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行业应用型法语人才的培养策略探究
2021-03-07蒋婧杰
蒋婧杰
(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上海 200444)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1]中提出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同时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2]中同样提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快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指导意见。
1 高职法语人才培养现状
法语作为联合国6 种工作语言之一,在各领域的国际交往中广泛使用,是法语国家与地区历史、文化、艺术、政治、经济和科技等文明的重要载体。2018年3月20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巴黎宣布,法国将在全球范围内加强法语推广,计划到2050年使法语成为全球第三大语言。鼓励大家用法语“学习”、用法语“传播”和用法语“创造”。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一带一路”的不断推进,我国与欧洲及非洲国家的交往日益密切,中国市场对法语人才的需求呈现明显上升趋势。目前全国有近30 所高职院校相继开设了应用法语专业,相较于本科院校的法语专业,高职院校的法语专业更加强调语言的应用性和职业性。毕业学生的就业通常集中于国际商务、涉外旅游和文化交流这三大领域。但随着跨境商务的崛起和蓬勃发展,传统的商务法语已经不能够满足人才市场对职业法语人才的需求,为了适应新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许多院校都加入了与跨境业务相关的法语课程。同时2020年的全球疫情给涉外旅游领域的法语毕业生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2 奢侈品行业现状及人才需求
奢侈品(Luxury)在国际上被定义为“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所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而法国无疑是拥有奢侈品牌最多的国家。
目前中国奢侈品消费已经占据全球奢侈品消费的三分之一以上。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21年中国奢侈品行业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20年疫情影响下,中国奢侈品行业呈现消费回流和本土化趋势,线上奢侈品消费增长空间较大。疫情缓解以来,奢侈品“报复性”消费刺激反弹,上海、 广州等多个奢侈品牌门店打破有史以来最高日销售纪录。
中国的奢侈品市场呈现持续增长局面,究其主要原因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净值人群数量的攀升,消费理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追求高端生活品质,追求西方文化以及追求个性及专属感。将葡萄酒和高端生活方式相融合,享用米其林的晚餐,并不是只在法国才能做到。这些种种的市场变化,都使奢侈品文化在大众人群中越来越受关注和追捧。
结合高职法语人才培养的特点,高校应紧贴奢侈品行业对职业外语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以“就业与服务社会”为目的,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复合人才为目标,积极地探索和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将应用法语(奢侈品管理)专业打造成面向奢侈品类国内外贸易公司、奢侈品行业活动策划公司、跨境奢侈品网购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较强法语商务交际技能、掌握基础商务知识、了解奢侈品内涵、熟悉各大知名奢侈品品牌、具有时尚敏锐度和一定的审美能力的优秀毕业生,同时培养能够熟悉商务文秘工作,能在外事、商贸、文化等部门从事集外语、商务运作、计算机等一线管理、服务等相关岗位工作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发展型法语应用人才。
3 奢侈品行业应用型法语人才的培养策略
3.1 坚持“三全育人、立德树人”
积极践行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三全育人、立德树人,为党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技能法语应用型人才的设计理念,引导学生在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发展和全球疫情背景下,形成自身的文化品格和人文修养,增强对中华文化价值观的认同和文化自信。
(1)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合理设计。
高校应依据国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政策、上海全面打响“四大品牌”建设任务,主动对接“上海服务”“上海购物”品牌建设,根据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 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 号)[3]、《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教职成司函[2012]217 号)的文件精神[4],按照“以应用法语专业为定位、 以职业岗位要求为依据、以行业标准为指导、以校企合作为载体、以复合人才为目标”的要求,凸显法语语言、奢侈品管理、商务应用能力组成的“一体两翼”独特的教学设计,通过“外语应用平台+职业能力模块”培养学生的法语应用能力,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发展规划,选择“红酒品鉴”或“奢侈品管理”作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体现“双外语、双商务”的法语技能人才培养特色。在课程体系中,为培养学生厚实的职业素养,可以设置职业基础课程模块; 为培养学生较强的职业岗位能力和基本的创业能力,可以设置职业技术课程模块、校外实习模块;为培养学生一定的职业拓展能力,可以设置专业选修课程模块。
(2)用职业岗位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可以按照奢侈品类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在校内校外的三年学习中构建起以奢侈品法语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通过法语语言课程与奢侈品类课程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奢侈品类法语综合应用能力;通过校内实训课程,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的模拟操作和基本实操技能; 通过校外综合实习、毕业顶岗实习课程,培养学生在奢侈品领域里的业务综合能力、就业创业能力;由此通过三年的培养,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胜任奢侈品的产品销售、市场推广、橱窗摆设、酒类品鉴、课程培训、侍酒师等奢侈品行业的岗位要求,实现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发展型法语应用人才的目标。
(3)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高职教育必须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而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如何把职业能力培养落实到各个具体环节。因此,高校应围绕着职业能力的培养,在语言培养方面,实现双外语证书,即国际标准的欧标语言法语等级证书与英语能力证书;在商务应用能力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双商务”能力,即传统商务和跨境电商,教师可以课程中利用实训教室,模拟商务情景,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奢侈品管理能力方面,在课程中,可以结合WSET 英国葡萄酒与烈酒基金协会的品鉴等级证书培训,使学生在提升红酒品鉴能力的同时还可以获得国际认证证书[5]。
(4)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结合。
高校可以在广泛调查与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选定一些社会认可度高、 就业帮助大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如大学法语四级、WSET 品酒师、奢侈品鉴定师等)供学生选择。将这些证书的知识、技能要求融合到各门具体课程,从而使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融合。
3.2 创新教学模式,构建“校企合作+ 模块化项目教学+ 情景式教学”新模式
高校可以根据专门用途外语技能培养的要求,以“法语语言能力+职业技能相结合”为原则,形成“课程实务,校内实训,项目引领,企业实战”的培养教学路线,遵循以岗位能力为要求,“教、学、做、评”一体化设计理念,利用“仿真”+“实战”多方教学资源,循序渐进,递增融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依托教材梳理知识体系,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模式,将教学方法重点集中在任务驱动、情景模拟、案例教学方面,在模拟实战中利用仿真实训软件操练语言技能,同时融入国际考证,以及聘请行业专家现场指导,实现实训模拟与实战经验的无缝衔接,实现校内理论与校外实践的深度融合。
(1)校企合作教学。
高校可以邀请相关奢侈品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课程,聘请企业人员参与教学,以确保课程所学紧随职业岗位技能需求,同时,也使学生能够在企业教师的推荐下,提前进入企业实习。
(2)任务驱动、四位一体:信息化“智慧教学”实现语言的输入与输出。
通过任务驱动的形式,打造融活页式教材、微课、模拟情景实训软件、商务案例四位为一体的信息化“智慧教学”生态,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结合线上与线下资源,解决移动和非移动端的技术,满足学生探究性学习的需求。
(3)信息多元化教学设计。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多元设计,从内容、形式和评价等多个环节开展智慧教学。促使线上线下课程资源完备、运行良好。主要可采取以下方式。
①在线教学平台建设: 满足全方位的线上教学与自学。
②实训软件:提供仿真语言环境与实操体验。
③移动端APP 小程序: 大数据资源满足差异化教学。
④新媒体与自媒体的互动交流:突破教学的时间与空间。
3.3 构建“做中学,学中创”实训体系
(1) 形成“四化”课程设计思路。
高校可依据欧盟委员会制定的语言国际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以及应用法语专业学生具体学情分析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设计。为达到教学目标,课程团队与行业企业专家可以共同讨论,依托校企合作平台,采用项目驱动法组织教学,以提升学生法语应用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学有所悟。构建理实一体框架下的:“课程标准欧标化、实践项目市场化、素质提升国际化、教学成效赛事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四化”的设计思路。
(2)实施“思政导入、课证融合”、注重将思政教育、工匠精神、注入专业核心课程,增强对中华文化价值观的认同和文化自信。
人才培养设置对照奢侈品行业商务人才需求,按照奢侈品行业的岗位能力与岗位素养要求,系统构建课程体系。专业课程注重知识传递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国内经济双循环发展和全球疫情背景下,形成自身的中国传统文化品格和人文修养,增强对中华文化价值观的认同和文化自信,推动与国际法语地区的多元文化交流。培养知中国、爱中国、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文科技能型人才,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3)构建“做中学,学中创”的实训体系。
推行项目化实训模式,贯彻“求真务实,客户至上,品牌强国”的工作精神,树立文化传播的“品牌意识”,增强文化自信,构建“做中学,学中创” 的实战教学体系,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以产教深度融合实践教学,结合国际技能资格证书,提升学生职业外语能力的深度与广度、 增强市场人才需求的契合度。
该专业可与上海诺莱仕(上海)企业发展有限公司、上海红樽坊贸易有限公司、上海葡璀贸易有限公司、上海哥锐贸易有限公司等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产教结合,统筹开展专业建设的顶层设计。根据国家“一带一路”政策和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急迫需求,积极响应中国进口博览会、“上海服务”和“上海购物” 上海品牌建设、“中国品牌日” 系列活动的举办,加大推进校企紧密合作。紧扣时代岗位需求。把产业理念、产业文化、产业力量引入教学活动,以企业项目贯穿育人过程,建立文化自信和推进国际传播力,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发挥作用。
3.4 打造“中外结合+专兼互补”的双师教学团队
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构建一支教学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强调专业教学团队的“双师结构”。
(1)强化“中外教结合+双师型”教学团队特色。
该校在该专业核心教师团队中,有中籍教师3名,法籍教师2 名,其中副高职称1 名,中级职称2人,专职团队教师分别具备葡萄酒高级品鉴资格证书(WSET Ⅲ)和高级跨境电商师证书,“双师型”教师占比100 %。目前已形成一支结构较合理、业务能力较强的年轻双师型教学团队,并有一支稳定的、实践经验丰富的行业兼职教师队伍。今后,该专业可以按照“内培外聘、培聘结合”的原则,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制订专任教师培养规划,加强实践锻炼,完善教师激励、动态管理,建设一支以专业带头人为龙头、以骨干教师为重点、以“双师”结构为核心的具有“结构优、素养高、能力强”的教学团队,形成由行业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和专业培训师兼职讲授实践技能课程的机制, 不断提高专任教师的综合职业素养与实践教学能力[6]。
(2)强化“校企双师”特色,依托行业红人,促进产学融合。
在法国红酒品鉴领域的两位资深品鉴师可作为专业实训课程的导师,带领学生参加并担任葡萄酒品鉴展会的侍酒师,参与行业协会举办的葡萄酒品鉴比赛。通过实践与实战的积累,促进产学融合。
(3)培养“以赛促教型”骨干教师。
不断提高专业骨干教师的教学水平,督促专业教师提升科研。近年来,该校法语专业教师多次参加由市教委组织的强师培训项目,提高教学技能。教学团队在2020年上海市民办高校“说课”“说专业”竞赛,获得了专业实践类二等奖,2019年的4月获得“星光计划”第八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设计团队三等奖、2018年获上海市高等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三等奖。
3.5 聚焦国际职教课程标准,积极开展中外合作交流
(1)开展中外合作交流,为专业学生提供海外“专升本”“专升硕”的升学途径。
目前,我校法语专业在2018年与来访的法国巴黎高等管理学院集团院长校长奥利弗·塞克(Olivier Sercq)达成共识,签署了谅解备忘录,为学生提供了可靠的海外升学途径。开展中外合作交流项目,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更有利于培养具备开拓性,适应性强,勇于面对挑战、易于交流的企业所需人才。
(2)搭建教师研修与交流的平台。
搭建教师海外交流平台,派遣专业教师参加海外院校的教学研讨会,了解国际化多元教学路径,学习教学模式,提高教师教学技巧与方法,开阔教师的国际视野。
4 结语
应用型法语人才的要求随着时代而不断改变,我们专业将紧跟时代的步伐,依据行业、企业与人才市场对应用型法语人才的标准,紧贴国内国际经济发展的需求,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注重人才培养模式行业化、教学内容市场化、教学手段信息化、教学方法多元化、课程体系合理化、师资团队双师化,进一步深挖校企合作,培育更多为现代城市服务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法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