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力课堂模式探究

2021-03-07孙婷婷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30期
关键词:理论课活力思政

孙婷婷

(贵州职业技术学院,贵州贵阳 550023)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 中强调要切实加强思政课题研究与成果的交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并加大相关课题的支持力度[1]。高等院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场所,而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院校在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职业院校该如何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以下简称“三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扎根于高职学生的头脑,这是广大思政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2]。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理论性较强,导致很多学生不愿意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认为思政理论课比较枯燥无味,使得思政理论课失去了活力。另外,一些思政理论课教师也只是照本宣科地讲授一些理论知识,无法生动地再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精髓。因此,需要激发思政理论课的活力,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促使理论“活起来”、师生“活起来”、课堂“活起来”。

1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现状

1.1 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不佳

就目前来看,多数高职院校的思政理论课仍以意识形态的理论灌输为主,缺乏主动性与创造性,教师们只是单方面地将理论知识输送给学生,而不管学生是否理解与接受,久而久之导致学生的厌学心理,从而使思政理论课的效果不够理想[3]。由于学时短,高职阶段只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门主要的基础理论课,而且是在大一时来讲授。很多学生认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只是讲授了一些“空泛的大道理”,这些道理大家都懂,只是难以真正的践行起来。此外,由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的理论性较强,致使学生很难接受单纯的理论灌输。

1.2 思政理论课缺乏创新性

目前大多高职院校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方式仍是以思政理论课为主渠道,辅助以一些专题讲座、课外实践活动等[4]。但是,思政理论课的效果并不是特别显著,一部分学生认为思政理论课讲授的内容过于枯燥乏味,而学校组织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又不太乐于参加。由于意识形态教育的特殊性,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认识到智育与德育的本质区别,不能把意识形态教育当成是一般的教学任务来完成,同时还需要充分发挥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否则就会面临教与学相脱节的现象。这就需要广大思政工作者充分掌握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创新方法,寓教于乐,促使学生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

1.3 思政理论课师资建设相对滞后

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是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有效开展的前提和组织保障,而滞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则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意识形态教育的时效性[5]。而目前一些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队伍严重不足,尤其是思政理论课专业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思政理论课很多是由辅导员或其他行政管理人员来担任,而这部分人的专业种类五花八门,有的与思政专业相距甚远,因此难以保障思政课的教学效果。虽然大部分思政工作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良好、 有着较高文化素养以及积极的人生价值观,但是仍不排除有些思政工作者自身就怀着一种消极的态度,如果拿这种消极的态度去教育学生,难免会起到一些反面的作用。

1.4 校园文化宣传力度不够

教育部于2017年12月16日发布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其中规划出了包括“文化”在内的“十大育人”体系[6]。高校校园是广大青年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升本领的场所,积极的校园文化能够促进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向上发展。这些校园文化活动和党团组织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更在校园中营造出浓郁的红色文化气息。但是,在这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同学们的参与度并不是很高,致使每次参与校园活动的人员总是一群相同的面孔,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度和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提升。

2 激活思政理论课堂的必要性

2.1 巩固和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迫切需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论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巩固和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通过思政理论课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融入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全过程,也是新时代背景下落实高校立德树人、培养时代新人的根本方略[7]。高职院校应当充分激发思政理论课的活力,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传递给广大学生,促使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夯实广大师生的思想基础,稳固广大师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信念,以及共产主义理想的根基。

2.2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时代要求

高职院校承担着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为社会培养出大批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8]。” 激发思政课堂活力,帮助广大青年学生系统全面地了解和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背景、 精神实质、科学内涵、重要内容以及历史地位等,增强学生对新思想的情感认同、政治认同、实践认同等,促使广大青年学生将党的十九大精神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将自我的青春梦融入中国梦,在中国梦中实现自己的青春梦。

3 激发思政理论课堂活力路径选择

3.1 激发教学内容的活力

思想政治理论的讲述要想充分吸引学生的眼球,就必须保证授课内容的丰富多彩。除了理论讲述外,还需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贴近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同时还要注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以便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参与学习,以及合作学习的意识,充分彰显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生动性[9]。此外还应引入案例教学法,通过伟人的一些经典案例帮助同学回顾新理论新思想形成的发展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外进行交流时,讲述了许多妙趣横生且内涵深刻的中国故事,传播了中国声音,展示了中国形象。将这些中国故事引入课堂既能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又能促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感受中国新时代的气息。

3.2 激发教学方法的活力

除了生动丰富的教学内容外,教师还需要注意讲授的方式方法,注重授课方法的多元化。教师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新媒体技术来拓宽自己的教学方法,迎合学生的发展需求,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8]。在教学手段上还可以引入音乐、影视、绘画等一些具有艺术气息的元素,吸引学生的注意。生动多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例如,可以利用历史讲述法进行教学,将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以故事的形式生动的呈献给学生们,使学生们更能深刻体会到思想政治理论的精髓。此外,翻转课堂也应该适当的引入教学,提升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3.3 激发教学话语的活力

说话是门艺术,教学同样如此,生动的教学话语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教学的感染力[10]。现在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源于网络,大量的网络用语被用于日常对话。在课堂上适当地运用一些网络话语能够很大程度上拉近师生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亲切感。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的讲话和发言中经常会引用中国的成语典故、 幽默诙谐的俗语等生活化的语言来表述自己的观点,久而久之这些话语变成了广大人民群众津津乐道的“习氏”语录[11]。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用一些“习氏”话语来增强课堂效果,一方面可以促使同学们以一种接地气的方式更加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课程的活跃性,促使思想政治理论以一种生动活泼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12-14]。

3.4 激发学生参与的活力

思政教学要实现最终的育人目标,需以课堂为载体、教学为中介、理论为内容,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高效且充满活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在课堂上应当避免“满堂灌”,而应该把学生作为能动的主体和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根据高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15-17]。另外,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开展一些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课内外活动,例如,小组讨论、专题演讲、小组辩论赛、经典传颂、情景扮演、社会实践等,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也将思政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地融合起来,促使学生能够把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激发学生参与思政教学的活力。

4 结语

通过激发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活力,促使高职学生从教学活动的“配角”变成“主角”,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和成就感。同时,也有助于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融入学生头脑,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另外,思想政治教育想要“活起来”,单靠思政理论课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各类课程间同向同行,形成合力,倡导课程思政。一位学者将思想政治教育比作血液循环,思政教育就是血液循环中的“主渠道”,而其他课程、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可以说是血液循环中的“微渠道”,只有两个“渠道”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才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畅通无阻,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理论课活力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改制增添活力
收回编制 激发活力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全公开激发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