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理念下艺术类院校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研究
2021-03-07郑帅
郑帅
(大连艺术学院,辽宁大连 116600)
1 大思政理念的提出与意义
1.1 有利于提高教师职业自信心
艺术类院校教师的职业自信具体是指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并且具备为职业发展而奋斗的热情,以及培育学生的责任与担当。教师职业自信一定程度来自职业能力的提高,依据当前教育部《艺术学校教师职业能力标准》的规定,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学习能力,不断加强专业素质培训,增强专业素质技能,不断提高自身职业能力,增强自身职业自信[1]。在“大思政”背景下,全国对艺术类院校的思政工作给予较高重视,从而不断提高艺术类院校教师的责任感与自信心。
1.2 有利于规划教师成长路径
当前艺术类院校教师队伍中的专业化良莠不齐,稳定性较低,并且没有人愿意加入进来,就导致了断档现象的发生。当然,在艺术类院校人员招聘时也会不断添加新鲜血液,但如果没有得到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依旧不会招揽人才,所以首先教委等主管部门要将艺术类院校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条件的相关政策积极落实,只有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才能够吸纳人才,并且留住人才,才能够为更多的教师提供更多发展空间。除此之外,艺术类院校要不断完善教师梯队建设,各学院要对此出台相对应的政策措施,从而打造从合格教师到优秀教师再到名师的教师成长路径,不断完善教师选拔机制以及教师考核机制。名师教师要享受学院内部的中层待遇,例如:有行政职务提升机会,在相同条件下享受优先待遇等[2]。最后学院要出台相关的教师“双带头”培养工程,“双带头”工程就是指业务带头和科研带头,打造教师专业化实验室,不断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做好教师带领工作,并且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2 艺术类院校思政教育现状
2.1 尚未形成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
艺术类院校应该将思政教育工作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并且将大学生的思政教育课摆在教育课程的第一位。在当前大多数艺术类院校中普遍存在着教书与育人相脱节的教学问题,院校内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缺少沟通与交流,导致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仅仅停留在表面和形式上。在当前社会整体认知上,学生家长普遍认为在艺术类院校中只有从事专业科目的教师才是学生们真正的教师,从而只听从、尊重专业教师的学习意见,然而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并没有得到来自学生家长的尊重和肯定,这就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本身没有受到学校和学生家长的重视,导致艺术类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的重视,而专业上歧视的现象层出不穷[3]。除此之外,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部分教师对金钱的向往大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并且将教书育人作为其第二职业。
2.2 学生的自我道德修养素质以及思想道德水平亟待提高
较多数的艺术类院校的学生课下时间较丰富,但大多数学生会将这些时间用于自身的发展以及与学习无关的书籍和电子产品中,多数学生会通过各种各样学校教育之外的相关渠道获取社会信息,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导致当前多数艺术类院校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在辨别是非、真伪时,还需要教师们的积极引导。艺术类院校的学生大多文化课的学习程度较差,对于纯理论的课程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背景下,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呈多元化趋势发展,艺术类院校学生在家庭背景影响之下,容易形成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价值观念,根据调查艺术类院校学生多数为独生子,且家庭条件较为优越,容易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价值观念,学生们普遍存在自我意识较强,团结协作能力较弱,对自我期待值较高,抗压能力差以及责任感较低。他们常常沉溺于一些简单易得的、刺激强度高的活动,有些学生受消费主义洗脑,崇尚超前消费;有些学生忘却了自己作为学生的基本职责,旷课迟到现象时有发生;有些学生甚至生活作风出现了问题[4]。这些行为的内在源头都是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出现了问题。公民意识主要包括公德意识与法治意识,而在多数艺术类院校中并没有设置相关宣传法律的大学课程,学生们对常识性的法律法规并不了解,就容易导致在情绪失控之后,违反我国的法律法规。而大多数的中国学生自小学到高中所接受的法治教育相对较少,所以在迈向更高一层的教育环境之后,学生的公民道德意识仍然较为薄弱。
2.3 思政课堂教学模式有待改进
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都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社会环境。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带来的是新思潮的不断涌现。大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黄金阶段,思维较为活跃,对待新事物的接受程度较高。对待那些明显落后于时代的事物抵触心理较强。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不仅如此,当前的大学生主要构成为“95 后”和“00 后”,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较强,过于死板、单纯说理的思政课堂还极易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很难为学生所接受,从而导致后续的德育工作更加难以开展。当前思政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问题,一是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单纯靠口头授课;二是只注重理论课程的开展,与其他活动和实践课程的配合不足。这样的思政教育不仅过于枯燥,也将教书与育人之间割裂开来。这样的行为无疑在固化思政教育教条化的刻板印象,为新时代思政教育的开展造成了不利。思政课堂的主要任务是育人,理论知识的讲解固然重要,但并不是思政教育的全部内容。应该认识到,思政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健全的人格,并为学生树立起符合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要求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想要完成这一目标,就必须对传统的思政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让正确的思想能够真正在学生群体中做到入脑入心[5]。这样的思政教育才能说是有实效的。
3 大思政理念下的艺术类院校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3.1 增强课程思政理念,提高育人能力
教育的本质在于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拉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当前艺术类院校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高效课堂的指引者和组织者,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艺术院校的教师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导人,除了对其进行知识的传授以外,还承担着育人的艰巨任务,当代艺术类院校的思政课要求教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与价值观念,不断提高学生们的价值观渗透意识与渗透能力,对学生们进行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时,也要不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所以作为当前艺术类院校的专业教师要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思政教学理念,不断提高思政课程的育人能力,逐步形成高效率的思政课堂。
3.2 结合专业课程特点,增添思政课程元素
艺术专业与人文学科的联系较为紧密。艺术院校的学生虽然文化课的学习程度较差,但是对待艺术专业课的热忱极高,从童年就开始的艺术训练让他们形成了对专业极为认真的学习态度。可以借助这一点进行思政教育的转变。艺术专业的各个课程都蕴藏着丰富的哲学原理与德育思想,这就要求艺术专业教师要帮助学生去深层次的感悟和把握艺术的魅力以及内涵,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并且积极引导学生对哲学以及其他艺术分支学科的美学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鉴赏,要借助当前艺术专业课程融合艺术专业课程的教学知识点,对艺术专业课程进行创新,不断将哲学感悟能力与哲学理性思辨能力引入当前艺术专业课堂,从而做到艺术专业课堂与哲学思想进行紧密融合。除此之外,艺术类院校在专业课堂上要不断结合实践进行课堂教学,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树立职业信仰,例如:爱岗、敬业、奉献、 乐观等积极的职业心态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使学生在走向社会时具备积极的职业专业素养。例如: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小组分配教学,在小组合作形式的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合作能力。除此之外,艺术类院校应该积极组织创新创意活动,学生应该踊跃加入其中,从而不断提高创新意识、效率意识与质量意识。各级院校可以对学生的作品汇报进行展示,不断提高其表达能力与创新能力。
3.3 结合思政课程,精心设置课堂教学
如果没有充分发挥出思政教育的功能,教学课堂就会迷失方向。首先,要对专业课堂进行详细的分析,艺术专业课程主要的分析环节具体包括:课程内容的选取与组织、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教学大纲以及教学知识的重难点。多数艺术专业课程教学目标主要包括:知识能力目标以及素质目标,在大思政理念背景下,艺术专业教师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职业能力素养以及哲学思想等内容融入具体的艺术教学目标中,让学生对这些知识进行接收与渗透,并且逐步达到认同。可以在教学案例的选定中适当地加入一些能够体现爱国情怀或社会发展的曲目。通过对这些曲目的背景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对我国的发展状况和发展历程有着基本的掌握。还可以与社会的时事热点相结合,如在国庆节、建军节等日子适当的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即提高了专业课水平,又提高了自身的思想觉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6]。除此之外,教学课程的精心设置也不可忽视,成功的思政课程是不能够单独实施的,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课堂之中,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思政教育的良好效果。例如: 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平台,以图文以及视频的方式为学生进行展示。具体内容可以为国家政治思想、会议精神、国家政治方针以及优秀政治案例等,从而达到传授知识与学生价值观形成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学习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可以适当设置评价考核制度,将学生日常的德育表现添加到当前的课堂考核范围当中,充分发挥考核制度对课程的激励作用,从而使考核评价更加公正、客观。
3.4 注重主题创作活动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
要不断明确主题创作等活动的鲜明主题,从而引导学生对周围各类主体教育,如党风廉政、校园文化建设、教学教育等内容开创更多主题创作活动,在主题创作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注重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学生进行积极互动。学校在举行这类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活动高质量的进行与开展,要积极组织学校内老中青三代艺术家进行活动的艺术创作与艺术创意,并且对其进行相关的学习讨论与学习演讲,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认识主题创作,深入理解主题创作。学生可以根据该专业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巧对所要开展的主题活动进行适当的翻译,可以以绘画、动画、表情包等形式展现出来。针对上述,各类教育主题艺术创作有利于学生加强对思政教育内容的深入理解,学校要充分发挥艺术类院校的专业优势,将爱党、爱国、群众路线、党风廉政等思政内容用艺术类语言进行加工与提炼,从而形成优秀的创意作品。
此外,还可以采取举办相关的下乡采风活动或志愿者活动,并在结束后让学生用作品来抒发自己的感想。艺术来源于生活,没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就无法创作出富有烟火气息的作品。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学生远离了灯红酒绿的都市生活,对我国社会的现实状况能够有初步的了解。只有“脚踏进泥土里”,才能让自己的作品紧扣时代脉搏,更容易为社会大众所接受。思政教育单单通过理论教学是无法给学生带来思想上的真正转变的,反而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遇到的人和事,能够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冲击和触动。通过这些事件,学生能够有所启发,有所感悟。这才是人的心灵成长的过程。艺术是自我表达的形式,但如果想要得到广泛的认可,则需要能够引起广泛的心灵上或情感上的共鸣。蕴含着深刻而真挚的情感的作品,显然更加能够打动人心。主题创作活动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不仅能够给学生的思想境界带来提升,还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灵感来源,提高学生通过艺术作品来进行自我表达的技巧和能力,这也是对学生专业课水平的提高。因此,这一方案的实施能够给艺术院校的教学质量带来显著提升。
4 结语
想要构建起艺术类院校的“大思政”工作机制体制,就要在“大思政”理念的积极指导下,通过思政教育课堂主要渠道,但也并不能仅限于此,而是要以学生成长成才为教育的根本,将思政教育工作融入艺术类院校各个方面的教育活动工作中。例如:教学教育、学生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就业指导方向等,并且在上述各个工作环节之中,要紧密的相互沟通、相互衔接,所以并不能仅仅只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成是某一两个教学部门的工作,或者认为这些教育工作仅仅是思政课教师的教学工作。想要打造大思政教学工作体制机制,就要不断创新思路,学校、家庭、社会全员要共同的积极参与其中,要整合校内校外的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在整个大学生的教学活动之中,从而达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教学目标。