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杭”背景下黄山市特色小镇建设的思考

2021-03-08

安徽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1期

章 杨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 黄山分校,安徽 黄山 24500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转型升级,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新发展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特色小镇走进人们的视野。杭州市是特色小镇创建的先行者,创建的省级特色小镇曾多次被习近平总书记提及,获得了中央领导的高度赞誉。黄山市特色小镇建设启动较早,但存在同质化倾向明显、特色产业支撑不够等问题,特色小镇建设推进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目前,黄山市正积极融入杭州都市圈,如何从杭州市特色小镇的建设模式中汲取营养,立足于自身优势,运用创新理念打造具有鲜明黄山色彩的特色小镇,值得我们思考。

一、特色小镇的内涵和外延

(一)概念界定

在国外,特色小镇的兴起比较早,发展相对成熟,采用的多是以产业为主导模式和以旅游为主导模式的特色小镇发展路径。如世界闻名的“对冲基金之都”美国格林威治镇、被誉为“户外运动天堂”的新西兰皇后镇、享誉全球的“薰衣草故乡”法国普罗旺斯小镇等等,结合这些成功的特色小镇案例,国外的专家学者也做了大量研究工作。

2014年,时任浙江省省长的李强在参观杭州市的西湖云栖小镇时提出了特色小镇的概念,后经国内学者的不断完善,特色小镇的概念逐渐成形: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功能、社区特征融合叠加的发展载体,是同业企业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企业社区,是空间边界明确的创新创业平台。因此,特色小镇的“镇”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行政区划,它更强调小镇的产业与经济效益,是一个发展平台。

(二)特色小镇“特色”的具体表现

1.产业特色

特色小镇产业定位于“一镇一业”,突出表现在“特而强”上。其中“特”是指每个特色小镇都要依据当地产业发展特点,避免同质竞争,同属同一产业领域的特色小镇也要在产业特色上进行细分,错位发展,保持各自产业的独特性。而“强”是指围绕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保证资金投入,培育行业的“单打冠军”。不难看出,“特”是“强”的基础,产业特色越鲜明,特色小镇的市场竞争力就越强,经济影响力也越大。

2.生态特色

特色小镇的形态打造强调“小而美”,“小”是指规划面积3平方千米左右,建设面积1平方千米左右,在整体规划上力求精致。“美”是指所有的特色小镇都要按照 3A 景区的标准建设,其中旅游特色小镇更是要按照 5A 景区的标准建设。对生态特色的强调,除了依托当地自然条件打造生态环境优美的特色小镇,还要在发展中始终把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放在首要位置,实现特色小镇的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

3.历史人文特色

特色小镇的历史人文特色主要表现为“传与承”,其中“传”是指特色小镇的特色性表现在对小镇文物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挖掘和保护上。历史文化是培育特色小镇特色性的文化动因,加强小镇的文化特征更能体现特色小镇的个性特色。“承”则强调特色小镇在建设上要尊重并延续历史与传统,做到文化内涵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在对历史人文特色继承的基础上,培育出一脉相承的新的特色小镇文化,加强小镇内企业和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特色小镇建设模式的“杭州经验”

(一)杭州市特色小镇产业分布情况

特色小镇诞生于浙江,并由浙江向全国范围内推广,截至2019年10月,杭州市共有8个省级特色小镇,21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对象和15个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对象,分别占全省比例的32%、19.1%和24%。杭州市44个特色小镇产业分布如下:信息经济产业小镇多达21个,占比47.73%;金融产业小镇、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小镇、健康产业小镇各5个,占比均为11.36%;旅游产业小镇和时尚产业小镇各3个,各占比6.81%;环保产业小镇和历史经典产业小镇各只有1个,各占比2.27%。

(二)杭州市特色小镇建设的亮点

由于创建工作起步早、发展快、质量高,杭州市特色小镇兼具优美的环境、鲜明的特色和明显的经济价值,可归纳出以下经验:

1.政府政策支持,工作思路创新

杭州市特色小镇创建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创新”是其制胜法宝。首先在省政府一级就设立了专门的特色小镇创建办公室,帮助协调解决创建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其次是充分简政放权,早在2015 年,浙江省就将特色小镇的审批权下放给地方政府,杭州市把投资项目的审批时间从 100 天缩短到50天;在政策扶持上也体现了两大创新,一是有奖有罚的土地供给方式,二是期权式财政奖励方式。

2.产业特色鲜明,聚焦高端产业

杭州市特色小镇的产业定位为浙江省重点发展的信息经济、金融、高端装备制造、健康、旅游、环保、时尚七大产业,并结合杭州市“一基地四中心”的城市定位,增加了历史经典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及地域特色产业,每一个产业方向的特色小镇要能形成万亿级的产业链。为避免同质化竞争,杭州市特色小镇依托各自特色资源进行产业选择,例如,在信息经济类特色小镇中,西湖云栖小镇主要面向大数据和云计算,余杭梦想小镇把定位放在了互联网创业与风险投资上,江干丁兰智慧小镇则以电子商务企业为重点发展智慧健康、文化创意、商业服务等业态。

3.“三生融合”发展,“四大功能”叠加

杭州市的特色小镇创建充分整合了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两方面的优势,将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始终,做到生产、生态、生活“三生融合”,基本上每个建成的特色小镇都是山水人文、宜居宜业的 3A 级旅游景区。同时,杭州市特色小镇是在产业基础上,发展出鲜明的特色文化,同时开发出旅游功能,并配套相应的社区服务设施,是融合了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四大功能”的有机复合体。

4.挖掘文化底蕴,沿袭历史传统

杭州市作为七朝古都,有着璀璨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民俗传统,境内历史遗存和特色景观不胜枚举。杭州市在规划建设特色小镇时,对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一方面进行保护和利用,实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另一方面则通过合理开发宣传,使得这些资源焕发出新的生机,也使得诸多小镇成了杭州的“历史文化名片”,在吸引大量游客前来的同时,丰富了小镇内居民的文化生活,更是成了经济增长点。

三、黄山市特色小镇建设的现状

(一)黄山市特色小镇分布情况

黄山市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浓厚的人文氛围,一直走在安徽省旅游产业前列,特色小镇建设也不例外。黄山市委、市政府于2016年3月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加快特色小镇建设的实施意见》,首批12个特色小镇建设初见成效(见表1)。

在产业定位上,黄山市依据自有自然和人文资源,结合当地经济发展主流业态建设特色小镇。在首批12个特色小镇中,文化旅游型占比58.3%,生态宜居型占比33.3%,产业科技型仅占一席,占比8.4%。

表1 黄山市首批特色小镇

(二)黄山市特色小镇建设的不足之处

1.编制规划不尽完善

特色小镇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对多种资源的集中整合,需要在规划、审批、扶持、考核等方面得到各有关职能部门的指导和支持。招商引资困难造成项目建设资金短缺、推进受阻,人才政策不落地造成人才引进来和留下来的障碍,这都是当前黄山市特色小镇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

2.产业特色不够突出

黄山市现有的12个特色小镇中,有11个以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为基础,主打“生态宜居”和“文化旅游”,产业特色不够鲜明,并且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产业科技型小镇只有1个,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更是稀缺,企业创新能力不够强,特色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不明显。

3.基础设施稍显薄弱

黄山市目前大多数的特色小镇都位于传统景区,距离市中心较远,原本的公共基础设施相对比较落后,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需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一方面给小镇内企业工作人员和小镇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另一方面也会降低游客对小镇的旅游体验。

4.文创氛围营造不浓

具有当地特色的传统文化是特色小镇最具吸引力的元素之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是时代赋予特色小镇的使命。目前,黄山市特色小镇在建设中对徽州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创新不够,也没有与新兴产业做好结合,文创氛围的营造不够浓厚,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够大,对消费的引导不够强。

四、“融杭”背景下黄山市特色小镇建设的建议

黄山市在杭州都市圈的总体定位为:生态安全屏障区、文化旅游示范区、绿色产业拓展区、健康宜居样板区,是杭州都市圈西进南拓的战略支点城市。基于这一定位,结合杭州市的宝贵经验,针对目前黄山市特色小镇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推进政策支持引导,制定达标考核制度

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社会治理、营商环境、人才引进等方面的职责,制定个性化扶持政策。探索建立特色小镇智库、招商运营联盟或创新创业中心等支撑服务平台,体系化导入项目和产业资源。探索设立由多方参股的发展基金,采用股权、众筹等方式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引导金融机构按市场化原则加大资金投入,支持特色小镇优质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股权融资。始终把人才看作第一资源,高度重视对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并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在特色小镇的申报、审批、考核等环节制定科学有效的标准,统一实行宽进严定、动态管理的创建达标制度,对特色小镇在创建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应该有对应的奖惩措施,避免特色小镇“徒有虚名”。

(二)把握特色小镇内涵,加强特色产业培育

特色小镇的繁荣与发展,产业的带动和支撑是关键。黄山市应该围绕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打造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总体定位,立足自身重点特色产业基础,聚焦旅游休闲、文化创意、摄影写生、健身养生、户外运动、信息经济、金融服务、装备制造、绿色包装和汽配电子等重点产业,以及太平猴魁、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徽墨歙砚、徽州四雕等历史经典产业,选择具有本地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细分产业作为主攻方向,使之成为支撑特色小镇未来发展的产业支柱。在任何产业的发展中,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要尊重市场规律,把企业作为特色小镇建设的主力军,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依靠科技创新提高特色产业的竞争力,为小镇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坚持“三生融合”理念,塑造宜居宜业环境

特色小镇的建设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特色小镇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严格按照国家、省、市有关环境保护文件要求,将生态保护红线作为编制特色小镇规划的前提,把好特色小镇产业准入关,防止高污染高耗能产业落地,加强环境治理设施建设。加大宣传力度,让节约使用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减少污染、低碳生活、垃圾分类等环保行为成为小镇内企业和居民的共识。从产业定位出发,形成小镇的建筑风格与艺术特色,做好景观设计和旅游路线设计,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教育、医疗、餐饮、酒店、商业、娱乐等配套设施,提高小镇内居民生产生活的便利性和游客接待能力。最终形成依托产业基础,提升生活功能和生态品质的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四位一体”格局,让特色小镇真正做到宜居、宜业、宜游。

(四)挖掘徽州文化底蕴,打造文创旅游品牌

徽文化作为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文化资源十分丰富,特色小镇应该深入挖掘徽州文化底蕴,推动传统文化、经典技艺与时代内涵有机结合,以文化传承和创新为基础,打造地方文创旅游新品牌。一是对区域内的历史文物、名人、遗迹等资源进行整合开发,通过博物馆、纪念馆等形式加以展示;二是加大对特色小镇区域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和宣传力度,设立专门的教研基地并对外开放,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基础设计周边产品,提高文化创意水平;三是结合当地的民俗、节庆、特产等开发一系列如文艺表演、手工制作、现场采摘等旅游产品,提供沉浸式和参与式的旅游体验;四是促进传统文化与新媒体、新技术的深度融合,探索培育新的文化产业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