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关徐调孚生平事迹若干需要澄清的问题探微(上)

2021-03-08王诗洁尹焕晴

文化学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商务印书馆研究成果身份

丁 伟 王诗洁 尹焕晴

一、研究背景

徐调孚(1900—1981),学名名骥,字调孚,笔名蒲梢,浙江省平湖市乍浦镇人。徐调孚是我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编辑出版家,曾被章士钊先生誉为“出版全才”“难得的编辑专家”。他毕生从事编辑出版工作,是出版界公认的一位功力深厚的学者型编辑。其实,早在20世纪30年代,徐调孚就已经在文坛声名鹊起,他在文学翻译及创作领域均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在1949年之前,他的身份首先是一位知名的儿童文学专家、翻译家、作家,然后是编辑出版专家。除了他多元化的身份特征格外引人注目之外,在近现代所有的编辑出版家当中,他也是一位不多见的在近代以来中国三家主要的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中华书局,都留下了自己的深深的足迹和印痕的出版家,这样丰富的职业生涯同样引人注意。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他的后半生似乎又显得很“平淡”,既没有在文学界声名显赫,也没有在学术界占据一席之地。除了部分老一辈的作家、文学家、翻译家、学者比较熟悉他以外,知道并了解他的人并不是很多。其中原因就在于他淡泊名利、默默无闻;放弃文学翻译及创作事业,把后半生的所有精力都奉献给了他所深爱的编辑出版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带给他人的是块金子,而决不带回半根草”,通常人们爱用这样的词语来赞美那些全心全意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人,徐调孚先生正是这样的人。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一直对徐调孚的生平事迹及编辑出版思想研究保持了较高的关注程度。不过,在涉及他何时、以何种方式、何种身份进入商务印书馆等相关问题的时候,已有研究成果说法不一,难成定论。近期,笔者经过认真查阅、解读多份民国时期的文献资料之后,发现多份原始文献资料对上述情况的记载与目前学界已经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明显不符合,存在较大的差异,下文将详细分析、阐述和论证。

二、学界已经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目前,我国学术界已经取得的有关徐调孚何时、以何种方式、何种身份进入商务印书馆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成果概述如下:

第一种观点是:1919年,从浙江省立第二中学(即嘉兴第二中学)毕业以后,徐调孚于1921年4月考入了当时中国最大的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起初被分在商务印书馆编译所英文部,主要工作是给附设的“英文函授学校”的学员批改作业。持这一观点的相关研究成果主要有徐生湫撰写的《毕生尽瘁编辑生涯——纪念先父徐调孚》、冯春龙所著的《中国近代十大出版家》、夏慧夷所著的《近代浙江出版家群体研究》,等等。

第二种观点是:从浙江省立第二中学(即嘉兴第二中学)毕业以后,徐调孚于1921年考入商务印书馆,在英文函授学校部工作,后转入《小说月报》杂志社,担任编辑。持这一观点的比较有代表性的相关研究成果主要有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局撰写的《终生坚持精心编辑工作的徐调孚》、林煌天主编的《中国翻译词典》、章克标撰写的《与开明书店有关的几位浙籍名人》、舒济主编的《老舍文学词典》、史承钧主编的《简明老舍词典》、吴永贵所著的《民国出版史》、由国庆所著的《民国广告与民国名人》、王余光和徐雁主编的《中国阅读大辞典》,等等。

第三种观点是:从浙江省立第二中学(即嘉兴第二中学)毕业以后,徐调孚到上海考入商务印书馆附设的英文函授学校部工作,后来从函授学校部转入《小说月报》杂志社,担任编辑。持这一观点的比较有代表性的相关研究成果主要有周振甫撰写的《作者的知音——记徐调孚同志》、李盛平主编的《中国近现代人名大辞典》、浙江省平湖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撰的《平湖县志》、吴新雷主编的《中国昆剧大辞典》、王余光和吴永贵所著的《中国出版通史·民国卷》、陈思和和李存光主编的《讲真话——巴金研究集刊·卷七》、隗静秋编著的《浙江出版史话》、刘绍唐编撰的《民国人物小传·第八册》,等等。

第四种观点是:徐调孚在1919年毕业于浙江省立第二中学;1921年4月考入上海商务印书馆英文函授学校部工作,后来经人向张元济介绍,以补习生的资格进入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持这一观点的比较有代表性的相关研究成果主要有李雅撰写的《全心全意做编辑——记“开明人”徐调孚的编辑生涯》、郑绩所著的《浙江现代文坛点将录》,等等。

第五种观点是:从旧制中学毕业后,徐调孚考入商务印书馆的英文函授学校部,大约是经人介绍给张元济,遂得以补习生资格转入编译所。持这一观点的相关研究成果主要有王建辉撰写的《徐调孚:平平淡淡才是真》、王建辉所著的《老出版人肖像》,等等。

第六种观点是:1919年7月,徐调孚从嘉兴省立第二中学毕业后考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在英文函授学校部工作。后转入《小说月报》杂志社,担任编辑。持这一观点的相关研究成果主要有嘉兴市革命文化史料编委会编撰的《嘉兴市革命文化史料汇编》,等等。

第七种观点是:徐调孚1921年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担任《小说月报》编辑。持这一观点的相关研究成果主要有申畅、陈方平等编撰的《中国目录学家辞典》、吴洪生撰写的《编辑的价值在于奉献——从徐调孚的服务精神说起》、许力以主编的《中国出版百科全书》、吴成平主编的《上海名人辞典(1840—1998)》,等等。

有关徐调孚进入商务印书馆的时间存在四个版本:第一种是1921年4月;第二种是1921年;第三种是从浙江省立第二中学毕业之后,无法确定具体年月;第四种是1919年7月。

有关徐调孚以何种方式、何种身份进入商务印书馆的观点亦存在四个版本:

其一,中学毕业之后,通过由商务印书馆统一负责的公开招考的方式,徐调孚被商务印书馆录用,身份特征不详,起初被分配在商务印书馆所设置的二级机构——英文函授学校部工作。

其二,中学毕业之后,通过由商务印书馆英文函授学校部单独负责的公开招考的方式,徐调孚被商务印书馆录用,直接进入该部门工作,身份特征不详。

其三,中学毕业之后,通过由商务印书馆英文函授学校部单独负责的公开招考的方式,徐调孚被商务印书馆录用,直接进入该部门工作,身份特征不详。但是,后来经人向张元济介绍,才得以以补习生的资格或身份转入编译所。

其四,徐调孚进入商务印书馆的方式不详,其身份特征为编译所编辑。

上述相关研究成果所依据的参考文献都是彼此互相引用,还有一部分研究成果并没有标明依据的参考文献。令人遗憾的是,徐调孚生前未曾撰写过自传体或回忆录性质的文章或著作,这就为后人探究他的生平事迹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只有努力发掘、整理、解读更多原始文献资料,才有可能清楚上述有关徐调孚生平事迹若干需要澄清的问题,唯有如此,才能还原历史真相,避免以讹传讹。

三、以何种方式、何种身份进入商务印书馆的史实考证

近日,笔者翻阅民国时期的多种报刊资料,在1920年11月13日、18日、26日出版的《申报》(第1张第2版)上所刊登的一份内容完全相同的《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商业补习学校第六届初试录取新生名单》中看到了“徐名骥(即徐调孚)”的名字,这份史料对从事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史料价值,在此全部公布,具体内容如下:

本届招考新生,初试录取者定于十二月十三日(即夏历十一月初四日)在上海宝山路宝兴西里本校面试。除专函通知外,将姓名录下:

周尔麐,黄钺,徐名骥,桂裕,钱艺,张德一,董作霖,高正权,金铭佐,胡仁镐,刘炳麟,鲍天录,金锡光,王士弘,方敦宝,黄雅生,王守中,钱人玉,孙豫寿,沈家鼐,彭达源,曹璞,奚录亭,崔爕,陆阶,朱光,王振麟,周赞文,朱友三,刘启瑜,马公度,俞保康,龙兆骥,唐长德,曹洪元,谢永贻,朱时,汪涛,方觉非,凌志钧,汤鼎镛,吴承霈,苏兆骧,徐葨,孙湛然,钱绍杭,陆维圻,徐绍芹,钟文华,孟承基,鞠鳌,何有为,沈洸,徐鸣皋,闵荫椿,黄青华,姚德之,余则永,杨宇昌,楼良基,朱锡明,李卫国,吴志奎,滕秉衡,孟绍鄰,张尔琪,夏兆兰,杜象谦,朱心竞,张伯谦,楼锡廷,皇甫熉,俞曰颐,曹国治,洪昌琨,张廷煦,方以矩,金荣泰,许绍舜,徐光汉,金士骧。

本届兼招特别生,录取刘葆儒,陈赞襄,华超,许祖烈,陆学焕,严既澄六名即于(特别生录取者注意)十二月一日至三日内(即夏历十月廿二至廿四日)上午九时,亲到上海宝山路商务印书馆编译所面试,特此附告。

由上述资料可知,在1920年11月期间出版的《申报》上刊登的《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商业补习学校第六届初试录取新生名单》中,徐名骥(即徐调孚)的初试成绩非常优秀,在所有通过初试的81名候选人当中排名第3,名列前茅。下面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在1920年12月13日在由商务附设商业补习学校举办的第六届招生面试(即复试)中,徐调孚表现如何、发挥如何、究竟是否被最终录用。第六届招生复试结束仅仅4天之后,也就是在1920年12月17日出版的《申报》(第1张第1版)上又刊发了一份《商务印书馆附设商业补习学校第六届录取新生》名单,这份名单中“徐名骥”(即徐调孚)再次名列其中。这份史料同样对探讨徐调孚的早期生平事迹具有极其重要的史料价值,为了保证史料的完整性和原始性,在此全部公开,具体内容如下:

(正取)朱时,周尔麐,汪涛,王士弘,俞保康,洪昌琨,桂裕,张廷煦,黄钺,金锡光,钱艺,周赞文,朱心竞,沈家鼐,吴志奎,徐名骥,金铭佐,钱人玉,杜象谦,沈洸,胡仁镐,曹洪元,唐长德,楼良基,王振麟,王守中,孙豫寿,黄雅生,刘启瑜,鞠鳌,楼锡廷,鲍天录,马公度,张德一,朱友三,汤鼎镛,余则永,徐光汉,谢永贻,钱绍杭,张伯谦,吴承霈,龙兆骥。(备取)孟绍鄰,许绍舜,俞曰颐,金荣泰,徐鸣皋。

以上录取新生均另专函通知,并附去保证书、志愿书等。如有留沪者,可于十八日上午到宝山路本馆编译所,面取保证书、志愿书。本校现定于十年一月三日开学,正取诸生如开学后三日不到,即传补备取生,特此预告。

根据上述这份史料的记载,可以获悉下列重要信息:其一,经过严格的初试、面试,商务附设商业补习学校第六届最终正式录取学员共计43人,徐名骥(即徐调孚)名列第16位,排名较为靠前;其二,这所商业补习学校将于1921年1月3日开学,所有被正式录取的学员必须在1921年1月3日至6日期间来校报到入学,否则一律取消入学资格,由“备取”学员取而代之。

由此可见,经过层层选拔,徐调孚脱颖而出,最终在1921年1月考入上海商务附设商业补习学校,成为这所商业补习学校的第六届学员。近代上海商务印书馆在用人方面曾提出“取诸社会,用人惟才”的方针。除从事编译工作的专家、学者和具有专门技能的技师、技工需要向社会延聘外,对于一般职工大都公开招考,经过培养后再任职。其附设的商业补习学校、印刷技工学校、仪器标本实习所、新式会计员讲习所等都具备了这样的特殊功能。

1909年7月,商务印书馆附设商业补习学堂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生。商务印书馆创办这所商业补习学校的目的十分明确:“设置大意:本公司营业日渐发达,办事需才,特设补习学堂,招收合格学生,授以营业上必需之智识,以期养成商业人才。”显而易见,商业补习学校是商务印书馆开办的一所职业学校,专门为本公司培养商业人才。“每个学员入学,即可算作商务员工,入校后须先填写一份志愿书,表示自愿恪守商务现行及将来的一切章程,服从公司派往任何地方办事。1909年开办首期,到1923年共开办七届,学员合计有318人。”[1]参加补习学校的考生必须有一定文化基础,通常以中等学校及中等以上学校毕业或同等学历者为标准;录取工作非常严格,要经过初试和面试。补习课目有道德、常识、国文、英文、书牍、簿记、珠算和印刷术等。“公司为学员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但提供膳宿,而且还每月发给津贴。”[2]

由是观之,终于清楚了徐调孚何时,并以何种方式进入商务印书馆的事实情况。原来徐调孚是在1921年1月以考入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商业补习学校的方式进入了商务印书馆。如上所述,学员一旦考入商务印书馆附设商业补习学校,“即可算作商务员工”。上海商务印书馆“为学员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但提供膳宿,而且每月还发给津贴”。很显然,这所商业补习学校的学员在培训期间享受免费膳宿供应和津贴补助的待遇,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视为“商务员工”。但是,严格意义上来讲,这家商业补习学校的学员还不能说是一名“全日制正式职员”。那么,徐调孚究竟是以何种身份进入该商业补习学校、接受职前培训,然后又以何种身份走向工作岗位呢?1920年8月25日第1张第1版、9月1日第1张第3版、9月9日第1张第3版、9月14日第1张第1版、9月19日第1张第3版、9月29日第1张第3版的《申报》上刊登的同一条《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商业补习学校第六届招生》广告为探讨这一问题提供了非常具有价值的参考答案,具体内容如下:

本校已毕业五次,兹续办第六届。摘录招生简章如下:

资格——年在二十至二十五岁,中等学校、甲种实业学校及本馆函授学社英文科第四级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均可应试。

学额——三十名至五十名。

待遇——补习期内,月贴五元,不收学、膳、宿等费,并给书籍、纸墨、笔砚等用品。实习期内,酌加津贴。服务期内,受职员同等待遇,月薪十六元至三十元。

函试——(国文题)《论补习教育与选习职业之关系》。(英文题)《人生目的何在》全篇译成英文(见《白话文范》第一册)。应试者将前题作就,开具详细履历,说明珠算程度;附四寸照片一张,尽阳历十月十五日前寄至上海宝山路商务印书馆本校报名处。

面试——函试合格者约期面试;不合格者概不答复。

特别生——凡在大学及高等专门学校毕业愿应试者,可说明擅长某国文字或某科学术、某种技能,并将平时成绩寄示。合格者,函约面试。录取后无庸补习,可得四十元至六十元之月薪。函索简章,须附邮票一分。

根据上述招生广告信息可以作出以下判断:徐调孚从1921年1月3日开始算起,在商务印书馆学习、工作期间,可以分为三个重要阶段,即补习期、实习期、服务期,那么与之相对应的身份特征应该是补习生、实习生、正式职员。毫无疑问,徐调孚在1921年1月进入商务印书馆的时候,其身份特征是一名补习生。

四、结语

在发掘、整理、解读多份民国文献资料的基础之上,经过分析、论证,可以发现,学界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对徐调孚何时、以何种方式、何种身份进入商务印书馆的表述方式均不准确,亦不够精确。正确的表述方式应该如下:徐调孚在1921年1月考入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商业补习学校,成为这所补习学校的第六届学员,以补习生的身份进入商务印书馆。

还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根据文中第二部分的阐述,我国学术界普遍认为徐调孚曾经在商务印书馆英文函授学校部工作过一段时间。那么,徐调孚究竟是何时并以何种身份供职于英文函授学校部呢?早期在商务印书馆的这段求学、工作经历又对徐调孚的人生轨迹产生了怎么样的重要影响呢?弄清楚以上几个问题对我们了解、勾勒徐调孚的生平事迹均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受制于篇幅,在此不再进行探讨,论文的下篇将围绕上述问题展开详细的梳理、分析和论证。

猜你喜欢

商务印书馆研究成果身份
我校多项研究成果荣获省、市科研奖
最有思想的句子
冀东1:25000高精度航磁及研究成果
跟踪导练(三)(5)
妈妈的N种身份
身份案(下)
商务印书馆120年
商务印书馆喜迎120年大庆
节水灌溉技术研究成果获ICID肯定
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