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威海市乡土历史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应用初探

2021-03-08张新铭渤海大学辽宁锦州121221

文化产业 2021年7期
关键词:威海市威海乡土

张新铭 渤海大学 辽宁 锦州 121221

一、可开发应用的威海市乡土历史文化课程资源

(一)名胜古迹

威海历史悠久,从新石器时代便有了人类生活、繁衍的踪迹。祖先们在这块背山靠海的富饶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远古文明。“到2010年为止,威海共发现了60多处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这些发现充分说明当时的威海出现了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和渔业相结合的原始社会生产方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讲述到原始社会的生产等方面,可以将这段历史与教学内容联系,以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

秦代时期,今威海市所属地区已归属秦代中央政府管辖。据记载,“1973年,考古工作者在今临港区苘山镇新权村发现了一个重31.898千克、高20.31厘米、底径为25.2厘米的秦代铁权。”[1]同时秦始皇为了展示自己的功德,曾经五次出巡威海荣成的成山头,留下了秦代立石、秦桥、始皇庙以及望海台等遗址古迹。荣成的成山头,又名“天尽头”,秦皇汉武曾多次登临成山头,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讲述秦始皇的政绩时,穿插该时期的乡土历史内容。这样既拓展了书本内容,又可以充实学生们对秦始皇这一历史人物的认知。

汉代时期,今威海市所属地区的境内分布着许多古城,现已经发现了三处古城文化遗址。“昌阳古城遗址位于今文登区宋村镇境内,最早为战国时期齐国的城邑。汉朝设昌阳县,因地处昌山、昌水之阳而得名。”昌阳古城遗址中出土了许多汉代的文物,包括砖瓦、铜车饰、陶罐以及五铢钱等物品,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今威海市荣成埠柳镇发现了不夜城遗址,春秋时期莱子国在此修建城邑。到西汉初期,设立不夜县。今不夜城出土的文物较多,尤以秦汉时期文物为主,这对研究当时古城的文化具有很大的意义。在今威海乳山市发现了育犁古城遗址,公元前203年,西汉政府设置育犁县。“20世纪60年代,在此相继出土了汉代画像石、石羊、陶器、木俑、铜镜、铜剑、砖、瓦等文物。”这对研究汉代育犁县当地的社会以及文化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威海市汉代时期的三处古城文化遗址,对汉代的社会生产以及文化发展进行讲解并拓展书本上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汉代社会发展的了解和把握。

环翠楼是威海市的标志性建筑,“山楼初旭”正是环翠楼在当地的著名景色。环翠楼始建于1489年。明朝时期,威海卫指挥王恺等为了感谢赵鹤龄的功绩,将自己的俸禄捐赠以修建环翠楼,来示后人永久颂扬其功名。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在讲授明清文化专题时,可以将威海市本地的地标性建筑环翠楼引入教学内容之中,从而唤醒学生们内心的共鸣,加深对课堂内容的记忆,并且增长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历史名人

古代时期,先是有元代著名学者于钦,祖籍威海文登,是元代著名的地方志编撰家、历史地理学家。于钦为研究山东的区域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在历史地理学领域享有盛名。明代有重臣丛兰,文登城关文山村人,他是明朝著名的国士,曾官至南京工部尚书,其任职期间为官公正、清廉无私,得到了朝内外一致赞赏。清代又有被誉为“天下清官第一”的李尚卿,他曾先后在湖南安化、邵阳等地任父母官,其为政期间清正廉洁、深受百姓喜爱,被两江总督刘坤一誉为“天下清官第一”。清代国学大师孙葆田亦为威海荣成人,他官至刑部主事,后辞官潜心研究学术,其著述《山东通志》对研究山东地方史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材料。

近代时期,有北洋水师三等水手王国成,其为文登营村人,在黄海大战中作战英勇,面对敌人战舰,临危不惧,重创吉野号并扭转了战局,为中国人民树立了一个英勇不屈的民族英雄的光辉形象。英国租界威海卫时期,武秀才刘荆山组织抗英集会,史称“武秀才刘荆山聚众抗英”,彰显了中华儿女面对侵略者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又有昆嵛英雄于得水,出生于文登的于得水先后参加了胶东“一一·四”暴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他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先后受到了十三次嘉奖。在近代社会发展领域,涌现了鞠思敏等爱国教育家,他的近代教育思想为山东近代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经验,被誉为“山东的蔡元培”。

现代时期,有空军司令员王海,王海生于威海市环翠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共击落敌机四架、击伤五架,创下了人民空军个人击落击伤敌机的最高历史记录。在文化领域,出现了著名科学家宋健,宋健出生于荣成市,他曾经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以及艾伯特·爱因斯坦奖。也有“两弹”元勋郭永怀,出生于荣成市的郭永怀是唯一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威海市当地从古至今的这些名人志士,结合他们各自的光辉事迹和贡献,为学生提供富有情感的历史教育,培育学生的民族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

(三)宗教文化

威海市当地有着丰富的宗教文化,其中儒释道三大中国主流教派,佛教和道教均留有丰富的文化遗址。

赤山法华院位于威海荣成市石岛北部地区,这是唐代时期胶东地区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之一。“该寺院原为新罗人(今韩国)张保皋所建,是一处情系中、日、韩3国人民友谊的佛教寺院。”威海也是我国道教全真派的发源地。金元时期,全真教发展迅速、盛极一时。元代时期,全真教更是成为国教,为缓和当时的民族矛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道教文化可谓在威海地区留有丰富的遗址,“全真教祖师王重阳及弟子在昆嵛山、槎山和圣水宫等处修炼,并修建了许多宫观,形成了一个以昆嵛山为中心的庞大宫观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威海市当地丰富的宗教文化与中学课本中汉唐佛教的传入以及中国本地教派道教的发展历程等内容相结合,从而减轻学生们理解历史发展过程的困难。同时,引导学生梳理威海市当地的中韩文化交流(佛教发展)史,也可以增强学生们对文化融合、文化交流等社会概念的理解。道教发展过程中,全真派的发展可以引发学生们对民族文化交流以及民族矛盾解决问题的深度思考,增强学生利用历史发展规律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威海市乡土历史文化课程资源开发应用的方法

(一)教研人员搜集与整理

对于威海市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运用,其第一步就是需要教学研究人员以及教师将这些资源进行搜集并整理,系统化处理这些资源并使之更好地与课程内容相整合。关于乡土课程资源的搜集和整理,可以采取查阅历史文献、考察历史文化遗存的方法,进一步整理当地的历史传说和民间神话故事;亦可以在调查访问、开发地方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互联网络对乡土历史课程资源进行全面收集并加以整理。其中,查阅文献和实地调查访问这些措施虽然对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具有全面性,但是这些工作的开展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准备工作,作为中学教师并不能从教学工作中抽出大量时间进行实地考察,所以我们应当更加重视互联网资源的利用,“而丰富多彩的影视音像资料也是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重要来源”[2]。

(二)教师教

对于威海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在初中课堂的应用,教师首先要对本市乡土资源充分把握,这是应用该资源的首要条件。只有教师能够熟悉掌握乡土资源的相关内容,才能让该资源的课堂应用产生更加灵活的效果。初中历史教师也应积极利用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课外拓展性,善用乡土历史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乡土文化历史,引导学生认识乡土历史文化资源与学习初中历史的重要性。”这样便能激发学生对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重视,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乡土历史文化资源的运用能够丰富初中历史教学内容,拉近学生和历史之间的距离,使抽象的历史变得具体化。”[3]因此合理运用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创新也有着巨大作用,教师应当把握这一要点,丰富历史教学内容,使历史教育过程更加灵活。例如,在讲述甲午海战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从“环翠楼公园的邓世昌石像”或者刘公岛等历史文化遗址,引出威海市有关这一战役的相关历史,通过讲故事的模式引导学生进入新课,从而加深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印象。

(三)学生学

在应用威海市本地乡土历史课程资源时,应当重视学生学的方法。这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在历史学科中进行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他们的探索求真精神。

进行研究性学习,重点就在于改变原来的以教师主导的授课方式,充分利用乡土资源的灵活性和互动性,将学生的被动接收方式转变为主动参与方式,学生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其对乡土历史文化的情感,并能更好地掌握家乡的历史文化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本地独具特色的胶东文化,设计《胶东文化与威海的渊源关系》这一研究性的历史课题,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三到五组,分别从民俗风情、神话传说、民居建筑、饮食文化等方面入手,利用当地乡土历史文化资源,调动学生搜集资料、实地考察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得出合理的结论,最后进行终结性的效果评价。如此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使得学生真正亲身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培养了探究、合作的学习能力。

总的来说,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是一条有关于初中历史教学的新兴道路,我仅针对威海市一处进行相关讨论,希望能够从特殊到一般理解并概括,从而总结出有关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开发应用于中学历史教学的相关途径、方法和建议,以此丰富该领域的相关研究。

猜你喜欢

威海市威海乡土
《威海港口》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是“生”不是“牛”
威海达明新材料科技有限
乡土中国
GIS在风景区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应用——以威海市圣水观风景区为例
读《乡土中国》后感
“小舞台”唱出“多彩戏”——威海市打造劳模创新工作室纪实
威海五百年“云光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