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态检测法”中的“四态”对学生学习效率的影响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转型的实践探索
2021-03-07高全俊吴庆
高全俊,吴庆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宝带实验小学,江苏苏州 215100)
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该过程将学生课堂上听到的知识、掌握的答题技巧等信息经过思维的加工转换成自身掌握的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有很多因素都在影响、干扰着学生的学习,例如,教学质量、教学环境等,其中对学生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教师上课的有效性,这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听懂一个从未接触过的完全崭新的知识点,当然,学生的学习效率不仅依赖于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也与在教学过程中的多个相互协同的因素密切相关[1]。这些与学习活动有关的因素还包括学生方面,如学生本身是否存在智力问题,是否认真听课,是否提前接触过这方面的内容等,以及相关的环境方面。此外,学习活动的过程并不是这几个相关因素的简单相加,而是各个因素相互作用、互相影响形成的有机统一。
1 “四态”与“四态检测法”概述
1.1 学生的学习态度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因此学生的学习态度对学习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学习态度是心理变化的外在表现,其直接影响学生对待学习活动的各种行动,最终导致不同的结果。不同的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抱有不同的态度,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积极认真,有疑问的地方主动向教师请教,并且将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前后串联,复习巩固,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识体系框架,使自己对于该学期学习的知识具有条理性,而不是盲目的、毫无章法地去学习。这部分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地,即使遇到问题、困难也能积极尝试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并从中总结经验,再接再厉[2]。另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较为被动,单纯地接受教师“灌输”知识,缺乏主观能动性,遇到问题时不愿意付出努力,甚至退缩。
以语文学科为例,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要求学生不仅是简单的背诵记忆,而是理解性记忆,小学语文的重难点——古诗文篇幅增加了87%,也就是增加到了128 篇,这对小学生们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3]。然而小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跳脱,他们在理解文章时通常是依靠自己的语感去分析,这就导致错误率较高。学习态度积极主动的孩子会自己咨询教师,翻阅资料,探究自己理解错误的原因,而学习态度比较被动的学生选择在原地等待教师的 “救援”,但是老师很可能没有时间,或者考虑到全班学生的学习进度而选择继续接下来的学习,这就导致原地等待的学生无法参透这部分知识,跟不上整体的节奏,慢慢落下进度[4]。
不同的学习态度会使学生出现不同的学习效果,对他们的学习成绩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必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其能够积极向上,主动探索学习方法。
1.2 教师的教学态度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与道理都来自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专业知识对学生来说尤为重要。然而,教师在学生的课堂学习中不仅仅是传授经验和知识的领路人,也是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引导者。教师在课堂中除了为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最重要的是,教师的学习态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如果教师教学态度认真端正,严谨科学,那么学生在教师的教导下会自然而然地进行模仿,从而养成这种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不拘小节”、不提前准备,甚至不记得课堂进度,那么学生们自然会在教师的影响下变得自由散漫,毫无纪律可言,学习效果和效率也会大打折扣[5]。
综上所述,教师的教学态度是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
1.3 课堂的动态
课堂学习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随着教师、学生的互动过程而增加新的学习内容。课堂的动态反映了课堂学习内容和教师的教学形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最主要的是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教师应该尝试通过不同的授课形式,让学生按照不同的方式学习,如自主独立探究、小组合作研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堂动态会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对待课堂的态度,从被动变为主动,生动有趣的课堂会调动学生思考与互动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难度加大,教师更应该努力探索活泼有趣的课堂,减少学生们的畏难情绪。
学生在课堂师生互动学习过程中通过不同的思路和方法,其会根据已经学过的知识对学习的新知识内容产生不同程度的理解,教师应当及时关注学生的动态,拓宽学生的思路和方法,衍生新的教学内容。在动态的课程互动过程中,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并得到积极的肯定。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再是单纯的注入式教学,而是脱离既定的模式,重视在课堂动态教学过程中即时生成的教学内容、资源,并充分运用到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专注力将会大大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1.4 作业的形态
作业是检测学生所学知识的有效工具,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学习的内容,同时加深理解。教师通过检查作业,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及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予以学生指导和反馈。因此,作业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充分考虑作业量和作业的难易程度,不仅需要有针对性的题目以巩固知识点,还要控制作业量,防止对学生造成较大的负担。重视学生掌握知识的个体差异,还要有不同层次的题目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个体发展。最重要的是,作业应重质不重量,贵在精而不贵在多,切不可盲目进行题海战术,否则只会给学生造成负担与压力[6]。
当前的教育过程中,作业形态存在着不少的弊端,使学生“苦不堪言”,如作业量过多、学生负担过重;作业太过难懂晦涩,难易度不恰当,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等。此外,现行作业中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作业形式比较单调,基本上以题目为主要形态呈现,这些弊端都不能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应当从多种角度加以改善。
2 “四态检测法”中的教学评价因子及其检测效果
2.1 学生学习态度对学习效率的影响
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如果专注精神,对知识点的掌握就会又快又扎实。如果学生在课堂中没有专注精神,对课堂中学习的新知识就会较难掌握,也影响课堂教学下一步的进度。学习方法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至关重要,学生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对于掌握新知识点、 巩固旧知识点有事半功倍的作用。每个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角度和思路不尽相同,这也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同,因此学生需要找到适合自身情况的学习方法,为学生未来学习之路奠定基础[7]。
2.2 教师教学态度对学生学习效率的影响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教师与家长愈加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应该规范自己的行为态度,严谨要求自己,培养和开发有潜力的学生。学校可以专门开设相关的讲座以宣传培养教师树立积极的教学态度,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从而使教师培养积极的教学态度,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仅能够帮助小学生开发智力、 拓展思维,让其更好地学习、理解和运用语言,还能够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心智等各方面均不成熟,在小学阶段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对其将来的成长非常重要,所以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必须根据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情况及心理发展特点,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其未来更好地成长[8]。
2.3 课堂动态对学生学习效率的影响
动态的课堂教学不仅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所学内容,而且能够“眼前一亮”而加深印象。动态的课堂在同一目标下把教师和学生统一起来,这一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交流,也是情感的沟通。对于小学的各个学科来说,语文是培养小学生阅读爱好和文学兴趣的重要课程,教师应该考虑到孩子们的特点与喜好,在课堂上丰富课堂内容,使课堂形式更为多样化,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地跟随语文老师参与到课堂中,从而提升教学质量,为初中语文打好坚实的文学素养与阅读基础[9]。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它以更高的目标、更新的意识和构架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一股春风。很多教师努力把新课标要求所倡导的新理念、 新精神融入教学之中,突破传统课堂的局限性。然而,生硬地改变教学方式,造成学生之间缺乏沟通合作,在团体互助学习中仅表现为个体的只言片语,学生对话中表现出来的差异也没有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从而得到的结果便是形式上热热闹闹、生机勃勃,内容上墨守陈规、不进反退。因此,学校与教师需要谨记不能走入这个误区,不能一味地追求课堂气氛而忘了课堂最初的目的,造成本末倒置。
2.4 作业的形态对学生学习效率的影响
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质量,完成课堂教学目标,使得课堂作业的形态大部分是各种类型的题目,而没有新的作业形态[10]。
各种题目型的作业是教师布置作业的常规形态,通过学生的解答情况,教师能够了解到学生对课堂学习知识的掌握情况。然而,对于基础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题目型的作业形态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反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尝试新的作业形态如设计型的作业、实践性作业,这些形态的作业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复习、巩固课堂学习的知识,并进行深度理解、剖析,还能通过学生自己设计的题目反映其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熟练度。设计型的作业使学生更有参与感,学习动力更足,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掌握情况设计出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在设计题目时借助小组讨论,在与组内其他学生互动过程中加强对知识点的掌握,并且,设计型作业使做作业的过程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乐趣。
通过“四态检测法”可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率,检验教学成果。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应当以“四态”作为小学语文课堂评价体系转型的要素,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带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促进学生的参与感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的“教”要更好地融入学生的“学”中,两者不是独立的两个方面,要让学生体验学习的真正价值和意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