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助力大学生“四史”教育的优势与路径
——以福建红色文化为例

2021-03-08罗文芳

文化学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四史福建红色

罗文芳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重要的青年群体,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接班人,更是推动中国走向世界的“硬核力量”,因此必须加强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直接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我们必须要站在理想信念这个制高点上,加强对大学生的“四史”教育,培养一代又一代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青年人。红色文化蕴含着深厚的教育价值,是加强大学生“四史”教育必不可少的资源,因此分析红色文化助力“四史”教育的优势与路径,具有历史与现实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大学生“四史”教育的战略意义

2020年1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要学习“四史”,即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并且强调“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同新时代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丰富实践联系起来,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苦功夫”[2],这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加强大学生“四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四史”教育是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的必然要求

广大青年的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命运,回首过往是为了不忘初心,是为了让我们走得更坚定、更长远。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历史,是党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带领中华儿女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奋斗的历史。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随着各种社会思潮的涌入,一些大学生的思想受到侵蚀,失去了理想信念,忘却了远大理想,一切向“钱”看,得了“软骨病”。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武装,用科学的理论来武装大学生的头脑,用“四史”的内容强化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学习“四史”是青年人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总之,加强“四史”教育,是坚定中国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让广大青年不断提升自我、净化自我、牢记初心使命的必然要求。

(二)加强“四史”教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面对社会中出现的五花八门的质疑和曲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始终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3]学习“四史”有利于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国内外的敌对势力经常通过各种形式干扰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还不成熟,容易受到网络上历史虚无主义的干扰,从而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产生动摇。而世界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告诉我们必须学会借鉴历史,绝不能在根本问题上犯颠覆性错误。站在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的进程中,就会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因此,要培养出具有坚定信念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四史”教育。

(三)加强“四史”教育是厘清历史脉络、科学把握历史方位的基础和前提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指出:“要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4]近些年,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媒体,颠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攻击和丑化中国的领导人,企图西化、分化中国。大学生如果不能全面认识和把握历史,在思想上就会受到侵蚀。通过开展“四史”的学习教育,能够帮助青年大学生厘清历史发展脉络,培育其正确的历史观。当今世界,中国正面临着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通过加强大学生“四史”教育,青年一代可以知道党和国家开展各项工作的依据,从而拥护党的领导、支持各项方针政策,科学把握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通过学习“四史”,不难发现中国共产党是善于总结历史经验的政党,从党的历届代表大会所作出的决议,可以知道中国共产党是顺应历史潮流、主动求变的。学习“四史”,是青年人解读世界、读懂中国的重要途径,也是帮助大学生理解和自觉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依据。总而言之,加强“四史”教育是大学生厘清历史脉络、科学把握历史方位的基础和前提。

二、福建红色文化在加强大学生“四史”教育中的优势

福建红色文化是英雄的福建人民所创造的,它与福建有着天然的联系,因此,在福建地区的高校,将福建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的“四史”教育过程中,具有很大的优势。

(一)福建红色文化拥有丰富的党史教育资源

党史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小走向成熟的实践史,加强党史教育是培养新时代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的重要途径。福建是重要的党史资源大省之一,革命遗址的数目较多,其中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这两类遗址合计有1834处,占革命遗址总数的73.3%[5]。福建红色文化集中体现了福建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追寻历程,福建红色文化具有坚定的革命信念,以及紧靠群众、敢于创新和实践的特质。无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创建工农红军时期,抑或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不管是在革命的高潮还是低谷,福建共产党人都能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带领福建人民英勇顽强地进行斗争,尤其在抗日救亡运动中,福建人民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特质充分展现了出来。福建红色文化资源及其所蕴含的革命精神是党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实质上是将革命精神发扬光大。通过福建红色文化对省内高校大学生开展党史教育,具有历史的厚重感,能够增强大学生爱党爱国的热情,增强归属感和认同感。

(二)福建红色文化可以拉近“四史”课堂与学生的距离

新中国史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新中国建设的实践史,加强新中国史的教育是为了让新时代青年明白新中国的来之不易。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福建各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福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省政府的领导下走上了一条建设美好家园的康庄大道,孕育出了特色的福建精神,并融入福建红色文化中,成为福建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龙江精神和谷文昌的感人事迹,这些都是福建地区大学生耳熟能详的事迹和时代楷模。中华人民共和国还很年轻,我们这一代人其实与新中国史并不遥远,在思政课堂中讲述这些事迹能够触动学生的心灵,因为这些都是他们身边的长辈经常提起的。所以,将福建红色文化融入“四史”教育中,开展新中国史教育,能够拉近“四史”课堂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他们深刻体会到新中国的来之不易。

(三)福建红色文化能够为大学生学习新思想提供指引

改革开放史是中国共产党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实践史,加强改革开放史的教育是为了让新时代青年明白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闽工作十七年之多,而这段时期恰恰是福建由曾经的海防前线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前沿的重要时期。习近平在福建的工作经历,为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和坚持奠定了基础,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福建红色文化在改革开放时期绽放出了新的光芒,改革开放精神是这一时期福建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弱鸟先飞的不畏艰难、先行先试的创新精神,滴水穿石的前仆后继、勇于牺牲的实干精神,马上就办的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追赶精神,高瞻远瞩的勇于担当、全面发展的超越精神,海纳百川的外引内联、双向开发的开放精神[6]。这些都已经融入了福建精神当中,成为福建红色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将福建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的“四史”教育中,能够为大学生进一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指引。

(四)福建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地区缩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不仅是中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成果,更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是为让新时代青年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来之不易,从而更加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信心。一部新中国史也是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历史,翻开历史的篇章,可以深深地感受到一种“善观时变、顺势而为;敢冒风险、爱拼会赢;合群团结、豪爽义气;恋祖爱乡、回馈桑梓”的闽商精神。这些都很好地诠释了福建红色文化中“爱拼才会赢”的福建精神,从中可以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在福建地区的缩影。另外,谷文昌、曹德旺等这些时代楷模都是开展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的重要资源,是我们身边鲜活的教材,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因此,可以说福建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地区缩影。

三、红色文化助力大学生“四史”教育的实现路径

红色文化是由英雄的中国人民所创造的,它与马克思主义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我们要结合现在“95后”“00后”大学生的特点,通过各种途径探索“四史”教育的新方式,探索红色文化助推大学生“四史”教育的实现路径,发挥红色文化的价值。

(一)将红色文化融入“四史”课程设置,使“四史”教育常态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精心设计课程,大胆创新教学方式,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四史”教育。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要做好红色文化的教学话语现代转型,结合新的时空特征,旧话新说[7]。创新课程设置,依托各门课程的内容和特点,将红色文化有针对性地融入大学生“四史”教育的课程中,使“四史”教育常态化。一是省高校思政课要与各学科教学对接,进行课程思政化的研究,各学科教师要充分学习“四史”,将“四史”的深刻内涵与本学科有机结合起来。二是可以考虑开设一些如“福建改革开放史”“福建红色文化”“社会主义发展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等选修课程,将红色文化故事穿插在课程中,使课堂生动有趣、具象化。三是进一步深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内容,不断充实、更新里面的内容,教学过程中,将红色文化自然地结合起来,同时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用多种方式开展教育,将红色文化常态化融入大学生的“四史”教育过程中。

(二)将红色文化资源嵌入网络实践活动,营造“四史”教育氛围

要用红色文化来丰富“四史”教育的内涵。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教育的重要载体,要打造出具有当地特色的校园文化精品项目,在校内外营造出浓厚的学史爱党、学史爱国的氛围。例如,福建师范大学小葵馆,用大学生喜爱的方式弘扬红色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打造具有自己特色的福建红色文化景观,宣传福建红色文化的价值理念。当今是互联网时代,高等院校需要以互联网为依托,发挥其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促进思维创新的作用,为全面吸纳红色文化资源开辟道路。首先,要创建具有地方色彩的网络实践活动,如福建师范大学的“红传航道”项目组,通过制作古田会议VR体验视频、红色系列表情包、漫画和红色根据地数字化等,既吸引了青年群体对福建红色文化的兴趣,又利用网络的优势对大学生普及了“四史”相关教育。其次,各高校可以积极组织大学生参与红色文化网站建设,开展红色文化实践活动,并鼓励学生将其心得体会发布到红色网站上;还可以举办一些知识竞赛,如“青马易战”和“一马当先”等,线上、线下活动双向联动,增强网站的互动性,吸引更多的青年群体去关注红色文化资源。再次,可以尝试将红色文化融入党课和主题团课中,如青年大学习,让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同时也能学习“四史”的相关内容。

(三)将红色文化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增强“四史”教育实效

中国有大量珍贵的红色遗址、文物,每一处红色遗址、每一件红色文物都是一段感人的革命故事,红色遗址和红色文物就是固化的历史,是活生生的“四史”教育教材,是最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的教材,因此应充分开发和挖掘红色遗址和红色文物的价值。一是高校可以鼓励学生在假期组织红色旅游,同时依托于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开发红色文化的“四史”教育功能,学生在假期进行社会实践时,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激情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旅游的同时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并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写进社会实践报告当中,学校可以组织相应的评选活动,增强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二是学校应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有组织、有规范地为大学生创造情景式、体验式的实践活动,并将其纳入学分制,如组织学生到革命遗址遗迹、博物馆、档案馆和纪念场馆等,让学生亲临历史现场,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将“四史”的学习与现实的思考相结合,从而由内而发地自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和精神内涵,使其能在大学生“四史”教育中发挥应有的功能,将我们的红色文化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增强“四史”教育的实际效果。

猜你喜欢

四史福建红色
中国这十年·福建封
红色是什么
那个梦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遇见“四史” 图说“第一”
队史连“四史”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福建医改新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