复杂。从当前高校红色文化的传播和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状况来看,高校缺乏相关的保障机制建设,使红色文化在网络信息平台上的传播缺乏有效监管,为虚假有害信息在高校的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同时也造成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缺失有效保障,其传播环境也易遭到虚假文化信息的污染,从而对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养成带来不利影响。而当代大学生对网络信息平台上传播的信息有天然的亲近力[2],其又正处于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养成期,对信息平台的信息缺乏有效辨别。如果任由虚假红色文化信息肆意传播,会严重影响红色文化育人作用的实现,并阻碍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进程。

三、信息化环境下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为突破信息化环境下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阻碍,高校领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及校外红色文化纪念馆等机构都应作出努力,从红色文化融入的载体、内容、形式及机制保障等各方面奠定基础,为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助力。

(一)强化红色文化教育网络信息平台建设,为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支撑

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日益依赖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要在新环境下推动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高校需强化红色文化教育网络信息平台建设,为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新载体。首先,高校要深入探索本校红色文化教育网络信息平台建设的各项任务,做好建设前的统筹规划。这就需要高校领导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发挥带头作用,带动高校各职能部门负责建设红色教育网络信息平台的相关工作,承担其应有的责任,积极参与信息平台的建设活动。其次,高校要在既有规划的前提下完善信息平台建设的各项制度,保障校领导及思想政治工作者顺利开展建设任务,将红色文化网络信息平台的建设落到实处。同时,只有完善的制度提供保障,红色文化网络信息平台的建设才能有特定的规则遵循和保障措施,红色文化信息平台才能建设完善并持续发挥育人作用,使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最后,高校在红色文化网络信息平台建设落实后,应借助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推动红色文化信息平台在高校各方面发挥育人作用,强化平台在大学生和思想政治教师之间的影响,带动平台形成独有的品牌效应,从而为其发挥更广范围、更深层面的影响奠定基础。由此,借助完善的红色文化网络信息平台,大学生可更便捷地接受红色文化教育,思想政治教师通过红色文化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更为方便,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有了全新的载体支持,其融入也更为顺利。

(二)利用信息技术及时更新红色文化内容,提升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融性

红色文化资源绝不是一成不变的,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作用也不可当作形式主义。在新时代环境下,红色文化应借助相适应的信息技术实现文化内容的更新,通过内容创新保持与时代发展同步,并提升其在信息化环境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融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随时代发展逐步变化,但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理论为主旨,红色文化要融入其中并发挥独特的育人作用,高校应在时代发展的要求下进一步更新文化内容,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保持红色文化鲜活的生命力。在信息化环境下,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逐步显现,需高校强化对新时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使大学生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并在其指导下开展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如此红色文化需突出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3]。同时,借助信息技术传播速度快的特点,红色文化可在保持自身育人精华的基础上及时更新育人内容,将信息化环境下具有时代性、先进性的热点信息作为红色文化发挥育人作用的依据,提升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保持红色文化在信息化环境中的育人活力。此外,高校应对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育人标准,带动红色文化在内容层面的创新,不断提升新形势下红色文化的育人效率。如在对大学生讲授革命先辈艰苦奋斗、舍己为人优良品格时,教师可结合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适当调整对优良品格在现代社会的标准,将互利互惠、利他大于利己等思想教给学生,用当代大学生能接受的话语内容调整红色文化的育人内容,从而提升育人效果。

(三)校馆共建数字化红色文化教学研究基地

促进红色文化资源深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校外红色文化纪念馆、博物馆等机构的支持。校馆合作共建,能帮助红色文化获得更多的融入形式,也可推动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为寻求校外文化馆的合作进行充分的准备。在高校内,由校领导带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为红色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深度融入开辟途径,从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适用性、融入的内容和形式及融入后如何继续发挥育人作用提供有效的措施,同时深入研究本地区红色文化,找出本地红色文化与本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另一方面,校外红色文化纪念馆和博物馆等机构要积极为高校提供红色文化研究及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层面的支持。校外文化馆可将本馆内较为全面、系统的文化红色史相关资料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共享,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深入研究提供有效的资料支持,双方还可建立畅通的合作交流机制,在红色文化研究及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探索信息互通有无,促进红色文化的融入。由此,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撑,高校和文化馆之间可创设校馆共建的数字红色文化教学研究基地,为红色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寻求更多样化的形式。同时,在数字教学研究基地的支持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借助有效的资源和技术在高校内进行数字化校史馆、党史研究中心等平台的建设,为大学生提供网络信息平台上的红色文化教育,便利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及其育人作用的发挥。

(四)完善信息化环境下的管理监督机制,为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保障

为促进信息化环境下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深度融入,还需高校完善信息技术使用过程中的监督机制,为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提供安全、和谐的环境。一方面,高校要完善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使用信息技术的相关管理制度,如引入红色文化制度、使用红色文化资源制度及考核融入成果制度等,对信息化环境下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作用的各环节都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指导。同时要求管理机构要通过信息技术在红色文化网站或校园平台上及时宣传红色文化信息,扩大红色文化在高校内的影响范围。另一方面,高校要对红色文化在网络信息平台及多种新媒体中的传播设立严格的监管机制,保障红色文化信息在高校范围内的传播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前进方向,坚决打击传播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内容的虚假红色文化信息的行为,保障大学生在健康、安全的环境下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同时,高校还应设置相关的监督机制,对大学生接受红色文化教育的成效进行监管,随时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并据此及时调整红色文化融入的内容和形式,提升红色文化育人的针对性。

猜你喜欢

红色育人政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红色是什么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红色在哪里?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