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的发展与变迁
——以陕西延安甄家湾村为例
2021-03-08戚欣任杨吉林建筑大学吉林长春130118
戚欣,任杨 (吉林建筑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8)
0 前言
2015年初的时候,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工作时曾经对当地居民李德昌的家发表了这样一番言论,他说:“这里环境整洁,又保留着古朴的形态,这样的庭院要比西式洋房好,能记得住乡愁。”总书记的一番话醍醐灌顶般地点醒了我们,在古村落的保护更新再利用的过程中,要注意保留乡村风貌,不能丢了民俗的味道。这使得我们更加清晰地明白了传统村落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民族自信和历史文化的重视,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也逐渐被重视起来。古村落不单单是建筑围合的物质空间,其所承载的精神文化内涵的非物质空间同样尤为重要,它是物质空间与非物质空间相融合产生的适用于时代需求的生活空间,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其伴随而来的社会价值。
1 甄家湾传统村落的历史概况
1.1 地理位置
甄家湾村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城西北方向15km处的青平川上,距离文安驿古镇只有5km,距离梁家河村落也只有7km。甄家湾古村落始建于蒙古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距今已有755年历史。最初的时候因贺姓人建居在沟壑河湾地形处,所以取名为贺家湾。到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的时候,贺姓迁出,甄姓迁入,故而村名改为甄家湾。
1.2 历史溯源
经过初步考察相关资料考证,清朝康熙年间,贺姓迁出,甄姓迁入以后,一直到嘉庆至咸丰年间,村子里分别考取岁贡两名(甄云从、甄侗)、拔贡一名(甄兰英)、武生一名(甄相)、廪生一名(杨兆麟)、生员两名(甄士选、甄士彦)。作者在走访村中老者时,听说这名拔贡实力很强、在村里的威望也很高,他的家宅院落布局规整,有书房、厅房、染房和厨房等共计4院12孔窑洞。
2 甄家湾传统村落的现状梳理
2.1 区域环境
甄家湾古村落地处我国陕西省北部地区的黄土高原内的沟壑区域,其海拔约在705m左右。村落山水布局为两沟三台,南北为山脉,东西为川面,村庄内田野肥沃,农作物在这里可以得到适宜的生长。甄家湾村落从气候方面讲位于暖温带半湿润易旱区,村落一年四季气候分明。冬季雨雪稀少、寒冷干燥,夏季降水量大、炎热多雨,气候的变化受到季风环流的影响,雨水多的季节还时常伴有冰雹。
2.2 村落布局
甄家湾古村落古窑洞群始建于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前,是陕北地区现存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该建筑群现存古窑洞97院258孔,院落总面积约8705㎡。村落建立于山脉沟壑河湾地形处,体现出古人“择水而居”的选址理念,负山带水,四季分明,南苑山脉高耸挺拔,是得天独厚的天然屏障。一排排保存完好的窑洞建筑,顺山势河湾势而建,鳞次栉比。村落内部院落、小巷、给排水通道等功能设备依旧保存完好。村内有明清时期古庙宇4座、发现明朝碑记1块、清嘉庆至咸丰年间碑记3块、清咸丰二十二年壁画2处,保存较完整。千年古树、石碑、还有古墓陶器等依旧伫立在古村落的内部,向人们展示着历史的风韵。
2.3 建筑特征
2.3.1 结构
村落建筑多为陕北窑洞建筑,窑洞类型主要分为两种,分别是靠山式土窑洞和独立式砖石窑洞,在村内广泛分布。
靠山式土窑洞依靠山崖而建成,窑洞建筑多见于土坡、土原边缘处,洞口朝阳,便于阳光照射。开窑脸,窑脸一般为矩形加半椭圆形的拱顶,中国古代有天圆地方的传统理念,这样的建造方式恰恰体现了这样的理念,从窑脸往里进深4m~5m挖洞,窑屋内留土炕的位置,挖凿炕洞和烟洞。
独立式砖石窑洞使用砖头砌成,其形状与土窑洞并无差别,区别在材质以及独立式的结构,这样的砖石窑洞在村落中极为常见。
2.3.2 形式
独立式砖石窑洞墙体皆为砖石砌筑,有的地方用大小形状不规则的平板石块横向砌筑垒建,有的地方使用大小形状不规则的平板石块,以人字形的形式交叉排列(见下图)。门洞处高高的圆拱加上高窗,使阳光进一步深入窑洞的内侧,门窗以平墙为主梁,上面是半圆,下面是矩形门窗,门有单扇和双扇两种形式。
独立式砖石窑洞墙体形式
除了常见的一排三五孔窑洞的形式以外,还有窑洞建筑围合成的院落,院门院墙也使用石头砌筑,除了人们日常的生活起居的窑洞外,还有工具房,储藏库,牲口圈,旱厕等场所。
2.4 旅游文化
从2017年开始,甄家湾村落便致力于旅游发展,秉持着“名人名篇名山水,古寨古镇古村落”的发展理念,规划出“一核两翼”的乡村文旅产业。现在全村约77hm耕地的经营权,以及古村落中167孔古窑洞建筑遗产的产权,还有新村区域64孔闲置窑洞的使用权,全部流转到甄家湾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用于发展培植现代经济化业态。
2.5 新村+古村
如今的甄家湾村落,主要分为新村和古村,两个区域间以河坝为轴线对称展开,古村内所有建筑就地保护,村民们移居新村,古村作为景点向游客们免费开放,吸引了众多的剧组来此进行影视拍摄,也吸引众多的学校组织来此教育研学,更是画家们的写生基地。新村主要用于村民居住,还包含了村委会、供销社以及窑洞民居、农家乐等。
3 甄家湾传统村落的未来展望
在未来甄家湾古村落保护更新的实践过程中,应当引入新型的保护方式和理念,依据古村落的特点,制定出适合其发展的方案和对策。加强多学科、多方位协同合作,从各个方面来促进古村落的发展,尤其在建筑、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应当着重进行保护和规划。在古村落保护更新的进程中,应当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问题,使得古村落能够长期的、持续性的发展。
4 结语
当前社会多使用旅游开发的模式来发展和保护古村落的同时,也产生了相应的问题,它作为经济开发的一种手段,一种方式,势必会对原有古村落的文化、建筑、社会结构、经济组织等产生新的影响,从而进行更新重塑。如此功能的变化必然会催生新的矛盾,这样的发展保护模式实则对于古村落是一把双刃剑,因此对古建筑的保护也并不是一劳永逸的。
在对古村落与民居建筑保护的过程中,往往容易陷入弊端,容易忽略古村落“以人为本,因人而聚”“乡土文化的起源地”的核心思想,而仅仅把其看作是由材料堆积起来的建筑群体。实际上古村落是一个有生命的,规模较大的文化整合的系统。村落的选址规划、建筑群落的布局规划、民俗文化的传承、手工技艺的传承都是村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忽略对建筑所承载的精神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关注,而只是一味地注重保护建筑,则难免失去了古村落原有的神韵,变成一个只是由建筑围合的空壳子。
只有结合建筑、生活、文明、传承,才能使古村落的保护拥有长远的前景和发展,才能守住我们一代一代人心中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