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歌载舞的机器人科幻片
2021-03-08星河
星河
印度也是一个电影业极度发达的国家,在世界上有些地方,印度“宝莱坞”不比美国“好莱坞”的影响要小。不过在人们的印象中,好莱坞擅长的是充斥各种电脑特效的科幻大片,而宝莱坞更擅长的自然是欢快谐趣的歌舞片。
事实却未必如此,这里恰恰要介绍一部精彩的印度科幻影片。它的泰米尔语名是Enthiran,相当于英语里的Robot,在中国则被翻译成《宝莱坞机器人之恋》。
影片刚开始的时候,故事确实简单平淡,几乎是在复述许多科幻片中多次描述过的情节——科学家瓦西为了研制机器人,历尽艰辛,废寝忘食,甚至无暇与女友萨娜约会,但研制出的机器人依旧屡屡出现麻烦……总之是一个老套至极的科幻故事。
接下来的情节也似曾相识:被研制出的机器人(它被叫做“七弟”)终于成功登场,它具有各种高超的奇特能力,但由于缺乏人类的感情,“七弟”不但为机器人评估机构所诟病,也确实在生活中制造了不少麻烦。
为了让“七弟”进一步了解人类,尤其是了解人类的情感,瓦西苦心孤诣地为它在程序中加入了情感因素,故事这才正式开始——
情感因素的注入,使得“七弟”开始懂得人类社会,触摸到人类的内心领域。在危急之中,它为难产的孕妇接生,并取得了巨大成功。“七弟”渐渐开始理解生命,理解感情,理解人类的方方面面。但是,麻烦却接踵而至……
“七弟”被赋予的外在形象,正是瓦西本人的形象;而瓦西与萨娜约会时,从来都把“七弟”带在身边。天长日久,“七弟”居然深深地爱上了萨娜!
“七弟”的感情流露,当然被瓦西和萨娜所忽视:一个机器人怎么能与人类产生感情呢?“七弟”被拒绝后神情恍惚,在评估中没能正确执行指令,耽误了瓦西的大事。为此,瓦西十分生气,盛怒之下将“七弟”拆解,并抛弃到垃圾堆里。
评估机构的科学家波拉教授本是瓦西的老师,但他是一个利欲熏心的人。波拉把“七弟”的残肢断臂捡回来,重新修缮一新,并改装了它的系统,企图把“七弟”变成供恐怖分子驱使的自毁炸弹。被改装后的“七弟”变得面目狰狞,同时心中充满仇恨。
由于心底的邪恶被释放,“七弟”甚至不再满足于听命波拉教授,而是复制出许多个机器人,以集团的方式危害社会。“七弟”不但从瓦西与萨娜的婚礼上抢走萨娜,还让那些听命于自己的复制品四处抢劫,严重地危害了人类社会。
人类当然不允许“七弟”这般为非作歹,反击就要开始了。瓦西巧妙地混进面貌完全一样的机器人群体中,同时想办法切断机器人的电力供应,希望借此战胜这些机器罪犯。
没想到,此时“七弟”已拥有了更为强大的超级能力,它能够将所有的机器人个体整合起来,形成不可战胜的整体力量。机器人们或竖成巨墙,或滚成巨球,或凝成一条凶悍的巨蟒,或干脆直立站起成为一个钢铁巨人!“七弟”与它的复制品们,准备与人类展开一场殊死决战……
假如不看这部影片,实在无法想象印度电影也能表现如此现代的概念与场面;假如只看这部影片的开头,同样无法预测结尾部分的无限精彩。当然,诸多传统的民族元素依旧被放进影片中,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歌舞。
但除了歌舞,影片中的科技含量的確十分丰富。影片借鉴了许多经典科幻因素,比如专门提到科幻大师阿西莫夫的“机器人学三定律”,不过影片并没有简单拘泥于此。事实上,早有人提出过“机器人学三定律”有其难以实施之处,尤其诟病阿西莫夫将机器人都构造成人形。
我们知道,真正的机器人并非人形也没必要造成人形,只要它具备基本的人工智能,其身体结构应该符合所需工作的要求,有时非人形比人形具有更大的优势——比如具有人工智能的运输装置、具有人工智能的海洋与太空探测装置,等等。真人型机器人并非完全不可取,但也不是哪里都需要。而如“机器人学三定律”所要求的那样,为机器人加诸额外的道德约束与行为准则,也许会严重束缚机器人的日常行为,使之在行动中无所适从。事实上像道德之类的抽象概念,想要将其数据化并让人工智能彻底“理解”,恐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